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实施方案.docx
XX市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培养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使命,坚 持正确办学方向,树立科学成才观,建立面向全体学生、体 现素养导向、强化过程体验、促进主动学习的小学生综合评 价制度,形成实施素质教育的长效机制,促进学校切实转变 育人方式,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二、改革目标在区域整体设计的基础上,采用“以校为本”的推进策 略,构建“以生为本”的评价体系,以教育评价推动育人功 能的回归。具体目标如下:(一)落实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构建全要素 评价,更新评价观念,强化素养导向,坚持德育为先,提升 智育水平,加强体育美育,落实劳动教育,引导学生成长为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优化评价方式,凸显诊断激励功能。实行“分项 等级加评语”为主的评价方式,淡化学校之间和个体之间的 横向比较,体现学生学科素养的发展状况。强化过程性评价, 推进表现性评价,推广实践性评价,探索协商性评价,完善 学习过程评价与考试结果评价有机结合的学业考评制度。(三)引领综合改革,优化区域教育生态。充分发挥评 价的“指挥棒”作用,以评价改革促进区域教育的系统性、 整体性发展。建立新型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激发学校的办学 活力。全面提升教师的评价素养,做到教学评一致性。运用 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完善小学与初高中学生综 合评价数据对接,实现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评价的全周期贯通。三、具体方案XX市小学生综合评价体系根据XX省教育厅和宁波教育 局的整体思路,结合慈溪实际进行逐步细化。学校的具体实 施方案,要与学校整体办学思路相融合,充分体现校本特色, 鼓励有基础的学校开展更多元、个性化的评价改革。(一)指标体系根据学校实际和办学特色,从品德表现、学业水平、运 动健康、艺术素养、劳动与实践等五个方面进行校本表达。 把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道德与法治、音乐、美术、体 育与健康、信息科技等课程,从评价场景、评价主体、评价 方式、评价时间、结果描述等方面逐步细化,明确数据采集、 评价方法,根据标准规则形成评价结果,建立过程性评价和 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案。各维度及相应各级指标 均需形成完整的体系,与学校设定的学生综合荣誉和单项荣 誉评定无缝对接,与学期小学生综合评价报告单(册)建立 对应关系。(二)评价方法L写实记录。学生的视力、体重指数(BMI)等体质指 标及发展变化状况等,按照国家体测要求用数据实测的方式 进行记录;艺术、体育、科技、劳动与综合实践活动以及各 类拓展性课程等,主要记录修习经历、主要作品成果、成长 关键事件;任课教师在必要时用文字述评的方式进行评价。2 .分项评价。各学科遵照课程标准要求,结合学生学习 过程,从内容领域、学业水平与过程表现等方面实施分项评 价。分项项目根据学科课程标准、XX市小学生综合评价操 作手册、学校实际与学段差异来确定,记录学生学习水平 的具体情况,体现对学生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的分项诊断,形成学生个体发展画像,引导学生改进学习。3 .过程指导。从课堂参与、随堂练习、课后作业、活动 体验等方面评价并指导学生,培养学习兴趣与习惯,掌握科 学学习方法,融评价与学习于一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 现纳入结果评定,部分学科可以用过程评价代替结果评价。4 .实践测评。探索通过真实情境的实践任务考查学生的 知识理解、技能掌握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推广听 说实践、实验操作、主题演讲、情境测试、项目学评、展示 述评、角色扮演等形式的表现性评价,通过公开或协商形成 评价标准引导学生学习。5 .民主评议。学校和教师结合校情、学情,在写实记录、 分项评价、实践测评的基础上,采用自评、互评和师评相结 合的方式落实评价,确定最终的等级。倡导协商式评价,增 强学生自我总结、反思、改进的意识,培养自我管理能力。 民主评议结果通过综合评价报告单(册)告知家长和学生。 如开展评优评先,应注重公开、公正和公平。(三)结果呈现教师应将评价标准提前告知学生、家长,充分发挥标准 的成长导向作用,探索协商性评价。各学科设定各分项A、B、 C、D四个水平的表现标准,分别对应优秀、良好、合格、尚 需努力四个等级。A水平指完全达到课程标准要求,B水平指 达到课程标准要求,C水平指基本达到课程标准要求,D水平 指低于或未达到课程标准要求。D水平允许学生申请二次评 估。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应该注重学生的日常行为观察记录, 关注学生的实践表现和作品,结合课内外情况综合进行评价。 充分发挥教师述评的作用,评语描述注重观察、记录和分析 学生的学习过程,客观体现学生个体的典型表现和发展变化, 突出评价的诊断、激励和指导功能。学科分项等级评价的等 第比例应根据课标要求的差异和学习激励的需要来确定。如 要进行学科总评,等第比例由学校根据本校实际确定,实行 总量控制,建议五、六年级优秀比例不少于40%。综合评价结果在小学生综合评价报告单(册)上呈现, 学校可校本化设计报告单(册),每学期期末以电子或纸质的方式发至学生及家长。四、工作举措(一)激发改革活力,探索一校一案。学校按照XX市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整体思路,设计具 有课程特点和校本特色的评价体系。重点研究”分项等级评 价”“低段非纸笔测评”“实践性评价”“表现性评价” “协商 性评价”等评价方法,研制校本化的小学生综合评价报告单 (册),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实施方案和实施细则。评价内 容、标准、方法、程序和有关规章制度要提前公布,广泛征 求师生和家长的意见,保障评价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 每学期学生的标志性成果和公示的实证性材料要保存留档, 让成长有迹可循。(二)细化操作手册,完善评价体系。建立学科实践专项小组,小学各学科教研员要联动学科 团队,在深度解读上级文件的基础上,探索学科分项评价、 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和改进结果性评价的细化方案,打 磨验证,研制学科评价操作手册,指导学校科学实施。学校 应把学生综合评价结果作为诊断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的重 要依据。(三)强化数智赋能,提高评价效率。充分利用省市各级数字化平台的功能,根据慈溪的实践 基础和优势,优化和完善区域综合评价数字化平台。学校根 据校本化方案,建立个性化模型,形成数据驱动的学生综合 评价解决方案,常态化开展学生成长记录,绘制基于综合评 价信息的学生成长画像,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成长导航,为学 校转型发展和教育教学改进提供指引。探索义务教育和高中 教育九年评价数据贯通,为全周期引领学生发展奠定基础。五、推进保障(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职责。建立以教育局局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由基教科牵头, 教研室、教科所、督导科、计财科、教师进修学校、教育服 务和电化教育中心协助,从政策制定、宣传推进到部门协同, 责任到人到事,统筹开展综合评价改革的各项工作。教研室 要深入调研,协助进行整体设计,细化操作层面的具体指导, 解决实践问题;教科所要发挥学术引领作用,设置专项课题, 及时总结和推广评价改革成果;督导科要把小学生综合评价 改革纳入整体督导体系,并与学校考核紧密挂钩;计财科要 加大投入,确保改革所需各项经费和条件得到保障;师训机 构要通过专家引领、主题论坛等方式,开展小学综合评价培 训,切实提高学校、教师的评价能力;教育服务和电化教育 中心要加强技术支持,根据实际需要,做好软硬件配置等基 础保障和服务。(二)开展专项督查,把控工作进程以基教科、教研室和督导科等部门为主,成立联合督查 组,根据改革进程安排,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进行小学生 综合评价改革检查、反馈工作,了解学校综合评价实施进展, 关注校本化改革方案的落实情况,保障改革推进,发现问题 及时通报、整改。在2022年春季开始的17所试点学校先行 探索基础上,通过全要素推进及专题研讨,共同研究,细化 整体设计,形成操作标准,发挥先行示范和引领作用,高质 量稳步推进全域的评价改革。(三)组织评比研讨,做好宣传引导。定期举行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研讨活动,聚焦评价改革 的重点和难点,开展主题式探讨,做好思路谋划和落实部署, 及时反思和改进。总结评价改革的先进经验,及时发现先进 典型,在试点学校的基础上,评选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示范 校,开展优秀团队、先进个人评比和小学生综合评价专项案 例、论文、课题等评比,通过媒体进行报道和展示,营造良 好的改革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