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跑起来”行动工作方案》.docx
中小学生“跑起来”行动工作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印发的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精神,助推“体育+”工作深入开展,聚焦“体育211”提质扩面,通过'达标、防控、强化、提升'四项行动,进一步推动我县儿童青少年积极参与健身活动,提高健康水平,结合本县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指示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为指导,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深化体教融合,面向全体儿童青少年,覆盖家庭、学校和社区,组织开展符合儿童青少年特点和发育规律的体育项目和健身活动,激发儿童青少年参与健身锻炼的热情,促进儿童青少年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活动内容(-)达标行动1体育课程落实达标。严格落实小学每周不少于4节、初中和高中不少于3节体育课规定,每学期安排不少于10节健康教育课。在开足开齐体育必修课程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积极开发体育校本课程,丰富和完善体育课程体系,促进学生体育特长的发展。对于课程实施,以“三大球”发展路径为基础,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本校实际,建议小学一、二年级重点以游戏形式开展田径、跳绳、球类、棋类等项目,尤其注重传统游戏的传承与发展,让学生在“玩耍中快乐学习,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掌握一定的体育基础知识,发展学生的基本运动技能沙学三至六年级,主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每学期指导学生以田径、跳绳、武术、体操、球类等为基本选项,至少学练2个不同的运动项目,在重点发展学生各种体能的基础上发展多项运动技能;初中七、八年级,每学期指导学生以田径、游泳、武术、体操、球类等为基本选项,学练2项运动项目,在继续发展学生体能的基础上重点发展专项运动技能;初中九年级,可围绕体育中考项目开设课程,也可让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主选择1项运动项目进行一年的学习,保证学生初中毕业时掌握12项运动技能;高中以上,建议继续培养学生体育特长,促进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2 .体育活动时间达标。学校要立足每天的体育课、大课间、课后活动等时间,结合运动会或体育节,积极组织学生参与体育社团和俱乐部活动,认真组织开展经常性体育活动。每名学生(特殊体质学生除外)正常天气每天课间活动、大课间活动等校内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1.5小时校外不少于1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中等以上强度运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每周不少于3小时高强度运动。建议高中学校晚间可适当增加跑操时间。提倡每天布置适量的体育家庭作业,确保学生体育活动时间达标。3 .体育师资建设达标。按照上级有关文件规定中小学校要确保专、兼职体育教师与在校生的比例达到1:220,专职体育教师不得兼带其他学科课程。定期开展县校级非专职体育教师”转兼岗”培训,提高兼职教师体育教学技能;教育教学中,学校要加强对体育教师进行校本培训,形成以专职体育教师为主,兼职教师为辅,骨干教师引领,青年教师提升的合理体育教师梯队;体育教师要自主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结合实践反思撰写教学论文;教育局将每年组织一次论文评比同时建议每名体育教师都主持或参与1项校级及以上课题研究,积极承担研究任务,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学校要成立体育工作考核小组,定期对体育教师教学水平进行考核,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对学生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进行评价;教育局每年对新入编的体育教师进行基本功考核,考核结果报人事与教师工作科备案,考核不合格延迟1年期限定级;每年按照年龄结构分批组织体育教师基本功大赛。4 .体育教学设施达标。学校体育教学器材设备的配备,在完全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配备要求外,还要针对学校体育特色项目需求,侧重进行适当补充、优化,以满足本校体育特色项目开展的需要。鼓励有条件学校加强场地设施共享利用。每学年学校要定期对体育器材进行归类、统计,对于不足部分,要明确补充方案和时间节点,届时教育局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科将组织人员进行检查,对不达标的学校给予通报。(二)防控行动1 .开展'轻装”行动。学校要进一步健全健康教育制度,明确健康教育课程安排,并通过营养健康状况监测、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学生健康体检、建立学生健康跟踪档案,反馈体检结果、加强家校共育、进行综合干预等有效措施,加强肥胖控制,保障学生健康水平。每学期中段开展1次“营养与健康宣传周”活动,倡导合理运动、营养均衡、膳食平衡,确保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平衡发展,有效降低青少年学生肥胖率1个百分点以上。2 .开展“明视”行动。学校要确保教室照明卫生标准达标率达到100%。按要求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保障体育活动时间促进体质健康,保证每天小学生10小时、初中生9小时睡眠时间。坚持每天2次眼睛保健操,确保眼睛保健操挂图、视力表上墙。加强视力健康管理,每学期开展在校生近视监测不得低于1次。分别设6月份、12月份为“爱眼活动月”,开展眼睛保健操比赛、近视防控知识宣传、家校联动等活动不得低于3次,确保有效降低青少年学生近视率1个百分点以上。3 .开展干预行动。学校要通过跑起来'行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健身锻炼习惯,除对有肥胖、近视倾向的学生积极采取干预措施外,更应关注残疾、心理疾病等个体差异的学生,注重精准干预、差序化教学和个性化运动处方指导,让每个学生都能平等享有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权利。(三)强化行动1.强化“211”行动。每学年学校要紧紧围绕“体育211”项目(即:体育与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学校特色项目),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真研究、认真谋划、认真选择适合本校的普及性“体育211”项目;特别是选择体育基本技能的项目时要达标,即除个别因特质原因不能参与外,剩余学生100%参与;要利用好体育课、大课间、课后服务以及体育家庭作业时间,组织学生分年级、分层次推进“体育211”项目,形成全校特色项目;要通过“一校一品”特色发展,让每个孩子都享受到体育活动的乐趣和魅力,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实现学生体质健康考核优良率不低于55%目标。对学校'体育211”项目开展情况,教育局将每月组织检查调度,每学期组织现场观摩至少1次。2 .强化课间活动。以大课间充实“跑起来”行动内容,坚持“广播体操(跑操)+跳绳项目+特色项目”模式,活动时间不得低于30分钟。跳绳项目要求学生必须人手1根跳绳,循序渐进逐渐提高跳绳难度,丰富跳绳形式;特色项目要以田径、体操、武术、球类等运动项目为基本选项,通过系统规划,分年级细化落实,有序推进特色项目的普及和提升。每校每学期分年级开展大课间评比活动不得低于1次。3 .强化课后活动。以课后活动促进“跑起来”行动质量,坚持“田径项目+自选项目”模式,每次活动时间不得低于60分钟。每校要以篮球、排球、足球、田径、体操(包括啦啦操、健美操、排舞)、乒乓球、羽毛球等基本项目为选项,选择不低于5个运动项目,做到人人有项目并按年级开设社团活动。4,强化传统体育。学校要以武术、足球等项目为抓手,进一步拓展“跑起来”行动内涵,在传统体育锻炼中融入“快乐、活力、和谐'元素,创新学生体育锻炼内容和方式,增强体育活动趣味性和吸引力,掀起学生热爱传统体育运动新热潮,在悦动中强身健体。5 .强化家校联动。学校要利用各类体育场馆、公园和社区空间等公共体育场地,举办儿童青少年身边的主题健身活动,积极开屐'体育一家人”、亲子趣味体育竞赛、假期快乐体育作业等社会参与、家校联动的“跑起来行动。活动可通过图片、视频、现场展示等形式,展现一家人的体育风采,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分别设5月份、11月份为“亲子活动月”,各校开屐'体育一家人”、亲子趣味体育竞赛等活动不得少于2次。6 .强化阳光联赛。以校园阳光体育运动联赛助推“跑起来”行动,学校要在参与全县校园阳光体育运动联赛同时,要以本校体育特色项目为重点,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校级阳光体育运动联赛,做到“人人有比赛,班班有强项”,实现周末联赛或月末联赛常态化。分别设4月份、10月份为活动推进月,开展体育节、综合运动会、示范班级观摩、班级成果展等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不得低于3次,进一步营造“人人有项目、班班有活动、校校有特色”的学校体育氛围。学校在广泛开展校园阳光体育运动联赛基础上积极建设学校代表队及梯队,以此促进校园阳光体育运动联赛高质量发展。(四)提升行动1 .提升俱乐部建设水平。各校要以课后体育兴趣小组和代表队梯队为基础加强体育俱乐部建设,积极统筹协调,切实解决体育师资、体育器材设备、运动场地、活动经费等方面困难,引导更多学生参加体育俱乐部,每周活动不少于1次,促进学生熟练掌握1到2项基本运动技能。按照“教会、勤练、常赛'的路径,每学年由俱乐部牵头开展校级阳光体育运动联赛不得低于1项,联赛持续时间不得低于6个月,并积极参加校际、跨区域比赛等活动,促进中小学生乐于运动,勤于运动。2 .提升“5621”计划实施水平。完成青少年“5621”(5个运动项目,每个项目至少布局6所小学、2所初中、1所高中)布局。进一步加强项目共同体学校沟通协作,提升学校体育综合育人能力。每学年度由龙头学校牵头组织活动不得低于2次。建立高水平运动员在共同体内对口升学通道,小学到初中对口升学,初中阶段升入高中时,对获得省级及以上体育竞技比赛单项前8名、市级比赛前3名,或具有体育竞技发展潜力的初中毕业生,可免试或酌情降低录取分数线升入对口普通高中就读就训。争取以项目共同体学校的优势,促进青少年运动竞技水平快速提升。3 .提升特色校园建设水平。按照“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学校体育模式,整合体育俱乐部和“5621”计划优势项目,强化全员普及、科学训练,系统培养,形成校园体育文化浸润环境,着力打造体育特色校园,并根据要求开展体育特色学校申报工作。各校要以体育特色项目为抓手,不断增强“跑起来,行动的引领、示范作用,持续推进体育高质量发展。4 .提升评价考核质效水平。学校要以体育特色项目为基础,以田径和跳绳为基础项目,以篮球、排球、足球等为选修项目,注重大中小幼相衔接,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特点制定课堂、大课间、课后活动等计划(包括长期、年、月、周计划),设计教案,制定相应的技能达标水平考核标准,定期开展体育项目考核,要做到有项目、有标准、有成绩、有记录、有总结。教育局将每学期组织开展1次体育工作专项考核,考核内容包括班级体育课程开设情况、体育教师建设情况、学生体育基础知识和技能达标情况、“体育211”开展情况、体育大课间开展情况、阳光联赛组织开展情况、体育作业安排落实等方面,并将评价结果列入年终考核内容。三、组织保障(-)加强组织领导。开屐'跑起来'行动是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各校要高度重视,将主题健身行动纳入年度工作计划,落实体育教师、教练员待遇,制定活动方案、组织活动开展、抓好活动安全。(二)制定活动方案。各校要对照活动计划,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活动方案,于10月20日前报教育局体卫艺科备案。(三)保障工作落实。各校要广泛引导体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和社会力量参与到主题健身行动中来,推动青少年体育活动和选拔后备人才有机结合。同时要如实对体育教师在大课间及课外辅导和参加竞赛活动中的课时和工作量进行统计,并根据相关政策给予补贴。(四)强化安全措施。各校要加强活动风险监控,做好开展活动安全隐患排查,对活动组织人员开展安全培训,提高风险预防和处置能力。各项活动参与学校必须为参加活动的儿童青少年购买体育活动相关保险。(五)做好宣传总结。各校要积极做好'跑起来”行动品牌的宣传推广,制定宣传计划,通过新闻媒体进行相关宣传。同时各校要做好数据、图片、视频、新闻、典型案例、总结等相关材料的收集工作,每年6月20日前上报主题健身行动总结,并附相关佐证材料(包括:活动实施方案、参与人数、新闻宣传和活动相关图片等)。2023-2024学年度全县中小学生“跑起来”工作行事历月份序号工作内容备注九月1学校开展体育与健康课程自查整改工作(小学4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