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山市生态环境质量报告书.docx
2023年中山市生态环境质量报告书(公众版)中山市生态环境局2023年5月目录环境质量1(一)11、二氧化硫12、二氧化氮13、可吸入颗粒物(PMio)24、细颗粒物(PM2,5)25、臭氧26、一氧化碳37、降尘38、空气质量日报情况39、城市降水监测结果3(二)71«41、饮用水42、地表水43近岸海域54、海洋环境状况5(71、区域环境噪声72、道路交通噪声83、功能区噪声8环境质量()大气环境2023年,中山市城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的年均值及相应的日均值特定百分位数浓度值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一氧化碳日均值第95百分位数浓度值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臭氧日最大8小时滑动平均值的第90百分位数浓度值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降尘达到省推荐标准。1、二氧化硫2023年中山市二氧化硫日均值范围在216微克/立方米之间,全市二氧化硫年平均值为5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硫日均值第98百分位数浓度值为12微克/立方米,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监测数据有效天数366天,达标天数366天,达标率达到100%。2、二氧化氮2023年中山市二氧化氮日均值范围在496微克/立方米之间,全市二氧化氮年平均值为25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日均值第98百分位数浓度值为64微克/立方米,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监测数据有效天数366天,达标天数362天,达标率为98.9%。3、可吸入颗粒物(PMio)2023年中山市可吸入颗粒物日均值范围在4124微克/立方米之间,全市年平均值为36微克/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日均值第95百分位数浓度值为80微克/立方米,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监测数据有效天数366天,达标天数366天,达标率达到100%。4、细颗粒物(PM2.5)2023年中山市细颗粒物日均值范围在282微克/立方米之间,年平均值为20微克/立方米,细颗粒物日均值第95百分位数浓度值为46微克/立方米,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监测数据有效天数366天,达标天数365天,达标率达到99.7%O5、臭氧2023年中山市臭氧日最大8小时平均值范围为3263微克/立方米。臭氧日最大8小时滑动平均值的第90百分位数浓度值为154微克/立方米,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监测数据有效天数366天,达标天数333天,达标率达到91.0%。6、一氧化碳2023年中山市一氧化碳监测日均值范围在0.411毫克/立方米之间,一氧化碳日均值第95百分位数浓度值为1.0毫克/立方米,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监测数据有效天数366天,达标天数366天,达标率达到100%。7、降尘2023年中山市降尘月均值在4.094.76吨/平方公里.30天范围之间,年均值为4.37吨/平方公里.30天,优于省推荐标准(8吨/平方公里.30天)。8、空气质量日报情况2023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1)介于16198之间,全市监测有效天数为366天,空气质量为优的有211天,占57.7%;良为119天,占32.5%;轻度污染为28天,占7.7%;中度污染为8天,占2.2%。2023年中山市环境空气首要污染物以臭氧为主,占65.6%。9、城市降水监测结果2023年两个降水监测采集点降水PH范围在5.317.04之间,全年降水PH均值为5.99,高于5.6的酸雨界限,比去年下降了0.07个PH单位。酸雨PH均值为5.45,比去年上升了0.22个PH单位。(二)水环境1、饮用水2023年中山市两个饮用水水源地(全禄水厂、马大丰水厂)水质每月均达到或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In类水质标准,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2023年长江水库(备用水源)水质为类水质标准,营养状况处于中营养级别,水质状况为优。2、地表水2023年鸡鸦水道、小榄水道、磨刀门水道、横门水道、东海水道和洪奇沥水道、黄沙沥水道水质均为II类标准,水质状况为优。前山河、兰溪河、中心河、海洲水道水质均为HI类标准,水质状况为良好。泮沙排洪渠水质为IV类标准,水质状况为轻度污染。石岐河水质类别为劣V类,水质状况为重度污染,超标污染物为氨氮。与2019年相比,鸡鸦水道、小榄水道、磨刀门水道、横门水道、东海水道、石岐河、洪奇沥水道、前山河水道和兰溪河水质均无明显变化。3、近岸海域2023年中山市两个近岸海域监测点位水质均劣于海水水质标准(GB3097/997)四类标准,水质状况为极差。其中,内伶仃岛自然保护区主要超标项目为无机氮;中山浅海渔场区的主要超标项目为非离子氨、化学需氧量、无机氮。与2019年相比,中山浅海渔场区和内伶仃岛自然保护区水质状况均无明显变化。4、海洋环境状况2023年,在全市海域开展了全年一次的海水环境质量监测。根据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全部监测站位的无机氮均劣于四类标准,悬浮物达到三类标准,其余项目均符合一类或二类水质标准。与2019年相比,海水质量状况有所改善,其中活性磷酸盐由四类变为二类。2023年中山海域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整个海域水质为劣四类。2023年在全市海域开展海洋沉积物质量监测。根据海洋沉积物质量综合评价技术规程(试行),全部监测站位中ZSOI站位沉积物质量达至'一般"等级,GD120、GD122站位的沉积物质量均达到“良好”等级,ZSO1、GD120和GD122站位的沉积物质量与2019年相比较无明显变化。我市近岸海域沉积物质量良好。2023年对棘头梅童鱼、解等典型海洋生物进行监测。根据海洋生物质量监测技术规程(HY/T078-2005)、海洋生物质量(GB18421-2001),棘头梅童鱼所测结果中总汞、碑、铭达到第三类标准,铅、锌达到第二类标准,其他各项达到第一类海洋生物质量标准;解监测结果中总汞、铭达到第三类标准,铅、锌达到第二类标准,其他各项均达到第一类海洋生物质量标准。()声环境1、区域环境噪声2023年中山市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年均值为58.3dB(A),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3类区昼间标准(60dB(A),与2019年相比,下降了2.0dB(A).影响我市区域环境噪声的噪声源主要来自于交通声源,占全部测点噪声源总数的44.7%。各类型噪声源中声级较高的是生活和施工噪声,其等效声级都是60.3dB(A)°根据2023年中山市区域环境噪声暴露在不同等效声级下面积分布图(图1)可见,全市大部分面积处于55.1-65.0dB(A)的等效声级范围图12023年中山市区域噪声暴露在不同等效声级下面积分布图2、道路交通噪声2023年中山市道路交通噪声昼间等效声级平均值为64.4dB(A),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2008)4类区昼间标准(70dB(A),与2019年相比,下降了3.5dB(A)°中山市道路交通噪声强度等级为“一级”,属于"好”水平。中山市道路交通噪声暴露在不同等效声级下路段长度分布见图2。202阵2019年图2中山市道路交通噪声暴露在不同等效声级下路段分布3、功能区噪声2023年度功能区噪声监测点位为10个:1类区的紫马岭公园内,2类区的天湖上街5号后面、碧提湾畔、如愿居、仙逸中学、安居花园(火炬开发区管委会旁),3类区协昱电子科技(中山)有限公司,4a类区博览中心、中山市体育运动学校和4b类区的广丰小学,四类区同步记录车流量。各类功能区质量状况分述如下:1类区:昼间等效声级均值为47.2dB(A),比去年下降43dB(A),无超标;夜间等效声级均值为43.8dB(A),比去年下降4.1dB(A),无超标。2类区:昼间等效声级均值为54.4dB(A),比去年下降1.5dB(A),无超标;夜间等效声级均值为47.5dB(A),比去年下降Z5dB(A),无超标。3类区:昼间等效声级均值为60.8dB(A),比去年上升0.IdB(A),无超标;夜间等效声级均值出现超标,为55.2dB(A),比去年上升1.5dB(A),超标量为0.2dB(A)°4a类区:昼间等效声级均值为68.4dB(A),比去年下降3.3dB(A),无超标;夜间等效声级均值出现超标,为62.8dB(A),比去年下降2.0dB(A),超标量为7.8dB(A)°4b类区:昼间等效声级均值为62.1dB(A),比去年上升1.7dB(A),无超标;夜间等效声级均值为52.1dB(A),比去年下降0.3dB(A),无超标。由上述分析可见,2023年功能区噪声环境质量,昼间情况良好,夜间3类区和4a类区超出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与2019年相比,2023年功能区噪声等效声级3类区昼夜间和4b类区昼间有所上升,其余功能区昼间、夜间噪声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表明各功能区噪声污染程度有减弱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