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一文库网! | 帮助中心 第一文库网-每个人都是第一
第一文库网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学术论文>
  • 全科教育>
  • 应用文档>
  • 行业资料>
  • 企业管理>
  • 技术资料>
  • 生活休闲>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第一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说和做》(第二课时).docx

    • 资源ID:1224106       资源大小:17.04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说和做》(第二课时).docx

    2.说和做一一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各位同学,大家好!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第二课,说和做一一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上一节课,我们走进了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我们一起先来回顾一下我们的阅读路 径。在研读学者闻一多这一部分的材料时,我们依次思考了四个问题。文章写了闻一多先 生的哪些片段?这些片段中人物的表现,体现出先生怎样的特点。闻一多先生为什么要这 么做?作者组织这些言行片段的背后想要表达的是什么?在依次解决了这些问题之后,我 们了解了一个只做不说,埋头实干的爱国学者的形象。今天,我们将要用同样的路径来 走进革命家闻一多。我们先来对818段内部的层次做一个划分。昨天我们借助了七八两个过渡段,将全文分为两个部分。学者闻一多和革命家闻一多。 第七段中总结了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做了再说、做了不说的特点。接下来请同学们快速的浏览 818自然段。你能否在文中找到一个短语,表明革命家闻一多在说和做上的特点?请将你 找到的信息填写在横线上。,这是闻一多先生的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第12自然段集中体现了革命家闻一多对说和做的态度。我们一起来读一下第12自然段。他“说” 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 了。现在, 他“说” 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12段中说了就做是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在说和做上表现出的特点。作为一个过渡 段,承接了 10-11自然段的说,也引出了下文具体的做。我们就先将目光看向10-11自然段。 作者写了闻一多先生哪三个关于说的片段。请大家自读10ll自然段进行梳理。老师给同学 们提供一个思路,可以思考一下,先生分别对着谁说,根据言说对象的转换来梳理三个材料。大家发现言说对象的转变了吗?在10ll自然段中,先生先是对昆明的青年说;后来是 对全国人民说;还有一次是在给我的信上对我说。那么在这三个片段中,先生是怎么说的,又说了些什么呢?从中可以体现先生怎样的特 点呢?请大家再回到10ll自然段寻找依据。在横线上填入合适的内容。怎么说?对昆明的青年,地说对全国人民,地说在给我的信上,地说说什么? 思考好了吗?我们一起来填写答案吧。横线上的信息有些能在文中直接找到。比如对昆 明的青年是小声的说。面对全国人民,他是声音越来越大,甚至是呼喊。那显然就变成了大 声的说或者高声的说。三个片段比较难,没有直接写先生是怎么说的,但我们可以来读一读先生在信中说的内 容。此生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定要”两个字表达了先生的坚定,一定要酣畅淋漓的表达自己内心的意愿。因而在给 我的信上,先生是坚定的说、坚决的说。那么先生都说了些什么呢?在第十段中,我们可以 读到,先生说的是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这是先生作为革命家说的主要内容, 充分表达了先生的政治主张。在搞清楚先生怎么说、说了什么之后,接下来我们还需要思考为什么先生会有这样的表 现。这个问题可能需要借助一些背景知识的补充。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第一课时里的这一段 介绍。1937年,全国抗战爆发,闻一多随校迁往昆明,任西南联大教授。1943年后,因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愤然而起,积极投身到了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中。回顾这段资料,我们了解到先生大声坚决的说,正是希望全国人民同仇敌性,奋起反抗。 这样的说像我们展现了一个激情慷慨的革命家形象。另外,老师还希望大家关注:作者在处 理材料的顺序时,先是对昆明青年说,再向全国人民说。呼喊的范围由小到大,不仅在公开 场合说,在私底下给我的信上也坚决的表达革命的信念。将这些材料组合在一起,我们看到 了先生投身革命决心之坚定,革命热情之高涨。刚才我们分析了三个说的片段,了解了先生作为革命家激情满怀的进行革命宣讲的一 面。先生是这样说的,那么先生又是怎么做的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看1318段,聚 焦“做”写了先生的哪三个生活片段。这里老师再给大家一个提示。每一个片段都交代了事 情发生的时空或者情境,大家在阅读时圈画出表示时间,空间或者事件发生情境的这一类的 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梳理三个“做”的片段。(第13段)1944年10月12日(第15段)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第18段)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回到相应的段落,关注闻一多先生的行为,我们就能概括出这样三个关于做的事件。先生起稿搞政治传单;先生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先生参加游行示威走到队伍的前头。在这几个做的片段中,先生是怎么表现的?体现了先生怎样的特点呢?我们来集中看 第二个材料。第二个材料在这三个材料中的叙述最为详尽,描写也最为细致。为了帮助大家 更好的理解材料的内容,老师先为大家补充一些背景知识。1946年7月11日,救国会七君子之一的李公朴被暗杀。1946年7月15日,在云南大学举行的李公朴追悼大会上,闻一多先生拍案而起,在群众大会上发表了最后一次讲演。当天下午,闻一多遭遇伏击,不幸遇难。(摘引自闻一多的道路史靖)背景的补充能帮助我们理解人物的言行,也为我们进一步分析人物形象奠定了基础。那 么在第二个材料中,先生具体是怎么做的呢?请大家听老师朗读第15段,然后根据提示的 信息在横线上填入你认为合适的修饰词。 在警报迭起、明知凶多吉少的情况下,闻先生 地骂特务。 群众大会上发表演讲时,闻先生 地骂特务。 面对国民党特务的卑劣行径,闻先生 地骂特务。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的在群 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接下来请大家根据前半句的提示来填写横线上的内容。给大家思考一下。填写修饰词要 关注前面的提示信息。第一句是在警报迭起,明知凶多吉少的情况下。闻先生不顾自身安危,毅然拍案而起。 在这里,先生是英勇无畏的骂。在群众大会上,发表演讲面对的是群众,讲演,要激发群众同仇敌忧的情感。因而先生 应该是慷慨淋漓的骂。而面对着国民党特务的卑劣行径,先生连说两句,你们站出来。连用 两个叹号,表达出当时出离愤怒的澎湃情感。因而是满怀激愤的骂,义愤填膺的骂,体现了 先生正义凛然的革命斗士形象。在统编教八年级下册的课讲演中,详细记录了先生的这一次 演讲。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无耻啊!无耻啊! 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 李先生留给昆明的光荣!也是昆明人的光荣!同学们可以自己读一读,试着把先生英勇无畏。慷慨淋漓,义愤填膺的情感读出来。从 这一段演讲中,我们可以充分的感受到闻一多先生的语言慷慨激昂,情感爱憎分明,演讲极 富号召力和感染力。那么闻一多先生为什么这样做呢?先生面对险境,英勇无畏,面对群众慷慨激昂,面 对特务满怀激愤,那背后饱含的都是先生以救国为己任的爱国深情。文中从“做”的角度写 了闻一多先生的三个材料,关注的都是先生的革命行为。文章通过第二个材料向我们展现了 先生大勇无畏,一心救国的爱国情怀。那么为什么还要写第一和第三个材料呢?同样的,我们需要进一步关注三个材料的异同。先从三个材料的差异来看。这三个材料具体的革命行为不同,他们所涉及的对象也不同。 材料一中,先生起稿政治传单,涉及的对象是我。材料二中先生在群众大会上痛斥特务。是 为了唤起民众同仇敌性的激情。材料三中:先生走在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是为了在爱国运 动中死难的烈士。面对三类不同的对象,先生始终正义凛然,爱憎分明。这三类对象的合集构成了一个巨 大的对象群体,由此也可体现先生从事革命斗争之彻底。接下来请同学们思考这三个材料的共性。这三个材料都体现了闻一多先生说之后的做。 而且三个材料中所做的与前文所说的完全一致。起稿、痛骂、带头。无一不展现出先生在革 命事业中的领衔角色。发生在先、行动在前,充分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敢说敢做、大勇无畏 的革命家形象。作者在展开人物时,除了通过材料的组织来全面表现人物。也通过语言来有力的凸显人 物的形象。老师选取了 1618自然段。这三段的语言在表述上有别于其他段落。请大家自己 来读一读原文和老师的改写,比较一下这两段话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A他“说” 了。说得真痛快,动 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 天地!他“说”了: “我们要准备像 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 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他“做” 了,在情况紧急的生 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 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说K)俄记同一多先牛言行片段B他“说” 了。说得真痛快,震动人 心,鼓舞了豪迈之志,气势之盛可以 直冲云霄,声响震动天地。他“说” 了这样一句话:“我们要 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 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他是这样“做”的,在情况紧急的 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 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我们首先要找到两种表述的差异之处。我们发现AB两组句子最大的差异表现在三段段首句的表述不同。A组三个段首句句式 十分工整。三个短句构成排比,通过相同句式的反复叠加来增强表达的力度。而B的段首句 就缺乏了这样的力量感。再来看第二个不同。A组第一段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前两个短语后 两个短语结构一致,短句加上结构相同的叠加,读起来有节奏,有力量。自然,激情,慷慨。 而B组的四个短语长短不一,同样在语言的力度上有所缺失。最后肯定还有细心的同学会发现,A组第一段的段末是一个感叹号。而在B组改为了句 号。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关注到,在学者闻一多这一部分中,没有出现一个感叹号。而在革 命家闻一多这个部分中,感叹号前后出现了六次。感叹号往往在表达深厚浓郁的情感时使用, 这也是A组的语言情感表达显得更为强烈的原因。整齐的句式,排比的修辞,相同结构的短语,甚至一个感叹号都在不经意间向我们传递出语言的力量。作为革命家,情动于中而 发乎于外。于是作者用这样充满力度和情感浓度的语言向我们展现了一个炽热的革命家形 象。在我们细读完了学者闻一多和革命家闻一多这两个部分的材料之后,我们需要进一步思 考。这两部分的材料之间存在什么关联,这两部分的说和做的内涵有什么不同。作者在说 和做上体现的特点又有什么不同呢?一写作唐诗杂论说和做对昆明的青年说对全国人民说在给我的信上对我说起稿政治传单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L作为学者的方面一写作楚辞校补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L写作古典新义r- “说”一作为革命家的方面一(说了就做)L “做”J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iMMR记IQ一.光生言行片舞我们先来分析说和做的内涵。在这两部分中说和做的内涵是不一样的。作为学者说指的 是对自己钻研成果的自诩吹嘘。做指的是开展学术研究。作为革命家,说指的是革命的宣讲 作,指的是身体力行的革命斗争。接下来再看在这两部分中先生在说和做上所表现出来的特点。作为学者,先生是做了 再说做了不说。而作为革命家,先生则是说了就做。之所以有这样的不同,与先生身份的转 换有关。作为学者,先生埋头学术研究,所以只做不说,一心实干。而作为革命家,先生肩 挑救国大任,所以既需要疾声呼喊,也需要身体力行的斗争。那么这闻一多和革命家闻一多之间有没有相同之处呢?虽然两部分材料在说和做上呈 现出了不同的特点。但是细究材料背后,作为学者先生所言即所行。作为革命家,先生是怎 么说就怎么做。可见先生言行一致的精神品格一以贯之,不曾改变。其次,学者闻一多,一心文化救国,而革命家闻一多全力革命救国。救国的方式虽然不 同,但是为了民族大义,爱国救国的志向始终不变。通过对这两部分材料的异同进行分析, 我们

    注意事项

    本文(2《说和做》(第二课时).docx)为本站会员(lao****ou)主动上传,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