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评审批提质增效改革实施方案.docx
XX市环评审批提质增效改革实施方案根据XX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XX省环评审批提质增效改革指导意见的通知(X环发(201X) X号)精神,为推进我市环评审批制度改革创新,切实提高环评审批服务效能,结合我市生态环境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一'工作目标按照深化“放管服”改革部署要求,努力推进我市环评审批制度改革,提高环评审批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加强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编制不纳入环评审批改革清单,助推全市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二' 改革任务(一)名录之外无审批。对未列入国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以下简称“名录”)的建设项目,除投入生产运营前,自行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网上备案系统填报并提交,自觉履行环境影响登记表登记备案手续,实现“不见面备案”“当天办结”“一次不跑”的工作目标。对国家规定需要保密的项目,仍采用纸质备案方式。(三)落实环评审批“瘦身”改革。一是全面取消无法定依据、未按法定程序设定的盖章、证明环节,选址意见、用地预审、水土保持、行业预审等不作为环评审批前置条件。二是简化总量确认手续,总量确认文件由企业办理变更为生态环境部门内部核查;对已有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不增加排放量的项目,环评审批无需办理总量确认手续。三是精简环评内容,环评文件剥离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以及市场自主决策的内容或市场协议;已按国家有关技术规范要产业园区内,对符合园区规划环评及其审查意见、区域项目准入环境标准、且未列入XX市不纳入环评审批改革项目清单的通用设备制造、工业机器人、电子设备及智能设备制造等园区主导产业,要求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审批部门在明确专题要求后,可简化为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通用设备制造及工业机器人、电子设备及智能设备制造材料为外购、工艺简单加工或组装的建设项目,可简化为环境影响登记表,予以登记备案。环评编制阶段的公众参与,以及环评文件审批权限仍按照简化前的规定执行。(六)开展环评承诺备案制改革试点。按照“先行先试、勇于探索”的改革要求,在XX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划出地块,开展建设项目“标准地+承诺制”改革。对符合规划及规划工作。强化区域规划环评在优布局、控规模、调结构、促转型中的作用。贯彻落实关于加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联动工作的意见(环发(201X) XXX号)要求,对不符合规定的,不得随意简化环评内容和类别。(二)强化建设项目事中事后监管。在建设、运营过程中,应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标准,加强建设项目的事中事后监管,确保项目依法合规及环境风险可防、可控、可管。列入免于环评管理目录的建设项目。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后,即纳入生态环境监管范围进行全过程监管。生态环境部门对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排污许可、污染物排放等实行统一监督管理,建立完善以排污许可证制度为核心的执法监管模式,将排污许可事项和管理要求落实情况作为检查重点。(三)严格落实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各建设单位应严格落实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做好配套污染防治设施建设运行、环境信息公开等环境保护工作,遵守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对擅自降低环评准入要求、弄虚作假等行为,或未按要求落实环保措施,存在超标、超总量排放等违法行为的失信企业进行严厉查处,相关信息计入其信用档案,并在XX省公用信用信息平台公开。(四)健全环境保护各项工作机制。强化环保工作督查,对违反规划环评结论清单盲目引进污染项目,造成生态环境质量恶化、污染减排任务完不成等问题的,要及时采取限制性措施;对不按承诺落实环保措施,超标超总量排放污染物的建设单位进行严厉查处,纳入社会信用体系管理并公开违法事实。定期对改革实施情况进行总结评估,提出改进措施,确保改革工作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