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环境安全保障数据库结构》(报批稿)编制说明.docx
-
资源ID:1211555
资源大小:243.45KB
全文页数:3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海洋环境安全保障数据库结构》(报批稿)编制说明.docx
海洋环境安全保障数据库 结构(报批稿)编制说明国家海洋信息中心2022 年 8 月目 录一、工作简况2(一)任务来源、计划项目编号、标准负责起草和参加起草的单位 2(二) 制定背景3(三) 主要工作过程、标准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的工作4二、标准的编制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论据10(一)标准的编制原则10(二) 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依据11三、主要试验(或验证)的分析、综述报告,技术经济论证,预期的经济效果 13(一)主要试验验证的分析、综述13(二) 技术经济论证17(三) 预期的社会经济效果17四、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程度,以及与国际、国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情况,或与测试的国外样品、样机的有关数据对比情况17五、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关系18六、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18七、标准作为推荐性行业标准的建议18八、贯彻该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19九、废止现行有关标准的建议19十、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191海洋环境安全保障数据库结构(报批稿) 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一)任务来源、计划项目编号、标准负责起草和参加 起草的单位2020 年,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申请了海洋推荐性行业标 准海洋环境安全数据库结构,并通过了海标委的评审,于 2020 年 9 月正式立项,项目编号:202020017。负责起草单位: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负责标准总体制定工作。参加起草单位:清华大学,参与标准中应急保障资源和应急业务数据库结构编制工作。本标准由国家海洋信息中心提出, 由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3)归口。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主要职能为管理国家海洋信息资源, 指导、协调全国海洋信息业务化工作, 建立了一系列国家级 海洋综合数据库和信息系统,研发了 50 年高分辨率海洋再分析(CORA v1.0)等信息产品,具备数字海洋、云计算、海洋环境场预测、海洋统计分析等领先科研优势。同时, 中 心是继美国、俄罗斯海洋学中心之后的第三个世界资料中心海洋学中心(WDC-D),是我国唯一的综合海洋信息管理部2门,负责全国海洋数据资源汇集管理, 累计储备海洋数据资 料超 PB 级, 1962 年至今,遍布全球海域,覆盖海洋环境、 海洋基础地理与遥感、海洋综合管理等全领域。 中心现已建 成多学科多领域海洋数据分类分级管理体系, 建设运行海洋 大数据综合数据库,具备全球海洋数据资源安全管理、高效 流转、可视分析和全程监控能力。 同时国家海洋信息中心还 是全国海洋信息资源统筹管理机构,对全国海洋信息化工作 提供指导。牵头完成了我国数字海洋信息基础框架构建项目, 在全国 39 个涉海单位开展应用示范; 中心先后承担了我国 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全球变化与海气相互作用等国家 专项;科技部重大研发计划、智慧海洋信息化等重点工程论 证等工作,海量数据管理及丰富的信息化建设能力,均为本标准编制奠定良好基础。( 二)制定背景近年来台风、海上溢油、浒苔等海洋安全事件频发,海 洋环境安全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我国高度重视海洋预 报减灾、海上突发事件应对等工作。一方面自然资源部职责 包括海洋观测预报、预警监测和减灾工作,参与重大海洋灾 害应急处置, 制作并发布海浪、海啸、海上污染物扩散、海 上搜救等海洋公共安全应急预警报产品,由于海洋环境安全 数据的定义和分类不明确,在防灾减灾应急保障支撑时导致用户提出的数据、产品等需求不明确, 导致支撑单位未能及3时提供有效的数据和产品支持。急需编制海洋环境安全数据 分类标准,明确各类数据分类和定位, 保障重大海洋灾害应 急处置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国家海洋信息中心承担了国家 重点研发计划“海洋环境安全保障平台技术系统研发”项目, 目前海洋环境安全保障领域缺少数据库建设统一标准, 不利 于系统研发工作的开展和海洋环境安全事件的应对,亟需编 制海洋环境安全保障数据库结构,指导海洋环境安全数据的管理和应用服务,提升我国海洋环境安全保障能力。(三) 主要工作过程、标准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的工作1.主要工作过程(1)起草阶段本标准的编制工作从 2018 年 8 月开始, 由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具体承担, 主要工作过程如下:2018 年 8 至 11 月,成立起草工作组, 设计通用数据库 对象命名规范、数据库内容、数据库命名规范、数据库表字段编码规则等内容;2018 年 11 月至 2019 年 8 月, 根据海洋环境安全数据 分类以及数据库编码规则进行数据库表设计, 形成对重新整 合,分为基础数据、动态数据、统计数据和应急数据 4 大类数据,编制形成海洋环境安全保障数据库初稿;2020 年 2 月,开展标准立项、进行编制的前期准备工作,且本标准制定所涉及的经费已取得科技部重点研发专项4“ 海 洋 环 境 安 全 保 障 平 台 技 术 系 统 研 发 ” 项 目(2017YFC1405300)的支持,经费总计 20 万元,已落实;2020 年 2 月至 6 月,编制标准建议书,按照标准格式 要求编制标准草案,并通过自然资源标准制修订管理系统将标准相关材料上报;2020 年 9 月,在“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 2020 年 度自然资源标准制修订工作计划的通知”(自然资办发202043 号文)中确定,标准获立项(计划项目编号:202020017);2020 年 10 月至 2020 年 11 月,成立标准起草组, 制定标准实施方案;2020 年 12 月至 2021 年 2 月,标准编制阶段,根据实 施方案, 参照其他相关标准, 在现有工作基础上, 按照标准化工作导则等相关要求,形成标准初稿;2021 年 2 月至 4 月,标准修改完善阶段, 根据实施方 案,通过调研研讨等手段, 修改完善标准并形成征求意见稿, 参照标准征求意见需提交的材料, 编制完成征求意见申请表、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的函等材料;2021 年 5 月 13 日,根据国家标准制定程序, 召开内部审查会, 评审专家一致同意该标准通过内部评审。2.征求意见阶段本标准于 2021 年 6 月 17 日开展征求意见工作, 发往部直属单位、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 20 家单位开展标准5征求意见工作, 截至 2021 年 8 月 27 日共收到回执 17 份,满足征求意见回函率需达到 3/4 以上的要求。2021 年 8 月至 9 月,对收到的征求意见回函进行处理, 形成意见汇总处理表; 编制完成送审稿、编制说明、标准送审稿审查申请表、送审的函等送审所需的材料。3.送审阶段2021 年 10 月至 11 月, 准备标准送审所需的材料, 包 括标准送审稿、编制说明、标准送审稿审查申请表、送审的函等送审所需的材料;2021 年 11 月, 根据国家标准制定程序, 召开标准送审内部审查会,评审专家一致同意该标准通过内部评审。2022 年 7 月 22 日,根据国家标准制定程序, 召开标准 送审会专家评审, 审查专家组认真听取了标准起草单位关于 海洋环境安全数据库结构(送审稿) 的制定过程、主要 技术内容等情况的汇报和有关说明,形成相关意见,并建议 将标题海洋环境安全数据库结构改为海洋环境安全保障数据库结构。2.标准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的工作该标准由国家海洋信息中心负责起草、修改、报批等工作,项目负责人为梁建峰。梁建峰: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正高级工程师, 海洋数据管理中心副主任, 从事海洋信息化规划论证、海洋大数据基6础应用、 国家海洋调查重大专项、海洋数据资料管理与服务 工作等领域科研与业务工作。在本标准编制中, 负责组织协 调、组织审查、意见征求、审查报批,负责基础数据库、统计数据库结构设计等内容的研究与编制工作。宋晓: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高级工程师,从事海洋信息 化规划论证、海洋大数据基础应用、海洋数据管理与服务等 领域科研与业务工作, 参与海洋行业标准编制 4 项,具有多 年从事系统研发和维护工作经验, 在本标准中,负责标准通 稿、 通用数据库对象命名规范,承灾体、应急保障资源数据库结构等内容的研究与编制工作。郑兵: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工程师,从事海洋观测资料 接收、资料管理等工作, 在本标准中, 负责数据库内容、 数 据库命名规范、 基础数据库结构, 以及参与观监测与预报数据库结构等内容的研究与编制工作。张学灵:国家海洋信息中心, 工程师, 从事海洋网络基 础设施、海洋信息系统、海洋数据等网络安全监测及应急响 应工作,在本标准中, 参与数据库表字段编码规则、统计数据、应急业务数据库结构等内容的研究与编制工作。余佳: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工程师,具有多年从事国内 外海洋环境资料管理与处理工作经验, 在本标准中,参与基础数据库结构等内容的研究与编制工作。李鹏辉: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 助理工程师,从事海洋观7测资料传输系统业务支撑、观测资料传输应急响应等工作, 在本标准中, 参与观监测与预报数据库结构等内容的研究与编制工作。张维: 清华大学, 高级工程师,具有多年公共安全领域 应急响应、处置等工作经验, 在本标准中,参与应急保障资源数据库结构等内容的研究与编制工作。韩璐遥: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 工程师, 具有多年数据库 系统研发与维护工作经验,在本标准中, 负责数据库表字段 编码规则、统计数据、应急业务数据库结构等内容的研究与编制工作。韦广昊:国家海洋信息中心, 高级工程师,具有多年从 事海洋环境观测、海洋声学、海洋光学资料接收、处理与管 理,以及业务支撑系统开发与运行维护的工作经验,在本标 准中, 参与观监测与预报数据库结构等内容的研究与编制工作。崔晓健: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 正高级工程师, 国家海洋 信息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海洋资料整编处理与信息集成、 海洋信息技术研究和信息系统建设等领域的科研和业务工 作。 在本标准编制中, 主要参与组织协调、组织审查等,参与基础数据库结构等内容的研究与编制工作。黄全义: 清华大学,教授,具有多年公共安全信息化教学经验,负责应急保障资源数据库结构等内容的研究与编制8工作。杨锦坤:国家海洋信息中心, 正高级工程师,从事国际 海域事务管理、海洋信息化规划论证、海洋大数据基础应用、 海洋专项立项实施和国际海洋信息技术合作等领域科研与 业务工作。在本标准编制中, 参与观监测与预报数据库结构等内容的研究与编制工作。杨扬: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副研究员,具有多年从事国 内外海洋环境观监测资料管理与处理工作经验,在本标准中,参与观监测与预报数据库结构等内容的研究与编制工作。孔敏: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副高,具有多年从事国内外 海洋环境资料管理与处理工作经验,在本标准中, 参与承灾体数据库结构等内容的研究与编制工作。孙丽娥: 清华大学,工程师, 具有多年公共安全领域应 急响应、处置等工作经验,在本标准中, 参与应急业务数据分类等内容的研究与编制工作。苗庆生: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 工程师, 具有多年从事国 内外海洋环境观监测资料管理与处理工作经验,在本标准中,参与观监测与预报数据库结构等内容的研究与编制工作。王凯悦: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