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少先队活动体验课程设计与实践研究--以学校“快乐星期三”活动为例.docx
-
资源ID:1206269
资源大小:28.65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双减背景下少先队活动体验课程设计与实践研究--以学校“快乐星期三”活动为例.docx
双减背景下少先队活动体验课程设计与实践研究-以学校“快 乐星期三”活动为例在"双减"背景下,学校创设多种形式的少先队活动体验课程 是完善少先队实践教育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 生核心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内容。2021年,中共 中央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强化少 先队实践育人作用。加快建立校内外互为补充、有机联动的少 先队实践教育体系,不断拓展实践活动项目和载体",为学校开 展少先队工作进一步明确了方向,指明了道路。当前,以重体 验、重实践、重探究、重调查为特征的少先队实践活动课程建 设已取得一定进展。然而,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我校少先队 队员在相关活动课程中习得的关键经验较为零散,教师的课程 意识与执行能力有待提高,相关课程内容缺乏整合性和系统性, 这些都影响着少先队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效性和育人性。因此, 以体验式教育理论为指导,科学设计少先队体验课程,建构系 统完善的课程内容体系,对推动少先队工作、促进学生核心素 养螺旋式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学校基于体验式教育理论,开展 了 "快乐星期三"少先队活动体验课程的设计与实践研究。一、“快乐星期三”活动课程的发展历程少先队活动课程是落实少先队工作的重要保障,对培养队 员的理想信念、政治认同、组织意识、道德品行、精神品质等 核心素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快乐星期三”活动是少先 队活动课程的重要创新形式,也是校本少先队体验课程建设的 实践探索。(-)开设历史学校最初的“快乐星期三”综合实践活动体验课是学校校本 少先队课程的教研成果。2010年秋季,学校以"生活体验式教 育理论"为指导,聚焦儿童社会性发展需要,率先在全区小学开 设少先队员体验实践活动课程,为校少先队队员们在每周三下 午开设快乐体验"课程。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走出学校,走进 社区、厂区、景区等场所,让学生了解徽墨歙砚加工,体验徽 派传统工艺,弘扬非遗文化,感悟家乡深厚的文化底蕴。当时, “快乐体验”课程被学生们誉为"快乐星期三”少先队课程,深受学 生们喜爱。(二)创新发展学校在行动中不断反思、总结、完善,探究新方向。2020 年以来,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的意 见等文件的要求,学校以党建带队建,充分整合教育资源与 教学经验,以社会教育为带动点,统整多领域,不断拓展实践 路径、丰富课程内容、改进评价方式,鼓励学生走出校园、走 进社区、走向社会,建构起新的“快乐星期三"少先队实践活动课 程实施的新格局。第一,拓展新角度,从"零散活动"到"渗透融合二传统的少 先队活动多以单一活动为主,活动的娱乐性更为突出,队员的 认识和能力提升难以取得预期效果。基于此,学校组织教师进 行教学研究,建构系统的“快乐星期三”活动课程体系,促进各项 活动间的渗透融合,增强活动的持续育人功能。第二,开发新 内容,从"一盘散沙"到"有机整合"。学校结合时代发展和学生的 实际生活,融合小学阶段学科知识,充分挖掘课外资源,让课 内与课外相互联系、相互补充,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锤炼道德 品行、增长知识才干、感受家乡魅力。第三,创新新方式,从"由 外到内"到"由内到外"。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将知识以"填 鸭式”的方式强加给学生的教育方式,追求"由内到外"学生自主 学习、自主建构的新方式。一方面,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体验 使学生在“做中学",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能力全方位提升; 另一方面,增强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识,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 家国情怀。第四,创建新样态,从"满足眼前"到"看好未来"。面 对学校人数激增的现实情况,考虑到校本课程的延续性、传承 性、阶梯性的规划制定,我们在每届五年级队员(该学段队员 生具备一定探索、交流、调查研究等能力)中开设此项课程。 课程核心源于培养、落于体验,臻于成长,促进队员整体素养 的提升。二、“快乐星期三”活动课程的体系建构学校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一目标出发,以"队员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实践为核心、快乐为原则、体验和成果为考核标 准"为基本原则,构建了“一核心、三版块、四路径、三目标"的快 乐星期三”活动课程体系。(-)基本原则1 .以队员为主体综合分析队员的特点与需求设计课程内容、选择课程形式、 创设课程情境,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实践中的问题 为导向,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提升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同 时,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既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基础 和实际水平,又要重视每一个孩子潜能的激发,增加一定的难 度与实践要求,使队员在解决问题中得到能力的提升与巩固。2 .以教师为主导作为少先队活动课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要在活动开 始前科学设计活动方案,创设活动情境。在活动课程中,教师 要循序渐进地提出具有阶梯性的问题,并提示解决问题的方法 与思路,引导少先队员解决实践问题的节奏与方向,启发队员 在正确的方向里找到合适的方法,以及进行自我教育,从而实 现孩子在知识、能力、道德品行等多方面的成长和发展。活动 课程结束后,教师要总结反思,改进活动设计。3 .以实践为核心少先队活动以重体验、重实践、重探究、重调查为基本特 征。少先队活动需要队员通过接触新事物主动参与体验,并在 体验的过程中获得感悟、启蒙思想意识。"因此,体验式实践活 动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方式,创设活动情境,以少先 队员获得直接经验为主,强化队员的体验感悟,让队员通过实 地体验和实践,收获知识、激发潜能、丰盈情感、提升能力。4 .以快乐为原则杜威(John Dewey )在教育中的兴趣及努力一书中写 道:"当孩子们连续地从事任何一种不紧张的活动时,当他们忙 碌时,他们总是快乐的,成年人也一样。伴随着行动的不断发 展,情感上伴随的就是幸福,是精神上的满足和平静,如果强 调一下,那就叫做快乐或幸福。”活动课程要让孩子在实践体验 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激发孩子们学习和思考的兴趣,将快乐 融入到导入、实施、体验和成果反馈各个环节。5 .以体验和成果为考核标准少先队活动课程强调体验,遵循"看到一感受一追求"的路 径,重视学生在活动中的体会和感悟。活动体验课程的成果强 调具化与物化,以可带回、可展示、可收藏为特征,让学生充 分感受到劳动和实践的快乐,激发队员的学习热情与动力,提 升队员的创造力与动手能力。(二)建设框架学校搭建了一核心、三版块、四路径、三目标"和"N +整 合课程的"快乐星期三”活动课程框架(见图1 )。课程内容主要 由三个版块构成,包含:(1 )寻根探秘,家乡情:走进"黎阳"、非遗篇(徽墨、歙砚、竹雕等)、名人故事等;(2)实践调查, 感悟深: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科学实践基地;(3)劳动体验, 参与浓:动植物大课堂、农耕体验、家务亲子活动等。"N + "整 合课程是指基于教材,将课内外有关内容根据一定的内在逻辑 关系,组合梳理成有序列的课程,彼此补充、对照、关联、相 融。这样的课程设计既观照了领域内外的相互联系,同时培养 队员多视角、多感官整合处理信息的能力。问题驱动 实地了解 调香研究 反思总结实践路径生长之源生长之助生代之期 生长之歌实践目标以文化之境,丰富心灵 以实践之道,提升能力 以素养之品,丰富内涵图1 “快乐星期三”活动课程建设框架(三)路径探析活动以年级组参与整个主题活动,利用校内外资源,充分 发挥地域资源及环境的优势,推进班级板块微课程的实施。活 动主要从环境创设的多样性、实施模式的多元化、评价样式的 多形式几方面进行。1 .环境创设的多样性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获得有价值的知识的环境,这 种环境应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具有参与性。教师应将自主权 还给孩子,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使学生参与到活动的创设过程 中。第二,具有调整性。有些课程需要一定的留白空间,不要 求一次性全部完成,而是随着课程的深入而逐渐丰富起来,教 师在这样的课程中要及时作出调整,发挥教学智慧。第三,具 有支持性。在活动课程开展过程中,学校可以邀请家长来观察 参与老师的任务布置,实现学校、家庭、社会的协调联动。第 四,具有文化性。地方文化是当地特定的历史、宗教和地理环 境中长期文化积淀的结果",挖掘家乡文化中的教育元素有利于 少先队员走近家乡,提升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2 .实施模式的多元化学校充分开发集体活动、区域活动、分组探究、自主实践、 劳动体验等多样的实施模式。集体活动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合作 和组织能力,增进孩子间的情感和思想的沟通交流。区域活动 主要根据孩子们的聚焦点设计自主活动,例如"走进黎阳人家” 活动,主要是了解方言的典型特色,探寻黎阳地名的来历和发 展历程,感受家乡文化的发展变迁,增进对家乡的了解。分组 探究是在充分尊重孩子们兴趣的基础上,运用分组的方式对微 型课程进行再认知、再创作、再探索,以提高课程的质量。劳 动体验是通过让学生"出力流汗"、动手实践等方式,认识劳动多 样的形式和表现,收获劳动的快乐,进而养成热爱劳动的良好 习惯。3 .课程评价的多形式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学校建立了 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以更全面客观地衡量学生在活动中的成长 和收获。首先,重视过程评价,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有 机结合。在实施中对孩子的发展状况,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观察 记录,将评价与教育活动紧密结合。如,每个特色课程都设计 一张任务卡,卡里含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对实践的全过程进行监督把控,让实践过程的每个环节都有据 可依。同时针对整个课程体系设置集章计划,每完成一个课程, 对学生的学习实践过程与成果进行评估,达到合格标准则奖励 其一枚定制的少先队徽章,以鼓励学生,提升其学习兴趣与成 就感。其次,根据课程模式,有针对性地设计评价方式。如图2 所示,参观模式、体验模式和调查模式的课程活动安排不同, 对应的评价方式也有一定的差异。再次,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 相结合。以记录袋的方式,给孩子不被约束的空间,让他们可 以画出自己的想法,记录探究的过程,说出自己的问题,对活 动过程进行一个自主的评价,改变单一的教师打分式的评价方 式。参观模式走近“案例” H感受表达卜|评价展示H反思拓展体验模式策划准备H亲历“案例”卜I反思交流H 情感迁移调查模式确定问题H寻访“案例" H归纳整理H反思延伸图2不同课程内容的评价方式三、“快乐星期三”活动课程的改革展望"双减”背景下加强少先队活动体验课程建设既是常态化推 进少先队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充分发挥学校教书育人功能的 重要表现。学校要不断推动文化内涵发展,拓展学生成长发展 平台,促进教师教研能力提升,进一步提升学校少先队校本课 程的影响力。(-)推动学校文化内涵的发展学校作为一个社会组织,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存在,文化 是学校发展的根基。学校要在"快乐星期三"活动体验课程的基础 上,进一步发挥少先队活动课程对学校文化建设的作用,积极 打造品牌活动,彰显学校文化特色。同时,在校本课程实施中, 要让少先队员们在探索中发现,在体验表达的架构下进行学习, 加深孩子们对家乡文化的了解认识,增强文化自信。(二)拓展学生成长发展的平台学校在学生成长和发展中发挥主体作用,校本课程的建构 和实践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形成了具有不同特色的 课程方案。同时,我们也积极构建了家庭、社区与学校同步合 作的教育共同体,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成长,让这样的 微课程成为我们学校的特色课程,成为学生自己的课程,给予 学生更多展现自我、实现自我、发展自我的机会,拓展学生成 长发展的平台。()促进教师教研能力的提升教师是少先队活动课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实施者。从某 种程度上说,教师的教学能力更决定着少先队活动课程开展的 质量和成效。因此,首先学校要进一步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I , 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专业知识与专业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