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汛抗旱应急预案.docx
防汛抗旱应急预案XX区防汛抗旱指挥部编制2022年8月目录1 总贝 IJ- 1 -1.1 编制目的-1-1.2 编制依据-1-1.3 工作原则-1-1.4 适用范围-2-1.5 风险分析-2-151洪涝情况基本分析-2-1.5.2干旱情况基本分析-3-1.6 灾害分级-4-2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4-2.1 区级组织指挥机构-4-2.2 乡镇组织机构及职责-5-2.3 其他防汛抗旱机构及职责-5 -2.4 事件应对指挥机构-5-3预防预警-6-3.1 风险源识别-6-3.2 信息监测及报送-6-3.2.1 气象水文信息-6-3.2.2 工程信息-6-323洪涝、干旱灾害信息-7-1.1.2 工程准备-7-1.1.3 预案准备-8-1.1.4 队伍准备-8-335物资准备-8-1.1.6 督查检查-9-3.4 预警分类-9-3.5 预警发布与解除-9-351预警发布-9-3.5.1 预警行动-10-3.5.2 预警调整和解除-10-3.6 预警发布流程图-11-4应急响应-11 -4.1 响应分级-11-4.2 先期处置-12-4.3 启动程序-12-4.4 启动条件-12-4.4.1 I级响应启动条件-14-4.4.2 W级响应启动条件-14 -4.5 响应措施-14-451III级应急响应措施-16 -452IV级应急响应措施-15 -4.7 后期处置-17-4.7.1 恢复重建-17-4.7.2 社会救助-17-4.7.3 征用补偿-18-4.7.4 保险理赔-18-4.7.5 调查与评估-18-4.8 应急响应流程图-19-5保障措施-20-5.1 制度保障-20-5.2 通信与信息保障-20-5.3 应急队伍保障-20-5.4 抢险救援物资装备保障-20 -5.5 交通运输保障-20-5.6 医疗卫生保障-21-5.7 电力保障-21-5.8 治安保障-21-5.9 经费保障-21-5.10 社会动员保障-21-5.11 技术保障-21 -5.12 避灾场所保障-22-6.2 演练训练-22-7 附贝IJ-23-7.1 预案管理-23-7.2 预案实施-23-7.3 监督管理-23-7.4 解释部门-23-附件1水旱灾害分级标准-24-附件2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及成员单位职责-29 -附件3区防汛抗旱事件应对指挥机构架构图-35 -附件4区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单位通讯录错误!未定义书签。附件5各乡镇(街道)通讯录错误!未定义书签。附件6区防汛抗旱应急管理专家库错误!未定义书签。附件7区防汛抗旱物资储备统计表错误!未定义书签。XX市XX区防汛抗旱应急预案1总则1.1 编制目的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 践行“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理念,立足防大汛、抗 大旱、抢大险、救大灾,进一步规范我区防汛抗旱应急管理和处 置程序,有效防范化解水旱灾害风险,高效有序做好抗洪抢险、 抗旱救灾工作,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1.2 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 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抗旱条例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以及XX 市突发事件应对条例XX市防汛抗旱条例XX市突发事 件总体应急预案XX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管理办法XX 市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实施办法XX市防汛抗旱应急预案 管理办法(试行)xx市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编制大纲(试行) 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制定本预案。1.3 工作原则(1)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 态救灾相统一,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 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2)坚持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统一指挥、分级分部门负 责,各有关部门实行防汛抗旱岗位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的原则。(3)坚持依法防控、公众参与、军民结合、专群结合、平 战结合、协同应对的原则。(4)坚持防汛抗旱统筹,在防洪保安的前提下,尽可能利 用洪水资源;抗旱用水坚持“先生活、后生产,先节水、后调水, 先取河道水、后用水库水,先用地表水、后取地下水”的原则。1.4 适用范围本预案向上衔接XX市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区级衔接XX 市XX区突发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向下承接乡镇防汛抗旱应急 预案、部门专项应急预案。本预案适用于XX区境内突发性水旱灾害的预防和应急处 置。突发性水旱灾害包括洪涝灾害及干旱灾害:洪涝灾害包含江 河洪水、渍涝灾害、山洪灾害(指由降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 滑坡灾害)以及由洪水、地震、人为破坏活动等引发的水库垮坝、 堤防决口、水闸损毁等次生衍生灾害;干旱灾害包含干旱、供水 危机以及供水水质被侵害等次生衍生灾害。1.5 风险分析1.5.1 洪涝情况基本分析我区境内河流水系丰富,中小河流122条,多发源于金佛山, 大部分属乌江流域,是典型的河流源头区。其中流域面积在50 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27条,境内干流河道总长565公里;流域 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下的河流95条o大溪河是XX境内最大河流, 系乌江左岸一级支流,河流发源于南平镇永安村金佛山北麓斗笠 山,流域面积1794平方公里,其中境内流域面积1425平方公里, 境内干流长度约90公里,主要支流有石钟溪、半溪河、龙岩江、 龙川江、鱼泉河、黑溪河等。XX区洪水灾害主要由于暴雨形成洪水,导致河水急速上涨, 水位超过河岸高度形成漫滩,洪水对农田和房屋造成安全威胁。 据XX县志和XX气象站资料记载,自1950年以来XX发生 9 次(1952、1957、1965、1975、1983、1995、1998、2016、2020) 较大洪水,发生的频率较高,其特点是易涨易落、来势凶猛。加 之我区山高坡陡,沟壑纵横,极易发生洪水灾害。近年来,洪水 对XX城区影响最严重的是2020年6月22日、28 0,其降雨 量为XX城区有历史记载(1957年)以来最大降雨,城区下游 沿塘水文站实测洪水流量890m3so目前,XX城区和乡镇的防 洪标准为20年和10年一遇。1.5.2 干旱情况基本分析我区季节差异较大,地质复杂,存在干旱频繁、伏旱常与秋 旱交替出现等特点,如:2006年夏天的严重干旱达73天(2006 年6月23日至9月5日)。伏旱期间伴有高温天气,造成农作 物受灾减产、火险等级升高、人畜饮水困难、用水用电紧张、热 病蔓延,给工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危害。受地理条件限制和供水水 源地影响,石莲、福寿(含转角曲)、大有、合溪、庆元、金山、山王坪、德隆、半河、三泉、乐村、头渡、古花、三泉等场镇水 厂易出现季节性供水短缺。全区已建“蓄引提”工程4209处,其中蓄水工程3415处,引 提水工程794处,多年平均可供水量约1.9亿立方米。蓄水工程 中,水库85座(发电水库3座、灌溉水库41座、饮用水源和备 用水源水库41座),总库容1.98亿立方米(发电水库1.02亿立 方米,灌溉、供水水库0.96亿立方米),其中中型水库3座(肖 家沟水库、土溪水库、鱼跳水库)、总库容1.37亿立方米,小 (一)型水库13座、总库容4354万立方米,小(二)水库69 座、总库容1746万立方米;山坪塘3330 口、总库容1700万立 方米。1.6 灾害分级根据水旱灾害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造成的影响等,分为 洪涝、干旱两大类。参照市级洪旱灾害分级标准,洪涝灾害划分 为特别重大(I级)、重大(H级)、较大(IU级)、一般(IV 级)四级,干旱灾害划分为特大、严重、中度、轻度四级(见附 件1)。2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2.1 区级组织指挥机构XX区防汛抗旱指挥部(以下简称区防指)是XX市XX区 人民政府设立的议事协调机构,在区委、区政府统一领导下,以 及XX市XX区减灾委员会(以下简称区减灾委)的统筹协调下,负责组织和指挥全区防汛抗旱工作(见附件2)。区防指指挥长由区政府常务副区长担任,常务副指挥长由区 政府分管水利副区长担任,副指挥长由区政府办联系副主任、区 应急局主要负责人、区水利局主要负责人担任。区防指办公室(以下简称区防办)设在区应急局,防办主任 由区应急局、区水利局分管领导兼任。2.2 乡镇组织机构及职责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属地防汛抗旱工作,在 上级防汛抗旱机构领导下,负责本辖区防汛抗旱与抢险救灾的具 体工作;负责制定本辖区防汛抢险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做 好辖区内“重要区域、重要设施、重要路段、重要时段”的巡查排 查,并向行业主管部门报送情况;对不听劝阻、执意滞留危险区 的群众依法实施强制避险转移,妥善安置避险转移人员和受灾群 众。2.3 其他防汛抗旱机构及职责有防汛抗旱任务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施工单位、物业管理 企业等,成立相应的专业防汛抗旱机构,负责做好本行业和本单 位的防汛抗旱工作。2.4 事件应对指挥机构当启动IV级应急响应或发生较大以上灾险情,区政府应当成 立事件应对指挥部,事件应对指挥部实行指挥长负责制,由区政 府有关领导任指挥长,下设综合协调、现场抢险救援、后勤保障、医学救援、新闻宣传、灾情调查、善后处置等工作组(见附件3)o3预防预警3.1 风险源识别各乡镇(街道)、区级有关部门应建立健全安全巡查、隐患 排查和日常监督检查机制,开展风险评估,有效防控风险。3.2 信息监测及报送3.2.1 气象水文信息气象、水利、规划自然资源等部门要组织对重大水旱灾害的 联合监测、会商和预报,尽可能延长预见期,对重大水旱灾害作 出评估,通过广播、电视、手机短信、网络等手段做好预报预警 工作。当预报即将发生严重水旱灾害时,相关部门要提早发布预警 信息,通知有关区域做好相关准备。当河道发生洪水时,水利部 门要加密测验时段,必要时设立临时测点或进行巡测,及时上报 测验结果。气象、水利部门应将重要雨情、水情、旱情信息在1小时内 报区防办,控制站点的重要水情应在30分钟内报区防办。3.2.2 工程信息水库、水电站、堤防、涵闸、泵站、塘堰、渠道等工程管理 单位应根据水位变化情况,及时将相关信息报送行业主管部门, 并按相关规定报水行政主管部门;涉水在建工程的项目管理单位 应根据水位变化情况,及时将相关信息报送项目建设行业主管部 门,并按相关规定报水行政主管部门。当出现灾险情时,工程(项 目)管理单位要迅速组织抢险,第一时间向可能淹没或受灾的区 域预警,及时逐级向行业主管部门、水行政主管部门、区防办报 告,做到30分钟内电话报告、1小时内书面报告,每24小时上 报一次险情和救援救灾工作动态。3.2.3 洪涝、干旱灾害信息灾险情发生后,乡镇(街道)应及时核实灾险情,30分钟 内电话、1小时内书面报区防办;区防办接报后30分钟内电话、 1小时内书面报告区委、区政府和市防办。洪涝灾害每24小时必须报告1次灾情和救援救灾工作动态, 特别重大、重大灾害每2小时续报事件进展情况。干旱灾害III级 响应至少每周报告2次灾情和救援救灾工作动态,干旱灾害IV级 响应至少每周报告1次灾情和救援救灾工作动态。3.3 预防准备3.3.1 组织准备建立健全组织体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行政首长负责制,根 据领导变化情况,完成指挥机构人员的调整,在汛前落实党政领 导“双值班”和区领导联系乡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