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读《爱心与教育》有感体会.docx
读爱心与教育有感体会近段时间,利用平时的空余时间读了著名教育专家李镇西 老师的爱心与教育,当我拿起这本书看到这个书名的时候 我就有种强烈地感觉想去探索、了解书中到底是怎么表达爱心 与教育。爱心与教育是李镇西老师在教育中坚持不懈地通 过手记、札记的方式来真实记录他与学生真情实感的事迹,读 了这本书,这使我强烈感受到作者对学生的一腔爱心,里面一 个个鲜明的事例让我深为震撼和感动,书中的一些教育理论也 让我受益匪浅。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 才可以教育孩子。”陶行知也说过L'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李镇西老师在他的 爱心与教育手记四“教育是心灵的艺术”中用自己的行动 很精辟地诠释了这个观点。李老师他认为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 不但有健康的体魄而且有健康的心理,成为一个合格的中学生。 加强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首先是让学生充满感情的教育。 对每一个学生拥有爱的教育,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必须拥有 一颗爱学生的心,做一个真诚的人道主义者,一位最富有人情 味的人;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这样的老师才能够唤醒 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同样李老师要求教师的教育应 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根本宗旨,也 是教育的归宿提高全民素质。这个也是新时代背景下所强调的 发展德育教育的新要求,发展学生的德智体美劳。作为学生的 教育者、引路人,我们更应该关注到学生到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相信学生是发展中的人,用爱去引导学生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 做事。因为这个新时代需要的人才,应该是有理想、有文化、 有道德、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 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应该不断追求新 知,具有实事求是、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这样的人才,才能 真正成为新时代的主人和人民的公仆。这样的人才,当然具有 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和民主的作风。如果缺 乏这种时代精神和新的品质,没有理想、没有纪律、没有奋发 进取的精神状态,不管有多少知识,也不能算新时代需要人才。此书既有精深的教育理论的阐述,又有典型的案例的分析 和剖析。手记中的李老师的学生程桦、杨嵩、黄金涛分别是不 同类型的孩子。程桦爱好广泛,学习非常优秀,但是性格内向, 不爱说话,胆子小;杨嵩脑子灵活,悟性很高,可是比较好动, 上课时有些“不务正业”;黄金涛自控能力较差,容易受到他 人的影响。针对他们的性格特点,李老师采用了因材施教的办 法教育。对于程桦,李老师从谈心入手,推荐书籍作铺垫,一步 步引导他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能力,逐步向树立远大志向发展; 对于杨嵩,李老师从引导他战胜自我开始,逐步过渡到锻炼自 己各方面的能力;对于黄金涛,李老师则发挥了“日记”这个 教育载体的作用,让黄金涛用日记记下自己的心路历程,通过 不断地总结、反省来达到教育的目的。经过李老师费心地调教, 这几个学生都渐露出耀眼的光芒,为他们以后的成材之路作了 很好的铺垫。书中还提到在教育实践方面,加强了对学生进行个性教育、 民主教育和生活教育的研究和尝试。所谓“个性教育”,就是 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学生个性的教育,其核心是学生创造精神 的培养。所谓“民主教育”,就是学生独立人格、平等意识、 法治(注意:包括“法制”,但不仅仅是“法制”)精神等现代观 念的教育。所谓“生活教育”,就是教会学生把书本知识转化 为生活能力,把学校教育与日常生活沟通,把时代的活水引人 课堂,把教育的空间扩展到社会的天地。中学阶段德育教育要 培养学生三个意识:一个公民意识,一个爱国意识,还有一个 民主意识;要注重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教育多样性、培 养目标多样化;素质教育是真正把学生当作“人”的教育。教 师把自己视为与学生在人格、尊严和情感上平等的培养和探求 真理路上志同道合的同志。把爱注入到学生身上,用爱去教育, 学生也会感受到老师的爱,从而有可能学生的态度就会有所改 变,甚至有可能改变人生。新时代新背景下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李老师给我们作出 了很好的榜样,他的这些教学理念值得我们用心地去学习,我 们应该把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学生的良好素质做到实处落 实到位,给学生创设一种和谐有爱的学习氛围,“教师应尽量 使自己具备学生的心灵'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用学 生的情感'去体验,用'学生的兴趣'去爱好.”赢得了学生 的尊重,我们的教育才会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