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结构施工方案.docx
主体结构施工方案一.模板工程施工(-)模板安装L底板挡头模板采用组合钢模板,边墙和拱部模板采用钢模板、 型钢背衬及型钢支撑的组合体系。2、模板一次安装长度68m ,可根据施工时现场具体情况适当 调整,模板安装时作好施工缝处防水板及止水带的保护。3、立模时边墙和拱部控制线位置必须准确无误,水平、断面尺 寸和净空大小符合设计要求。4、立模排板时,边墙和拱部的零节均设在墙脚和拱脚处,不足 整块模板处采用木模板取代(外贴PVe板),做到板缝顺直、通畅。5、为保证模板间的接缝密贴,防止混凝土的浆液向外渗漏,钢 模板之间采用L形插销及U形卡进行连接,在装拆和搬运时要防止 模板变形和配件丢失。6、施工缝挡头板镶在钢模板内侧,在背衬工字钢肋上焊一箍环, 中间可插入48的短钢管加固挡头板。7、模板涂刷脱模剂。结构表面需作处理的工程,严禁在模板上 涂刷机油。8、安装墙、拱模板时,随时固定支撑,防止倾覆。9、各种连接件、支撑件及加固配件必须安装牢固,无松动现象。 模板拼缝要严密。各种预埋件、预留孔洞位置要准确,固定要牢固。(二)模板的拆除L墙、梁侧模板拆除:拆模强度不小于设计值的50% ,先拆除 对拉螺栓等附件,再拆除斜撑,用撬棍轻轻撬动模板,撬动时严禁刮 伤已浇注的混凝土面,模板离开墙体即可把模板吊走。2、顶板模板及梁底模板拆除:顶板下部支撑体系拆除强度不小于设计值的75% ,支撑体系拆除由上到下进行,先松动顶托,取下 模板和木彷,然后拆除支撑钢管。(三)模板施工注意事项及质量通病防治措施L模板施工注意事项(1)模板必须支撑牢靠、稳定,不得有松动、跑模,超标准的 变形下沉等现象。(2 )模板拼缝平整严密,不得漏浆,模内必须干净。(3)模板安装前,必须经过检查无误后才能立模安装。(4 )顶板结构在立支架后正确铺设模板,并应考虑预留沉降量, 以确保净空限界要求。模板拼缝处内贴止水胶,防止漏浆。(5)结构变形缝处安装端头模板时,要保证嵌入式止水带中心 气泡和变形缝重合。2、模板施工的质量通病防治措施(1)为了保证结构尺寸、位置的正确性,支模前要放好模板线 及检查线,梁板模板安装完后,要检查梁位置、尺寸。(2)支架要严格按施工方案进行,不允许随意更改支撑体系参 数,以免出现胀模现象。(3)为了保证木防规格一致,所有背防都要经过木工夺刨加工 裁制成统一尺寸,以防止模板翘曲不平。(4)为防止模板漏浆,模板接缝宽度大于Imm时,板缝用包 装胶纸贴缝。(5)在混凝土浇注过程中要经常检查,如发现变形、松动等情况,及时修补加固。二.钢筋施工钢筋制安数量较大,涉及钢结构较多,根据现场条件及设计要求, 除钢格栅选择合格的加工厂预制外,其余均采用现场设置钢筋加工场 进行钢筋加工。(-)原材料进场和材质检查L进场的钢筋原材料,必须具备出厂合格证或材质试验报告, 经确认无误后,方可收货进场。2、钢筋按批检查验收,每批由同牌号、同炉号、同加工方法、 同交货状态的钢筋组成,每批重量不大于60to现场取样做力学性能 试验和化学分析试验,经检验合格后方可用于施工。3、钢筋堆放场地布置在现场空地处,下部用方木垫高,用标识 牌标明钢筋规格、产地、使用部位、检验状态,并设专人管理。(二)钢筋加工L钢筋加工前,由土建工程师编制钢筋制作方案和钢筋配料表, 并向作业班组进行技术交底。2、按照设计图纸,编制钢筋下料单,钢筋加工的形状、尺寸必 须符合设计要求。钢筋表面洁净、无损伤,油渍、漆污和铁锈等在使 用前清除干净,带有粒状和片状锈的钢筋不得使用3、所有钢筋制品由合格的专业人员制作,并对加工的产品、加 工设备定期检查和不定期巡查;对加工人员的操作进行考核。4、特殊部位和曲线形钢筋按1 :1的比例在制作台上放出大样;现场技术人员对加工者进行现场指导、验收。5、钢筋弯曲成型采用钢筋弯曲机,钢筋的弯制和末端弯钩均严 格按设计加工,弯曲后平面上没有翘曲不平现象,不能对钢筋反复弯 曲。6、钢筋切断和弯曲时要注意长度的准确,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见下表。钢筋加工允许偏差表序号项目允许偏差(mm )检验频率检验方法范围点数1冷拉率不大于设计规定每根(每 一类型 抽 查 10%且 不少于5 根)1用尺量2受力钢筋成型长度+ 5 , -1013弯起钢筋弯起点位置±202弯起点高度0 , -1014箍筋尺寸0, 52用尺量,宽、高各计1点7、钢筋加工成半成品后,经质检人员检查合格后,要按类别、直径、使用 部位挂好标志牌,并分类堆放整齐,由专人管理,放置在方便运送至 使用部位的地方;对检查不合格的产品返工、返修或作报废处理。(三)钢筋的焊接和连接L为保证钢筋接头的连接质量,并基于保护防水层的考虑,钢筋接头尽可能地安排在加工场内连接;对于必须在现场连接的,可根 据现场条件采用机械连接、焊接和人工绑扎相结合来施工。2、钢筋焊接使用焊条、焊剂的牌号、性能以及接头使用的钢板 和型钢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钢筋加工时连接钢筋以闪光电弧焊为主, 电弧焊焊接机械性能见下表。钢筋电弧焊焊接机械性能与允许偏差表序号项目允许偏差(mm )检验频率检验方法范围点数1抗拉强度符合材料性能指标每个接 头(每 批抽查3件)GB228-76金属拉力实验执行2受帮条沿接头中心线的纵向偏移0.5d1用焊接工具和尺量3接头处钢筋轴线的弯折>4度每件(每批抽10%且不少于10件)14接头处钢筋轴线的偏移0.1d 且>315焊缝厚度/宽度O.O5dO.ld26焊缝长度/咬肉深度-O.O5dO.ld27焊接表面上气在2d长度上不大于2个2孔及夹渣数量直径不大于3注:d为钢筋直径3、钢筋连接时的具体要求(1)钢筋的接头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 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头。接头末端至钢筋弯起点位置大于IOde(2)当受力钢筋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或焊接接头时,设在同一构 件内的接头要相互错开。在任一焊接接头中心至长度为35d且不小 于500mm的区段内,同一根钢筋不得有两个接头;若该区段在受拉 区内,接头的受力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积不超过50%o(3 )焊接接头距钢筋弯折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且 不位于构件的最大弯矩处。(4 )绑扎接头保证搭接长度不小于35d ,搭接时,中间和两端 共绑扎三处,并必须单独绑扎后,再和交叉钢筋绑扎。绑扎接头受拉 区不超过25%o(四)钢筋安装L底板钢筋绑扎(1)底板钢筋加工采用闪光对焊和现场焊接连接,横向钢筋全 部采用加工场对焊连接,纵向钢筋同一施工段采用加工场对焊连接, 相临施工段纵向筋采用电弧焊连接,焊接时注意保护防水板,连接时 注意接头位置符合规范要求。(2)要求四周钢筋交叉点每点扎牢,中间部位交叉点可相隔交 错扎牢,绑扎时以受力钢筋不位移为主要控制手段。绑扎时注意相邻 绑扎点的铁丝扣要成八字型,以免钢筋歪斜变形。(3 )根据底板的厚度,采用20的钢筋作为蹬筋,来固定上层 钢筋和保证两层钢筋间的间距。蹬筋梅花型设置,间距IXIm。(4)底板钢筋绑扎时弯钩应朝上,不得倒向一边,双层钢筋网 的上层钢筋弯钩要求向下。(5)在钢筋和模板之间足够数量与强度的垫块,以保证钢筋的 保护层达到设计要求。2、柱钢筋绑扎(1)柱主筋的每段长度为结构高度,采用闪光对焊接头,接头 位置错开,满足设计要求。主筋在底板施工时预埋并设置可靠加固措 施,防止混凝土浇注时移位倾斜。(2)先搭设绑扎柱钢筋用的临时脚手架,绑扎操作者配戴相应 的安全器材,以防在绑扎钢筋时发生意外。(3)施工时将箍筋从柱顶逐根套在柱上,逐组绑扎牢固,箍筋 的弯钩叠合处交错布置在四周竖向钢筋上,箍筋转角与竖向钢筋交叉 点均扎牢,箍筋平直部分与竖筋交叉点可每隔一根互成梅花式扎牢。3、墙钢筋绑扎墙水平钢筋采用搭接,水平钢筋每段长度不超过12m ,以便于 钢筋的绑扎。上下及两端二排钢筋交叉点每点扎牢,中间部分每隔一 根梅花式扎牢。4、顶板钢筋绑扎(1)顶板钢筋绑扎在顶板底模安装完成后(明挖施工区)或边墙 模板架立好,拱部作业平台搭设完成后(暗挖风道改建段)进行,(2)上层钢筋网片必须垫以足够的撑脚,间距1米,梅花型布 置,以保证钢筋网标高的准确,钢筋网片绑扎必须弹好线,以保证钢 筋顺直,间距均匀。(3 )顶板钢筋绑扎时,配置的钢筋级别、直径、根数和间距符 合设计要求,绑扎的钢筋网不得有变形、松脱现象。(五)钢筋施工注意事项L绑扎或焊接接头与钢筋弯曲处相距不应小于10倍主筋直径, 也不宜位于最大弯距处。2、根据防迷流要求,严格按设计要求采用焊接贯通。3、钢筋与模板间应设置足够数量与强度的垫块,确保钢筋的保 护层达到设计要求。4、在绑扎双层钢筋网时,应设置足够强度的钢筋撑脚,以保证 钢筋网的定位准确。三、混凝土施工混凝土均采用商品混凝土。采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输,输送泵 输送。施工时要严格控制温度及配合比,保证混凝土质量均匀,振捣 密实,养护保温及时。(-)商品混凝土运输L现场配备2台HBT80型输送泵和47ml25输送管。2、商品混凝土用混凝土运输车运输,装料前筒内积水排除干净, 运输途中拌筒以13转min速度进行搅拌,防止离析;搅拌车达 到施工现场卸料前,使搅拌筒以812转min转动,然后再进行反转 卸料;现场内通行派专人负责疏导车辆,统一协调指挥,以便混凝土 能满足连续浇注施工的需要。3、搅拌车在卸料前不得出现离析和初凝现象,在施工过程中严禁 加水。4、混凝土泵送宜连续作业,输送泵出现间歇时间预计超过 45min或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时,需立即冲洗管内残留混凝土,重 新泵送混凝土。(二)商品混凝土的质量控制L执行商品混凝土供应联系专人负责制(1)设专人负责商品混凝土供应的有关组织工作,合理安排混 凝土的浇注速度和运送频率,保证商品混凝土能按时连续供应。(2)要求供应商必须按确定的配合比进行混凝土生产,并在使 用前对混凝土进行检测。2、建立商品混凝土进场验收制度(1)到浇注地点的每辆混凝土运输车必须有配料单、混凝土使 用部位及性能的相关资料。(2)商品混凝土到达施工现场后由监理工程师、试验工程师、 质检工程师进行联合检查,确认合格后方能进入浇注工作面。(3 )对到现场的每一车商品混凝土都要进行数量、坍落度、和 易性、出机时间、运输时间及混凝土温度等进行检查,若不能满足要 求,严禁使用。(4)夏季温度较高或运距较远时应采取加冰搅拌,控制混凝土 温度,浇注混凝土时,入模温度不得大于28;冬季施工采取有效 的保温措施。保证到现场的商品混凝土质量满足要求。3、混凝土强度抗渗的检验与评定(1)按规定抽取的混凝土试样制作试件后,在标准条件下养护 至28天,其强度作为硬化后混凝土质量控制的依据;抽检频率每 100m3抗压试件不少于2组,连续浇注500m3 ,取2组抗渗试块。(2)试块在浇注地点制作,其中一组在标准条件下养护,另一 组与现场相同条件下养护,试块养护其不得少于28天。同一验收批 的混凝土强度,以同批内全部标准试件的强度代表值来评定。(3 )根据混凝土试件作强度试验数据,采用X-RS-RM控制图 对混凝土质量进行动态管理,使混凝土质量处于受控状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