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区域命名与站位编号规则》(报批稿).docx
-
资源ID:1202747
资源大小:34.31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区域命名与站位编号规则》(报批稿).docx
ICS07.060;35.040CCSA24HY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行业标准HYTXXXXX-XXXX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区域命名与站位编号规则Ru1esforareanamingandstationcodinginmarineeco1ogica1ear1ywarningmonitoring(报批稿)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一般要求15监测区域命名15.1 监测区域命名结构15.2 监测区域命名规则16监测站位编号26.1 监测站位编号结构26.2 监测站位编号规则2附录A(规范性)沿海省市代码表4附录B(规范性)典型生态系统类型代码表5附录C(规范性)特定类型代码表6参考文献7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区域命名与站位编号规则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区域命名和站位编号的规则。本文件适用于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工作方案编制、监测数据生产和使用、信息化建设和监测评价等过程中监测区域名称和站位编号的标准化。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4一般要求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区域命名和站位编号一般要求如下:a)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区域名称应规范简练,反映所处区域位置及主要特征;b)海洋生态预警监测站位编号以站位所处监测区域为基础进行统一编号。5监测区域命名5.1 监测区域命名结构近岸海域监测区域名称结构: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市、区)+名称;近岸以外海域监测区域名称结构:海区+名称。名称采用能涵盖实施海洋生态预警监测站位的现有地理区域或特定区域名称,如近岸、XX河口、XX珊瑚礁、XX保护区等。5.2 监测区域命名规则监测区域命名规则见表1。表1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区域命名规则序号监测区域类型监测区域名称组成适用范围示例1近岸海域I省(自治区、市)市县(市、区)XX泥质海岸:XX砂质海岸;XX珊瑚礁;XX牡蛎礁;XX红树林;XX盐沼;XX海草床:XX海藻场;XX河口:XX海湾等2适用于典型生态系统现状调查、预警监测等河北唐山滦南泥质海岸;可北秦皇岛昌黎砂质海岸;广东湛江徐闻珊瑚礁;天津滨海新区大神堂牡蛎港:福建闽江口红树林;上海崇明东滩盐沼:H北曹妃甸海草床;山东威海荣成海藻场;黄河口:嗨州湾XX保护区;XX养殖区;XX海水浴场;XX旅游度假区:XX近岸等适用于赤潮、绿潮、局地性生物暴发、海洋缺氧、海洋酸化、海洋微塑料等海洋生态灾害预警监测,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监测等广东深圳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福建福州连江黄岐重点养殖区;海南海口秀英假H海滩海水浴场:广东湛江麻章东海岛省级旅游度假区:辽宁营口缎鱼圈近岸省(自治区、直辖市)近岸适用于各沿海省市管理海域大面监测福建近岸:广西近岸;天津近岸2近岸以外海域I海区近岸以外海域;断面适用于近岸以外海域大面监测及标准断面'监测东海近岸以外海域;东海断面注h近岸海域为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管理海域;近岸以外海域为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管理海域以外的海域:注2,典型生态系统若跨市县或名称中含河口、海湾,则市县省略,若为河口、海湾类型,则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市、区)均省略;注3;标准断面指海洋生态预警监测方案中的国控近海标准断面。6监测站位编号6.1 监测站位编号结构监测站位编号结构:区域代码+站位序号+特征代码。区域代码为典型生态系统区域/沿海省市/标准断面/海区代码,体现位置和管理属性,站位序号体现站位数量特征,区域代码与站位序号组成站位的唯一编号;特征代码按需增加,体现站位的特征属性。6.2 监测站位编号规则监测站位的编号由区域代码、站位序号和特征代码依顺次排列组成,特征代码为非必选项。根据监测区域的类型,选择对应的站位编号结构,具体要求如下:a)区域代码: 典型生态系统区域代码:典型生态系统区域使用典型生态系统区域代码。以典型生态系统监测区域名称中最具代表性的3位中文拼音首字母表示;若区域名称中含市县,则选取3位市县中文拼音首字母,若不足3位,则采用区域名称中市县后第一位中文拼音首字母补足,若与现有区域代码重免,则顺延递推补足,如江苏南通泥质海岸NTM上海崇明东滩盐沼CMD;一沿海省市代码:其它近岸海域使用沿海省市代码。以站位所属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的2位中文拼音首字母表示。沿海省市代码应符合附录A中的相关规定;一标准断面代码:标准断面使用标准断面代码。使用海洋生态预警监测方案中的国控近海标准断面号;一海区代码:其它近岸以外海域使用海区代码。渤海B,黄海H,东海D,南海N;b)站位序号:一典型生态系统区域站位序号:按断面布设的站位,站位序号为4位数字,前2位代表断面序号,后2位代表站位序号,分别由O1开始按从小到大顺序编排;其它站位的站位序号为2位数字,由01开始按从小到大顺序编排; 其它近岸海域、近岸以外海域站位序号:为3位数字,由001开始按从小到大顺序编排;c)特征代码:当需要表征站位的特征属性时使用。若同一站位具有多个特征代码,则只选择一个最具有代表性的进行标识和编号。具体要求如下: 典型生态系统类型代码:由23位中文拼音首字母组成,如红树林HS1,珊瑚礁SHJ,海草床HCC等。典型生态系统类型代码应符合附录B中的相关规定;国控站、省控站代码:国控站以G表示,省控站以S表示;一特定类型代码:适用于特定类型及其它需要特别标识类型的监测区域,以3位中文拼音首字母表示,如养殖区YZQ、保护区BHQ。特定类型代码应符合附录C中的相关规定。注:若一个站位设置多个样方,则样方编号在站位编号后增加“-”和1位数字,数字由1开始按从小到大顺序编排;若一个站位设置一个样方,则样方编号采用站位编号,对于样方内布设的样格,其编号在站位编号后增加”和1位数字,数字由1开始按从小到大顺序编排。监测站位编号规则见表2。表2海洋生态预警监测站位编号规则序号监测区域类型监测站位编号组成示例区域代码站位序号特征代码1近岸海域典型生态系统区域代码由断面(若无可省略)和站位序号组成,分别由O1开始按从小到大顺序编排典型生态系统类型代码OcikoiHK:长江口Oi号站位,典型生态系统类型为河口:CJKO1O1YZ:长江口01号断面01号站位,典型生态系统类型为盐沼;CFDO1HCC:河北曹妃甸01号站位,典型生态系统类型为海草床沿海省市代码由OO1开始按从小到大顺序编排国控站、省控站代码或特定类型代码SHoOIG:上海近岸(X)I号站位,国控站;SHoo3CCQ:上海近岸003号站位,区域类型为赤潮高风险区2近岸以外海域标准断面代码BIoo1:渤海B1断面001号站位,国控近海标准断面海区代码Do04G:东海近岸以外海域004号站位,国控站附录A(规范性)沿海省市代码表表A.1给出了监测站位编号中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代码。表A.1沿海省市代码表区域名称代码区域名称代码区域名称代码天津TJ辽宁1N大连D1上海SH河北HB青岛QD山东SD宁波NB江苏JS原门XM浙江ZJ深圳SZ福建FJ广东GD广西GX海南HN附录B(规范性)典型生态系统类型代码表表B.1给出了典型生态系统类型代码。若有新增海洋生态系统类型,以简称的中文拼音首字母表示,若超过3个字,以简称中最具代表性的3位中文拼音首字母表示,并与其它类型生态系统进行区分。表B.1典型生态系统类型代码表典型生态系统类型简称代码海草床生态系统海草床HCC海岛生态系统海岛HD河口生态系统河口HK红树林生态系统红树林HS1海湾生态系统海湾HW海藻场生态系统海藻场HZC牡蛎速生态系统牡期礁MU泥质海岸生态系统泥质海岸NHA砂质海岸生态系统砂质海岸SHA珊瑚礁生态系统珊瑚礁SHJ盐沼生态系统盐沼YZ附录C(规范性)特定类型代码表表C.1给出了常见特定类型代码。若有新增特定类型,以简称的中文拼音首字母表示,若超过3个字,以简称中最具代表性的3位中文拼音首字母表示,并与现有类型进行区分。表C.1特定类型代码表特定类型监测区域简称代码缺氧监测区域缺氧区QYQ赤潮高风险区赤潮监测区CCQ绿潮监测区域绿潮监测区1CQ海水养殖监测区域养殖区YZQ海洋保护区保护区BHQ海水浴场监测区域海水浴场区YCQ滨海旅游度假监测区域旅游度假区1YQ参考文献ri自然资源部.全国海洋生态预警监测总体方案(2023-2025年),2023.2自然资源部.2023年全国海洋预警监测工作方案,2023.3自然资源部.2023年全国海洋预警监测工作方案,2023.4自然资源部.2019年全国海洋预警监测工作方案,2019.5自然资源部北海局.2023年北海局海洋预警监测工作方案,2023.|6自然资源部北海局.2023年北海局海洋生态保护修复监测监管工作方案,2023.7自然资源部北海局.2023年北海局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工作方案,2023.8|自然资源部北海局.2023年北海区典型生态系统监测工作方案,2023.9自然资源部东海局.2023年东海区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工作方案,2023.10自然资源部东海局.2023年东海区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工作方案,2023.I11自然资源部南海局.2023年自然资源部南海局海洋预警监测工作方案,2023.112自然资源部南海局.2023年自然资源部南海局海洋预警监测工作方案,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