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设备事故专项应急预案最新版.docx
微信订阅:每日安全生产特种设备事故专项应急预案编制:审核:. .批准:二O 一九年四月三十日特种设备事故专项应急预案L总则1.1 编制目的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性特种设备严重及以上事 故的危害,最大程度地减少员工的人身伤害和减轻设备的损坏程度, 并使应急救援工作安全、有序、科学、高效地实施,结合XX有限公 司生产系统和设备实际,特制定本预案。1.2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XX有限公司所管辖的生产场所内所有锅炉、压力 容器、压力管道、起重机械等特种设备安装、检验、使用等过程中 或其他情况下发生的突发事件应急响应。2规范性引用文件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第549号令)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第493号令)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特种设备事故处理规定(国家质量 监督检疫总局令第2号)特种设备特大事故应急预案(国质检特2005206号)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AQ/T9002-2006)3术语和定义3.1 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 压力管道、起重机械。3.2 锅炉:是指利用各种燃料、电或者其他能源,将所盛装的液体 加热到一定的参数,并承载一定压力的密闭设备,其范围规定为容 积大于或者等于30L的承压蒸汽锅炉;出口水压大于或者等于 O. IMPa (表压),且额定功率大于或者等于0. 1MW的承压热水锅炉; 有机热载体锅炉。1.1 3压力容器:是指盛装气体或者液体,承载一定压力的密闭设备, 其范围规定为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 IMPa (表压),且压力 与容积的乘积大于或者等于2. 5MPa L的气体、液化气体和最高工 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的固定式容器和移动式容器; 盛装公称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 2MPa (表压),且压力与容积的 乘积大于或者等于1. OMPa L的气体、液化气体和标准沸点等于或 者低于60液体的气瓶;高压氧舱等。3.4 压力管道:是指利用一定的压力,用于输送气体或者液体的管 状设备,其范围规定为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 IMPa (表压) 的气体、液化气体、蒸汽介质或者可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 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介质,且公称直径大于 25mm的管道。3.5 起重机械:是指用于垂直升降或者垂直升降并水平移动重物的 机电设备,其范围规定为额定起重量大于或者等于0. 5t的升降机; 额定起重量大于或者等于It,且提升高度大于或者等于2m的起重 机和承重形式固定的电动葫芦等。4特种设备事故的分类根据生产安全事故(以下简称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 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4.1 特别重大事故是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4 . 1. 1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 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5 .1.2压力容器、压力管道有毒介质泄漏,造成15万人以上转移的。4.2 重大事故是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4.2 . 1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IOo人以下重 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4.3 .2压力容器、压力管道有毒介质泄漏,造成5万人以上15万人 以下转移的。4. 3较大事故是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4.3.1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 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4. 3.2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爆炸的;4.3.3压力容器、压力管道有毒介质泄漏,造成1万人以上5万人 以下转移的;4. 3. 4起重机械整体倾覆的。4. 4 一般事故是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1. 4. 1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IOOO万元以 下直接经济损失的;2. 4.2压力容器、压力管道有毒介质泄漏,造成500人以上1万人 以下转移的;4. 4. 3起重机械主要受力结构件折断或者起升机构坠落的;4. 4.4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对一般事故的其他情形做 出补充规定的。5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XX有限公司是燃煤的热力生产企业,特种设备被广泛应用,如 蒸汽锅炉等汽水介质的压力容器、管道本体、起重机械等。因此, 在生产过程中,受管理因素、人员责任因素、环境因素或设备质量 等因素的影响,特种设备存在发生事故的可能,事故的类型主要有: 5. 1锅炉受压部件、蒸汽压力容器及压力管道可能由于超压或管道 材料老化发生爆裂,高温高压蒸汽、水喷射到人体,将引起严重烫 伤或死亡。5.2乙快、氧气瓶等如意外爆炸,会伤害其周围人员。5. 3起重机械的危险在于起重设备故障或操作不当,桥式起重机、 门式起重机等起重设备垮塌、倾倒事故,导致吊物坠落,损坏设备 或引起人员伤亡。5.4自然灾害(如地震等)引发特种设备发生事故。6应急处置基本原则6.1 加强设备维护,严格按规程操作,做好预防工作。6. 2以人为本,首先要保护人身不受伤害,一旦发生事故造成人身 受到伤害,及时组织抢救。7. 3采取积极措施,避免事故扩大,避免或减少人身和设备的损害。7组织机构及职责8. 1应急组织体系本预案的应急组织体系与XX有限公司综合应急预案一致。7.2指挥机构及职责本预案的指挥机构及职责与XX有限公司综合应急预案一致。 根据突发事件情况和需要由指挥部领导调集应急抢险组、医疗救护 组、通讯联络组、安全警戒组、后勤保障组、善后处理组。8预防与预警8.1 危险源监控8.1.1 蒸汽锅炉、压力容器、管道等危险源的监控方式主要是压力 表、温度表等热工仪表、报警装置及信号等;安装有安全门以泄压 的方式保证压力容器不超压;预防措施是:维护好设备、安全门、 仪表及报警装置,定期检查,按规程操作。8.1.2 桥式起重机设备的监控方式主要是靠经常的检查,及时发现 问题;主要措施:设备本身设置有安全装置,做好设备及安全装置 的日常和定期维护。9. 1.3明确各部门的安全责任,安全科对厂内起重设备等负安全监 督责任;生产管理部对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负技术监督责任;特 种设备(锅炉、压力容器、)使用、维护单位对其负管理责任;针对 特种设备,采取以下措施:(I)建立完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责任制度,并 认真实施;(2)设立专门机构或配备专人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工作;(3)适时分析特种设备安全状况,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做好特 种设备和监测设施的维护工作;(4)及时办理特种设备使用登记手续,保证设备合法使用; (5)按期申报特种设备检验,保证特种设备进行定期检验; (6)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严格按规程操作。8.2预警行动8.2.1 I级预警:特种设备发生应急事件造成人员死亡3人以下, 或者重伤10人及以下;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初步估值1000万元以上; 压力容器,造成500人以上1万人以下转移的;起重机械主要受力 结构件折断或者起升机构坠落的;引起大型火灾,或向厂外蔓延; 依靠公司应急救援力量无法满足应急要求的突发事故;或发生一般 事故以上的情形。8.2.2 级预警:特种设备发生应急事件,无人员死亡、有人员重 伤但3人以下;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初步估值10万元以上、IOOO 万元以下。引起中型火灾,牵涉到人员和物资疏散;桥式起重机械 发生倒塌事故;其他现场值班人员依靠自身救援力量无法满足应急 要求的突发事故。8.2.3 III级预警:特种设备发生突发应急事件,未造成人员受伤及 以上事故;直接经济损失在10万元以下;小型火情,现场可以控制。 9信息报告与处置9.1 报告9.1.1 任何人发现突发事件,应立即向班长(电话:91)、值班领导(电话见值班表)报告,并在1小时内向厂应急指挥部主管安全生 产的领导报告9. 1.2达到II级预警时,值班领导和值长立即向厂应急指挥部领导 及办公室报告,1小时内厂应急指挥部领导向公司应急指挥部领导 (安全科长)报告。9.1 .3达到I级预警时,突发事件发生后,厂应急指挥部领导立即 (20分钟内)向公司应急指挥部领导(安全科长)报告,1小时内 向高青县安监局及高青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报告。9. 1.4情况紧急时,突发事件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高青县安监 局及质量技术监督局报告。9. 1.5信息报告在厂区范围主要通过办公室固定电话及手机;在厂 外主要拨打对方手机。9. 1.6如须向外应急求援,可拨打119、110、120等公共服务电话。9. 2处置9.1.1 对于由锅炉及主蒸汽、再热蒸汽管等发生爆炸或重大泄漏的 突发事件(1)运行现场抢险组人员立即停炉,对事故设备进行系统隔离;(2)运行现场抢险组人员在事故区域设置隔离围栏和警示标 志,做好抢修的安全隔离措施;(3)检修现场抢险组人员到现场处理设备缺陷,穿戴好劳动防 护用品,做好安全防护措施。9.1.2 对于其他蒸汽系统压力容器等发生爆炸或泄漏,但不影响安 全运行的突发事件(1)运行现场抢险组人员立即做好系统隔离,对事故区域设置 围栏隔离;(2)检修现场抢险组人员到现场处理设备缺陷,穿戴好劳动防 护用品,做好安全防护措施。9.1.3 对于压力容器爆炸事故导致火灾的突发事件(1)发现人员报警后,在事故现场附近的安全区域等待消防 队救援人员到场灭火。(2)运行抢险组实施现场火灾救援方案,消防队员开展火灾 救援行动。(3)治安保卫组做好道路及人员隔离,组织人员疏散。9. 2. 4对于起重机械坍塌的突发事件(1)确认事故无进一步发展后进入现场检查。(2) 一旦发现有人员伤亡,立即报警(市话120或110),并 实施生产现场作业伤害应急救护方案组织抢救,医疗 救护组协调组织。(3)检修抢险组检修人员到现场检修设备。(4)打电话119向消防中心报警,消防抢险组出动救援。9.2.5 需要时,向厂应急指挥部报告,调动其他救援组待命或进入 事故现场,也可向外求援(市话119、110报警或周围单位)。9.2.6 应对突发事件现场进行拍照,以备事后分析和理赔留下证据。10 应急响应10. 1 响应分级10. 1. 1 I级响应:对应于I级预警。10. 1.2 II级响应:对应于II级预警。10. 1.3 III级响应:对应于III级预警。10.2响应程序(In级响应)10.2.1 发生特种设备突发事件后,发现人立即向值长和值班领导报 告,并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采取力所能及的救援工作。10.2.2 值长启动III级应急响应,通知相关运行人员和检修人员到达 现场,实施现场有关处置方案,有关人员应在15分钟内到达主控室 报到,听从值长调遣。10.2.3 值长和值班领导向厂应急指挥部领导(厂安全直接责任人、 安全科长)及指挥部办公室报告。(级响应)10.2.4 如达到II级预警,值长和值班领导向厂应急指挥部领导汇 报,厂应急指挥部立即启动级响应,召集相关救援组人员到达现 场,对尚未到达现场的应急救援小组指派代理人;或做好待命状态 和出击准备。10.2.5 各应急救援组开展相应救援工作。(I级响应)10. 2. 6如达到I级预警,厂应急指挥部立即启动I级响应,在1小 时内向高青县安监局及质量技术监督局报告。10. 2. 7上级的指令,指挥部指挥各救援组做好现场应急救援工作, 或做好待命状态和出击准备。10. 3应急结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完毕,由相应级别的应急救援总指挥发布应 急响应终止命令。10.4信息发布应急处置期间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