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一文库网! | 帮助中心 第一文库网-每个人都是第一
第一文库网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学术论文>
  • 全科教育>
  • 应用文档>
  • 行业资料>
  • 企业管理>
  • 技术资料>
  • 生活休闲>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第一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顺口溜及分类总结.docx

    • 资源ID:1227775       资源大小:14.82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顺口溜及分类总结.docx

    01:“之”字顺口溜之字可代人事物,定名之间可译“的”;用作动词“去、往、到”,用作助词可不译。1.用作代词: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例: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义,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马说)2.用作助词:a.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b.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例:宋何罪之有?(公输)c.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译时也可省去。例: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d.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例:顷之,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3.用作动词:可译为“去、往、到”。例: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02:“其”字顺口溜其字可代我和他,远指近指“这”和“那”;后带数词译“其中”,表示反问译“难道”。1.用作第三人称,相当于“他、她、它(们)。例:妻跪问其故。2.活用为第一人称。相当于”我(的)“、”自己(的)。例:并自为其名。(伤仲永)3.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例:其真无马邪?(马说)4.指示代词:相当于“那”“这”之类的词。例: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5.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例: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03:“以”字顺口溜“以”作介词“把、拿、用”,因为、按照、在、凭、从;又作连词如同“而”,偶尔通假要分清。1.作为介词表示凭借,译为“凭、靠”例: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表示工具、方式、方法,译为“用、拿、把、按照”例: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以”后省略介词宾语。)策之不以其道。表示时间处所,译为“在、从”。2.作为连词 表示目的译为“来、用来”。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表示范围译为“到”,“已”,已经。例:固以怪之矣。04:“于”字顺口溜于字可译到、在、从,也可翻作对、与、同;形容词后表比较,动词之后表被动。1.对,对于。例:贫者语于富者曰。2.在,从。例: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3.与,跟,同。例: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4.到。例: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箕畚运于渤海之尾5.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有时可译为“胜过”。例: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鱼我所欲也)6.被。例:受制于人05:“而”字顺口溜而作连词要分清,并列承接与转折;承译“接着”转译“但”,状语后头表修饰。1.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2.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例: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3.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4.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动词和状语,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例: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醉翁亭记)。

    注意事项

    本文(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顺口溜及分类总结.docx)为本站会员(微***)主动上传,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