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分场景应急预案.docx
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分场景应急预案为科学、规范、有效地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强化学校应急处置意识,根据上级和学校突发疫情事件应急预案要求,特制定分场景应急预案,请相关部门按预案做好模拟演练和应急处置。一'学生返校报到应急处置流程(一)地点学校大门口(二)场景1 .学生返校专用通道,间隔1.5米排队等候线,通道口铺消毒脚垫;2 .通道一侧搭建隔离用帐篷,设置隔离带,粘贴醒目标志,作为临时隔离区。(三)预案1 .学生入校保安检查证件(身份证、学生证、健康码、行程码、健康卡、健康承诺书)测温人员检测体温。校医院医务人员应急处置。2 .发现体温高于37.3T的同学医务人员引导发热学生到旁边临时隔离点,二次测量体温,经询问该生是否有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不适症状,报到前14天没有到过(途径)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或与确诊、疑似病例接触史,发热原因不明。3.信息报告、学生就诊医务人员通知学校疫防办,发现一名发热学生;医务人员通知校医院,联系120救护车接走发热学生。其他同学继续有序报到入校;保卫工作人员通知该生辅导员,辅导员上报学院,学院上报主管校领导和校疫情防控办公室;辅导员通知发热学生家长。+4 .排除疑似病例。经医院诊断排除疑似病例,校医院通知学校疫防办。该生遵医嘱治疗。经医院诊断无法排除疑似病例,校医院按流程进行处置,同时第一时间通知学校疫防办,学校疫防办按照规定报属地教育卫生行政部门和疫情防控指挥部、市教育系统疫情防控专班、省教育厅。(四)责任部门牵头部门:安全保卫处配合部门:行政办、学生处、校医院二、学生宿舍应急处置流程(一)地点学生宿舍楼(二)场景1 .正常就寝环境;2 .宿舍楼门口设置消毒脚垫、消毒液、测温仪、免洗洗手液等。(三)预案1 .学生返回宿舍学生分组、排队、有序测温后进入宿舍楼。2 .发现一名学生有异常症状学生正常就寝后,1名学生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不适症状。宿舍长报告宿管人员,测量体温,发现该生体温高于37. 3 (连续测试三次)3 .信息报告、学生就诊宿舍长通知辅导员,辅导员上报学校疫防办,发现一名发热学生;疫防办通知校医院,校医院医务人员将学生带到隔离室,经询问该生,此前14天没有到过(途径)疫情重点地区或与确诊、疑似病例接触史,发热原因不明,联系120救护车接走发热学生;辅导员上报学院,学院上报主管校领导;宿舍其他成员暂时在宿舍隔离,所在楼层严禁学生走动;学校疫防办上报学校疫情防控指挥部,报属地教育卫生行政部门和疫情防控指挥部、市教育系统疫情防控专班、省教育厅。4 .初步判定为疑似病例校医院通知疫防办,发热的同学初步判定为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已送往定点医院,同时向区、市疾控部门报告;学校疫防办上报学校疫情防控指挥部,报属地教育卫生行政部门和疫情防控指挥部、市教育系统疫情防控专班、省教育厅;宿管人员在做好防护的情况下初步对该发热学生同宿舍人员测温排查,等待疾控中心进一步处置;疾控中心派人对与发热学生密切接触的师生进行排查;学校疫情防控指挥部统一派车将密切接触者带到集中隔离点隔离观察;其他非密切接触人员疏散;总务处对宿舍进行消杀、封存;辅导员上报学院,学院上报主管校领导;辅导员通知发热学生家长。一 4 -5 .疑似病例排除。3天后,经就诊医院进一步诊断,该生排除感染新冠肺炎,隔离师生返校上课。该生遵医嘱治疗。(四)责任部门牵头部门:总务处配合部门:行政办、学生处、校医院三、学生在教室上课应急处置流程(一)地点教室。(二)场景1 .正常课堂教学环境;2 .教学楼前设置消毒脚垫、消毒液、测温仪、免洗洗手液等。(三)预案1 .学生正常上课2 .发现一名学生有异常症状课堂上,任课教师正常上课,1名学生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不适症状,教师测量体温,发现该生体温高于37. 32。任课教师立即通知疫晦办、辅导员。3 .信息报告、发热学生就诊疫防办通知校医院,校医院医务人员将学生带到隔离室,经询问,该生此前14天没有到过(途径)疫情重点地区或与确诊、疑似病例接触史,发热原因不明,联系120救护车接走发热学生;辅导员组织教室其他学生、任课教师暂时在教室隔离,严禁走动;辅导员上报学院,学院上报主管校领导;学校疫防办上报学校疫情防控指挥部,报属地教育卫生行政部门和疫情防控指挥部、市教育系统疫情防控专班、省教育厅。4 .初步判定为疑似病例校医院通知疫防办,发热的同学初步判定为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已送往定点医院,同时向区、市疾控部门报告;疫防办上报学校疫情防控指挥部,报属地教育卫生行政部门和疫情防控指挥部、市教育系统疫情防控专班、省教育厅;辅导员上报学院,学院上报主管校领导;辅导员在做好防护情况下初步对教室人员测温排查,等待疾控中心进一步处置;指挥部统一派车将密切接触者带到集中隔离点,隔离观察;总务处对教室进行消杀、封存。5 .疑似病例排除疑似症状学生经就诊医院详细诊断。3天后,排除感染新冠肺炎。6 .教室解封被隔离师生返回学校上课。该生遵医嘱治疗。(四)责任部门牵头部门:教务处配合部门:行政办、学生处、总务处、校医院四、教职工进入校门应急处置流程(一)地点学校大门口7(二)场景1 .学校大门口设置间隔1.5米排队等候线,铺消毒脚垫;在通道一侧搭建隔离用帐篷,设置隔离带,粘贴醒目标志,作为临时隔离区。(三)预案2 .教职工入校保安检查工作证件(工作证、健康码、行程码)测温人员检测体温。3 .发现一名体温高于37. 32的教职工引导发热教职工到旁边临时隔离点,二次测量体温,体温高于37. 3T。经询问是否有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不适症状,前14天没有到过(途径)疫情重点地区或与确诊、疑似病例接触史,发热原因不明。4 .信息报告、教职工就诊安全保卫处通知学校疫防办,发现一名发热教职工,同时报所在部门、人事处,部门和人事处分别上报主管校领导;疫防办通知校医院,校医院医务人员经询问该教职工是否有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不适症状,此前14天没有到过(途径)疫情重点地区或与确诊乂-O疑似病例接触史,发热原因不明,联系120救护车接走发热教职工;学校疫防办上报学校疫情防控指挥部,报属地教育卫生行政部门和疫情防控指挥部、市教育系统疫情防控专班、省教育厅。5 .排除疑似病例经医院诊断排除疑似病例,遵医嘱居家治疗,痊愈后上班;经医院诊断无法排除疑似病例,校医院按流程进行处置,同时第一时间通知学校疫防办,学校疫防办按照规定报属地教育卫生行政部门和疫情防控指挥部、市教育系统疫情防控专班、省教育厅。(四)责任部门牵头部门:安全保卫处配合部门:行政办、人事处、校医院五、教职工办公室应急处置流程(一)地点办公室(二)场景正常办公环境;(三)预案1 .办公室人员正常办公2 . 一名教职工有异常症状办公室1名教职工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不适症状,测量体温发现高于37. 3,同部门教职工立即通知部门负责人。3 .信息报告、发热教职工就诊部门负责人上报疫防办、人事处,部门和人事处分别上报主管校领导;疫防办通知校医院,校医院医务人员将教职工带到隔离室,经询问,此前14天没有到过(途径)疫情重点地区或与确诊、疑似病例接触史,发热原因不明,联系120救护车接走发热教职工;办公室其他工作人员在办公室隔离,严禁走动;学校疫防办上报学校疫情防控指挥部,报属地教育卫生行政部门和疫情防控指挥部、市教育系统疫情防控专班、省教育厅。4.初步判定为疑似病例。校医院通知疫防办,初步判定发热教职工为新冠肺炎疑似病例,疫防办通知人事处;学校疫防办上报学校疫情防控指挥部,同时报属地教育、卫生行政部门和疫情防控指挥部、省教育厅;部门在做好防护情况下初步对办公室密切接触人员测温排查,等待疾控中心进一步处置;指挥部统一派车将密切接触者带到集中隔离点,隔离观察;总务处对办公室进行消杀、封存。5 .疑似病例排除经医院详细诊断,3天后,排除感染新冠肺炎。6 .办公室解封被隔离师生返回学校正常工作。发热职工遵医嘱居家治疗,痊愈后上班。(四)责任部门牵头部门:人事处配合部门:行政办、总务处、校医院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