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一文库网! | 帮助中心 第一文库网-每个人都是第一
第一文库网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学术论文>
  • 全科教育>
  • 应用文档>
  • 行业资料>
  • 企业管理>
  • 技术资料>
  • 生活休闲>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第一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杭州市应对气候变化“十四五”规划-副本.docx

    • 资源ID:1227965       资源大小:135.25KB        全文页数:8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杭州市应对气候变化“十四五”规划-副本.docx

    杭州市应对气候变化“十四五”规划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坚定不移 地实施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 全力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依据国家的“ 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规 划浙江省应对气候变化“ 十四五” 规划杭州市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远景目标纲要, 编制本 规划。本次规划的范围为杭州市行政区域,设置规划基准年为2020 年,规划期限为 2021 年2025 年。一、现状与形势(一)气候特征及变化趋势杭州市地处中北亚热带过渡区, 温暖湿润,四季分明, 光照 充足, 雨量丰沛。一年中, 随着冬、夏季风逆向转换, 天气系统、 控制气团和天气状况均会发生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形成春多雨、 夏湿热、秋气爽、冬干冷的气候特征。杭州市由于地貌类型复杂, 地势高低悬殊, 光、热、水的地域分配不均, 局部地区小气候资 源丰富。因季风在进退时间上和持续强度上的不稳定性, 常出现 冷热干湿异常。受全球气候变化和城市化加速影响,杭州市气候 出现气温上升、降水分布不均、年日照减少、气象灾害频率增加 的趋势。“ 十三五”期间, “利奇马”“ 鲇鱼” 等超强台风,太湖、钱 塘江流域各两次大洪水,2020 年超长超量梅汛期等气象灾害给杭州带来严重损失。气温上升高于全国水平。 自 1951 年以来, 杭州市年平均气- 2 -温及四季平均气温上升趋势明显,年平均气温每十年增温 0.36 度, 高于全国 0.25 度/10 年, 高温日数每 10 年增加 3.3 天, 被冠 以全国三大新“ 火炉”,其中上升最明显的是冬季、其次为春秋季,夏季最小。此外, 杭州呈现热日数增加、冷日数减少的趋势。降水分布不均趋势加剧。 自 1951 年以来, 杭州市降水量总 体上呈波动变化, 2000 年之后杭州市年降水波动幅度显著增大, 且呈上升趋势。降水量季节分布不均加剧,春季和秋季降水量呈 现下降趋势, 夏季和冬季呈波动上升趋势,其中夏季降水量上升趋势较为显著。年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 自 1951 年以来, 受降水量、低云 量、轻雾日增加等影响,杭州市年日照时数波动下降, 呈减少趋 势,平均每 10 年减少 70 小时;从各季日照时数来看,春季年日照时数呈增加趋势,夏、秋、冬三季日照时数呈下降趋势。气象灾害频率略有增加。在全球气候变暖大背景下,近年来 杭州市台风、暴雨洪涝、极端高温、干旱、寒潮等气象灾害呈现 出发生频次高、影响范围广等新特征。暴雨日数略有增幅,并呈 现小雨日数减少、大雨日数增多特征, 其中 3-6 小时短历时、致灾型降水概率明显增大。(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成效杭州市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 十三五” 以来,全市按 照生态文明建设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要求,全面推进能 源、工业、建筑、交通、居民生活等领域节能减碳,积极推动城市适应气候变化, 不断夯实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基础,推动全市绿- 3 -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控制温室气体和能源双控考核全面完成。全市单位地区生产 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逐年下降,超额完成省下达“ 十三五”期间累计 下降 25%的目标任务, 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全市能源消费 强度逐年下降, “ 十三五”期间累计下降 22.4%,2020 年单位 GDP 能耗为 0.29 吨标煤/万元(2015 年不变价) ,超额完成省下达任 务。2020 年能源消费总量 4286 万吨标准煤,年均增长 1.7%,增速较“ 十二五” 下降 1.8 个百分点。能源消费结构持续优化。 非化石能源开发力度持续增大, 2020 年全市水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生物质(垃圾)发电装机 容量分别达到 162.5 万千瓦、134 万千瓦和 41.4 万千瓦, 非化石 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1从 2015 年的 10.7%提高到 2020 年的 15.5%,累计提高 4.8 个百分点。大力推进煤改气、煤改电等清 洁能源替代,天然气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从 2015 年的 6.8%提高到 2020 年的 9.9%,全市清洁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 从 2015 年的 52%提高到 2020 年的 65%,累计提高 13 个百分点。 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总量,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2 从 2015 年的 29.3%降低到 2020 年的 17.4%,累计降低 11.9 个百分点。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全市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由 2015年的 2.7:39.4:57.9 调整为 2020 年的 2.0:29.9:68.1,第三产业占比1 非化石能源包括外来核电和水电等,下同。2 煤炭消费不包括外来火电用煤,下同。- 4 -显著增加。实施“ 数字经济” 一号工程,全面推进“ 三化融合”行 动,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 4290 亿元, 占 GDP 的 26.6%,比 2015 年提高 1.6 个百分点。“ 新制造业计划”全面推进,2020 年 全市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主要特征的“ 三新” 经济增加值 占 GDP 的 35.5%;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 高新技术产业、战略 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的 67.4%、 38.9%和 50.6%,分别比 2015 年增长 25.6 个、 8.7 个和 13.2 个百分点。传统产业加快低碳转型。加强“双高”行业淘汰整治, 完成杭 钢关停腾出、富阳区造纸业行业腾退, 完成萧山卫浴、建德碳酸 钙行业集中整治, 累计整治提升“低小散”企业 8567 家, 淘汰落 后产能及企业 1037 家。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成国家级绿色园 区 1 家, 国家级绿色工厂 16 家, 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 2 家。 2020 年,全市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比 2015 年下降 25.9%。深入实施农药化肥减量增效行动, 连续 7 年实现化肥、 农药使用量负增长,2020 年全市年化肥、农药使用总量相比 2015 年减少 15%以上。着力加强农业资源循环化利用, 2020 年全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 95.4%。绿色建筑不断加速发展。全市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 筑设计标准, “ 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实施绿色建筑面积 25067 万 平方米, 其中 96 个项目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亚运村区块及 配套设施获得国家二星级绿色生态城区规划设计标识, 3 个项目获得国家绿色建筑创新奖,2020 年全市节能建筑占城镇民用建- 5 -筑比例达到 69.58%。积极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十三五”期 间累计实施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 431.53 万平方米、公共建筑 节能改造 470.10 万平方米。完成国家公共建筑能效提升改造示 范项目 46 个,折算改造面积 308.32 万平方米。持续推进可再生 能源建筑应用, “ 十三五”期间累计完成应用面积 6556.3 万平方米, 2020 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 31.2%。绿色交通体系逐渐形成。交通运输结构不断优化, 2020 年 公路营运车辆、营运船舶单位运输周转量二氧化碳排放分别比 2015 年下降 4%、2%。坚持公交优先导向, 中心城区逐步形成“ 四 位一体” 大公交体系,主城区公共交通机动化分担率从 2015 年的 48%提高到 2020 年的 52.4%,2016 年被交通运输部授予首批“ 绿 色交通城市”称号, 2018 年获评“ 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 。 新能源车辆推广全国领先,全市累计推广新能源车 21.05 万辆, 建成区新能源公交车辆比例达到 100%, 已建成各类充电桩 4.5万个。废弃物处置形成经验模式。开展全市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及提标改造工程, 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 95%;农村污水治理走在 前列,农村生活污水设施行政村覆盖率达到 95.19%。垃圾分类 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全过程分类体系基本建成, 全市居民小区、公共机构、企业垃圾分类已实现全覆盖, 市民参 与率达到 95.41%,垃圾分类“ 杭州模式” 已经形成。开展垃圾无 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建成再生资源回收网点 1703 个,建成临安、九峰、富阳、建德、淳安 5 座垃圾焚烧项目和天子岭等- 6 -10 座易腐垃圾处理项目,实现原生垃圾零填埋,垃圾处置无害化率和资源化率达到 100%。生态碳汇能力持续提升。深入推进“新增百万亩” 国土绿化、 平原绿化、“ 四边三化” 、“ 一村万树” 等增绿行动, “ 十三五”期间 完成造林 12.8 万亩、迹地更新 16.2 万亩、森林抚育 99 万亩、平 原绿化 8.1 万亩、“ 四边” 绿化 2.0 万亩;实现新增森林面积 45 万 亩、达到 1689 万亩,新增森林蓄积量 991 万立方米、达到 6790 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提高 1.63 个百分点、达到 66.85%,乔木 林亩均蓄积量提高 0.63 立方米、达到 5.05 立方米。全市森林植 被总碳储量达到 5087 万吨。湿地全域保护格局基本建立, 全市90%以上湿地划入湿地保护红线并实施严格保护。低碳科技创新全面发力。着力开展科技支撑温室气体控制工 作,整合科技创新资源, 依托省市环境领域专家团队, 强化低碳 科技项目扶持和成果转化应用, 重点推广了一批节能降耗、废弃 物综合利用、农业循环经济、生态环保等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 和新模式,高效节能环保型家用空调微通道蒸发器、农村垃圾分 类及资源化智慧物联网系统等科技创新推广取得良好成效, 为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提供科学路径和科技支撑。气候适应能力稳步提高。海绵城市建设持续深化, 达到海绵 城市建设目标要求的城市建成区比例达到 25%。全力推进综合管 廊试点项目建设, 共建成廊体 37.7 公里,实际运营 29.56 公里。 洪涝灾害应对能力显著提升,建成苕溪清水入湖河道整治(余杭段)等堤塘工程,主要江河干堤达标率提高至 85%,新增强排能- 7 -力 209 立方米/秒。国家级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乡镇全覆盖,建 成省级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村 2305 个。 “ 十三五”期间,累计完 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 315.3km2,超额完成省下达任务和“ 十三五” 规划任务。森林火灾受害率 0.007,连续五年稳定在建国以来 最低水平。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累计防治作业面积 172.5 万亩,其中无公害防治作业面积 166.6 万亩。工作体制机制日益健全。成立市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联 席会议办公室,形成部门间统筹协调机制。印发杭州市“ 十三 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实施方案, 强化各部门、各县(市,区) 任务分解和评估。常态化开展市及各区县(市,区)温室气体清 单编制, 开展重点企业碳核查工作,为二氧化碳排放达峰提供数 据支撑。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 C40 城市气候领导联盟等国际 组织保持密切合作。临安区成功创建首批省级低碳试点县,百丈 镇、太湖源镇和 24 个村(社区) 成功创建省级低(零)碳乡镇、 村(社区) ,全市开展了首批 7 个市级低碳乡镇(街道)试点创建工作。(三)发展机遇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应对气候变化开启新征程。习近平总书 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提出“碳达峰、碳中和” 目标愿景,彰显了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的雄心和决心,标志着应对气候变化新征程的开启。“ 重要窗口” 目标对应对气候变化提出新要求。浙江正努力建设成为展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文明高度发达的重要窗口,- 8 -杭州要在全省“ 重要窗口” 的中展现

    注意事项

    本文(杭州市应对气候变化“十四五”规划-副本.docx)为本站会员(weixin_****v597_D...)主动上传,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