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叶博物馆分馆新建建筑及周边环境区块整治工程项目环评报告.doc
-
资源ID:1247464
资源大小:52.73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中国茶叶博物馆分馆新建建筑及周边环境区块整治工程项目环评报告.doc
建设项目环保公告一、建设单位概况单位名称: 中国茶叶博物馆单位地点: 杭州市西湖区龙井路88号法人代表: 联系人及电话: 二、建设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中国茶叶博物馆分馆新建建筑及周边环境区块整治工程项目2、项目概况(建设地点、内容)项目拟建址位于杭州市西湖区翁家山268号。总用地面积约24525.8平方米,新建建筑面积2980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2014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966平方米,拆除原有建筑面积957平方米,保留建筑面积303平方米。3、项目产生的主要污染物3.1施工期项目产生的主要污染物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和少量施工废水、施工扬尘、机械尾气、土建工程噪声和设备安装噪声以及运输汽车交通噪声、施工固废(包括建筑垃圾、装修垃圾和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等)。3.2营运期项目产生的主要污染物新增游客产生的生活污水、空调室外机噪声、新增游客的生活垃圾4、项目产生的各污染物排放量及影响分析4.1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1)施工期环境空气影响分析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是拆除原有建筑、新建建筑、平整土地、材料运输、装饰等过程中产生的扬尘,以及建筑材料运输时产生的汽车尾气。由工程分析可知,每天洒水45次进行抑尘,可将TSP的污染距离缩小到2050m范围。本项目距离民居最近距离约16m(该房子空置),距离其它民居最近距离约66m,施工场地距离民居最近距离约90m,本项目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将对翁家山村居民产生一定的影响,要求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在工地四周设置一定高度的围墙并加强施工管理。同时,建设单位必须严格按照杭州市城市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杭州市人民政府令2003190号)及其它有关法律法规,实行文明施工,创建绿色工地,将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低、最轻。2)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废水主要来自于施工期间新建建筑物时可能产生的泥浆废水以及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等。建筑工地四周需设集水沟,所排施工废水经集水沟进入沉淀池,经沉淀处理后的上清液回用于施工,严禁直接外排。施工人员使用原龙井山园区块内公共厕所设施,生活污水经现有化粪池处理后进入市政污水管网。施工期废水会对周边景观产生一定影响,要求施工时遵照建设部的有关施工规范,加强施工期管理。只要施工方对施工期废水进行有序收集,严禁施工期废水直接外排,对周围水环境无影响。3)施工噪声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产生噪声主要来自建筑机械设备的使用和整修过程人工敲打等操作所产生的噪声。由于本项目的施工位于景区内,大型机械无法使用,所以施工期整体操作多以小型器械为主。在建筑施工期间,必须严格执行相关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的标准和规定,对施工场界进行噪声控制。4)施工期固废影响分析本项目施工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来自于建筑垃圾以及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等。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按有关规定妥善处置,严格执行杭州市建设工程渣土管理办法(修正)中的相关规定,建筑垃圾、生活垃圾有序收集,不随意堆置的基础上,施工期固废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4.2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1)水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污水主要为新增游客产生的生活污水。由工程分析可知,新增废水排放量为2.7t/d,985.5t/a。新增污染物产生量约为CODCr0.34t/a、NH3-N 0.04t/a。厕所污水经化粪池处理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后汇同其他废水一并排入满觉陇路市政污水管网,对周边水体环境无直接影响。2)大气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配套管理用房不设食堂,无油烟废气产生。烧水采用电加热,项目取暖采用分体式空调,不设锅炉,无锅炉废气产生。茶叶博物馆分馆单独设置停车场项目,本项目建设内容并不包括停车场改造,无汽车尾气产生。人工炒茶过程中使用电锅。因此,本项目在运营期间基本无生产废气产生。3)噪声影响分析由工程分析可知,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主要为空调室外机噪声。为减少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本环评提出以下防治措施:要求中央空调室外机组安放加设减震基础,并加装半封闭式隔声罩;其它分体式空调室外机底部加设减震垫;中央空调室外机周围种植绿化隔离带,并与周边环境协调;加强对各类环保设施的定期维护,保证其处于正常工况。落实上述措施后,项目各固定设备运行时产生的噪声于场界处的贡献值可达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1类区标准昼间要求,对建设项目周边声环境影响较小。4)固废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生活垃圾产生量为54.75t/a。生活垃圾中可回收利用的,应进行分类收集,不能回收利用的由环卫部门清运。在此基础上,本项目固废对周围环境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5、主要污染防治措施表1 污染防治措施一览表 内容类型排放源污染物名称防治措施治理效果大气污染物施工期扬尘TSP认真执行杭州市城市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在工地四周设置一定高度的围墙;施工中产生的物料堆应当采取遮盖、洒水、喷洒覆盖剂或其他防尘措施;施工产生的建筑垃圾、渣土应当及时清运,运输建筑垃圾、渣土等易产生扬尘的施工车辆,应加盖斗篷,密封运送,防止起尘,同时尽量避免在起风情况下进行装卸活动;不能及时清运的,应当在施工场地内设置临时性密闭堆放设施进行存放或采取其他有效防尘措施;易产生扬尘的天气应当暂停拆房等施工作业,并对工地采取洒水等防尘措施,停止施工的通告由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拟定,报经市政府同意后予以公布;从事拆房、平整场地、清运建筑垃圾和渣土等施工作业时,应当采取边施工边洒水等防止扬尘污染的作业方式;加强施工管理,对通行机动车的临时道路应硬化处理,配置滞尘防护网,同时对扬尘发生量大的部位采用喷水雾法降低扬尘,对运输机动车道路应及时洒水、清洒;施工时应遵照建设部的有关施工规范,每天洒水45次,以控制扬尘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排放随着施工期结束而结束,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机械汽车尾气CO、氮氧化物、SO2等营运期水污染物施工期施工废水冲洗废水(SS等)建筑工地四周设集水沟,施工废水经集水沟进入沉淀池,经沉淀处理后的上清液回用于施工,严禁直接外排不外排施工人员生活生活污水(COD、氨氮等)使用原龙井山园区块内公共厕所设施,生活污水经现有化粪池处理后进入市政污水管网达标排放营运期生活污水废水(COD、氨氮等)厕所污水经化粪池处理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后汇同其他废水一并排入满觉陇路市政污水管网达标排放固体废物施工期建设施工建筑垃圾统一收集后运到杭州市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指定地点处理无害化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后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无害化营运期办公生活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后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无害化续表1污染防治措施一览表 内容类型排放源污染物名称防治措施治理效果噪声施工期要求施工单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严格按相关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进行控制。合理安排施工时间本项目施工时间安排在白天,夜间不施工,制订施工计划时,应尽量避免同时使用大量高噪声设备施工。合理布局施工场地施工场地周围建设围墙,设置单独出入口;避免在同一施工地点安排大量动力机械设备,避免局部声级过高;尽量利用工地已完成的建筑作为声障,而达到自我缓解噪声的效果。降低设备声级设备选型上尽量采用低噪声设备,如以液压机械代替燃油机械,禁止使用冲击式打桩机;固定机械设备与挖土、运土机械,如挖土机、推土机等,可通过排气管消声器和隔离发动机振动部件的方法降低噪声;对动力机械设备进行定期的维修、养护,避免设备常因松动部件的振动或消声器的损坏而增加其工作时的噪声级;暂不使用的设备应立即关闭,运输车辆进入现场应减速,并减少鸣笛。降低人为噪声按规范操作机械设备;在模板、支架拆卸过程中,遵守作业规定,减少碰撞噪音。建立临时声障对于位置相对固定的机械设备,能于棚内操作的尽量放入操作间,不能入棚的,设置临时隔声声障。施工期噪声影响属于短暂影响,将随着施工的结束而消失。对施工场地噪声影响除采取以上降噪措施外,还应与周围居民建立良好的关系,在作业前予以通知,求得大家的理解。此外施工期间应设热线投诉电话,接受噪声扰民投诉,并对投诉情况进行积极治理或严格的管理。达标排放营运期要求中央空调室外机组安放加设减震基础,并加装半封闭式隔声罩;其它分体式空调室外机底部加设减震垫;中央空调周围种植绿化隔离带,并与周边环境协调;加强对各类环保设施的定期维护,保证其处于正常工况。达标排放6、环境影响评价总结论1)本项目符合杭州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2)本项目废水纳管处理,噪声可达标排放,固废有合理的处理处置措施,本项目废水、噪声排放经治理后各污染物排放均能维持当地环境质量不下降,对各自受纳环境及居民敏感点均不会产生大的污染影响;3)从环境影响分析,周边环境质量均可维持现状;4)本项目不属于国家和浙江省有关禁止和限制类建设项目,属于杭州市2011年产业发展导向目录及空间布局指引中“文化会展业”的鼓励类项目“博物馆建设”,符合国家及地方产业政策;5)落实本评价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可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对周围环境影响不明显。综上所述,通过对该项目的工程分析、环境影响分析,本工程不仅能够显著改善区域内环境质量,显著提高博物馆分馆综合品质,而且能够带来一定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本环评认为只要建设方在建设及经营过程中坚持“三同时”原则,充分落实本环评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对策,从环保角度分析本项目在该区域的实施是可行的。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