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骤加强思政课明理教学 论文.docx
小学道德与法治三步骤加强思政课明理教学摘要:明理是思想品德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提高学生道德认识的关键所在。那 么如何让品德课活起来呢?个人根据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摸索出了三步教学法:一、 感知观点;二、深化观点;三、实践观点。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释 疑尝试活动,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关键词:引题授课议论辨析导行作结引言:八年前,我怀着激情与梦想走上了三尺讲台,全身心地投于教育教学这 项事业中。通过综合调查,我发现农村小学里的学生,大部分父母常年在外务工。 而小学阶段是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起始阶段,也是正确树立生活态度及三观的重 要阶段,教师要上好品德课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那么教师该如何上好这门课,并让 其活起来呢?下面结合本人几年的教学实践,粗谈下自己的拙见。一、感知观点感知观点是通过引题、授课两步,向学生提供材料,对学生施加影响,使学生 初步获得思想品德观点。1 .引题,巧妙的导入,引进新课。教师可以通过巧设悬念、创设情境、猜谜语、讲故事、语言描述、启发谈话等 导入新课。使学生一开始就产生探究心理,充满好奇心,迫不及待地想到课文中去 找答案。如我们的公共场所一课教学时,教师出示很多不会说话的朋友J东倒西歪的警示牌,满目苍穹的亭子和座椅,遍体鳞伤许多健身器材这时候我便问 大家:虽然这些朋友'不会说话,但他们也是有知觉的,这些破坏自己有没有份 呢? 课堂陷入了沉默,我想孩子们是在为自己曾经的行为而感到内疚。随即便进入 课堂教学,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2 .授课,即教师讲授新课。由于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等特点,所以教师要深入 钻研课本,去研究怎样使学生易于接受所授之理。个人觉得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来完成这一环节:(1)讲述主教材,感知道理。如讲我的责任一课时,我让学生各自聊聊假期分别有什么样的趣事。当学 生们一个个绘声绘色地讲述趣事时,我便提问,在不同的场合你们分别扮演什么样 的角色呢?比如在家里、在学校、在公共场合学生们都愣住了,随即导入新课, 出示书中的图片,让学生们明白了通过在不同的场合原来每个人都会扮演不同的角 色,而每个角色都有不同的责任一一在家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学校,集体的事 情帮忙做。通过讲趣事、看图片等方法,创设一定的情境,渲染课堂气氛,以拨动 学生的心弦,使其触景生情,从而使学生领悟教材中所蕴含的观点,明白一个道理, 达到以情激理、情理交融的效果。(2)设计问题,引导明理。课本中渗透的道理要通过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层层深化地去挖掘,才能使学生 明白。因此,个人觉得精心设计思考题是非常必要的。如在讲我的责任一课时, 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1)图片中的叔叔阿姨分别扮演什么角色;(2)他们的责任是什么?;(3)在家里、在学校、在公共场合你的角色和责任是什么?就这样通过层层分 析、逐一理解的基础上,归纳概括出本课的教育主题。(3)组织讨论,启发明理。在提出思考题之后,组织学生围绕思考题进行讨论,以事论理,通过教材中的 内容挖掘出所蕴含的道理,达到明理的目的。二、深化观点在学生明确道理的基础上,还要通过议论、辨析两步使学生对道德认识有本质 的认识,使初步形成的道德认识升华为具有普遍意义的道德观点。1 .议论。即围绕教材中的思想观点,把课文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恰当地提出问题 与学生讨论。这样由课本到生活、步步深入,起到联系实际、深化明理的作用。如教我们不乱扔一课时,先不进入上课,而是先让学生们环顾教室,看看 教室里的卫生情况,接着让学生讨论:教室里每次劳动完都是干干净净的,没多大 会就是一片狼藉。为什么会这样呢?难道教室里没垃圾桶吗?为什么有垃圾桶这种 现象总是反反复复出现呢?我想这与学生们的环保意识薄弱有关,通过这节课以小 见大,乱扔垃圾就跟人们追求健康一样,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这种乱扔垃圾的习 惯很不好,小到教室,大到地球,从爱护环境角度,从辛勤劳动的环卫工人去举一 些现实生活中的事例,使所学的观点进一步内化为信念。对自己身边的小榜样,他 们看得见,学得到,能达到教育的目的。2 .辨析。即围绕所学的观点,设计一些既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又联系学生思想实际的事 例,而且具有争辩价值的道德认识、道德行为等方面的辨析题,将理寓于具体事例 中,使学生在思考与争辩中运用所学道理去辨别是非、善恶、美丑、荣辱等。这样 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深化认知,提高道德评价能力,进而更好的指导学生的道德 行为实践。其方法是:看图辨析、听故事辨析、列举事例辨析、看小品、小表演等。记得 一次活动天地的课后练习,是这样的:若是看到有老人摔倒了,你会怎么做?说说 理由。学生的答案大部分是选择助人为乐,只有小部分答案是装作没看见,理由是 妈妈跟他们说的。这样的答案出乎我的意料,因为学生们的世界是五彩斑斓的,是 太阳底下最健康、最纯真的,为什们小小的他们就会这样呢?我们不难发现孩子们 随着年龄的增长,往往会发现有些现象跟书本上或老师讲的是矛盾的,这时候的老 师要学会走进他们的世界,去帮助引领他们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价值观。如讲 说话要有礼貌一课,请几位同学按课后三幅图内容表演,然后请其他同学辨析: 这三位小朋友那样做对不对?为什么?应该怎样做?从而认识到对人说话要有礼貌, 听人说话也要有礼貌,这是尊重人的表现。在讲勇于认错一课,我列举了几个 事例。让同学们畅谈自己的想法:(1)小军贪玩不写作业,小林替她写了,教师批评她,她说:是小林要给我写 的。(2)小红昨晚回家贪玩,忘记写作业了,老师问她,她说:写好了,但是忘记 带了(3)小明把废纸、果皮丢在别人桌下,见老师批评那个同学时,他赶紧站起来 承认是自己丢的(4)小西和小雨在玩球时,不小心将校长室的一块玻璃打碎了。小西去找校长 承认错误,让值班周老师扣了班级的分,流动红旗得不到了,小雨说:要是咱们不 去认错这样做既有利于辨别是非和导行,也使学生们乐于接受,将理寓于事例中,通 过辨析使理更明了。三、实践观点明白道理是属于道德认识阶段,是指导行为实践的前提。在学生理解了道德观点 之后,还要通过导行、作结两步,对学生进行行为训练。这就是让学生按照已掌握 的道德观点(道德知识)亲自做一做,练一练,使学生在实践中去实践道德认识, 用道德认识知道行为实践,这样从感性到理性,又从理性到实践,有利于学生把道 德知识在道德情感作用下转化为道德信念,并逐步培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1 .导行。导行,即引导学生实践。这是思想品德课教学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在这一环 节中,教师要从学生初步形成的道德认识出发,对学生的行为实践进行指导。如在讲 说话要有礼貌一课时,让学生实际表演在一定的场合情境中如何使用文明用语, 经过这样的表演、操作,使他们做到说话有礼貌。在讲孝顺父母为例,我会在 上课之前给孩子播放一条时长为四十五秒的公益广告一一给妈妈洗脚,广告里的 小男孩在妈妈的耳濡目染下,懂得了孝顺。学生在这样的情景下受到感染,随后情 感上产生共鸣,懂得了要感激父母的养育,接下来这节品德教育课想要突出的主题 也就水到渠成了。在讲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一课时,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穿衣服、 系鞋带、整理书包等比赛,训练他们的行为,有利于他们良好品质的养成。2 .作结。作结,顾名思义就是课堂总结。这是课堂教学的最后一环节,主要是通过总结, 使学生对所学思想观点及行为要求有一个完整的理解,也使所学观点进一步加以强 化,以利于导行。它的形式可以根据书本教材采用适当的方法。如:引读板书,深 打烙印;布置作业,课外实践;用童谣、名言、佳句作结,便于记忆;歌曲作结, 渲染气氛;教师激情演讲,寓意深远。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摸索出这三步教学法,对于加强学生们的明理教学, 效果确实出乎意料。这种效果让我深深体会到:在小学低年级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 要善于使用变化多样的教法,使得课堂教学变化多样,从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在欢乐气氛中受到教育,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参考文献黎丽:浅谈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7年5期。孙红华:巧设情境与教于趣一一提高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策略,小学科学: 教师2011年9期。谢钦:试论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金色年华(教学参考)2012年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