欢迎来到第一文库网! | 帮助中心 第一文库网-每个人都是第一
第一文库网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学术论文>
  • 全科教育>
  • 应用文档>
  • 行业资料>
  • 企业管理>
  • 技术资料>
  • 生活休闲>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第一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浅谈营造混交林的优越性.docx

    • 资源ID:142842       资源大小:9.71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浅谈营造混交林的优越性.docx

    浅谈营造混交林的优越性浅谈营造混交林的优越性摘要:因地制宜地选择混交树种、混交方式和适合混交树种的造林地,做到合理混交。论述了营造混交林优越性的理由,并从几个个方面对混交林的作用进行了评价。关键词:混交林 纯林 优越性营造混交林,对抵抗病虫害、火灾,改善土壤环境,充分利用环境条件,提高林木生长量都具有良好的效果。到目前为止,就落叶松纯林而言,病虫害的发生日趋严重。药剂和生物防治上还存在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对此,营造落叶松混交林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使落叶松混交林营造成功,经过多年的实践,得出必须因地制宜地选择混交树利I、混交方式和适合混交树种的造林地,做到合理混交。一、混交树种落叶松是一个强阳性速生树利I对立地条件的要求范围非常广泛,它的混交树种应选择耐荫的,生长速度比落叶松较慢的,并且对立地条件有一定的适应能力的树种。在我省可以与落叶松混交树种有:云杉、红松、黄菠萝、胡桃楸、水曲柳、根树、樟子松。均达到90%以上,保存率也达到了 85%O二、混交树种生物学特性相似(1)对立地条件的适应上有着共同的特性,喜欢生长在土壤肥沃、湿润的地方。在双鸭山林区往往分布在山腹以下的缓坡地带和平坦的农田,这与该树种的生物学特性相一致。(2)它们都具有喜光的特点,对光照要求基本上是一致的。在光照时间长和强日光下生长的地块生长得比较好,营造针阔混交林、针叶混交林均可达到这一条件。(3)生长速度(除针叶树种外)基本相似。在一般情况下,在幼壮龄期间生长速度很相近,采伐的龄级也很近似。抚育管理和主伐利用的时间基本一致。为营造混交林的经营管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从它的生长时期的各个生长阶段来看,它们开始生长的时期很相近,但是落叶松开始生长时一般在5月下旬,高生长时期在6月份至8月份初,9月份基本停止生长。(4)树冠与根系结构适合于混交。在从树冠与根系结构上可以起到取长补短的作用。在落叶松纯林中,落叶松细小的针叶和茂密的侧枝对树冠上层透风、透光、渗雨都不利,造成林下植被少,土壤湿度低,林地表面积湿度不高,不利于土壤改良。而阔叶树枝叶与落叶松混交,树冠相互衔接,充分利用了空间,疏密结合极大地改善了通风、透光、渗雨的条件,促进了林木生长。从根系的特点来看,它们也是相互互补的,充分利用了地下空间。混交林更能有效地利用土壤中的营养成分和水分。(5)混交林可以恢复和提高土壤肥力。混交林可以有效地恢复和提高土壤肥力,不同的树种在生长过程中对土壤都有很大的影响,从养分的循环来看,主要是枯枝落叶腐殖质的分化。落叶松纯林的有机质含量少,是由于其针叶水分含量少,并含有起到防腐作用的树酯,造成植落物分解困难,而混交林正是弥补了上述的缺点,林内湿度大,温度高,有利于微生物的活动,加速了分解过程,降低了腐殖质的酸性反应,从而提高土壤肥力,进而促进林分生长。三、混交方式1、云杉幼苗耐荫,生长缓慢,可以与落叶松进行株行混交,也可以进行带状混交。为了调节云杉幼龄时期生长缓慢的特点,应比落叶松早栽2-3年为2、黄菠萝、胡桃楸、水曲柳与落叶松混交,最好在山地下腹,河谷两岸,土壤肥沃、湿润的地块。进行穴状整地,以块状、带状方式根据地形进行栽植。3、对立地条件要求不是十分严格,在山的上、中、下腹均可营造,也可以营造块状或小片状林。这种方式适合于立地条件部分较差,中间有石塘的地类。从树种来看是纯林,从一山一坡看,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混交林的作用。4、落叶松与灌木混交可以保持水土、改良土壤、招引益鸟,同时对营造以培育大径材为主的林分,在造林密度稀情况下,在株行间栽上一行灌木,有防止杂草、促进落叶松生长早期郁闭的好处。为了更好地发挥森林的多功能效益,提高林分的抗逆性和稳定性,大量营造混交林是人工林发展的必然趋势。四、混交林对外界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抗性由不同树种组成的混交林生态系统比纯林复杂,食物链长,营养结构复杂,有利于鸟类栖息和寄生菌繁殖,使众多的生物种类相互制约,任何种类病虫危害不易大量发生。混交林由于林冠层次多或冠形不同,互相交错,地下深浅根系互相搭配且根系一般较纯林发达,因此抗风、抗雪、抗冻能力比纯林强。可大大减少风折、风倒,而且促进干形通宜,自然整枝良好。在高温季节混交林内的温度较低,在干旱时期,混交林内湿度可防止林冠火和地表火的发展,如松树纯林极易发生火灾,由地表火蔓延为林冠火,不易扑灭,造成严重损失。而松树与水曲柳I、胡桃楸、黄菠萝等阔叶树混交大大减轻了火灾的危险程度和发生率,一旦发生也不易发展成为树冠火而易于扑灭五、混交林具有调节水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混交林具有较好的调节水分功能和防腐作用,其原因是林冠结构比较复杂,层次多。混交林一般由两种以上树种组成,多形成多层林冠呈垂直封闭,降水经过树冠层层拦截,延缓了降水下落到地面的速度,一般情况下树冠可截留降雨量15%40%,树冠截留的雨量多少因树种组成、密度、年龄、降雨强度不同而异,混交树种组成复杂,密度较大,因此在同样的降雨强度和年龄情况下混交林的拦截雨量大于纯林。另外,混交林枯枝落叶量多,地表有较深厚的凋落物和腐殖质有关资料表明16年生油松林地每公顷枯枝落叶为4. 75t, 14年生油松、落叶松混交林地每公顷枯枝落叶量达21. 53因此,它可以吸收和阻截大量的雨水。油松纯林枯枝落叶的吸水量为自身重量的150%,它可减少径流量22. 2%。油松落叶树混交林地被物吸水量为自身重量的175%,枯枝落叶层减少径流量达42%。由于杂交林的枯枝落叶层和腐殖质层较纯林厚,因此,林地土壤的质地疏松、结构良好、吸水能力强,从而加大了降水向深层渗入,减少地表径流和表土流失。由此可见混交林比纯林具有更好的理水、涵水功能和防蚀作用。六、混交林有利于环境保护由于工业发达,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森林是净化环境防治污染的有效途径。但是不同树种其抗逆能力和耐污染的生态幅度也不同。营造混交林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用途和不同抗性的树种进行搭配,达到防护和经济效益并重的目的在城市绿化中,从减少噪音和防治大气污染的效果看,也以混交林为好。在城市绿化中阔叶树种以及针阔树种混交配置对全声频的减噪起到较好的作用。结合景观,防治城市大气污染和不同高度的综合减噪效应,建议北方城市绿化应以针、阔叶树种为绿化类型的主体。从风景观赏效果看,也以多树种混交搭配较为理想。七、混交林的经济效益比纯林好合理成功的混交林,视林种不同或增加产量或提高防护效益,有效抵御各种灾害的能力,搭配合理的混交林其经济效益一般都比纯林高,根据调查资料表明混交林每年每亩的纯收入为48. 3元,产值利润率87. 3%,落叶松纯林是22. 4元,产值利润59%,胡桃楸为6. 8元,利润为36%。混交林的保护费用一般较低,其病虫害防治比纯林减少50%左右。当然成本高低与选择的混交树种、方式、比例等因素有关,不能一概而论。混交林的保护费用一,般较低,这是比较普遍的情况,据调查资料表明,仅就病虫害防治费用一项,混交林比纯林减少50%。从上述各点可以看出,混交林有诸多特点和优越性。但任何事物都有它的缺点和局限性,必须具体分析,对混交林的评价和具体运用必须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混交林的林分是由儿个树种组成,因为主要树种单位面积株数较少,所以其经济出材会降低。在某些极端立地条件下,只限于少数树种能够适应和正常生长,如盐碱、水湿、瘠薄等,不易营造混交林。最新【精品】范文

    注意事项

    本文(浅谈营造混交林的优越性.docx)为本站会员(lao****ou)主动上传,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