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尽职合规免责事项清单.docx
公司尽职合规免责事项清单第一条为细化落实集团党委XX公司容错纠错实施办法有关要求,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依据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的通知等规定,结合集团实际,制定本清单。第二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三个区分开来”,对干部履职过程中的失误和偏差,审视其发生背景、工作依据、决策过程、动机取向、客观结果,做到应容则容、应免则免。旗帜鲜明地支持改革者、鼓励创新者、宽容失误者、保护干事者,充分调动广大干部改革创新、探索实践、担当作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集团实现高质量发展。第三条尽职合规免责是指集团机关、集团所属各单位管理岗位上的干部,包括在关键技术岗位和对生产经营有一定影响的员工在经营管理、改革创新、资本运营、项目投资、科技创新、经济往来等工作中,按照党纪党规、法律法规以及集团内部管理制度勤勉尽责地履行了法定职责、部门职责、岗位职责、临时职责,但因先行先试、无意过失和探索性失误错误等原因,给国有资产造成一定损失或其他不良后果,但符合XX省民航机场集团公司尽职合规免责事项清单所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免于追究责任。条尽职合规免责的前置条件:(-)遵守党章党规党纪和国家法律法规、国有资产监管规章制度以及集团内部制度规定,不涉及违纪违规违法行为,不需要追究责任的;(二)以促进企业改革发展或者履行企业政治责任、经济责任、社会责任为目标,没有为个人、他人或者小团体谋取不正当利益的;(三)在职责范围内根据有关授权或规定程序,主动、完整、及时地履行职责,不存在明令禁止后因主观故意、失职渎职造成损失或者不良影响的。第五条以下情形不纳入免责范畴:(一)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履行不到位的;(二)借改革创新之名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的;(三)在同一问题上重复出现失误错误或者给予免责处理后再次出现同样失误错误的;(四)属于XX公司内部审计监督和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管理办法所列责任追究情形的。第六条免责适用具体情形(50项):(一)战略管控方面(7项)1 .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中,在坚决执行省委省政府、省政府国资委有关工作要求和集团党委行政各项工作安排中,为维护全局利益,出于公心、担当尽责、敢于作为,严格履行了决策程序和有关规定,由于出现客观上无法预知且不能克服的因素,未达到预期效果或者出现一定探索性失误、错误的;2 .在企业战略性结构调整、高质量发展、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新建工程项目等工作中,为争取最佳业绩和经营绩效、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出现探索性失误或者未达到预期效果的;3 .在重要事项决策、实施和风险管控中,因受宏观调控、行业政策变化、不可预知及不可抗力因素等影响,整体行业、产业出现系统性风险,未达到预期效果或者造成损失的;4 .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在重大事项决策、实施中,因受宏观调控、行业市场变化、政策变化、不可预知及不可抗力因素等影响,未达到预期效果或者造成损失的;5 .在法律法规和集团规章制度没有明令禁止的情况下,为了争取项目落地、获取战略资源、抢占市场先机、解决急难问题等,在落实集团决策部署过程中先行先试、敢于创新,出现失误的;6 .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探索实施过程中,因受不可预见或者不可抗力因素影响,未达到预期效果或者出现失误的;7 .在落实集团决策部署、工作计划过程中,由于不可抗力、非主观故意的难以预见因素,导致未能实现预期效果的。(二)改革创新方面(5项)8 .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中,严格执行决策程序,为推动企业核心战略发展、发挥整体竞争优势,主动作为、积极探索,因先行先试、缺乏改革经验,未达到预期效果的;9,在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主动与民营、外商企业合资合作,未达到预期效果或者改革后在资产处置、职工安置等方面引发矛盾争议的;10 .在推进完善企业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职业经理 人制度及市场化选人用人等方面,出现一定失误或者偏差的;11 .在企业优化整合、改制重组工作中,按预定方案实施完成后,因国家法规政策调整或地方政府、有关部门政策变化等难以预见的客观因素,导致项目发展与预期出现一定偏差,出现国有资产损失风险,但没有谋取不正当利益的;12 .在深化三项制度改革中,建立能上能下选人用人机制,不拘一格大胆和破格使用经营管理人员,出现一定失误或者偏差的。(三)资本运营方面(6项)13 .在实施资产证券化、并购重组、产业投资、股权投资等业务中,已按照规定履行决策或审批程序,但在执行过程中,因国家法规政策调整或市场发生重大变化等难以预见的因素,方案未能继续执行或者未达到预期效果的;14 .实施资产证券化、并购重组、产业投资、股权投资等业务中,已按照规定履行决策或审批程序,因方案具有创新性,市场无同类先例或缺乏成熟经验、先行先试出现无意过失或导致财产损失的;15 .依法依规处置僵尸企业、不良资产,处置所得低于预期价值的;16 .在境外经营投资过程中,受国际环境及项目所在国政治、经济形势、金融市场、政策环境等重大变化影响,造成项目收益未达到预期,但能严格按照国家及上级相关规定程序、集团公司相关规定决策、实施境外经营投资事项,并按规定认真进行风险评估、制定应对措施和预案的;17 .企业境外经营投资由于受所在地法律环境复杂、政治风险不可控等原因,虽然经过努力仍出现法律诉讼并造成损失,其中无主观故意且不涉及个人违纪违法行为的;18 .在担保、融资、市值管理等业务中,因宏观形势变化等原因未实现预期目标的。(四)固定投资及项目管理方面(4项)19 .为促进公司系统推动改革创新或响应上级决策部署,实施示范性、开创性、探索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已按规定履行论证、决策及审批程序,但由于缺乏成功经验、新型技术推广或政策、市场条件变化等原因造成项目未实现预期经济和社会效益、造成经济损失的;20 .项目已按规定履行论证、决策及审批程序,但在执行过 程中因国家、地方和行业主管部门政策调整,市场条件与项目决策值相比发生重大变化,或因非我方责任或不可抗力造成的设备供货及施工进度滞后等情况,造成项目中断、未按期开工、投产、或投产后未达到预期目标的;21 .科技项目在研究论证及实施过程中,因开创性、探索性研究或无经验参考出现技术路线失误错误的;因不可抗力、难以预见等客观因素,未能达到预期目标的;因市场变化或技术迭代,项目完成后未能实现原定效果效益的;22 .在绿色化、信息化、智能化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认知不足或经验不足、环境和需求变更、技术迭代等客观因素,导致项目未达到预期目标、进度出现一定延期或项目被迫中止的。(五)采购、财务及经营管理方面(9项)23 .在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工作中,主动作为、创新性开展工作,出现一定失误或者偏差的;24 .在合同管理业务中,因受宏观经济形势、不可抗力、调查手段受限、信息不对称等影响,造成不可预估的损失或者不良影响的;25 .因评审过程中客观技术条件所限或其它客观原因,评审人员在评标或评审过程中未及时发现投标人或报价人存在的围串标、提供虚假信息等情形,被监督检查发现或被投诉举报后证实的;项目被监督检查发现或被投诉举报后证实的,因客观条件所限或其它客观原因,不具备核查条件的,监督人员可以认定免责。26 .在资金管理业务中,因受财政货币政策、利率汇率变化等不可控因素影响,资金没有发挥应有效益或者造成一定损失的;27 .在融资担保过程中,已按照规定履行担保决策或审批程序,因被担保人战略定位、行业政策、市场环境等客观因素处于劣势地位或发生不利变化,被担保人无力偿还担保融资,或者被担保人进入破产重整或清算程序,发生担保人代偿、担保资产被动处置,形成损失的;28 .根据上级主管单位工作要求和集团工作安排,完成财务预决算、日常核算、税务管理、参与经营管理事项分析决策,提出增收节支、成本管控等财务管理方面的意见建议,因政府行为等不可抗力因素及集体决策等原因,造成会计信息不真实,对集团带来损失或其他不良影响的;29 .在资金管理业务中,严格履行规章制度和审批程序,或在实际工作中遇特殊事项,经集体决策批准,后因国内外经济环境、财政货币政策、利率变化等不可控因素影响,资金未发挥应有效益、造成一定损失或其他不良后果的;30 .在实施资产证券化、发行企业债券、设立基金等资本运营管理方面,因宏观经济及市场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政策调整等不可抗力因素,未达到预期效果或者造成损失的;31 .在财务风险管控方面,因受政策调整、市场行情变化、自然灾害等影响,虽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仍造成损失的。(六)科技创新方面(6项)32 .企业自主投入研发的技术项目,一定时期内没有实现预期目标的;33 .在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优质科技项目产业化过程中,没有实现预期目标的;34 .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有尽职调查报告或可行性研究报告支持,通过相关会议研究决策同意实施,受经验缺乏、技术风险不可控等因素影响,没有实现预期目标或者出现一定失误偏差的;35 .承担政府及部门科技研发项目,因客观原因没有实现预期目标的;36 .实施合理化建议或者技术小改革、小改造、小实验等,经单位审核或者领导同意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出现失误或者失败的;37 .经过严格可行性研究及论证,履行了 “三重一大”决策程序、开工批复等项目管理程序的前瞻性、探索性创新技术应用的试点、示范项目,因难以预见的外部环境变化、政策变化、技术成熟度的影响,导致主要性能指标或效益指标未达到预期的。(七)风险管理方面(3项)38 .在内控及风险管理工作中,依法依规认真履行制度建设 职责,但在推进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等工作中,因先行先试缺乏经验,出现相关内控及风险管理制度缺失、内控流程缺陷,能够主动采取补救措施健全完善内控风险机制的;39 .在推动内控及风险管理制度运行过程中,充分评估、积 极防控风险隐患,因进行探索性试验经验不足或内外部环境发生较大变化、不确定性因素增多,未能及时识别、应对全部风险,出现风险敞口或导致漏报、迟报风险及风险损失事件,能够主动采取补救措施最大限度消除风险隐患、挽回损失或消除不良影响的;40 .在风险防控工作中,因受政策调整、市场行情变化、然灾害或者其他难以预见原因,造成一定损失,能够主动采取补救措施最大限度消除风险隐患、挽回损失或消除不良影响的。(八)应急管理方面(3项)4L在自然灾害、抢险救灾、疫情防控等重大突发事件处置中,临机决断,主动担当揽责,事后按规定及时报告,出现一定失误或者偏差的;42 .在应对突发事故或事件中,为保障企业生产经营安全稳定顺行,或为维护公共利益、保障民生、保护环境而紧急实施的物资采购、设备抢修、项目建设、资金调动等事项,发生未经招标、未签订合同、未完全履行决策程序,且应急结束后及时补充相关手续、决策程序等,且未出现人员违规违纪现象的;43 .在化解矛盾焦点、剥离国企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等方面,积极破除障碍、打破僵局,引发一般性上访信访问题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