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科苯酚烧伤病例分析专题报告.docx
烧伤科苯酚烧伤病例分析专题报告苯酚被广泛用于医药消毒剂、油漆、防腐剂、塑料、 农药制作等原料,纯品遇火可燃烧爆炸,导致人体烧伤和 中毒,苯酚蒸气可从肺部快速吸收至循环中,其吸收率与 蒸气浓度和呼吸频率有关,苯酚烧伤后首先累计的内脏器 官可能为肺脏。2014年8月14日,我科收治1例苯酚烧 伤患者,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患者女性,54岁,2014年8月14日因管道爆炸被管 道中喷出的苯酚灼伤头面颈部,苯酚浓度为90%,当即感 伤处剧痛,无昏厥史,立即用工业乙醇擦拭,之后误用纯 三氯甲烷溶液继续冲洗约2 min,由于烧灼感加剧改用清 水持续冲洗10 min并于伤后1 h急诊入院。询问病史, 有苯酚接触史2年余,否认有粉尘及其他化学物质长期接 触史。入院时意识清,痛苦貌,生命体征正常,主诉稍感胸 闷气促伴恶心,无呕吐,听诊双肺呼吸音清,头面颈、右 手腕部灼伤面积约4%TBSA (总体表面积),呈深褐色, 稍肿胀,表面干燥,渗液少,触痛迟钝,为深II度烧伤。血常规:白细胞(WBC) 13. 24x109几,中性粒细胞 比率(NEU%) 67. 0%o血尿素氮(BUN)、血肌酎(Cr)、 肝功能各项指标正常。入院诊断:苯酚灼伤面颈部和右手腕,4%TBSA,深H 度。入院后继续给予自来水冲洗约30min,清创后创面应 用爱康肤银敷料覆盖,外用无菌厚层敷料包扎,建立静脉 通道,地塞米松IOmg静脉注射,血必净40ml每12 h 1 次静脉滴注,双益健1.8 gl次/d 口服,头匏米诺针1.09 每12 h 1次静脉滴注抗感染,丙帕他莫LOg止痛等对 症处理,心电监护仪监测生命体征;患者第2天出现头昏、 阵发性咳嗽,伴轻度胸闷恶心,生命体征正常;第4天感 头昏乏力、胸闷好转,仍咳嗽,复查血BUN8. 24mnolL, 血常规:WBC12. 34×109L, NEU%69. 0%;第 10 天仍有刺 激性咳嗽,痰液较少,行胸部CT平扫,气管镜检查、肺 功能、心电图、血气分析、肝功能检查均无明显异常,复 查血常规:WBC 10. 74×109L, NEU%62. 0%,停头抱米诺, 应用依替米星0.2 g每12 h静脉滴注,并给予口服酮替 芬、美敏伪麻溶液止咳,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患者第20 天创面愈合,但咳嗽无明显缓解,痰液呈白色泡沫状,请 中医科会诊给予射干麻黄汤加减7剂,1剂/d;强的松10 mg, 3 次/d 口服,共 3 d。3 d后咳嗽稍缓解,复查血常规:WBC 6. 8×109L, NEU%61. 0%o请心理科会诊排除心理性因素,耳鼻喉会诊 咽部轻度充血,给予沐舒坦15 mg+地塞米松5 mg雾化吸 入,2次/d,持续5d。第32天,患者咳嗽明显好转,第 39天遵医嘱出院,并定期门诊复查,随诊2个月仍诉间 断性咳嗽。二、讨论苯酚又称碳酸酚,遇火可燃烧,烧伤后创面上残余的 苯酚能使皮肤蛋白质变性甚至凝固性坏死,穿透皮肤后引 起脂肪溶解。苯酚与蛋白质结合后,又易从已破坏的蛋白 质中分离,渗入深部组织,加重组织损伤,其吸收率与损 伤面积呈正相关。苯酚燃烧产物可很快从肺吸收到循环中, 并对肝、肾、心血管、肺等脏器功能造成不同程度损害。研究报道,烧伤达5%TBSA就能引起全身中毒症状。 因其易溶于乙醇,故伤后立即用工业用乙醇棉球或纱布擦 拭创面并用大量清洁水冲洗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该患 者伤后将三氯甲烷误认为乙醇短时间冲洗创面,三氯甲烷 为极易挥发的液态,可迅速从肺部吸收并分布至其他组织, 其引起的职业性损害一般以肝脏损害为主,少数可见肾脏 损害。本病例由于三氯甲烷接触烧伤皮肤面积较小,接触时 间不长未发现肝功能损害。但早期血BUN增高不能排除苯 酚和三氯甲烷混合作用所致,由于早期监测治疗及时,血 BUN在较短时间内恢复正常。但患者咳嗽病程长达2个月 之,一方面,不能排除苯酚和三氯甲烷联合所致气道直接 损伤;另一方面,早期过度关注烧伤创面的处理,对气道 损伤处理不及时,可能是造成咳嗽迁延不愈的原因之一, 今后工作中应引以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