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市“十四五”卫生健康规划.docx
丽江市“十四五卫生健康规划(20212025 年)(送审稿)丽江市卫生健康委员会2022年5月目录第一章规划背景一、“十三五”时期取得的成效“十四五”时期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第二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发展目标11一、指导思想11二、基本原则12三、发展目标13第三章重点工作任务14着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1417着力推进健康丽江行动五、八、七、八、着力筑牢公共卫生安全屏障着力提升全生命周期健康保障着力推动健康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着力加快大健康产业发展着力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着力强化卫生健康综合监督第四章支撑体系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二、推进“智慧医疗”建设2125283236393939434647三、完善医疗急救体系建设加强卫生健康科技创新第五章保障措施48一、加强党的领导48二、强化跟踪问效49三、完善保障机制49四、推进法治建设50五、优化营商环境50六、加大宣传引导50为进一步加快全市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步伐,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卫生健康服务,推进健康丽江建设,根据丽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和“健康丽江2030”规划纲要精神,结合丽江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实际,编制本规划。第一章规划背景“十三五”期间是全市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史上环境最优、投入最多、发展最快、质量最高、进步最大、成效最好的五年,也是人民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幸福感提升最大的五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高位推动下,全市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坚持改革创新,贯彻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方针,加快推动卫生健康理念、服务方式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全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不断完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显著提升,卫生健康事业得到持续发展,为“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十三五”时期取得的成效(-)人民健康水平得到新提升。2020年全市人均预期寿命达75.03岁,比2015年提高5.83岁;健康素养水平达20.7% ,比2015年提高10.14% ;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8.68/10万、5.47 %。和7.47%o,比2015年分别下降9.46/10万、5.72%。、6.24%。,创历史最好水平。(二)疫情防控工作取得新成果。一是坚决扛牢防控责任。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疫情防控决策部署,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加强领导,沉着应战,团结带领全市人民群众众志成城,全力奋战,实现全市疫情防控大局平稳可控并持续向好。2020年2月18日,全市7例确诊病例全部治愈,在全省率先实现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双清零”,全市长期保持低风险等级。二是积极做好对外支援。牢固树立全国、全省“一盘棋”思想,危难时刻,响应号召,紧急驰援。先后派出医疗队支援湖北武汉、保山腾冲、德宏瑞丽、临沧耿马等地区的疫情防控工作。三是全力服务抗疫全局。坚持一手抓好疫情防控,一手抓好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坚决服从和服务于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局,分级分区精准科学调整防控措施,以卓有成效的疫情防控成果助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稳定恢复并持续向好,实现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四是统筹抓好常态化防控。因时因势完善“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措施,持续抓好重点部位、重点人群、重点关口精准防控,稳步开展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实施“双提升工程,市传染病医院开工建设,核酸检测机构县(区)全覆盖。疫情防控工作得到各级党委政府和全市广大人民群众的充分肯定,涌现出一大批先进集体和个人,获得国家、省、市表彰。(三)健康扶贫工作取得新成效。制定落实健康扶贫30条措施 累计投入健康扶贫资金16.12亿元,全市因病致贫返贫4157户17132人全部如期脱贫,贫困人口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实现全覆盖,全市5个县(区)人民医院、58个乡(镇)卫生院、411个村卫生室全部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罹患大病、慢病、重病救治率达99.2% ;罹患36种大病的贫困患者专项救治全覆盖;“四重保障”实际为贫困患者补偿比例达到90%以上。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全面实现,因病致贫返贫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助力玉龙、永胜、宁菠三县顺利脱贫出列并高质量通过普查验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采购周转金制度得到省委省政府、国家卫健委高度评价。2019年全市健康扶贫工作获得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表彰。(四)深入推进医改取得新突破。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推开,取消药品加成、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公立医院在职在编人员工资补助比例达60%以上、取消药品加成减少收入补助达10% ;医疗服务价格弥补率从62.16%提高到68.86% ,医疗服务性收入占比从26.64%提高至IJ 33.07% ,药占比从38.7%下降到24.87% ,门诊次均费用、住院次均费用增幅仅为0.63%、5.38% ;公立医院绩效工资水平提高到当地事业单位绩效工资调控水平的1.5倍-2.3倍;全民医保制度全面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550元,参保率达100% ,居民和职工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提高到78.04%和84.81% ;现代医院管理制度逐步健全完善,平均住院天数从9.03天缩短到8.04天,病床周转率由82.98%提升到93.24%o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得以巩固完善,按照每个村卫生室1至3万元的标准提前预拨药品采购资金;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初具成效,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67%。(五)医疗服务能力取得新提升。全市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816个,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在岗职工达10674人。市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结束了全市无三甲医院的历史;市妇女儿童医院核定为三级医院,5个县(区)人民医院、3个县中医医院均达到二级甲等水平;永胜县妇幼保健院达到二级甲等标准,玉龙县妇幼保健院实现能力标准达标。大力支持民营医疗机构发展,永胜永大医院提升为二级医院,新民眼科医院从诊所发展为二级专科医院,引进设立德倍康肾脏病、爱尔眼科等二级专科医院。全市医疗机构有病床7134张,每千人口床位5.69张。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2.47人、注册护士数3.22人,每万人口拥有专业公共卫生人员数8.78人、全科医生人员数2.28人。由市急救中心、县(区)急救分中心、急救站、急救点组成的市120智慧医疗急救体系建成投入使用;实施卫生英才工程、“百人培训计划”、“丽江名医”培养、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免费培养订单定向医学生等工程,强化卫生人才引进、培养、使用;三级医院对口帮扶、滇沪对口帮扶工作扎实开展,实施县级医院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获得省级临床重点专科14个。建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病管理中心32个、心脑血管救治站15个;12个乡(镇)卫生院达到云南省甲级卫生院标准。(六)公共卫生服务取得新成绩。基本公共卫生补助资金由2016年的人均45元提高至2020年的人均74元;免疫规划水平持续巩固提高,传染病发病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结核病“三位一体”防治模式全面推进,疟疾、麻风和血吸虫病消除工作有序开展,全面落实辖区内医疗机构18岁以上患者首诊测血压和血糖工作;艾滋病防治从未得到有效控制进入基本控制行列,如期实现“三个90%”和“两个消除”防治目标;有效应对处置春季鼠间鼠疫疫情,高效开展“1103”金沙江干流白格堰塞湖洪灾卫生应急处置;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从无到有,2020年全市签约居民33.8万人,履约率99.32%o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第一次复审,启动健康城市建设,创建省级卫生县城4个,省级卫生乡(镇)48个,省级卫生村338个。(七)中医药事业取得新发展。中医药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开工建设市中医医院项目,宁菠、永胜县完成中医医院迁建,100%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0%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中医药医疗、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对外交流、养生保健"七位一体发展模式不断健全。民族医药古籍文献、民族民间诊疗技术得到抢救、挖掘、整理,道地中药材种养殖得到发展,9家企业被认定为云南省“定制药园”。(八)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亮点。刚性引进硕士38名、紧缺急需人才638名,柔性引进专家23名、外聘专家45名;建立专家工作站13个;送出去进修培训482人、培训基层人员583人次;遴选丽江名医(名中医)100名;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入选4人,获国务院特殊津贴2人,获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贴3人、突出贡献奖3人,获市人民政府特殊津贴2人。培养全科医生225名,助理全科医生62名;招录培养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306人招聘和派遣40名特岗医生到乡镇卫生院服务:看病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九)基础设施建设迈上新台阶。“十三五”时期共组织实施医疗卫生项目25个,总建筑面积28.30万平方米,总投资22.35亿元,争取到中央资金8.25亿元,专项债券资金8.8亿元,抗疫国债资金0.89亿元;市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市人民医院门诊楼、市妇女儿童医院、市中心血站、玉龙县人民医院、永胜县中医医院、永胜县人民医院妇儿科住院楼、永胜县疾控中心、华坪县疾控中心、华坪县妇幼保健院、宁茫县中医医院、宁茫县疾控中心、宁范县人民医院综合楼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市中医医院、市传染病医院、市急危重症救治中心、古城区人民医院、永胜县第二人民医院等项目正加快推进,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短板弱项不断补齐,看病就医条件得到不断完善。(十)计划生育服务管理迎来新起点。“全面两孩”政策在我市平稳落地,“两非”整治力度初见成效,符合政策生育率保持在90%以上,人口出生率11%。左右,自然增长率5%。左右,出生人口性别比稳定在106-109正常范围内。计划生育家庭奖励与扶助政策及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扶助关怀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共惠及42万多人次。(十一)党的建设工作进入新阶段。市、县(区)党委先后设立卫生健康党工委,上下统一、无缝衔接的党的领导体制已经形成;公立医院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全面落实院级党组织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成立丽江市医院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加强工作指导;成立市民营医疗机构党委,建立公立医院帮带民营医院党建制度;成立“丽江市卫生健康团工委”,逐步健全共青团组织;积极稳妥推进“党支部建在科室”,从严抓好基层党建制度落实,深入推进“智慧党建”工作,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政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