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科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docx
体育学科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导语一、体育大单元教学的必要性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新要求,从大 概念、大主题、大单元架起连接学科知识与核心素养的桥梁,课程 改革的核心依旧是高质量课堂教学。要从体育教学理念的基本认知层面实现根本性转变,一是改变 6-8课时/学期的技术小单元教学,转向至少18课时/学期的主题大 单元教学;以大主题或大任务为中心,对学习内容进行分析、整合、 重组和开发,形成具有明确的主题.目标、任务.情境、活动.评 价等要素的一个结构化的具有多种课型的统筹规划和设计。这就要 求体育教师建立好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内容之间的关系,依据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教材,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知识、 技能、问题、情境、学习、练习、比赛、评价等结构化、进阶式的 教学设计和组织。困境二、体育大单元教学实施的困境1 .体育课上成中考项目训练课,学生被动执行训练,学习兴趣 被扼杀。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好的中考体育考试成绩,体育教师奋战 在体育课堂上,想方设法地帮助学生。但是有一部分体育教师在实 施体育教学时,放弃了现行的体育教材,中招考试考什么就在课上 练什么的问题较为突出。若干年下来这一部分体育教师只会上中招 考试项目的训练课,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的建议内容和教材中 规定的课程内容却渐行渐远。而中学生三年面对这样枯燥无味的课 程内容,学习兴趣渐渐被磨灭,甚至谈体育课而兴叹,迫于考试却 又不得不练习下去,处于煎熬的状态,与国家所提倡的体育教育标 准和目标背道而驰。2 .忽视学生学情,急于提升成绩,导致部分学生成绩提升进入 困难期。每所中学生源的差异性导致学生的身体素质千差万别,具 备的体育技能也各不相同。小学阶段体育课开展较好的学校,学生 身体素质强,相应掌握了一些体育技能;相反,开展较差的学校, 则学生基础薄弱,体育技能弱化。有一部分体育教师却忽视了这一 客观事实,在教学中不能因材施教、开展无差别教学,导致学生无 法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最大提升。例如,篮球运球这个内容对于有 些男学生来说早在小学阶段就完全掌握了,有些学生都能参与篮球 比赛,灵活掌握了原地运球、行进间运球、变向运球等技术。3 .教学内容的安排缺乏顶层思考,教师无序执行,教学合力难 以形成。因为学校对教育课程没有逻辑化、规范化的整体构思和设 计,导致一线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对课程内容进行横向堆 积,缺乏纵向的整体把握,致使学生在技能和身体素质方面没有螺 旋式上升的积累。例如,唐老师今年带的是七年级,那么唐老师在 七年级的教学中依据中招考试项目教授学生足球运球、篮球运球等 一些项目技能内容。可是到了八年级换成了李老师,李老师又会在 八年级的教学中依据中招考试项目重复教授学生上述内容,像这种 情况在部分学校体育教学中还是普遍存在的,如果没有体育课程全 局性的思考,没有系统的规划,如此简单重复课程内容,就难以从 量变达到质变,体育组全体教师的合力也不会有最大限度的发挥, 最后也很难在学生身上形成技能和身体素质方面螺旋式上升的积累。策略三.体育大单元教学实施的策略为了规范现行初中体育教学所出现的上述问题,我们站在升维 的高度审视和构思体育学科课程搭建,以统筹细化和顶层思考为手 段,把具有前瞻性的教学模式融入到学生的课堂之中。我们提炼出 考试必备的关键技术和必备的关键身体素质,以步骤、层次、程度 为标准,从简、易倒繁、难''分配到三个学年六个学期中。本着科 学创新的体育教学观念,以队列队形和大课间常规课程单元、基本 身体素质课程单元.中招考试技能形成单元.学校或教师专长特色 单元、教学机动单元为内容载体 以'寓教于乐、循序渐进、全面发 展为指导,对每学期的大单元组建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和论证。1 .队列队形和大课间常规课程单元。课堂上良好的行为习惯是 上好体育课的前提。队列队形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开学初在体育课堂 上的行为习惯,而这些习惯是保证上好每节体育课和提高课堂效率 的前提。大课间常规是利用开学初的体育课快速将大课间的内容、 路线及要求灌输到每一位学生心间,形成传统,让大课间发挥提高 体能促进技能发展的功能,达到体育课的延伸和发展,落实国家教 育机构颁布的相关规定及要求。2 .基本身体素质课程单元。学生身体基本素质是由多方面的因 素、特点共同构成的,培养好的基本身体素质不是单纯为了中招考 试,也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学习其他运动技 能的基础,为达成学生健康成长和基础储备的目标提供支撑。所以 这一部分的课程单元是按照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特点,在循序 渐进中提升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和练习难易度。同时,身体素质经 过三年六个学期螺旋上升式的积累,在中招考试的素质类项目考试 中定会脱颖而出。3 .中招考试技能形成单元。由于小学阶段升入到中学阶段学生 的体育基础参差不齐,所以初中教师很难把握教学的起始点,甚至 有些体育教师考什么练什么,忽略了技能形成的规律,一味拔苗助 长。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我们把中招考试的技能项目安排到三年 六个学期中,既兼顾学生的技能形成规律,又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 按照技能螺旋式上升的思维设计好课程,让教师把学生成绩的提升 落实到每一节体育课中,在每一节体育课中让学生学好、练好,相 信经过长期的课程熏陶,会在学生身上形成特有的体育技能,这种 技能的形成是高于体育中招考试的,成绩必然提升。4 .学校.教师特色课程单元。每个学校的特色技能形成课程都 有它的特定使命和目标。因为多数学校所谓的特色技能形成课程都 是校方领导安排的体育课程,既不是学生能上的,也不是体育教师 想上的,所以这些课程基本上都是缺乏整体构思和顶层思考的。当 然,由于中学升学压力大,有些学校不想搞什么特色,只想成绩提 升,那么可以单独拿出一个单元交给任课体育教师来发挥他的主动 权。通过这种形式,首先,可以调动体育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发挥 其本身的技能和专长;其次,横向多项目的课程选择可以扩大学生 的知识维度,加深学习深度;最后,学校可以逐渐积累建立特色技 能形成课程的宝贵经验。5 .机动课程单元。在所有课程单元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势必会 遇到一些不可抗性因素导致课程单元不能有效开展。比如在实施课 程的时候我们不能把一个学期的课程排得满满的,因为在实际操作 中会遇到一些突发情况,比如阻天下雨、雾霾等天气因素,临时开 会、节假日活动等人为因素总会导致我们的课程不能按原计划执行, 所以我们要用机动课程单元来解决这个问题。如果遇到天气因素不 能上室外课,那教师就可以利用机动课程上室内理论课。如果是现 实因素导致课程难以开展,那么机动课程单元就可以作为随时安排 的替代课时数,两者结合能体现出课程的普适性和趣味性。对于初中体育教师来说,按照每学期的教学内容把五个单元横 向组合就组成了一个学期的教学内容。接下来依据每学期的教学内 容,以课程纲要的形式说清楚这一学期体育课的开展情况。最后撰 写出每节课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以四有课堂”的要求上好每一节 体育课,发展好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相信学生一定会在这样的体 育课程中享受乐趣、学会技能、增强体质、锤炼意志、健全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