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浙教版七年级上第二章1-2节测试卷.docx
七年级上科学第二章12节测试卷班级:一、选择题:1 .以下物体中,不属于生物体的是A、禽流感病毒 B、流动的河水2 .蜗牛不具有的感觉是A.听觉 B.触觉 C.视觉 姓名:C、蘑菇D、鱼()D.嗅觉3 .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为使观察到的物体的像大一些,以下做法正确的选项是A.将放大镜尽可能地靠近被观察的物体B.让放大镜处于被观察物体和眼睛之间的中点位置上C.让放大镜尽可能地远离被观察物体D.适当调远物体与放大镜之间的距离4 .随着社会的开展,能源出现危机面临枯竭的危险。但生物体却不会因个体的死亡而导致物种灭绝, 这是因为生物体具有)A.生长特征 B.繁殖特征C.遗传特征D.适应特征5 .含羞草的叶被碰后会合拢,这说明生物具有A.应激性 B.生长现象C.繁殖现象 D.呼吸作用6 .“基因型身份证”主要是利用现在国内外最先进的DNA指纹技术,选取假设千个固定的遗传基因位 点进行鉴定。2002年9月郑州市民李广利先生正式领到了我国第一张18个微点的基因型身份证。你认为李广利先生这张身份证上的18个位点的信息取自A.7 .切西瓜时常有一些液体流出,液体主要是)A、细胞膜 B、细胞质 C、细胞液 D、细胞核8 .植物的根既能吸收土壤中的氮、磷、钾等营养物质,又能将其他不需要的物质挡在外面,这主要是 由于9 .在低倍镜下的视野内图象是“pd",实际图象是)A. pdB. dpC. qbD. bq10 .以下图是光学显微镜的4个镜头,甲、乙一端无螺纹,丙、丁的一端有螺纹。假设要在视野内看到 最多的细胞,宜选用的镜头组合是0 9 0 甲乙丙丁A.甲和丁B.乙和丁C.甲和丙D.乙和丙11 .某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落花生子叶的切片,当转动细调节器时,有一局部细胞看得清晰,另一局部 细胞较模糊,这是由于A.反光镜未调节好B.标本切得厚薄不均C.细调节器未调节好D.显微镜物镜损坏12 .在光线较弱的情况下观察物像,最好选用()A、较小光圈、平面反光镜; B、较小光圈、凹面反光镜;C、较大光圈、凹面反光镜; D、较大光圈、平面反光镜。13 .制作临时装片的一般步骤是()染色 撕取实验材料擦拭载、盖玻片 在载玻片中央滴清水 盖盖玻片 将实验 材料置于水滴中展平AB CD14 .某同学在显微镜视野内发现一个里面空白且有黑边的椭圆形的结构,用镶子尖轻轻压一下盖玻片,它能变形和移动,那么结构是)A、气泡 B、液泡 C、细胞 D、细胞核15、某同学用低倍镜观察到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清晰物像,这时如果转动转换器改用高倍镜观察,以下情 况一般不会出现的是A.视野内的细胞变少了,变大了B.视野变亮了C.物像变模糊了D.物像不在一视野正中央16 .在照明充分的情况下,在显微镜视野内可看清洋葱鳞茎表皮细胞无色的细胞壁和细胞核,但看不清液泡。为了能显示细胞质与液泡的界面,此时应)A改用凹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B改用平面反光镜,放大光圈C改用凹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D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17 .光学显微镜是科学实验常用的仪器之一,以下对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标准的是)A、手蒙右眼,左眼观察目镜B、用手扳物镜转换低、高倍物镜C、对光时,使用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D、高倍物镜下用粗准焦螺旋调焦18.如右图所示,某学生在测一个视野中看到发了一行细胞。此时显微镜头的读数是IOX和10×,如 果将镜头换成IOX和40×,那么在一个视野中可以看到的细胞数目是Al个B2个C4个19.图为显微镜观察中的两个视野,其中细胞甲为主要的观察对象,如果变为视野,以下操作过程中,转动粗准焦螺旋转动细准焦螺旋调节光圈A、C、B、D、D 32个要由视野转动转换器向左下方移动玻片向右上方移动玻片泡的下 移动的20 .右图是某藻类细胞中叶绿体移动路线示意图,视野中的叶绿体位于液 方,并绕液泡按逆时针方向移动,那么实际上,该细胞中叶绿体的位置和 方向分别为()A.位于液泡的上方B.位于液泡的下方 C.逆时针 D.顺时针二、填空题:21 .看图答复有关问题:(1)请分别填写各局部名称:A. B.(2)能分泌黏液的是,它是蜗牛的 器官。(3)对蜗牛自身起保护作用的是,获取食物的是 O 22、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根本单位,它最早由英国的 发现,实际上他发现的是o在此根底上,德国的 和 提出了细胞学说,被称为19世纪的三大发现之一。23、看图,并在横线上填上相应的细胞结构(方括号中填字母)名称:1)甲、乙两图中,可能是蜗牛的体细胞的图是 (选填“甲”或“乙”);结构中的 纤维素组 定的形状。中 的是生物的 存在于细2)柳树之所以长得比拟高大,这与细胞 有关,它主要由 成,有 的作用,使植物有一3)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在细胞结构 ;(4)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遗传现象,控制这种现象的遗传物质主要 胞结构中的o5)光合作用的场所是o 24、在制作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 ,在制作口腔上皮细胞的临 时装片时,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这样做的目的是 o在盖盖玻片时,应让盖玻片的一端先接触液滴,然后慢慢放下,这样做的目的乙两位同学各 同学的观察效是 O25.在做“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实验”时,甲、 自制作临时装片,并在低倍镜下观察,观察到的物像如下图, 果较好;另一位同学观察效果不好,是因为在临时装片中留 有 O26、以下哪几项属于生物的特征A新陈代谢B对外界刺激能产生反响C进行生命活动时需要能量D能运动的目标移到27. (1)在显微镜的各种结构中,起到放大作用的是 和 o(2)如下图是低倍镜下观察到的视野,在转换到高倍物镜之前,应将观察视野的中央,此时装片应往方向移动。三、实验探究题28、小敏同学对蝗虫的呼吸系统在身体的哪一部位进行研究时:1提出问题是:(2)建立假设:假设一:蝗虫的呼吸系统在头部;假设二:蝗虫的呼吸系统在腹部。(3)设计实验方案:把甲蝗虫的头部浸入水中;把乙蝗虫的腹部浸入水中。(4获得证据:10分钟后甲蝗虫仍活着,而乙蝗虫却死了。(5)得到的结论:29、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 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又叫潮虫。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鼠妇很快就爬走了。这是为什么呢? 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某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将他探究活动的过程填写完整。(1)提出问题:鼠妇会选择阴暗的环境吗?(2)作出假设:(3)制定并实施探究方案: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光的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 板,在铁盘两侧的中央处各放5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该实验的变量是。如果在铁盘两侧中央各放1只鼠妇是否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 为什么?(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 5次,结果如下表:环境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明亮。只1只2只。只2只阴暗10只9只8只10只8只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对上述数据做怎样的处理?从中得出的实验结论是表达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