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文化自信.docx
坚定文化自信,展现新气象、新作为贺家土街道机关支部朱如亚2023年10月首先,想问大家4个问题。第一、大家现在在听什么歌曲,看什么电视剧或者电影?第二、放暑假,带家里小孩去哪个地方旅游?第三、你所知道的传统文化有哪些?比如国书法、篆刻印章、中国结、京戏 脸谱、皮影、武术秦砖汉瓦、兵马俑、桃花扇、景泰蓝、玉雕、中国漆器、 红灯笼(宫灯、纱灯)木版水印、甲骨文、钟鼎文、汉代竹简。第四、四个自信是什么?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 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一、为什么需要文化自信?自信,自信,是自觉自知,是自己去相信的一个过程。民族复兴既需要 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地位与作用如此重要,呼唤着文化自信;而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巨大成功带来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为文化自信提供 了坚实基础,催生着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 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L 一个人要在路上走得像模像样,顺利接近目标,得有精气神。沿着中 国道路去接近和实现中国梦,不能没有精气神。中华文化就是我们的精气神, 是走好中国道路的精神支撑,主要表现在树立方向引导、凝聚民族精神、提 供思想资源、倡领道德新风、激发向上力量等方面。2 .没有文化,你就不知道你是谁?不知道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一会 儿往东,一会儿往西,你不知道你自己的身份归属,你也不知道自己的精神 追求,不知道自己的文化信仰,你不知道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在哪里?3 .从“三个自信”到“四个自信”。党的十八大报告里面提到的是“三 个自信“。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 上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四个 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他还强调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2017 年10月,写入党的十九大党章。二、我们文化自信的底气到底何在?文化自信不是一种口号,也不是一种别人要求你的东西。谈到文化自信,一般会讲到三个方面: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部分,二是 红色革命文化,三是社会主义文化。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之“根”,革 命文化是文化自信之“魂”,伟大实践是文化自信之“基”。这种文化自信的来源,我们首先会想到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但我以 为,后两个来源也十分重要,对当代中国人来讲,甚至更加重要,是我们 之所以自信的重要源泉。第一个来源,是中华文化绵延五千年而生生不息的优秀传统,是 那种融入民族的血脉之中,成为民族灵魂和基因的传统。”在中华民 族的开化史上,有素称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有许多伟大的思想家、科 学家、发明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化家、艺术家,有丰富的文化典籍” 中华文化不仅博大精深,而且是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在历史上,历代都有杰出的思想家从不同方面对中华文化积累作出自己的贡献。中华 文明历经五千年发展从未中断,全赖这种源源不断的文化创造力。深入 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 代要求集成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美丽和时代风采。这为文化自 信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指明了根本途径和方法。第二个来源,是中国近代以来,在中华民族积贫积弱,无数仁人 志士寻求救国救民、救亡图存的艰难奋斗中,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领 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解放、国家独立、社会进步的伟大斗争中形成的革 命文化、红色文化、优良传统。这是中华文化中极为丰厚的新篇章、新 传统。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 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 国革命取得胜利,中华民族从此站起来了,重新恢复了中华民族生机勃 勃的民族生命力和文化自信心。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斗争中 孕育的革命文化,是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引以为豪因而自信的又一精 神力量源泉。在风雨如磐、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中,中国共产党人之所 以在挫折中不断奋起,浴火重生,靠的就是信仰坚定,就是敢为人先、 不怕牺牲、大公无私、革命必胜的信念信心。从“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到延安精神、 西柏坡精神等,构成了红色精神谱系。以红色精神为灵魂的革命文化, 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 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第三个来源,是在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后,经历前后两个三十年 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包括艰难曲折的探索、挫折、失误中形成 的,特别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形成、丰富和发展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先进文化。在70年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中,尤其是改革开 放40年伟大实践中,形成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特别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 非凡成就;在70年历程中先后凝成的艰苦奋斗、励精图治、清正廉洁 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精神,展示着中国共产党 和中国人民的品格和形象;7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在教 育、科技、哲学社会科学、体育等领域取得的巨大进步,证明着社会主 义先进文化的建设成就和实力。比如“精准扶贫”就是社会主义文化, 比如“青山绿水”建设就是社会主义文化,比如“睦邻友好”就是社会 主义文化,比如“反腐倡廉”就是社会主义文化,比如“人类命运共同 体”就是社会主义文化,比如“民族平等”政策就是社会主义文化,比 如“天下为公”就是社会主义文化。我想,这种自信源于中华五千年历史文脉的延续和创新,源于中国在 和世界互动的过程当中所彰显的主体意识和人类情怀,更是源于中国共产党 在大国崛起、民族复兴的历史方位,所开启的文明型崛起的历程。我们的文 化自信的第一个来源,是源于传统,源于它的源远流长、亘古而新。大家都知道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中华民族是唯一文明从未中断过的民 族。其余的三大文明,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伦,无论它们当年有多么辉 煌,如今都已被尘封于历史之中。那么中华文明为何能够延续至今从未中断 呢?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应该从黄帝轩辕时开始,当时我们在远古时代也 就一两个县那么大的地盘吧,方圆70里左右。黄帝打败炎帝部落后黄帝和 炎帝联合起来又打败了苗族部落首领蚩尤,继而又征服了,其他部落首领, 黄河两岸流域的各个部落都归附到炎黄部下,接受炎黄二帝的领导,合并了 也是一个很小很小的地方,加起来可能也就现在两三个县城那么大吧,这是 最早的中国雏形。现在的文史工具书一般都把黄帝的年代定在公元前26世 纪,即距今约4600年。但为什么经过了 5000多年的历史,中国人就遍布全 世界?每五个地球人里边就有一个是中国人,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还 有,为什么这几千年来,在中国的历史上会出现那么多的古圣先贤?为什 么会有那么多数不胜数的牛人伟人和英雄豪杰?我想是因为我们中华文明 能够延续至今。中国的地理位置所决定的中华文明能够延续至今,从外部原因上看,是由于与外界相对隔离的大 陆性地域、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模式、宗法社会组织结构的相互影响和制约, 形成了一个稳定的生存系统。首先,东西向,位于欧亚大陆(世界岛)东端。东为海洋,西为陆地。其次, 南北向,位于寒带草原-沙漠与热带丛林之间。总起来看,中国不是四冲通道,而是相对独立,自成体系。因此,中华文明 自诞生起就保持相对独立,很难和其他文明产生密切关系。其次,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 东部和南部大陆海岸线1. 8万多公里,内海和边海的水域面积约470万平方 公里。海域分布有大小岛屿7600多个,其中台湾岛最大,面积35798平方公里。因此,地理位置决定了中国是可以自主发展起来的国家。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陆地面积的67%,盆地和平 原约占陆地面积的33%o山脉多呈东西和东北-西南走向,主要有昆仑山、 喜马拉雅山、阴山、秦岭等山脉。西部有世界上最高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 脊”之称,珠穆朗玛峰8844. 86米,为世界第一高峰。由此以北以东的内蒙 古、新疆、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是中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武陵山-雪峰山一线以东至海岸线多为平原和 丘陵,是中国的第三级阶梯。海岸线以东以南的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海底 资源。以上所有这一切,使得中国囊括了世界所有的地理地貌。中国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中国可以自主发展,不会被反复长期的入侵。中国 的地势地貌,又决定了中国可以自给自足,繁衍生长。中华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优势和顽强的生命力在世界范围内,中国传统文化虽然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却并非 是起源最早的。然而在世界4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华文化是从未间断过的 文化。它历经数千年内忧外患,一直保存、延续、发扬光大到今天。4大文 明古国中,印度文化因雅利安人入侵而雅利安化;希腊、罗马文化因日耳曼 人入侵而中断沉睡了上千年;埃及文化则因入侵者的变化而不断改变自己的 血统和面貌,曾一度希腊化,后又罗马化,再后来又伊斯兰化。一般而言,造成文明中断与消失的原因,不外乎自然灾难与族群征服。就目前所知,在世界古文明(巴比伦、埃及、印度、中国、希腊、罗马等)中,中 断与消失了的文明,多缘于族群入侵与征服。但就历史实际而言,族群征服 可以造成一种文明的暂时中断,但并不一定造成永久毁灭与消失。中国的人种、文字、文明从未中断过,而除希腊外,其他地区的人种、 文字、文明均已消失了。汉字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一种文字,也是寿命 最长的一种文字。汉字演变的过程:甲骨文一一金文一一小篆一一隶书一一 楷书、草书、行书。汉字开始产生的时间还难以确定,今天,我们所能见到 的最古老的文字是商代刻在甲骨文和铸在铜器上的文字。唯有中华文化生生 不息、延绵不断,表现出无与伦比的生命延续力。中国传统文化本身蕴含着 多样性的生机力、统一性的同化力、包容性的融合力、伦理性的亲和力、易 变性的创造力和民族历史意识的延续力等,构成了中华文化强大的生命力之 源。如尊师孝亲、修身自律、务实奋进、勤劳节俭等,无疑在铸造国人为人 处世的思想品格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产生了久远的影响。中华传统文化 的伦理观所造就的认同感和亲和力,至强至深。这种认同感和亲和力体现为 文化心理的自我认同感和超越地域、国界的文化群体归属感。它使海外华人 能够产生“血浓于水”、“亲不亲故乡人”的共同情感。我们不需要匍匐在什么神什么帝的脚下,不需要把自己的生命全部交给 一个神,不需要把自己的一切交出去,像奴仆一样活着。我们中国的文化是 让人站起来的文明。去看看我们的神话故事,去听精卫填海,去看夸父追日, 去读愚公移山,大禹治水,在这些所有的神话故事里,我们中国人在与天斗, 在与地斗,在这种努力斗争的整个过程里,我们相信人是独立的,是具有无 比强大的能量的,凡事想方设法我们人自己干,而不是求神求帝让他们帮我 们干。我们向往和追求天人合一,我们把人的地位彻底拔高,天地人三才, 人为其中之一大,我们相信“人”,执着于人本主义,以人为本,以民为本。 这说明中华文化所蕴含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具有 强烈的认同感和感召力,它代代传承,无时无刻不在制约和影响着炎黄子孙, 体现出中华民族的文化凝聚力。强大的中华民族凝聚力,使得本民族每个成员对自己民族、国家的生存 和发展,以及前途命运有着深刻的认识和崇高的责任感,激励着人们为民族 魂国家的强盛而努力奋斗,无私奉献。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主体性和强大的整合功能中华传统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较早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体系。考古资 料证明,中华传统文化源于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不仅创造出汉字及语音系 统,还以方块汉字为载体创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