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长大屋路(东新东路-石桥路)工程项目环评报告.doc
-
资源ID:1247186
资源大小:40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杭州市长大屋路(东新东路-石桥路)工程项目环评报告.doc
杭州市长大屋路(东新东路石桥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公示简本)二九年十一月71. 建设项目概况长大屋路(东新东路-石桥路)工程位于杭州市东北部,道路总体呈东西走向,位于石祥路与重工路之间,本次工程西起东新东路,沿沈家村北、省监狱管理局直属职工用房北、下城区科技创业中心北下穿宣杭铁路,沿新杨路与石桥路之间的现有道路,跨石桥河止于石桥路,道路全长1399.868m,规划红线宽度32米,双向四车道,城市次干道,设计行车速度40km/h,建设内容包括道路工程,2座桥梁工程,下穿宣杭铁路的隧道工程,雨污水管线工程及雨水泵站1座、电力电信管线工程、道路绿化工程及交通配套设施建设工程。工程总投资约2.7633亿元,计划2009年底动工,2011年建成通车。2. 主要环境影响评价结论2.1 社会环境(一)社会环境影响正效益分析1、是进一步完善规划路网的需要。2、是加快沿线土地开发、改善周边环境,提升整体景观的需要,促进市政雨、污水系统建设,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居住环境质量。(二)社会环境影响负效益分析1、拆迁对企业、农民等产生不利影响,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减少了以出租房屋为主要经济收入的农民的收入。2、道路建设期间对居民出行的产生不利影响,干扰了正常生活秩序。2.2 声环境(1)声环境现状道路沿线5个监测点中,2个测点夜间超过声环境质量标准4a、3类标准,昼间均达到相应标准。铁路噪声评价:根据对宣杭铁路杨家沁园段的现状监测结果分析,该段铁路边界噪声昼间(监测时有4趟列车通过)为64.2dB,夜间(监测时有1趟列车通过)为57.8dB,可以达到昼夜70dB的铁路边界噪声限值的要求。铁路背景噪声(无火车通过时)昼间为53.4dB,夜间为48.9dB,也可达到昼间70dB,夜间55dB的要求。(2)施工期声环境影响分析道路施工期各种施工机械具有高噪声、无规则的特点,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大,因此应采用低噪声机械,注意日常维护;昼间除打桩机、破碎机、风镐、空压机、搅拌机、起重机外的施工机械在30米外的平均等效A声级可达到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的要求;夜间各种机械都不能达到此标准要求。在沿线各敏感点距路较近的路段施工时,应采取临时性的隔声降噪措施;加强对施工期间的管理后,施工噪声影响可相对减少,且将随施工期的结束而消失。(3)营运期声环境影响预测工程采取低噪声路面及隧道内壁及敞开段路堑两侧内壁进行吸声处理等措施后,近期昼间,除美居商务酒店由于受到石桥路的交通噪声影响不能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a标准外,其余敏感点昼间均可达到相应标准。夜间 有4个敏感点点不同程度超标。中期昼间有2个敏感点超过4a类标准,其余各敏感点均可达到相应标准。夜间有4个临路敏感点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现象,其余敏感点均可达到相应标准。拟建的雨水泵站位于宣杭铁路以西、铁路河以东防护绿地内,距离周边敏感点较远,经计算,雨水泵站运行对周围敏感点声环境无影响。公交停靠站除服务于杨家沁园的K1+170K1+190位于杨家沁园多层公寓路段外,其余2个公交停靠站均远离敏感点。类比相似公交停靠站,杨家沁园多层公寓在公交车进出站瞬时噪声值约为6580dB。2.3 环境空气(1)环境空气现状本评价采用杭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提供的2009年1月2531日和睦小学大气常规监测点的监测数据,各监测指标日均浓度除PM10有1日监测结果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外,其余均达到二级标准,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尚好。(2)施工期环境空气影响道路施工期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是粉尘污染物、沥青摊铺时的烟气和动力机械排出的尾气污染物,其中粉尘污染物对周围环境影响较突出,采取洒水抑尘等措施后对环境空气的影响可以减轻。该项目所需的沥青全外购,统一配送,不进行现场拌和。根据类比资料,道路现场产生的沥青烟气影响范围一般在50m之内,因此,当路面摊铺建设靠近居民集中区域时,沥青摊铺应避免使敏感点处于下风向。(3)营运期环境空气影响:预测结果显示,道路建成后,D类稳定度下距离中心线16m处(道路规划红线),高峰小时,道路营运近、中期NO2地面小时浓度贡献值叠加本底值后均低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限值(NO2本底值按空气监测结果0.0260.067mg/m3计算),因此沿线各敏感点处NO2小时浓度也均可达到相应的二级标准限值。由于隧道长度较短,且采用自然通风形式,根据对隧道内废气源强计算,在各特征年NO2排放量均很小,隧道内废气随进出车辆自然扩散,其两端洞口不会呈集中的废气排放源,因此周边敏感建筑处NO2小时浓度也均可达到相应的二级标准限值。2.4 水环境(1)水环境质量现状通过对沿线铁路河和石桥河的现状监测,可知,铁路河水质除pH和石油类达标外,其他指标均不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类水体要求,综合评定为劣V类。石桥港水质则是除pH指标可达到类水体要求外,其余监测指标均严重超标,综合评定为劣V类。(2)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 道路施工期对水环境的污染主要来自于桥梁建设时对水体的搅混、油污染和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排放。具体分析如下:桥梁建设影响桥梁施工对水质的影响主要是使施工附近水体搅浑,导致附近水域悬浮物浓度暂时增加。因此施工时应尽量减小占用水域的面积,避开汛期进行,采用围堰等对水体扰动较小的施工工艺;此外,桥梁施工机械设备漏油、机械维修过程中的残油可能对水体造成油污染。施工营地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施工营地施工人员生活废水若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将会对附近河道水体产生一定影响。各施工营地应建立临时厕所,生活污水定期由环卫部门抽运。严禁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水沟或附近已建成的雨水管网内。施工材料堆放施工材料(如油料、化学品及一些粉末状材料)若堆放在沿线水体附近,如果保管不善或受暴雨冲刷等原因可能进入水体,也会造成对水体的污染。隧道开挖产生的泥浆水该部分废水是施工期主要废水之一,应应设置临时沉淀池,泥浆水经沉淀达标后,方可外排。严禁隧道开挖产生的泥浆水直接排入附近河道。(3)营运期水环境影响分析 长大屋路工程将对沿线地区雨、污水提供出路,工程采用雨、污分流的排水体制,将彻底改变目前该区域雨污合流的排水体制,解决该区域部分生活、生产污水混入雨水管网排入铁路河和石桥河,污染地表水水质的状况。工程建设中,雨、污水管网要为沿线现有和规划单位预留好雨污水接入口,污水进入污水管网,不会对沿线河道造成水污染。2.5 环保措施环保措施汇总简表见2-1。表2-1 污染防治措施清单分类阶段主要内容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施工期(1)严格执行杭州市城市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道路、隧道挖掘施工工地周围应当设置硬质密闭围档。(2)施工中产生的物料堆应当采取遮盖、洒水、喷洒覆盖剂或其他防尘措施。(3)必须配备足够数量的洒水车,做到对施工便道和未完工路面经常洒水。(4)设置相应的车辆冲洗设施和排水、泥浆沉淀设施,运输车辆应当冲洗干净后出场,并保持出入口通道及道路两侧各50米范围内的整洁。(5)施工产生的建筑垃圾、渣土应当及时清运,不能及时清运的,应当在施工场地内设置临时性密闭堆放设施进行存放或采取其他有效防尘措施。(6)运输建筑垃圾、渣土等易产生扬尘的施工车辆,应加盖斗篷,密封运送,防止起尘。(7)建议采用封闭式运输沥青,减少沥青挥发对运输沿线大气环境的污染。摊铺时应注意对施工人员的劳动防护。营运期(1)执行杭州市机动车辆污染物排放监督管理办法。(2)加强道路的清扫,保持道路的整洁,遇到路面破损应及时修补,以减少道路扬尘。(3)做好沿线绿化带的绿化工作,并做好绿化工程的维护。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施工期(1)桥梁施工时应采用围堰等对水体扰动较小的施工工艺,桥梁的水下部分施工尽量安排在枯水期进行。(2)桥梁施工中挖出的淤泥、渣土禁止弃入河道或渠道,应征得水利等相关部门的意见,综合加以利用。(3)桥梁施工过程中施工机械、施工船只必须严格检查,防止油料泄漏。禁止将污水、垃圾及油污水排入水体,应收集后和桥梁工地上的污染物一并处理。(4)施工营地应设立临时厕所,生活污水和洗涤废水应收集后由环卫部门定期抽运临时厕所由当地环卫部门抽运;施工营地、堆场与水体之间保持一定距离。(5)在有雨水及路面径流处开挖路基时,应设置临时性沉淀池。(6)施工中的废油、废沥青及其它固体废弃物严禁倾倒或抛入水体,也不得堆放在水体旁,应及时清运至指定地点或按照有关规定处理。(7)施工结束后,要对桥梁两侧河道进行适当整治清淤。(8)隧道及敞口段开挖,排出的施工泥浆废水,应经沉淀达标后方可排放。营运期做好路面清洁工作,防止生活垃圾进入雨水管网。做好污水管道的日常维护,保证道路沿线地区的生活污水顺利进入污水管网。噪声污染防治措施施工期(1)尽量采用低噪声机械及施工方式,施工过程注意对设备进行维修保养。(2)要严格控制夜间施工应并认真执行申报审批制度。噪声声级高的施工机械在夜间(22:006:00)靠近新家园、省监狱管理局职工用房及杨家沁苑路段应停止施工。(3)对开挖路基路段或人员密集路段,两侧应设置彩钢板作为防护装置。(4)利用周边道路用于施工材料的运输路线,应调整作业时间,防止对附近交通造成干扰。夜间施工时, 要采取减速缓行、禁止鸣笛等措施。营运期(1)采用低噪声疏水沥青路面,可降低噪声源强35dB。(2)隧道内壁及出口路堑两侧壁进行吸声处理。(3)需对沿线超标敏感点采取适当的降噪缓减措施。(4)加强道路的日常维护、保养,发现路面破损及时修复,防止因路面破损引起车辆颠簸,造成噪声强度增加。(5)拆迁新家园距离道路红线29m的6户农居(已完成拆迁)。固废防治措施施工期(1)施工营地生活垃圾统一收集,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2)建筑垃圾、隧道开挖弃方应按照杭州市建设工程渣土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及时运至用土单位指定地点作妥善处理,运输弃方应遵守杭州市城市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之相关规定。2.6 公众参与根据浙江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和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本项目在沿线社区先后进行了环保信息公告和环评结论公示,同时采用调查表的形式,收集了沿线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对本项目的建设的态度、意见和要求。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受访公众个人和企事业团体表示赞成该项目的建设,环评单位将公众意见反馈给建设单位,希望建设单位能做好宣传工作,妥善解决沿线拆迁企业单位的安置、赔偿问题,使长大屋路建设得以顺利展开。2.7 项目审批原则分析一、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长大屋路工程符合国务院国发200540号文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属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版)鼓励类中城市道路及智能交通体系建设。符合杭州市产业发展导向目录(2009年1月12月)鼓励类基础设施建设类别。二、规划符合性分析长大屋路工程符合杭州市石桥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杭州市东新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项目位于下城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110103D03),属优化准入区,本项目为非工业项目,对沿线生态环境影响较小,项目建成后,沿线区域生态环境功能仍能保持原有的生态功能区划要求。三、维持环境质量原则符合性分析本建设项目所在区域大气环境质量基本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浓度限值;本建设项目无废水产生,配合道路建设,完善了区域雨污水管网配置,将道路沿线污水汇水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