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docx
-
资源ID:1219620
资源大小:10.95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某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docx
某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全公共卫生应急 管理体系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抓短板、堵漏洞、强弱 项,健全我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根据市政府领导安 排,市卫健委于*月下旬,抽调市疾控中心、综合监督执法 局、妇计中心等部门*人,组成*个调研组,采取分层分类方 式,对市、县、乡三级医疗、疾控、监督、妇幼机构进行 了全面调研,现将调研主要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现状全市现有三级公立医院*家(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 二级公立医院*家(市二院、*县区人民医院、*县中医院、 *、*),妇计中心*家,乡镇卫生院*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家,村卫生室*家,民营医院*家(*区*家、*县*家、*县* 家);疾控中心*家,综合执法监督局*家,地方病办公室* 家,爱卫办*家,中心血站*家。全市医疗机构设置床位*张(三级医院*张、二级医院* 张、民营医院*张,乡镇、社区医疗机构*张),执业(助 理)医师*人,每千人拥有执业医师*人;注册执业护士* 人,每千人拥有执业护士*人;公共卫生服务人员*人,每千 人拥有公共卫生人员*人。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常住人口* 万人,服务地域面积*万平方公里。(一)强化领导,有效应对公共卫生事件。一是完善 政府主导的疫情防控指挥体系。建立完善由市委、市政府 主要领导担任“双指挥长”的疫情防控指挥体系,抽调专 门人员组建工作组(专班),并适时不断调整优化。坚持指 挥部集中办公、集中值守、日调度等工作机制,及时研究 部署、解决问题,系统有序推进疫情防控工作。二是建立 应对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库。指挥部各相关单位按部门职 责,选派各领域专家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专家咨询 委员会,对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准备和处置工作提 出建议意见、进行指导评估。(二)强化监测,尽早预警处置危险因素。一是完善 预警机制。市指挥部制定印发新冠疫情常态化监测多点 触发预警工作方案,压紧压实多点触发预警责任,细化落 实预警措施。二是加强常态化监测。坚持人、物、环境同 监测,突出重点人员、重点场所。三是加强进口冷链等食 品物资管控。市市场监管局设立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 仓,凡进入我市的进口冷藏冷冻肉品和水产品,在储存、 加工、销售前必须进入集中监管仓进行集中检测、集中消 杀、集中存储、集中赋码。市经科信局对境外和国内中高 风险地区抵蓉物资第一时间推送到卫健部门进行检测。(三)强化联动,不断织密筑牢防控网络。一是细化 防控方案。完善总体防控、十项基础工作“大体检”等工 作方案,分类制定各领域防控标准。二是健全防控机制。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对可能构成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疾病和 因素进行监测和报告,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预警、调 查和处置工作,市卫健局针对事件大小启动应急程序,并 由120指挥中心负责调配现有医技力量和医疗资源,定点 医疗机构承担救治任务。三是强化联防联控。加强入境人 员和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人员排查管控和健康监测,强化 大型活动、重点场所和假日旅游疫情防控。四是注重宣传 引导。依托融媒体发布健康提示和防控指南。大力开展爱 国卫生运动,加强医院、学校、集贸市场等环境卫生专项 整治。(四)强化统筹,不断提升医疗救治能力。一是完善 救治网络。各基层医疗机构和民营医疗机构严格执行基层 首诊、病史采集、基础治疗和检查转运等制度。市人民医 院作为定点收治医院,设置收治隔离病房X间,在现有发热 门诊内设置重症床位X张,并修建负压病房Xitf。后备定点 医疗机构市二医院设置隔离病房X间。二是强化院前急救。 逐步完善以X急救指挥中心为主体,市属、驻市、民营医院 为骨干网点,现代信息指挥网络系统为依托的院前医疗急 救体系,开通都江堰市“微急救”服务平台,实现与成都 市急救中心互联互通,院前急救服务能力不断加强。(五)强化责任,不断夯实防控基层基础。一是压实 疫情防控属地责任。构建“1名市领导包X个镇(街道)、X 个镇(街道)包X个社区、X个社区包X个院落、最终包到 户”的四级网格包干责任体系。二是强化社区网格化疫情 防控。各镇街、社区发动网格员、志愿者、社区工作人 员,统筹力量推动防疫措施落实到户、落实到人,对新入 小区(院落)人员严格实行“四问一亮四登记”制度,做 到“应排尽排、应检尽检、应管尽管”。三是推进社区卫生 委员会建设。全市X个社区均成立社区卫生委员会,广泛动 员群众、组织群众,共同守护好家园。(六)强化保障,不断加大公共卫生投入。一是加大 人才招引力度。近三年,卫健系统招引人才X人。今年,在 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下,计划招引X人。二是强化信息化建 设。推进互联网家庭医生在线签约和个人健康档案在线查 询工作,进一步方便群众。委托三方公司开发“新冠疫苗 预约接种登记系统”,群众可通过线上预约接种,极大地便 利了群众,提高了效率。三是加强硬件设施建设。投入财 政性资金X万元,自筹资金X万元购买核酸检测、血液细胞 分析仪、肺功能仪等医疗设备共X台件。四是加大公共卫生 经费投入。20xx年公共卫生投入X万元,20xx年上半年公 共卫生投入X万元。二、存在问题虽然我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不够健全。一是疾病预防控 制机构能力不足。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编制不足, 专业力量薄弱,技术人才匮乏,基础设施老化,中心建设 尚未达到三乙标准,在现场调查处置、检验检测能力等方 面还存在一定差距。二是基层公共卫生力量不足。社区卫 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和镇街配备的公共卫生工作人员较 少、能力较低,与承担的工作量、工作任务不匹配,导致 工作质量不高。三是域内尚无一所传染病专科医院。仅有 市人民医院设有独立传染病区,收治传染疾病的能力较 弱。(二)应急医疗救治体系不够完善。一是救治医疗资 源不足。目前,我市医疗机构特别是市级医疗机构普遍存 在业务用房不足的问题,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构建平战结 合的传染病救治网络任务艰巨。二是救治医疗设备落后。 大部分是地震后上海捐赠,已超过X年,存在使用频率高、 老化现象严重、维修成本大等问题,已到更新换代年限。 三是院前急救存在短板。对照成都市相关要求,我市院前 急救救护车缺口 X辆、传染病转运型救护车缺口 X辆、应急 指挥车缺口 X辆。公共场所AED (自动体外除颤仪)配备 不足,120指挥中心目前还是单电源,难以满足应急之需。(三)公共卫生社会治理体系还需强化。一是应急社 会面防控职责还需进一步明确。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 件的相关制度机制还不够完善,根据不同事件发生发展的 内在机理,各社会主体应对事件的权责、参与的渠道、方 式还不够明确。二是社会组织能力建设还需加强。社会力 量参与公共卫生治理的机制不够完善,公共卫生领域社会 组织和专业社工、志愿者队伍培育、组织、作用发挥等方 面工作做得还不够到位。三是基层社会防控架构还需完 善。多方参与、各司其职、功能互补、相互协调的公共卫 生事件社会防控架构搭建得还不够好。(四)公共卫生综合保障体系尚需加强。一是组织保 障需进一步加强。政府和相关部门公共卫生管理体制机制 还需完善,管理效能还需提高,公共卫生责任需进一步强 化,横向纵向事权和职责划分还需细化,公共卫生管理能 力还需进一步提高。二是财政保障需进一步加大。政府投 入、分级负责的公共卫生经费保障机制还需完善,公共卫 生安全保障投入力度还需加大。三是信息化保障力度不 够。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我市卫生应急信息化平台缺失、 信息化设备不足等短板,影响了指挥调度效率和快速反应 能力。四是人才保障亟需加强。按照国家十三五规划每千 人口配备公共卫生人员X人的标准要求,我市应配备X人, 实际只有X人,而所学专业或执业范围为公共卫生的专业技 术人员仅X人,公共卫生人才严重不足。三、工作建议世界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公共卫生危机。我国公共卫生 领域也面临多重疾病威胁并存、多种健康影响因素交织的 复杂局面。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示要“构建起强大的公共 卫生体系”。目前,新冠疫情还未完全消退,我市作为世界 “XX之城”和国内外知名旅游城市,外来游客、流动人口 众多,强化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任重道远。市政府 及相关部门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补 短板、不断强弱项,建设”系统完备、功能完善、机制健 全、运转高效”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为我市“两个 率先”提供坚实有力的公共卫生支撑。(一)加强应急医疗救治机构建设。应优化传染病区 建设规模,增加专业传染病医院数量。加强医护人员和床 位的配置,提高设备和救护车的配备。(二)加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机构的协调和合作。疾 控中心、综合执法监督局等机构应加强信息共享和资源整 合,提高应急管理水平。(三)加强乡镇和社区医疗机构建设。增加医疗卫生 人员和床位数量,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四)完善服务范围和人口覆盖。应加强医疗卫生机 构在边远地区的建设,提高服务范围和人口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