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3年全市职业教育数字化建设推进会上的交流发言.docx
-
资源ID:1217431
资源大小:7.89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在2023年全市职业教育数字化建设推进会上的交流发言.docx
在2023年全市职业教育数字化建设推进会上的交流发言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同志们: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 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数字化是世界科技革命和 产业变革的先机,是世界各国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塑造国 际竞争新优势的重要力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职业教育 领域诸多问题亟待破解,推进数字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意义重大。以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就 是通过数字化转型促进职业教育从大规模标准化向大规模个 性化转变,以数字化赋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培养具有数字 化思维和数据驱动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从而促进经 济社会发展。推动职业教育数字化和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 需从观念、技术和资源三个方面着力。下面,我谈几点浅见, 以供大家参考。着力推动职业教育观念革新。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职业 教育的发展要体现数字经济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转型发展的 共享、合作、个性化等特征,不断推动符合数字经济时代发 展的认知观念、教育观念、教学观念变革,用数字化赋能推 动人才培养质量的跨越式迈进。一是推动数字化时代的认知 观念变革。把握技术进步带来的机遇,塑造开放性的跨界融 合思维,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轴心, 结合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突破传统的认知界 限,联通不同学科的知识,构建多元融合的学科思维模式。 二是推动数字化时代的教育观念变革。围绕数字重庆建设和“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紧贴数字产业需求,依 托数字产业集群化设置与布局职业院校专业和专业群,如针 对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和康养、家政等现代服 务业设置不同的专业群,实现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的深度耦 合。三是推动数字化时代的教学观念变革。职教教师要主动 适应和融入数字化变革趋势,更新教学观念,主动学习数字 化技术。如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的强大数据收集与分析功 能开展差异化教学,运用云网一体化方案等,助推学生实现 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着力深化职业教育技术创新。信息技术和科学技术的进 步,为职业教育营造了新的发展环境。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 要充分利用数字技术,通过合理改造和加工,使其成为助推 职业教育发展的有效工具,以数字化赋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为手段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一是创新高水平的数字化教育工 具。加快布局职业教育专网建设,推动5G、IPv6等网络技术 落地应用,加大对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运用,实现 教育技术的革新;加快推动建设智能交互教室、虚拟仿真实 验室等,加强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的衔接融合,推动职业教 育基础设施实现迭代升级。二是创新高效的数字化管理工具。 通过搭建数字化管理平台、开发管理数据库等,实时跟踪监 控管理进度,让学校实现对教育过程的高效管理;同时在吸 引社会公众加入职教管理的过程中,进一步扩大管理主体、 延伸管理内涵,使职业教育管理呈现多元化、全方位的特点。 三是创新高质的数字化评价工具。建立完善的教育监督系统, 通过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等技术,收集和分析职教学生在学 习实践过程中的教学数据,剖析学生的认知结构、知识结构 和能力水平,提炼职教学生的数字化教学规律,开发高精度 高质量的数字化教学评价工具,为学生提供精准高效的评价 服务。着力促进职业教育资源更新。优质的数字化教育资源, 是促进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 键要素。要紧跟技术和时代发展、紧贴社会和产业需求,以 数字化全面赋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不断更新优化职业教育 数字化资源。一是推动线上数字化资源更新。打破传统职业 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利用互联网泛在及时的特点, 开发新型线上学习工具更新学习资料,研发支持网络教研、 专业教学的教学软件和应用工具,搭建线上职教专业教学资 源库等,为职业教育提供广泛、多元的线上数字化学习资源。 二是优化线下数字化资源供给。加快职业教育新基建建设, 通过汇聚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数字科技馆等社会资源, 建立教育大资源服务机制。利用信息技术升级教学设施、公 共设施,促进学校物理空间和网络空间一体化建设;通过搭 建虚拟仿真实习实训基地等,利用数字化技术解决实训和教 学难点,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优化学习生态,切实提高职 教学生学习实效。汇报完毕,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