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胃功能检测指标解读.docx
2024胃功能检测指标解读胃癌是威胁我国居民生命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胃镜检查是诊断 胃癌的金标准,但由于是侵入性检查、检查费用、人群接受度等问题 不适用于大规模普查。而胃功能检测,既能用于初步筛查又能辅助诊 断,被称为胃粘膜血清学活检。1、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 PG)是胃蛋白酶的前体,在胃液的酸性 环境下,分泌进入胃腔的PG转化为有活性的胃蛋白酶,发挥消化蛋 白质的作用。PG可根据生化和免疫活性特征分为不同的亚群:胃蛋白酶原I (pepsinogen I , PG I )和胃蛋白酶原 (pepsinogen , PG ) , PG I和PG均可从胃底腺的主细胞和颈粘液细胞分泌,PG 还可由胃窦粘液细胞及十二指肠BRUNNER腺等合成。大部分PG经细胞分泌后直接进入消化道,约1%经胃黏膜毛细血 管进入血液,个体的PGI和PG较稳定,不受饮食、早晚和季 节等影响。正常参考值:PG I : 24.60 104.93 ug/L;PG : 3 20 ug/L;PGR (即 PG I /PG ) : > 3.Oo注:参考值范围因年龄、地域和方法学的不同而有所差别。PG I、PGn和PGR的临床意义:PGl和PGR下降,PG不变或轻微下降:提示胃黏膜萎缩, 下降程度可以反应胃黏膜萎缩从幽门到胃体和胃底的进展,且随着胃 黏膜萎缩程度加重,PG I、PGII、PGR水平下降越明显,与胃黏膜 萎缩程度呈正相关。同时也是肠化生、异型增生和胃癌的高风险因素。PGI 70 ug/L且PGI/PGII 3.0作为诊断萎缩性胃炎的临 界值。国内高发区胃癌筛查采用PGl浓度 7。ug/L且 PGI/PGII 7.Oo表1.不同部位萎缩性胃炎与Hp感染情况及PGL PGIL PGR、 G-17水平比较分组例数“p( + H 例()PGI(gL)PGII(gL)PGRG-17(pmolL)胃塞萎缩组6552(80.)91.13 ± i6.82w14.19 ±6.147.22 ± 3.21'14.90 ± 8.74,胃体萎缩组4425(56.82)54.14 ± 12.47*15.04 ±5.32*4.94 ± 2.48*31.68 ± 12.02-全胃萎缩组1812(66.67)61.56 ± 11.44a8.03 ± 3.07*5.81 ±3.6718.76 ±9.16'W值6.8489.9811.007.53437.21P值0.03<0.01<0.01<0.01<0.01注:与胃窦萎缩组比较.aP<005;与目体萎缩组比较JP<005;与全胃萎缩组比较,V<005表2.不同程度萎缩性胃炎与Hp感染情况及PGL PGIh PGR、G-17水平比较分组例数即(+兄例()PGI(gL)PGll(gL)PGRG-l7(pmolL)轻度6438 (5934 尸85.91 ± 15.09,15.34±6.28,7.11 ± 3.58',25.18 ± 10.251中度4940(81.63)*67.28 ± 13.65m12.84 ±4.17*5.72 ± 2.87-1931 ± 8.63*重度1411(78.57%'44.18 ± 8.36°8.40 ± 3.12*3.96 ± 2.83/10.20 ± 5.63'W值7.2460.8210.8163816.85P值0.03<0.01<0.01<0.01<0.01注:“与胃窦萎缩组比较,P <0.05;h与胃体萎缩组比较,P <0.05;C与全胃萎缩组比较/<0.05图片来源:文献截图PGl和PGR下降,PG升高:提示可能存在萎缩性胃炎伴肠 化生,胃窦腺向胃体或胃底腺延伸,转为假幽门腺化生,血清PG可 能升高。PG I升高:提示非萎缩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等。PGn升高:提示非萎缩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胃溃疡、十二 指肠溃疡等。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草案)(2017年)提出新 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中将PGR V 3.89列入高危因素,提示胃癌发生 风险显著增加。表3.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变量名称分类分值年龄(岁)40 49050 59560 696>6910性别女0男4HP感染无0有1PGRN3.890<3.893G-17(pmolL)<L5001.50 5.703>5.705图片来源:文献截图2胃泌素-17胃泌素在血液循环中具有生物活性的成分包括大分子胃泌素-34 (G-34)和小分子胃泌素-17 (gastrin-17, G-17),其中 G-17 占 胃泌素总量90%以上。G-17是由胃窦G细胞合成和分泌的酰胺化胃泌素,主要生理功能 为刺激胃酸分泌、促进胃黏膜细胞增殖和分化。G-17是反映胃窦内 分泌功能的敏感指标之一,可提示胃窦黏膜萎缩状况或是否存在异常 增殖,G-17本身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亦有促进作用。正常参考值:G-17: 1 15 pmol/LG-17的临床意义:G-17升高:1 .提示可能存在慢性胃炎,胃体粘膜萎缩患者由于泌酸腺减少,胃内 呈低胃酸状态。2 .同时PGI和PGR升高,提示消化性溃疡高风险。3 .提示十二指肠溃疡。4 .早期胃癌且胃窦萎缩伴有增生。5 .胃癌发生时血清G-17水平升高,患者表现为高胃泌素血症。G-17降低:1 .胃体、胃窦、全胃萎缩均导致G-17分泌减少,以胃窦萎缩下降 最为显著,全胃萎缩次之。2 .早期胃癌且胃窦萎缩没有伴有增生。临床上不推荐G-17单独用于胃癌筛查,推荐G-17与 PGHp-AgMG7-Ag联合检测用于胃癌风险筛查。中国早期胃癌筛 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草案)(2017年)中指出G-17联合PG检 测可提高胃癌及癌前病变筛查的价值,G-17联合PG检测在非胃癌 患者中比单项检测的特异度高,误诊率低,适合用于胃癌筛查。G-17PG胃癌发生风险(-)()A级:低风睑()()B级:有冏癌风险(÷)()(÷)()C级:高风睑注:G-17 1 pmol/L 或 G-17 15 pmol/L 为 G-17 ( + )阳 性,PG I 70 gL 且 PGR 7.0 为 PG ( + )阳性3幽门螺旋杆菌抗体检测幽门螺杆菌(HeIiCobaCter pylori, HP)是S型或弧形微需氧菌, 革兰染色阴性,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原因,且与胃癌的发 病有密切关系,根除HP可以防止溃疡复发,且对胃功能恢复和防治 胃癌有显著的作用。世界卫生组织将HP定为胃癌的1类致癌因子,Hp引发胃癌的机 制有:分泌多种毒力因子造成胃上皮细胞损伤或通过影响胃内微生物 群落,进而引发胃癌。血清Hp-Ag的临床意义:人体感染HP后,血清中出现IgM> IgA和IgG类抗HP抗体。IgM-Ag在感染后数周消失。IgA-Ag在感染后相当长一段时间仍可检出,与胃炎活动性相关。 IgG-Ag在IgM-Ag滴度下降后才升高,可持续多年。升高提示为慢 性感染,治疗后6个月内IgG-Ag滴度下降则表示治疗有效。在临床上,Hp-Ag还可跟PG联合检测,筛选胃癌高风险人群,并 根据风险评级不同,推荐胃癌筛查与检测间隔。中国胃癌筛查与早诊 早治指南(2022,北京)推荐Hp-Ag与PG联合检测分级推荐胃 癌筛查与监测间隔。HpPG胃癌与监洲间HI()()A级:可不行内蹿检直()()B级:至少每3年进行一次内境检直()()CtR:至少第2年迸行一次内线检青()()D«应每年一次迸行内侦检青注:PGI < 70 gL 且 PGR W 3 为 PG( + )阳性,血清 Hp-Ag滴度 30 U/mL界定为Hp ( + )阳性。4肿瘤标记物检测目前临床中常用的肿瘤标记物如癌胚抗原(CEA)、CAl9-9、CA72-4、 CAI25、CA242等在进展期胃癌中的阳性率不高,在早期胃癌中的 阳性率低于10%,在胃癌筛查中作用有限,不推荐做为早期胃癌筛 查方法。血清胃癌相关抗原MG7-Ag是我国自主发现的胃癌肿瘤标记物, MG7-Ag在胃癌前疾病、胃癌前病变和胃癌的阳性率分别为40. 5%、61.0%和94.0% ,且胃癌前病变中MG7-Ag的假阳性率 仅为12.8%,可能提示胃癌的高风险。但缺乏高级别、高质量的研究 证据,仍需进一步开展临床研究,评估其在早期胃癌筛查中的价值。中国胃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2,北京)指出,联合检测PG、 G-17、血清Hp-Ag和血清MG7-Ag,并配合评分系统用于胃癌高 危人群筛查,可有效浓缩高危人群,有利于胃癌的精准筛查。参考文献:1黄妙灵,刘序友。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改变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及血 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的相关性J.实用医学杂志,2020, 36 (20):5. 杜奕奇,蔡全才,廖专,等。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草 案)(2017年,上海)0.胃肠病学,2018 (2):8-14. 赫捷,陈万青,李兆申,等。中国胃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2,北 京)5.中国肿瘤,2022, 31 (7):40.4国家消化系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 分会,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幽门螺杆菌-尿素呼气试验临床应用专 家共识(2020年)0.中华消化杂志,2020, 40 (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