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细胞因子检测的临床意义.docx
2024细胞因子检测的临床意义1、细胞因子与脓毒症中国脓毒症早期预防与阻断急诊专家共识指出,对脓毒症高危 患者以及可疑出现全身炎症反应的患者,应当进行细胞因子筛查, 以确定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 )的状态。目前众多研究认为主要参与SIRS的促炎因子包括:TNF-a、IIL-1、 IL-6s IL-12s MIFs sCD74x HMGB1等。因此,对于脓毒症高危 感染患者,应当定期进行细胞因子监测(24 h重复),及时发现 可疑脓毒症患者。图1急诊脓毒症预防流程图IL-6 :当炎症反应发生后,IL-6血清浓度的升高早于其他生物标志物,浓度升高之后诱导PCT和CRP生成。研究表明IL-6临界值为52.6 pg/mL时可诊断败血症,当其超过348.92 pg/mL时可诊断败血症休克,且28天病死率明显增高。肿瘤坏死因子(TNF):研究结果显示,TNF-随着脓毒症 疾病进展而升高,其在死亡组水平显著高于生存组,表明TNF-的 高表达提示患者预后不良。IL-8 :IL-8是强烈的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有研究显示zIL-8在 早期预测脓毒症有重要价值,其诊断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均比PCT 高。止匕外,IL-8还可以预示脓毒症患者存在多器官功能障碍可能, 可作为脓毒症患者的死亡风险指标。其他细胞因子:如IL-IO是一种负性调节因子,抑制促炎因子 生成和释放,调控炎症反应。IL-Ib通过一系列反应可诱导脓毒症 休克形成等。图2脓毒症引起的免疫功能障碍的各个方面2细胞因子与病毒感染人体感染病毒后,局部的肺上皮细胞以及组织巨噬细胞会分泌大量 的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之间大多相互协同,相互促进,形成炎 症级联反应。图3病毒感染后免疫细胞相互作用网络图干扰素IFN-a :可以促进干扰素刺激基因的产生而进行抗病毒 效应,发挥抵抗病毒感染的作用,但其还是强烈的促炎因子,可能 会引起过度免疫,导致机体损伤。如在新冠病毒感染过程中,病毒 可能通过Toll样受体3以及Toll样受体7转录因子促进I 型IFN的表达,从而使患者症状更加严重。白介素-1 :其中比较重要的是IL-1和IL-18o在新型冠状病 毒的临床研究中,研究者发现IL-1会明显导致患者体内出现炎症 因子风暴,从而增加患者死亡风险。IL-18同样具有促炎活性,它 会加强IL-1s TNF-以及一些其他趋化因子的产生。TNF a :有研究显示,病毒感染后,用抗TNF-药物治疗后可 明显减少肺部炎症因子水平。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期间,患者体内 会高表达TNF-,进而出现急性呼吸衰竭,甚至多器官衰竭。而新 冠病毒感染后继发的许多并发症也是由TNF-引起的,如神经炎 性疾病、创伤性大脑损伤、中风等。抑炎因子IL-IO :最主要的功能是促进受损组织的修复。在流感 感染过程中IL-IO是非常主要的抗炎细胞因子。在新冠病毒感染过 程中,IL-Io可能也会对T淋巴细胞起到激发作用,来清除新冠病 毒。3细胞因子与早期细菌感染 IL-6细菌感染后IL-6水平迅速升高,可在2 h达高峰,其升高水平与 感染的严重程度相一致。由于IL-6的升高早于其他细胞因子,也 早于CRP和PCT ,而且持续时间长,因此可用来辅助急性感染的 早期诊断,IL-6还可用来评价感染严重程度和判断预后。但IL-6用来鉴别感染与非感染性疾病的特异性不如PCT和 CRP ,某些非感染状态下也可以出现IL-6升高,如手术创伤、无 菌性急性胰腺炎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IL-10IL-10是抗炎反应中的关键细胞因子,其增加与败血症以及包括死 亡在内的不良结局显着相关。研究发现,在14pgmL的临界值下, IL-10表现出比CRP更高的曲线下面积(AUC :0.837 vs 0.807 ), 并显示出高特异性(97%)和中等灵敏度(75%)。将CRP与IL-IO 联合使用,发现AUC更高(为0.860 ),同时增加了诊断特异性 (98% ) o其他细胞因子如IL-2 ,研究发现其是最特异性的生物标志物,特异性为100% , 灵敏度为28%o然而,IL-2的AUC很低,仅为0.610 ,这表明 预测准确性较差。图4两组CRP ( a )、IL-10 ( b)水平分布;CRP、IL-IO及两者联合预测脓毒症的ROC分析(C)4细胞因子与嗜血细胞综合征噬血细胞综合征(HLH )是体内炎症细胞因子过度分泌造成身体多 器官多组织损伤的一系列综合征。研究表明,细胞因子在HLH的 诊断与鉴别诊断,以及反映患者治疗状态及预后等方面起着重要作 用。IL-2 :血清IL-2水平有助于判断HLH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 后,可溶性IL-2受体(sIL-2R )是诊断成人HLH的敏感指标, 而且较高水平的sIL-2R还与病情缓解状态及治疗反应密切相关。IL-6 :在系统性自身炎症性疾病或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诱发的HLH中,IL-6水平较高;而在EB病毒相关的HLH中, IL-6水平较低;在儿童HLH患者中,低水平的IL-6往往提示预 后较好。ILJO:高水平的IL-10不仅为诊断HLH提供帮助,目诊断时 的高IL-10水平( 129 pgmL)也是成年HLH患者总体生存 率低的独立危险因素。INF :研究表明,HLH相关临床表现可由IFN-Y通过炎症和 血液学的双重途径共同驱动,降低IFN-Y水平将有助于改善患者器 官功能衰竭情况,使患者获得更好的生存状态。5细胞因子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 )是临床上常见的甲状腺疾病,主要 包括Graves病(GD)和桥本甲状腺炎(HT )。IL-2 : IL-2的靶细胞主要有T细胞、B细胞、NK细胞等,在 这些靶细胞的表面均表达IL-2受体(IL-2R)。研究发现IL-2Ra基 因启动子内的低甲基化可增加CD4+x CD25+调节性T细胞中 IL-2R( CD25 )的表达,竞争性地结合IL-2 ,影响T调节细胞的 发育和免疫抑制功能,从而导致AITD的发生。IL-2R主要参与 GD的发病机制,而非HToIFN-a: IFN-a常用于慢性乙型肝炎和各种癌症的治疗,随着在 临床上的应用,发现IFN-a会增加AITD的发病率。研究发现, 与健康人相比,HT患者的血清IFN-a水平显著升高,而GD患 者和健康人相比没有差异。IFN-Y : IFN-Y表达的升高与HT密切相关。研究发现,HT组 患者的血清IFN-Y水平及循环IFN-Y基因表达水平较健康对照 组显著升高。IL-17:IL-17可通过激活NF-B通路,上调IL-6的表达,从 而上调甲状腺细胞中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的表达 加速甲状腺炎症浸润。研究发现,与健康对照组相比,GD组和HT组患者的IL-17s IL-6s TNF-s NF-B及其mRNA水平均显著升高。6细胞因子与肿瘤细胞因子与肿瘤微环境(TME )1 )细胞因子如IL-2、IFNy和IFN-Y可以促进TME的抗肿瘤 反应,IFN- , IL-2 , IL-12和IL-I 5等可以增强淋巴细胞或骨髓细 胞的细胞毒活性,抑制细胞生长。2 )某些细胞因子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密切相关,如TGF-, TNFs IL-1s CXCL12等促进肿瘤细胞的存活和增殖。3 ) IL-10 , IL-4和TGF-等细胞因子会产生免疫抑制。4)TNFzIL-1zIL-1和IL-6等细胞因子可促肿瘤炎症发生,促 进血管形成等。TGF-和各种趋化因子可促进肿瘤细胞的侵袭性。Antitumour effectsFibrobtastPro-tumour effectsIterferongCD8*TNKcelI1MacrophageNeutrophilDirect growth inhibition (for example. Interferons andTGF)Enhanced cytotoxic activity of myeloid cells (for example. IFN)Enhanced cytotoxic activity of lymphocytes (for example. IFN, IL-2t IL-12 and IL-15)Promote abnormal ECM production and immunosuppression by 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s (for example. TGF and IL-l)Immunosuppression (for example. IL-IOt IL-4 and TGF)promoting inflammation (for example, TNE IL-Ia IL-l入 Promote EMT and invasiveness.;of tumour cells (for example,TGF and various chemokines)ILY, IL-10, TGFPromotion of tumour cell SUrViVaL sternness and proliferation (for example, TGF. TNE L-l and CXCL12)Neoangiogenesis(for example, TNF, IL-6 and various chemokines)图5细胞因子在肿瘤微环境中的作用(红色矩形:促肿瘤作用;绿色矩形:抗肿瘤作用)细胞因子与肿瘤治疗高剂量重组IL-2在1992年和1998年被FDA批准用于转移性肾细胞癌(RCC )和黑色素瘤的治疗。重组人IL-7或改良形式 的IL-7融合到IgG Fc片段能有效诱导炎症性TMEo表1作为癌症治疗的主要细胞因子或细胞因子受体拮抗剂临床试验CytokineKey actions in the TMEMajor challenges and adverse effectsPossible solutions to challengesMain combination partnersRefsIL-2PromotesT cell responses, NKand CD4+ cell proliferation, and antibody production by B cellsShort half-life; vascular leak syndrome and cardiotoxicityPEGylated agonists selective for low-affinity receptor I L-2R (such as bempegaldesleukin and nemvaleukin)Nivolumab(anti-PD-1 mAb)12t22-24.27-33IL-IOGenerally immunosuppressive and anti-inflammatory but with evidence of CD8+ T cell activationShort half-lifePEGylated IL-IO (pegilodecakin)Chemotherapy (FOLFOX), pembrolizumab (anti-PD-1 mAb) Ornivolumab67-79IL-12StimulatesNKand T cell prolifer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