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教学心得随笔: 做好教育工作需要求真和务实.docx
-
资源ID:1213677
资源大小:8.43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4年教学心得随笔: 做好教育工作需要求真和务实.docx
教学心得随笔:做好教育工作需要求真和务实当代教育,新概念层出不穷,新模式层出不穷,让人目不暇接, 紧追慢赶仍担心落后于“时代”步伐。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我们 不妨静下心来思考,如何完成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立 什么德、树什么人?我们要立的,是具有马克思主义信仰、拥护党的领导和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共产主义理想、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的德;要树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所 有的教育活动都要以此为目标。而要达此目标,必须立足实际,实 事求是,所谓新概念新模式,也要守正而创新,遵循教育规律,敬 畏教育规律,而不浮于表面花里胡哨。应该说,作为毫无疑问的教育发达省份,他们的教育理念、管 理方法、教学组织均是我们学习借鉴的对象,但近距离观察感受即 可发现,他们的一些做法和理念甚至比我们还要朴实。这里的朴实 不是简陋,而是历经繁华之后的返璞归真,主打一个“实”字。这 也是苏州之行的最大感触。无论是学校管理模式,还是思想理念,或者教学活动开展,均 给人以务实踏实之感。如苏州市第一中学校党委书记巴瑶老师分享的他们学校的管 理和教学。育人方面,他们学校以德育领航育人过程,有完整的系 列德育课程,但德育活动的开展并未挤占日常教学活动,而是将二 者有机结合。他们可以利用晚饭几十分钟搞一个草地音乐会以欢 度“六一”这个本不属于高中生的节日,可以在晚饭时间搞一个别 开生面的高一高二“喊楼”活动给高三学子加油,这些活动都不是 一时兴起,但形式灵活,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管理方面,为了解 决老师们当班主任积极性不足的问题,他们创造性的设立双班主 任制度。有些老师有丰富的班主任经验,但人到中年身不由己,无 法做到时刻伴随学生身边;有些老师急需班主任经历以为自己的 履历或职称加分却缺少工作经验,独立带班力不从心。这种情况下, 他们设立了第一班主任和第二班主任,第一班主任平时可以不来 班上,关键节点到位即可,第二班主任在第一班主任指导下做好常 规工作。津贴方面,第一班主任给津贴却不算班主任经历,第二班 主任算经历却不给津贴,双方各取所需,学校管理难题迎刃而解。如南京市秦淮区教师发展中心的渠东剑教授关于数学高考备 考的讲座,虽在讲数学,但值得所有人思考。如“你要考试,允不 允许我应试? ”“你要考试,却不允许我应试,天下哪有这样的道 理? ”在现今这个什么都讲究“新”的时代,应试成了过街老鼠, 即使完全按照应试教育模式组织课堂的老师,也不愿别人说他“应 试”。应试真的如此落后如此让人避之不及吗?高考最终结果以分 数呈现,备考过程中教会学生应试技巧自然是情理之中了。当然高 考也在改革。高考的核心功能是“立德树人、服务选材、引导教学”, 首先要选拔出有正确价值观、正确政治导向、坚定理想信念的学子。 所以一线老师在备考过程中,应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 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拥护社会主义和党的领导。同时高 考越来越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查,所以一线老师在备考过程 中,也应该加大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些才是高考功能与一线 教学之间的良性互动。如他关于机械刷题还是科学训练的思考。复 习备考过程中,是否需要刷题?不刷题做题速度怎么提高?正确 率、思维能力、运算能力怎么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怎么 提高?由此可见,刷题是必要甚至必须的。“如果机械刷题刷得有 效,可以继续下去,因为他本来就不是'机械刷题这句话可谓 精彩至极。高考备考与刷题从来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我们需要刷 题,只是别机械,那怎么刷?一一带着思考刷;刷题也要有选择, 首选高考题;刷题不是全部,刷题之后,反思总结必不可少,否则 效果大打折扣。这才是我们对待刷题的正确态度。如走访的苏州实验中学、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西安交通大学 苏州附属中学,都是苏州市颇具盛名的高中,走进他们的课堂,最 大的感受也是“实”,几乎见不到小组合作探究,见不到喧闹热烈 的氛围,有的只是平心静气和步步为营,是学生在老师引导下不断 回忆、总结、运用。他们的成绩从何而来?犹如我国突破关键技术和核心零部件的卡脖子难题,需要的 从来不是排山倒海般的突飞猛进,而是敢于将冷板凳坐穿的坚韧 不拔,是孜孜不倦、精益求精的务实努力,是扎扎实实弥补基础理 论的薄弱。有了这种精神和毅力,有了这种踏实的劲头,就没有啃 不下的骨头,没有迈不过的门槛。教育也是如此,我们需要的,是 去除浮华,克服浮躁,以一颗赤诚之心,孜孜以求,不断精进,提 高自身素质技能,提高育人本领。而要更好地立德树人,作为教育 工作者的我们,首先要将“德”立起来,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 德”,立马克思主义的“大德”,做到了这一点,同一科目的不同老 师,虽然方法各异,但能实现育人的“殊途同归”,不同科目的老 师,虽然内容各异,但也能实现育人的“殊途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