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一文库网! | 帮助中心 第一文库网-每个人都是第一
第一文库网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学术论文>
  • 全科教育>
  • 应用文档>
  • 行业资料>
  • 企业管理>
  • 技术资料>
  • 生活休闲>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第一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关于提升我区生态产品价值工作总结.docx

    • 资源ID:1240221       资源大小:14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关于提升我区生态产品价值工作总结.docx

    关于提升我区生态产品价值工作总结一、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我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优先行 动(一)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我区践行“两山理念的关键路径。“两 山理念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极为重要的内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是基于“两山理念而提出的重大理论和制度创新。20XX年,省委、省 政府印发关于支持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支持我区创 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是我区践行“两 山理念的具体行动和生动实践,但对我区来说,挑战大于机遇。我 区由于长期依赖矿业经济的发展模式,与省内、市内其他县(市、区) 比较,生态条件相对脆弱,一些生态指标落后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 我区要实现从生态文明建设的“后进生"到"优秀生",必须打破固有的 思维定式,不断探索和创新,才能迅速补齐生态“短板,构建良性循 环的经济社会发展系统。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无疑是我区走生态 优先、绿色发展的较优路径,它不仅能提升我区的自我“造血功能, 也能有效推动我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推动“两山"理念在我区的实践 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改善我区生态条件的重要突破。我区 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我市城市生态涵养区,正处在生态环境修复 的攻坚期,面临生态文明建设的诸多问题,亟待在环境治理体制机制 上寻求突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有利于环境修复的市场化、多元化投 入机制构建,有利于使人们真正认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 而激励和倒逼形成绿色的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营造社会力量共 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的良好氛围,提升保护修复生态环境的思想 和行动自觉。(三)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我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抉择。我 区是全国67个资源枯竭城市之一,地理、交通、经济基础、产业结 构等长期处于劣势。从地理区位看,我区位于我市最北端,地理位置 偏远,山高地远的地理环境使得区域发展受到制约。从交通区位看, 交通相对闭塞,使得我区经济发展难以对接和融入周边发达经济圈。 从经济条件看,我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 可用财力十分有限。从产业结构看,三次产业发展普遍存在重大项目 少、科技含量低、产业链不完善等问题。“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客观现 状,决定了我区必须坚决摒弃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发展模 式,坚持用绿色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重塑"绿水青山,探索"点 绿成金”,走出一条生态经济化与经济生态化融合发展的新路子。二、我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具有良好基础(一)生态“家底殷实。我区被誉为“天南铜都,区内有大小景 点50余处,旅游资源类型多样、特色鲜明,区域内红土地、轿子雪 山、泥石流博物馆在国内外享有盛誉,铜冶文明历久不衰,彝族文化、 布衣文化等多元。全区有木本植物106科295属662种,其中:国家 重点保护野生植物40种。区内有国家二级保护鸟兽类野生动物20余 种;有昆虫147科1083种。区内天然水资源总量多,年平均为9.3183 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量3015立方米,高于全国人均水平(2700立 方米)。(二)生态环境较大改善。造林绿化成效明显,近5年期间,累 计完成荒山造林15.3万亩、退耕还林13.51万亩,20XX年,完成碳 汇造林3.61万亩,实施了投资20.66亿元的我区林业生态修复PPP 项目。空气质量优良,近5年来,我区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6%以 ±o水环境得到较大改善,严格落实“河长制,全区集中饮用水源地 国控断面水质达标率均为100%,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4平方千米。 矿区环境逐步改善,依法打击惩处非法开山毁林、开山取石、开矿采 砂等破坏生态违法行为,关停违法采矿、采砂、采石点U5个。推进 非煤矿山转型升级,建成绿色矿山2座,将67座矿山整合为39座, 关闭尾矿库U座、矿山15座,砌封废弃矿碉207个,铜矿山告别了 无序探采的局面。(三)生态产业发展初见成效。生态农业提质增效,35个村建 成一村一品示范村,创建绿色食品牌省级产业基地1个,三品一 标认证57个,大洋芋获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面条获国家地理 标志产品认证。建成具有地方特色和市场优势的粮食、蔬菜、水果、 药材等特色农业产业基地3.5万亩,"一县一业高品质花椒保有量超 过10万亩,以正大集团300万只蛋鸡全产业链项目为龙头的规模化 养殖业蓬勃发展。生态工业增势较好,被列为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 基地,循环经济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生态旅游业加快发展,红土地、 牯牛山、格勒湖旅游开发取得新进展,洒海村汤丹尾矿库变身观光花 海的华丽转身,引起媒体广泛关注,在促进乡村旅游、农户增收的同 时,也成为尾矿库覆土绿化新的体验形式,李子沟、箸口等一批乡村 旅游逐步发展起来,20XX年,我区旅游总收入达到7.83亿元。三、我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一)绿水青山本底还有差距。20XX年,我区森林覆盖率为 41.34%,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65.04%)o全区石漠化面积占总面积 的54.4%、土壤侵蚀面积占总面积的68%。区域内干热河谷水分蒸发 量大、砂砾裸露、土壤瘠薄,造林绿化较为艰难。此外,区内长期矿 业开采形成了约600万立方米的地下采空区,已塌陷IOO余万立方米。 全区有321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同时,我区还是重金属污染高危区域。(二)“金山银山转化缺少通道。从源头端看,自然资源确权登 记未全面完成,工作基础还未夯实,给生态产品权责归属及权益交易 带来一定影响。从联结端看,全省层面均未建立生态产品交易平台, 生态产品提供者和使用者"脱钩”、供给端和需求端"失衡",生态系统 物质产品的价值无法通过生产、交换、消费、分配环节实现,致使产 品难变产值、风景难变钱景。我区旅游资源丰富,但缺乏系统 性全域性生态旅游线路规划,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以原生态自然 景观为核心的旅游资源及衍生产品开发不足,资源优势未能转化为经 济优势。受山高坡陡的地理条件限制,现代农业产业规模不大、农产 品精深加工不够、绿色有机农产品占比不高、土地流转率不高、农产 品产销信息不对称,导致农业规模化效益、农户增收效益提升较为缓 慢。(三)有关保障机制不健全。一是由于国家及省、市级层面有关 政策体系均未完善,省内外可借鉴的经验并不多,加之我区生态产品 价值实现处于起步阶段,政策与制度、人才与技术支撑明显不足。生 态产品价值实现专业性强,云计算、大数据等高端人才要求高,相比 其他地方,我区相关人才奇缺。二是生态产品供给激励机制不健全。 我区目前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成果,主要是企业和群众的自发行为, 缺少有关政策疏导,尚未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三是针对"生态+产业 的系统政策支持体系仍需完善。有关领域的投资、金融、土地、产业 等政策多是围绕环境保护主题展开,且多是方向性和笼统性规定,缺 乏细化的政策路径设计。四、推动我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建议(一)坚持政府统筹、市场助力。一要充分发挥政府在制度设计、 资源统筹、工作协调和激励约束等方面的主导作用,整合各类社会资 源,大力引进生态产品监测、开发和交易等方面的技术人才,聘请专 家团队指导,开展系统培训。二要坚持走市场化的改革之路,加大市 场主体引进力度,多措并举,提升生态产品品牌化、产业化水平,市、 区两级发改、林业和草原、财政、自然资源等部门要加大协同联动力 度,加强工作对接,积极向上争取政策、资金和项目,争取将我区列 为云南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区,在我市建立省级生态产品交 易中心,在我区建立分中心,合力推动我区生态产品有效转化。(二)健全所有权权能结构,筑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基础。一要 普查生态产品。树立“一盘棋”理念,摸清环境资源结构、各种环境产 品数量、品质等基本数据,探索制定环境产品目录清单和资产负债表, 构建基础数据“一池蓄。二要确权生态产品。以即将开展的自然资源 统一确权登记为基础,充分利用国土调查成果,对区域内自然保护区、 自然公园、河流、森林、湿地、草原、荒地、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 等开展统一确权登记工作,建立区级自然资源确权登记信息数据库。 三要探索推进区域层面的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争取市级 支持,在不考核我区GDP的基础上,减少与GDP关联指标的考核权 重,重点考核生态修复、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方面的指标。同时,将 我区特色生态产品纳入核算,建立具有我区自身特色、符合我区实际, 可比较、算得清的统一生态产品价值评价标准并做到与国家标准、行 业标准接轨。(三)健全生态保护修复和提升机制,再造"绿水青山。一要推 进造林绿化、美化,建设绿美城区。积极向国家、省、市争取项目和 资金支持,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生态治理和修复力度。积极探索林 票、“单株碳汇”等价值实现路径,同时,在与国家、省相关制度相衔 接的基础上,重点探索“碳汇造林模式,激发企业等主体参与植树造 林的积极性。充分调动各类社会主体参与植树造林的积极性。通过发 动在校学生种植"智慧树”,动员社会各界种植党员林、巾帼林、青年 林以及认种认养等形式,广泛开展义务植树活动。二要统筹开展矿区 生态修复及价值提升,让生态重塑矿山"好风景充分发挥财政资金 的效率与作用,推动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环境治理、文化传承、 产业发展"四位一体''联动发展。深耕"绿色矿山,对新设矿权,将矿 区开采一复垦一产业发展作全生命周期分析与规划,避免走破坏再 修复的被动修复老路;对正常生产矿山,严格落实矿产资源开采相 关各项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措施,坚持边开采、边治理。三要以实现 保护与发展良性循环为目标,打造两江生态廊道。统筹推进两江 环境治理与资源开发,因地制宜建设滨河绿道、沿路绿道、湿地绿道, 形成水、滩、林、草、鸟有机融合的城市沿河风貌,将两江生态 廊道打造成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生态文明示范带和集生态屏 障、文化弘扬、休闲观光、高效农业于一体的复合型生态廊道样板。(四)构建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机制,打通金山银山转化 通道。一要大力发展精品农业生态农业,走以小取胜之路。立足 我区耕地面积少、农业立地条件差实际,发展精品农业。发挥小江 热区资源优势,打造集休闲、观光、采摘、旅游于一体的"小江特色 观光农业产业带。开展现代林业产业示范区创建工作,大力发展林 下经济。在继续推进花椒"一县一业创建的同时,持续推进“大洋 芋"面条等地理标志产品的宣传、推广,积极谋划预制菜等产业联 动发展,扩大市场规模。二要千方百计调结构、促转型,走“绿色低 碳之路。树立延伸铜、跳出铜、不唯铜的产业发展思路,推动传 统铜、磷、稀贵金属产业循环化、低碳化转型。以工业资源综合利用 示范基地建设为契机,争取省、市支持,在我区建立我市统一的资源 综合回收基地,争取把我区打造成云南省低碳循环经济示范区。充分 利用尾矿、冶炼渣、磷石膏以及河道疏浚产生的天然河沙等丰富资源, 把我区建设成云南省重要的海绵建材基地。利用采矿沉陷区、关停矿 区、移民搬迁迁出区、石漠化地区等建设风电和光伏基地,大力发展 新能源产业。三要以山水为舞台,做活户外运动体验旅游文章,走"特 色兴旅之路。依托白鹤滩水电站形成的"高峡出平湖风光,把我区 建设成"金沙江生态旅游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旅游交通道路强 基、星级旅游饭店创建、文旅消费水平提升、重大节会品牌赋能、王 牌景区打造、乡村旅游富民“六大行动,助推旅游产业提档升级。主 打"千年铜都“滇铜京运第一镇品牌,大做山、川、江、铜、地和山 水户外运动体验旅游文章,走错位发展、全域旅游路子,形成我区旅 游比较优势。四要加快打造生态资源交易平台。依托区内公共资源交 易平台,开展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以及农产品等生态资产与生态 产品资源交易。通过定期举办生态产品推介博览会,组织开展生态产 品线上云交易、云招商,推进生态产品供给方与需求方、资源方与投 资方高效对接。发挥电商平台资源和渠道优

    注意事项

    本文(关于提升我区生态产品价值工作总结.docx)为本站会员(lao****ou)主动上传,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