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晖路(工大桥-东晖支路)道路整治环评报告.doc
-
资源ID:1246668
资源大小:277.23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东晖路(工大桥-东晖支路)道路整治环评报告.doc
东晖路(工大桥-东晖支路)道路整治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报 批 稿)二二五年四月1杭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杭州市德胜路218号东晖路(工大桥-东晖支路)道路整治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第一章 总 论1.1项目由来目前杭州已经较好地完善了城市主骨架路网,但是与其衔接的城市支路网结构不合理,整体效能低,主要表现在断头路、瓶颈路较多,无法与主骨架路网形成良好的交通网络。且由于支小路没有很好“打通”,使一些公用配套设施无法完善,一些区块接不进雨水污水管网,影响周边住户生活。因此完善了城市主骨架路网后,杭州准备用5年左右时间,对老城区宽度在30米以下的支小路进行整治建设,从而形成快速路、主次干路与背街小巷、支小路互相交织、贯通的城市交通网络。支小路整治,将把“背街小巷”整治向“城中村”延伸,从交通功能看支小路重在方便市民出行。2009年6月,杭州市发改委对东晖路(工大桥-东晖支路)道路整治工程项目建议书进行了批复;同月,杭州市规划局对东晖路(工大桥-东晖支路)道路整治工程出具了选址意见书及红线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国务院(1998)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杭州市下城区建设局委托杭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本院)承担东晖路(工大桥-东晖支路)道路整治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本院项目组在进行全线详细踏勘调查和开展公众参与后,编制了东晖路(工大桥-东晖支路)道路整治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2 环境保护目标1.2.1声环境、环境空气保护目标声环境、环境空气保护目标主要是道路沿线评价范围内受影响的居民住宅区等敏感点,具体见表1-1。表1-1道路沿线现状环境敏感点一览表序号名 称桩 号第一排建筑距路中心线(m)第一排建筑距路红线(m)敏感点特征1潮王村城中村K0+30K0+90路西12路西6建设中,总建筑面积24971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21649平方米2东晖路100号/路北14路北8居民楼5层,共40户1.2.2水环境保护目标拟建道路主要的水环境保护目标见表1-2。表1-2 水环境保护目标序号保护目标位置河宽(m)功能区划1上塘河距离道路约18m40IV类第二章 工程概况2.1拟建道路区域现状东晖路位于下城区范围内,本次道路工程北起东晖支路,南至工大桥,道路全长278m,道路红线宽度12m。道路西侧现状主要是环卫所、下城体育馆、图书馆、在建住宅,道路东侧主要为绿地和上塘河。现状东晖路路面已硬化,现状路宽810m,道路下除已建有污水管道、雨水管道外,还建有电力管道、通信管道及给水管道。道路两侧用地及规划情况见表2-1。表2-1 东晖路沿线现状用地及规划用地情况道路名称桩号现状规划情况东晖路路西:K0+230K0+280环卫所U4(环境卫生设施用地)路西:K0+90K0+230下城体育馆、图书馆C4(体育用地)路西:K0+30K0+90潮王城中村R21(住宅用地)路东:K0+30K0+280绿地绿地2.2路线走向及地理位置东晖路位于杭州市下城区体育场东侧,南北走向,与上塘河平行,是潮王路北侧的城市支路。终点位于东晖支路和工大桥,道路长度为278m,地理位置见附图1。2.3道路整治内容将道路红线拓宽至12m,设置人行道、机非混行道及绿化隔离带,机非混行道加铺沥青混凝土,保留原有雨污水管网,综合管线同步实施“上改下”。2.4交通量预测根据道路工程设计单位提供的资料,东晖路各特征年分段交通量见表2-2。表2-2交通量预测值预测年份车流量(辆/小时)昼间夜间小车中车大车合计小车中车大车合计近期2010年580058120012中期2017年115001152400242.5道路等级及技术标准1、道路等级:城市支路。2、道路规划技术指标表2-3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序号项目单位技术指标1道路性质-整治2道路等级-城市支路3设计车速km/h204线路全长m2785车行道宽度m4×26红线m127道路用地面积m233608设计荷载-BZZ100型标准轴载9路面类型/沥青砼10设计年限年1211静态投资总额万元2492.6道路设计1、道路标准横断面设计1.5m(人行道)+8m(机非混行道)+2.5 m(人行道)12m。2、路面结构2.51.5现状道路行车道路面采用面层沥青混凝土加铺:细粒式沥青砼、中粒式沥青砼调平层、玻璃纤维土工格栅、(原)道路结构基层;新开挖部分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细粒式沥青砼、粗粒式沥青砼、水泥稳定碎石、塘渣垫层,平石、侧石采用花岗岩。图2-1 东晖路横断面布置图2.7排水工程本工程排水体制采用雨、污水分流制。现状排水管道原则上不进行改造,仅对部分现状排水存在问题的地段的管道、井及雨水口等进行改建、翻新或增设。一、雨水工程东晖路现状雨水管道收集道路及部分地块雨水。现状道路下已建有D380雨水管,雨水出路为东侧上塘河。雨水管道管位位于道路中心线处,该段雨水管运行基本良好,在本次改造中全线保留,汇水单位有环卫所、下城体育局、图书馆、潮王城中村。二、污水工程东晖路现状污水管道自北向南接入东晖路南段的污水管,收集道路两侧地块的污水,纳入市政污水干管,最终纳入污水处理厂。该段污水管运行基本良好,在本次改造中全线保留,汇水单位有环卫所、下城体育局、图书馆、潮王城中村。2.8管线综合工程本工程综合管线包括给水、污水、雨水、电力、电信、燃气等六种管线。通过管线综合设计使各专业地下管线在平面及空间位置上更加合理、规范化。结合规划,针对本工程的实际情况,管线布置方案如下:雨水管一根,位于道路中央,距道路中心线0m。污水管一根,位于道路东侧,距道路中心线2.08.0m。给水管一根,位于道路西侧,距道路中心线3.0m。煤气管一根,位于道路西侧,距道路中心线1.5m。电力管一根,位于道路东侧,距道路中心线8.5m。通信管一根,位于道路西侧,距道路中心线6.5m。第三章 声环境现状及影响评价3.1 声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本次环评为了解环镇东路沿线声环境质量状况,对沿线4个具有代表性的敏感点进行噪声现状监测。由声环境现状监测结果,结合杭州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域划分图,对杭州市环镇东路道路沿线的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如下:4个测点中,除潮王路路口测点昼夜均可以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4a类标准外,其余3个测点昼夜噪声均超标,主要是受到潮王路整治施工噪声影响。3.2 声环境影响预测评价3.2.1 敏感点交通噪声预测及评价近、中期东晖路对各敏感点的影响值均可以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相应标准,与背景噪声值叠加后,潮王村城中村昼夜均达标,朝晖小区100号昼夜均超标,超标主要是由于本底噪声已超标导致。表5-3 沿线现状敏感点噪声预测结果(近期)序号桩号名 称距中心线/红线距离m近期预测值(dB)叠加值(dB)执行标准(dB)超标量昼间夜间昼间夜间昼间夜间昼间夜间1K0+060潮王村城中村12/650.143.254.651.27055-2K0+290朝晖小区100号14/843.336.459.249.85545+4.2dB+4.8dB*注:“-”表示达标,“+”表示超标。表5-4 沿线现状敏感点噪声预测结果(中期)序号桩号名 称距中心线/红线距离m中期预测值(dB)叠加值(dB)执行标准(dB)超标量(dB)昼间夜间昼间夜间昼间夜间昼间夜间1K0+060潮王村城中村12/653.346.556.051.97055-2K0+290朝晖小区100号14/846.84059.350.15545+4.3dB+5.1dB*注:“-”表示达标,“+”表示超标。第四章 环境空气现状及影响评价4.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为了解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市监测站提供了2009年1月14日朝晖五区的大气常规监测数据,对拟建区域大气质量进行评价。监测结果具体见表4-1。表4-1 大气监测评价结果 单位:mg/m3监测时间项目日均标准值日均浓度Pi评价2009年1月1日7日SO20.150.0410.0580.270.39达标NO20.120.0690.0880.580.73达标PM100.150.0210.1330.140.89达标CO4.001.742.780.440.69达标由监测结果可知,朝晖五区监测点各监测指标日均浓度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良好。4.2环境空气影响分析参照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JTJ005-96)推荐的模式进行计算。预测结果显示,道路建成后,D类稳定度下道路规划红线,高峰小时近、中期NO2地面小时浓度低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限值。7杭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杭州市德胜路218号 东晖路(工大桥-东晖支路)道路整治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第五章 水环境现状及影响分析5.1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为了反映工程道路沿线涉及的主要河流水环境质量现状,报告引用杭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2009年6月对上塘河的常规监测数据进行评价。监测项目有溶解氧、pH、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和总磷、BOD5。水质采样和分析方法按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地表水部分)执行。监测结果表明:上塘河水质除氨氮严重超标外,其他指标尚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类水体要求,但综合评定仍为V类。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上塘河沿线尚未达到彻底的雨污分流,仍然是雨污合流的排水体制,部分未搬迁企业的生产废水,未撤村建居的农居生活污水排入上述河流,导致水体受到严重污染。5.2 水环境影响分析上塘河位于项目东侧,功能区划为IV类,主要功能为工业和农业用水,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水环境污染物主要是地表径流和生活污水,地表径流进入上塘河后短期内会使水质变得浑浊,经过一段时间的河水自净和沉淀后,上塘河水质可恢复至原有水平。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就近使用附近公厕或企业厕所,不搭建临时厕所,营地产生的生活污水委托环卫部门清运,因此对上塘河的水质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