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县乡村治理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
某某县乡村治理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为破解乡村治理精细化程度不高、群众参与积极性不强 等问题,某县积极构建“一网双联多元”融合共治乡村治理 工作体系,依托乡里中心,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把基层 党的组织体系与网格治理体系融合成“一张网”,实行干部联 户、党员联户,以“三自”组织为桥梁纽带,推动多元主体 共同参与基层治理,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 治理优势,有效提升了乡村治理效能。一、主要做法(一)搭建网格平台,实现村级治理网格全覆盖。按照 “人口规模适度、服务管理方便、资源配置有效、全面有效 覆盖”的原则,积极构建党组织领导下的网格治理平台。以 村党支部为龙头,以党小组为单位,将每个自然村划分为某 至某个网格,每名党员联系某至某户群众,形成“村党支部 (行政村)一党小组(自然村)一联户党员(农户)”三级网 格。由党小组长、村民组长或党员担任网格长,负责收集村 情民意、开展矛盾纠纷调解等工作。由党员、预备党员、热 心群众担任网格员,负责政策宣传、信息采集等工作。充分 发挥乡里中心在网格中的重要作用,为开展网格员培训、村 务会商、群众活动组织等工作提供载体平台,有效保障网格 正常运行。全县某个行政村(社区)共划分为某余个网格,某万余名党员加入网格员队伍,某个乡里中心全部投用,实 现基层党建与乡村治理网格有机结合、全面覆盖。(二)党员干部“双联”,提升服务群众水平。结合推行 党员干部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制度,通过干部联户、党员联户, 推动乡村治理工作责任到人、落实到户,在联系服务群众中 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实行县乡村三级干部包村联户,县级领 导干部每人分包某个基层党建联系点,每月走访不少于某次、 召开现场办公会不少于某次、解决信访难题某至某件;乡镇 (街道)领导班子成员每周走访某次困难群众或重点人群, 建立问题、任务、责任、办结“四个清单”,定期现场调度, 推动问题解决;村“两委”干部以网格为基础,随时关注边 缘易致贫户、脱贫不稳定户、突发严重困难户等的实际需要, 定期召集党员骨干、乡贤、经济合作组织和群众自治组织负 责人会商研判,提出为困难群众纾困解难的具体措施。截至 目前,县乡村三级干部已累计解决困难问题某余个。实行党 员联户,按照“就近、就亲、就便”原则,建立党员联户“l+n+10” 机制,即某名党员联系若干户群众,履行政策宣传员、民情 信息员、民事代办员、民主监督员、文明倡导员、矛盾调解 员等10项职责,向群众公布联户党员姓名、联户范围、服务 事项和联系方式,明确要求联户党员每月至少联系分包户某 次、向村党支部汇报分包户生产生活情况某次。目前,全县 已实现党员联户全覆盖,累计帮助群众代办事项某余个、化解矛盾纠纷某余件。(三)多元主体参与,激发基层治理活力。把建强“三 自”组织作为更好组织群众、服务群众的有效手段,充分调 动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 理格局。充分发挥村民理事会、乡贤参事会、道德评议会、 红白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作用,整合“五老”矛调会、“四 官”服务站等力量,引导群众主动参与村规民约制订、矛盾 纠纷化解、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开展婚丧陋习、封建迷信 等整治活动,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治。深入挖 掘本乡本土能人、艺人、匠人等资源,成立乡村文化合作社, 组建“巧媳妇”手工艺编织队、夕阳红秧歌队等群众自乐组 织,开展特色文体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着力引导 群众志愿组织聚焦群众需求,量身定制志愿服务任务清单, 通过完成任务攒积分兑奖品等方式,调动群众参与志愿服务 积极性,常态化开展敬老爱幼、义诊义演等志愿服务活动。 目前,某已成立群众自治组织某个、自乐组织某个、志愿组 织某个,实现行政村(社区)“三自”组织全覆盖,群众自我 管理、自我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四)强化制度保障,提升网格管理规范化水平。把加 强制度建设贯穿“一网双联多元”融合共治乡村治理工作体 系构建全过程,保障乡村治理工作规范运行。建立工作清单 制度,出台某县建强基层自治组织工作手册,明确乡村治 理的事项清单、程序清单、责任清单,确保乡村治理工作事 项清晰明确、流程规范有序、责任落实到位。健全培训机制, 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开展信息化平台运用、矛盾纠纷化解、 安全隐患排查等方面业务培训,提升网格员业务能力和服务 群众水平,打造高效专业的网格员队伍。创新网格员积分量 化考核机制,建立“基础积分+贡献积分+减项积分”的积分 评价体系,基础积分主要依据党员服从组织安排、遵守村规 民约等情况赋分,贡献积分主要依据完成急难险重任务等情 况加分,减项积分主要依据个人受到党纪处分、侵害村集体 利益等情况扣分,得分情况一月一考核、一季度一公示、一 年一通报。对排名靠前的网格员,纳入乡村光荣榜并给予一 定物质奖励,激发网格员争先创优、比学赶超。二、主要启Zjx某县坚持党建引领,依托基层党组织构建治理网格,实 行党员干部常态化联系服务群众,广泛吸纳群众参与治理活 动,有效打通了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分析其经验做法, 有以下几点启示:(一)推进乡村治理必须坚持党建引领。党的领导是乡 村治理的根本保证。某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 的引领带动作用,通过组织契合、人员整合、工作融合,引 导某个基层党组织、某万名党员投身到乡村治理中,不断提 高组织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能力,有力推动了基层党 建和乡村治理水平同步提升。推进乡村治理,必须坚持党建 引领,以增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为重点,充分发 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真正把党 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 效能。(二)推进乡村治理必须建强平台载体。抓好平台载体 建设是推动管理服务向基层延伸的重要抓手。某县通过建好 用好村、组、户三级网格治理体系,充分发挥乡里中心在网 格中的重要作用,为乡村治理提供活动场所、集聚治理资源、 凝聚各方力量,推进基层治理水平提升。推进乡村治理,必 须织密基层治理网络、建好用好乡里中心,打通基层治理的 “经脉”和“神经末梢”,搭建整合各种资源、承载治理功能 的平台载体,及时掌握和有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从源头 化解基层矛盾,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效能。(三)推进乡村治理必须发动群众参与。群众是乡村治 理的主体。某县通过发挥群众自治、自乐、志愿“三自”组 织作用,改变以往简单采取行政命令、任务交办等方式组织 群众,让群众在乡村治理中“唱主角”,实现群众自我管理、 自我约束、自我服务。推进乡村治理,必须畅通群众参与渠 道,激发群众参与热情,提升群众自治能力,建设“党建引 领、多元共治、群众参与”的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四)推进乡村治理必须建立长效机制。完善制度机制 是乡村治理体系常态长效运行的重要保障。某县建立“村党 支部(行政村)一党小组(自然村)一联户党员(农户)”三 级网格治理机制,完善网格员经常联系群众等工作机制,探 索积分评价激励机制,有效保障了乡村治理工作体系高效持 续运行。推进乡村治理,必须建立健全常态长效机制,加强 以组织构建、运行管理、监督考核、奖惩激励等为主要内容 的制度建设,确保乡村网格化治理体系规范有序、高效运行。三、工作建议某县建立“一网双联多元”融合共治乡村治理工作体系, 在破解乡村治理难题上进行了有益探索。各县区可借鉴某经 验,并结合实际创新探索乡村治理新路子。(一)建强基层治理网格。综合考虑村域地形、人口数 量、党员分布等因素,按照区域边界清晰、规模大小适度、 服务管理方便的原则,细化网格划分标准,建好基层治理网 格。以乡里中心为主要平台阵地,围绕整合治理资源、承载 治理功能,全面提升乡里中心“建、管、用”水平,将基层 组织融入基层治理网格中,做到资源下沉到网格、力量整合 进网格、服务开展在网格,为乡村治理强基赋能。完善网格 化管理综合信息平台,全面收集和掌握网格内的人、地、事、 物、组织等基础信息,建立健全要素完备、动态更新的网格 基础数据库,进一步提升乡村网格化治理精细化信息化水平。(二)深入联系服务群众。深入落实基层党员干部普遍 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完善基层联系点、定期接待群众来访、 党员干部进村(社区)报到等制度,发挥好制度刚性约束作 用,促进党员干部更加密切联系服务群众。实行一届任期内 县委书记走遍所有行政村,乡镇党政正职每年走遍辖区自然 村,乡镇班子成员每半年走遍所包村村民小组、任期内走遍 所包村农户,乡镇干部每年访遍所包村农户,在走村访户中 掌握社情民意、了解网格治理情况、解决实际问题,推动网 格治理水平不断提升。进一步深化党员干部“双联”,持续完 善分包联系、固定联系日联系、不定期走访等联系群众机制, 落实服务事项清单、服务需求台账动态更新制度,完善社情 民意和群众诉求收集处理、跟踪督办、考核激励等机制,不 断拓宽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效,确保党员干部“双联”工 作实效。(三)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建好用好党组织领导下的群 众自治、自乐、志愿“三自”组织,提高群众自我管理、自 我服务能力,加快形成各类群体有序参与基层治理的良好格 局。常态化开展村务开门协商、矛盾纠纷调解、道德模范评 选等自治活动,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开展扶弱济 困、环保清洁、治安维稳等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发挥群众主 体作用,让群众主动参与决策和治理事务。通过补助活动经 费、提供专业指导、评选优秀社团、志愿服务积分兑换奖品 等方式给予支持,推动各类群众性活动蓬勃开展,不断提高 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四)加强网格员队伍建设。积极开展乡土人才资源摸 底调查,建立网格员人才信息库,通过实地考察、群众举荐、 个人自荐等形式,从能人乡贤、退役军人、返乡大学生中选 出一批热心公益事业、群众口碑好、工作能力强的人才进入 网格员队伍,发挥人熟、地熟、物熟“三熟”优势,推动“能 人”管理。常态化开展网格员队伍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培训I, 针对需求开展“点单式”培训I,包括沟通表达能力、统筹协 调能力、化解纠纷能力、信息采集分析能力、舆情应对能力 等,加快推动网格管理向网格服务转型。加强网格员队伍激 励保障,将网格员工作表现与培养使用、绩效考核、评优评 先等指标挂钩,对表现优异、工作突出的网格员纳入村“两 委”后备干部队伍管理,打通网格员职业发展通道。(五)健全网格化管理工作机制。完善网格化联动工作 机制,依托综治中心,设立乡镇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充分 整合农业农村、民政、卫健等部门资源力量,推动基本公共 服务下沉,做到“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网建立“事 前发现报告一分级分流一乡镇和县直部门限时办结一全程跟 踪督办一办结回访问效”闭环运行机制,赋予群众对乡镇和 县直单位处置综合整治事项的评价权,促进网格事项顺畅流 转、高效处置。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在整合县乡相关部门网 格服务管理工作经费的基础上,明确职能部门下沉网格服务 管理事项,实现“人随事调、费随事转、事费匹配”,推动更 多资源下沉基层。健全考核评价机制,以网格平台运行、网 格员履职尽责、联系服务群众水平等为重点,采取不定期抽 查、自评与组织审核相结合、平时考核与年度考评相结合的 方式,对网格化管理实效进行积分量化评价,建立健全定期 调度、现场观摩等工作推进机制,及时总结推广网格化管理 先进经验,营造比学赶超氛围,促进网格化管理水平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