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乡村振兴探索创新典型案例》有感.docx
品读乡村振兴探索创新典型案例有感“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打造美丽乡村,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改善农村环境、建设美丽乡村提出了新要求,为留住美景和乡愁、建成美丽中国描绘了新愿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J儿时在乡村奶奶家生活的场景犹如昨天,对乡村的感情也一直在心头,记忆里的乡村总能给人一种亲切、恬美的感受,让长大后身在城市的我时常忍不住怀念。“美丽乡村更宜居,青山绿水寄乡愁。”如今,作为一名“三农”青年工作者,无论是走基层调查研究,还是坐下来伏案疾书,我一直想以家乡儿女的身份为沈阳乡村振兴贡献力量,用双脚丈量土地,以真心情系三农。近日,全市农业农村系统大力开展“书香三农全民阅读”活动,我认真品读了推荐书目乡村振兴探索创新典型案例一书,其中的案例生动而鲜活,给我带来了全新的启迪与思考。该书紧扣中央战略部署,围绕党的领导与乡村善治,产业兴旺创新创业、合作走出共富路,新农业与新农人,艺术活村、文化富村、教育兴村等7个部分,收录21个乡村振兴典型案例。每个案例都各具生命、特性,个个堪称经典但又不可简单复制,这些地区通过不同的方式,大手笔推进乡村振兴,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创新路径。因工作契机,我有幸参与了家乡“三美”建设工作,对书中浙江安吉县大竹园村的美丽乡村蝶变之路这一案例印象尤为深刻。大竹园村从环境治理起步,从村庄环境“治乱治脏”到“美丽乡村”创建,再到“美丽乡村”升级示范,分三个阶段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充分发挥了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有情社区的合力,特别是通过加大对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基础投入、党员干部积极作为、构建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强文化建设等手段,充分提升了农民参与的自主性,实现了生态治理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转化。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头戏。安吉县大竹园村的发展模式,让我联想起沈北新区的“三美”建设。近年来,沈北新区坚持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乡村振兴破题开篇的“先手棋”,以“三美”建设为总抓手,以生态水系为依托,规划建设环形乡村振兴生态经济带,构建规划先行、“三美”引领、产业支撑、治理提升的乡村振兴新格局,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促进农民增收,打出了一套扮靓乡村环境、助推产业发展的“组合拳”,进一步提升了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沈阳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贡献了沈北力量。乡村振兴工作需要稳扎稳打、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乡村振兴的模式不是照搬照抄、批量化生产,而是要因地制宜、准确定位,发掘自己乡村的生命力。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从优秀典型中汲取力量,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就如全域推进“三美”建设,既要政府引导,又要群众参与;既要典型示范,又要全面推开;既要生态宜居,又要产业兴旺;既要抓好建好,又要管好用好。如此,才能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才能真正得民心、顺民意。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墨守成规只能停滞不前,改革创新才能创造奇迹。我将与全市“三农”人一道,时刻牢记身上的责任与使命,敢挑最重的“担子”、敢啃最硬的“骨头”、敢涉最险的“水滩”、敢爬最陡的“山坡”,努力让乡村聚要素、添人气、增活力,共同建设好更加美丽宜居的幸福家园,擘画乡村振兴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