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培训资料:噪声的危害.docx
1什么是噪声广义上噪声是指频率和强度没有规律,听起来使人感到厌烦不 悦的声音。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一种在频率和强度上毫无规律、 随机组合的声音。从心理角度讲,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生活、 休息和工作,使人感到厌烦、不需要或有害身心健康的声音,都 可称之为噪声。噪声的来源主要有工业噪声、建筑噪声、交通噪声、娱乐性噪 声和社会生活噪声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则为生产性噪声。 生产性噪声根据产生来源不同,可分为机械性噪声、流体动力性 噪声、电磁性噪声等。全上海市大约有五分之一的工作场所存在 生产性噪声危害。2噪声的健康危害长期接触一定强度(85dBA以上)的噪声,可以对人体产生不 良影响,主要健康危害是听觉系统受损,表现为以高频段听力下降 为主的听力损失。即为听力曲线在800Hz以上(通常是 3000Hz6000Hz )出现"V"型下陷。噪声对听力影响的程度主要与噪声的强度和接触的时间有关, 其发展过程由生理性反应逐步转变为病理性反应,听力损失也由 暂时性听阈位移逐步成为永久性位移。生理性听力损失可分为听 觉适应和听觉疲劳。听觉适应:短时间暴露在较强噪声中,听觉敏感性下降,主观感觉 耳鸣,检查听力阈值可以升高IodB(HL)以上,离开噪声环境数 分钟后听力即可恢复正常。听觉疲劳:短时间暴露于强噪声环境会感觉耳朵里嗡嗡作响、 听力下降,此时听力损失程度一般较轻;离开噪音环境一段时间 后听力可自然恢复,这种现象称为听觉疲劳,亦称暂时性听力损 失,属于功能性改变。生活中,当我们进入到一个噪声比较大的环境一段时间后,再 走出这个吵闹的环境,忽然会发现外面变得很安静,这个时候其 实是我们的听力发生了下降,这种在听觉上引起暂时性阈移的现 象,在听力学上被称作"听觉疲劳"。"听觉疲劳”导致的听力 下降一般是在阈上1030dB ,且持续的时间不会太长,往往离开 噪声场所到安静的地方休息一下,听力就会慢慢恢复。对于大多数听力正常的人来说,听觉疲劳是早期听力下降的症 状之一。当出现了以上描述的情况,需要及时让耳朵和大脑休息 一下,否则这种暂时性出现的听力阈值下降,可能会成为永久性 的听力损失。3噪声性听力损饬噪声性听力损伤可分为慢性听力损伤和急性听力损伤。慢性听力损伤(噪声性聋):如果在听觉疲劳的基础上继续接触噪声刺激,功能性改变就可 能发展为器质性病变,导致听力不能完全恢复,这时就出现了永 久性听力损失。职业性噪声聋的听力学特征表现为:以高频下降 为主、双耳对称、听力损失呈渐进性改变的感音性听力损伤。职 业病中的职业噪声性听力损伤或耳聋是指慢性听力损伤。急性声损饬(爆震性耳聋):当个体突然暴露在强度极大的声音下而未采取适当保护措施 时,几分钟内导致的听力损失称为爆破性聋,又称急性声损伤, 这种情况下听力一般不能完全恢复。噪声除损伤听觉外,还可引 起耳鸣、头痛、头昏、高血压、失眠、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 食欲减退等。急性声损伤的听力学特征是:由于强噪声刺激和强 烈的冲击波作用,不仅内耳发生损伤,中耳亦受到严重损伤,出现鼓 室及内耳出血,鼓膜破裂患者受震后,在发生耳聋的同时,常伴有剧 烈的耳鸣、耳痛、甚至眩晕。急性声损伤双耳往往不对称,朝向声 源的一侧较重,有时仅伤及单耳。噪声引起的听力损失,多数以影响高频听阈为主,但高频受损 对我们日常交流所使用的语言频率影响不大,因而这种听力损失 状态常被人们忽略,待发现时已经出现"听到但听不懂"的情况。4听力损伤的防护听觉疲劳重在预防,当听觉疲劳发展到一定程度,即使在后期 佩戴助听器,听力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可见及早预防尤为重要。树立保护听力的意识,尽量减少暴露在噪声环境中的时间。对 于无法避免的噪声暴露,可通过佩戴耳塞、耳罩来尽可能降低或 消除噪声强度,从而有效保护听力。特别是长期在噪声环境中工作的人群,要合理安排工作及休息 时间,并定期进行听力检查;而患有感音神经性耳聋和噪声敏感 者,应避免在强噪声环境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