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022 版课标案例式解读》心得体会.docx
-
资源ID:1213230
资源大小:8.91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4年《2022 版课标案例式解读》心得体会.docx
«2022版课标案例式解读心得体会“教育不是一门科学,而是一门艺术,是一切艺术中最广泛、 最复杂、最崇高和最必要的艺术。”因此,要想把教育做好,就要 不断地学习。时代在飞速发展,作为一名教师,教育理念也要与时 俱进。暑假期间我读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案例式 解读,这本书是从课程性质与课程理念、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课 程内容、学业质量与评价改革、课程实施与教学建议、教师发展与 课程保障等方面进行深刻解读,紧扣核心理念,提取关键范畴,梳 理课程内容,关注实施策略,对教师学习新课标过程中可能出现的 问题也作出了回答。并且借助了很多名师的典型案例,在案例解析 过程中,全面解读了新课标的主要精神,深入阐明新课标的核心理 念,为新课标学习呈现鲜活的实践样木,为新课标落地提供了有效 的范例支架。下面我针对第三章课程内容中基础型学习任务群浅 谈一下自己的一些收获和体会。语文学习任务群共六个,“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排在任务群 之首,并且明确定位为“基础型任务群”。没有“语言文字积累与 梳理”作为基础,学生不可能开展“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不可能 进行“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更不可能实现 “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也只能成为空谈。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指出:“识了字的孩子,在发育成长上是 一次飞跃,正像有历史记载以后的人类同史前人有很大的区别一 样。”当语言文字的积累与梳理达到一定数量之后,学生必定会在 阅读、思考、表达等诸方面出现质变、飞跃。2022年版课标指出:“语言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 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初步具有良好语感;了解国家通用 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语言经验;具有正确、规范运 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能力,能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有效交流沟通;感 受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具有深厚感情。”而 “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给出了提高“语言运用”素养的具体路径, 也就是说以“汉字”为轴心,从“发现构字组词特点”出发,至卜掌 握语言文字运用规范”,再进一步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在大量 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逐步形成“语言 运用”素养,为语文学习奠定基础。王老师对课标中这段文字的理解我认为特别贴近生活中语言 运用的实际和教学的实际。如第一学段提出“诵读、记录课内外学 到的成语、谚语、格言警句、儿歌、短小的古诗等”,第二学段提 出“诵读、积累成语典故、中华文化名言、短小的古诗词和新鲜词 语、精彩句段等",第三学段提出“诵读优秀诗文,分主题梳理自 己积累的成语典故、格言警句、对联等语言材料”。特级教师罗才 军执教的六年级上册浪淘沙一课,落实了 “语言文字积累与梳 理”。第一,在主题学习中亲近诗文,积累诗句。罗老师教学实录的 第一个片段,高妙之处在于由一首诗带出三首诗,由一位诗人引出 三位诗人。四首诗也都和一个主题有关,那就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2022版课标在第三学段要求分主题梳理诗文,罗老师的教 学给学生提供了示范。教学开篇就逐句引出描写黄河的千古绝唱, 这里有学生二年级学过的登鹳雀楼,还有他们在课外积累的使 至塞上和将进酒中的脍炙人口的名句。不同诗人的诗句在每 一位学生头脑中勾勒出了黄河奔腾不息、波涛澎湃的画面,罗老师 有意将它们归类聚合为一个主题,让学生积累记忆中描摹黄河的 诗句,真切体会其中蕴藏的震撼人心的力量。第二,在比较阅读中体会诗意、归类梳理。对于四首诗主题的 理解,教师采用了比较阅读的方式,比较四首诗写作上的相同点。 为什么诗人都能写出黄河气势磅礴、汹涌澎湃的景象呢?开放性的 问题给了学生思想自由驰骋的学习空间和归类的抓手。学生的每 一次发现,都给诗句表现出的磅礴意境作出了个性化的注解。在教 师引导下发现的衬托描写,将这场自由的讨论推向高潮。他们感受 到“积累和梳理”带来的方法启示和探究学习的快乐。第三,在拓展表达中感悟诗情、内化精神。教师让学生站在诗 人的角度,来模拟诗人的诗歌创作。诗言志,教师用秋词酬 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酬乐天咏老见示,勾画出了刘禹锡平生 的追求与不怨不屈的精神品格。通过对选择原因的表达,学生恍若 与诗人合二为一,感悟了诗人的情怀与品格。学一首诗,带出七首 诗,这给“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提供了新的路径。所以在日常教学中,首先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引导学生在语文 实践活动中积累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在听、说、读、写的基础上 培养学生们的语感,让学生们习得语言,掌握语言运用规律的同时, 训练思维能力,吸取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的审美和创新 创造意识,树立由内到外,深入心不灵深处的文化自信。其次,我们要为学生设计真实的语境,让学生去体验感悟。语 言运用不是某种知识的系统学得,而是知识在具体语境中的亲切 开显,严格说来,这是一种感性把握、感觉认同。因此,我们在教 学中要带着学生在前后对比的具体语境中去品味细节、感受形象、 进而产生情感共鸣。最后,要关注在积累基础上的梳理,合理地规划学习内容,学 习内容不等同于教材内容,要把线性、碎片化的知识进行整合,一 体化设计学习任务。“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对学生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 事情,需要我们老师细心、耐心地引导,也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改进 教学,创新课堂,相信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 下,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终将会焕发不一样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