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尚贤》与《说苑-尊贤》对比阅读(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
-
资源ID:1214985
资源大小:10.43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墨子-尚贤》与《说苑-尊贤》对比阅读(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
墨子尚贤与说苑尊贤对比阅读(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T4题。材料一: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国家之治薄。今王公大人之要务 在于众贤。曰:“然即J众贤之术将奈何哉? ”子墨子言曰:“譬若欲众其国之善 射御之士者,必将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善射御之士将可得而众也。 况又有贤良之士,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者乎!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 佐也。亦必且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良士亦将可得而众也。”去之 至至为攻列德页曲贤基在这与3M之Q高予之爵,厚予之禄,断予 之令。药位不高,则民弗故;葛禄不厚,则民不信;政令不断,则民不畏。举三 者授之贤者,非为贤赐也,欲其事之成。故当是时,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 定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然则 人人思贤也。(节选自墨子尚贤)材料二: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寻贤而下士。国家之任贤而吉,任不肖而 凶,乘往世而视己事,其必然也,如合符。此为人君者,不可以不慎也。阖闾以 吴战胜、无敌于天下,而夫差以见禽于越;穆公以秦显名尊号,而二世以劫于望 夷。其所以君王者同,而功迹不等者,所任异也。是故成王处襁褓而朝诸侯,周 公用事也;赵武灵王五十年而饿死于沙丘,任李兑故也。桓公得管仲,九令诸侯, 一匡天下:失管仲,任竖刁、易牙,身死不葬,为天下笑。一人之身,荣辱俱施 焉,在所任也。由此观之,国无贤佐俊士,而能以成功立名、安危继绝者,未尝 有也。故国不务大,而务得民心;佐不务多,而务得贤俊。得民心者民往之,有 贤佐者士归之。(节选自说苑尊贤)10 .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 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古之圣王A为政B列德C而尚贤D虽在农E与工肆F之人G有能H则举之。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爵,古代君主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 B.举,指推荐提拔,与鸿门宴中“杀人如不能举”的“举”意思不同。 C案,在文中意为查讯、审问,与成语“有案可稽”中的“案”意思相同。 D.见,文中表示被动,与屈原列传中“信而见疑”的“见”用法相同。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墨子说的贤良之士就是“国之善射御之士”,君王要给他们足够的地位、 财富和权力,否则他们无法取信于民。B.墨子认为地位的高低贵贱不是永远不变的,主张按照功绩来决定赏赐和俸 禄,这有利于调动土人尚贤的积极性。C.阖闾、秦穆公成为霸主,而夫差、秦二世却落得被俘或被杀的下场,功业 截然不同,关键在于所任用的人不同。D.齐桓公得管仲得天下,任竖刁易牙却身死不葬的事例,证明国君任用贤人 则国会安定,任用佞臣则会国凶险。13 .把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举三者授之贤者,非为贤赐也,欲其事之成。译文:(2)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寻贤而下士。译文:【答案解析】14 . (3 分)B DG15 . (3分)C(案,在文中意为考查、探求,成语“有案可稽”中“案”的意 思是案卷)16 . (3分)A (贤良之士并非“国之善射御之士” )13. (8分)(1)把这三种东西 授予贤能的人,并不是因为他有才德而赏赐他,而是希望他做事能成功。 (“授” “为”各1分,译出大意给2分)(2)君王要想使天下安定太平并且把美名流传到后世,一定要尊重贤臣并且 谦虚地对待士人。(“垂” “下”各1分,译出大意给2分)14. (3分)材料一侧重论述君主对待贤才的方式;材料二侧重阐明君主任用 贤能的重要性。(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3分)【参考译文】材料一:如果国家的贤良之士众多,那么治理国家的基础就厚实;如果国家的贤良之 土稀少,那么治理国家的基础就薄弱。现在王公大臣的重要事务是使贤人增多。 有人问:“既然这样那么使贤人增多的方法是什么呢? ”墨子说:“比如想要增 加这个国家擅长射箭、驾车的人,一定要使他们富足,使他们显贵,尊敬他们, 赞誉他们,这样以后国家中擅长射箭、驾车的人就可以得到而且增加了。何况贤 能的人又在德行上敦厚,在言谈上善辩,在学识上广博啊!这本来就是国家的珍 宝和社稷的良佐。也一定要使他们富足,使他们显贵,尊敬他们,赞誉他们这样 以后国家的贤能之士也就可以得到并且增加了。“所以古代圣王处理政事,按德 行排列住次,崇尚贤能的人,即使是农人和工坊中的人,只要有能力就提拔他。 给予他很高的爵位,给予他很多的俸禄,给予他决断的权力。如果爵位不高,那 么百姓就不敬重他;如果俸禄不多,那么百姓就不会信任他;如果在施行政令时 没有决断权,那么百姓就不会畏惧他。把这三种东西授予贤能的人,并不是因为 他有才德而赏赐他,而是希望他做事能成功。所以在那个时候,按德行来排列位 次,按官级担任职务,按照功劳来决定赏赐,衡量功绩而分发俸禄。因此官员并 不会永远富贵,百姓也不会一直贫贱。有能力就提拔他,没有能力就罢免他,这 样以后人人都会想要成为贤人。材料二:君王要想使天下安定太平并且把美名流传到后世,一定要尊重贤臣并且谦虚 地对待士人。国家任命贤人治理就会安定太平,任用佞臣治理国事就会凶险,考 查历史事件再审视自己的事情,这是必然的,就像符契相合一样。这就是作为国 君的人不得不慎重的原因啊。阖闾因为吴国战无不胜而无敌于天下,但夫差却被 越国俘虏;秦穆公凭借秦国来让自己成为霸主,但秦二世却在望夷宫被杀。都一 样是君王,但所创造的功业却不相同,是因为他们所任用的人不同。所以周成王 在襁褓之中就让诸侯来周朝朝见,是因为当时是周公执掌朝政;赵武灵王在其即 位五十年时却饿死在沙丘,是因为任用李兑的缘故。齐桓公得到管仲后,多次联 合诸侯,让天下统一得到匡正;失去管仲后,任用了竖刁、易牙,死后却不能下 葬,被天下人耻笑。荣辱同时施加在一个人的身上,在于他所任用的人。由此看 来,国家如果没有贤人的辅佐,能够建立功业成就名声、让危险的地方安定让绝 嗣的国家得以承继的,从来就没有过。所以国家不追求大,务必赢取民心;佐臣 不追求多,务必得到贤能俊杰。赢取民心的君王百姓自然追随,有贤能俊杰辅佐 的君王士人自然归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