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docx
教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讲到素质教育,有以下几个问题想提出来和同志们商 榷。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智力因素培养与非智力因 素培养的关系及在化学教学中如何着眼于素质教育等问题。一、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没有考试的教育也是不全面的教育,显然也是不符合素质教 育要求的。谁也不会认为“交白卷是素质高的表现。然而, 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开展的公民,而 不是培养“考试得高分,其余不沾边的高分低能的公民。 事实上,随着考试内容及考试方式方法的不断改良,高分低 能现象也在逐渐减少至最低程度。从这个意义讲,考试与素 质教育的方向是一致的。化学教师如何在突出素质教育的化学教学中驾驭考试呢? 一 方面,考试所涉及的化学根底知识、根本技能和自学、思维 等能力正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局部。另一方面,对于观察 能力(图片观察除外)、化学实验的动作技能及德行、体质等 难以通过考试检测,但学校及教师是不是只要抓住了 “对付 考试就抓住了一切呢?显然是行不通的,第一,教育行政部 门对学校的评价不再单纯看升学率,同样,学校评价教师也 不再以升学率为唯一尺度。第二,经验说明:化学教师除了上 好课外,也应与学生沟通情感,关心他们的思想品德,身体健 康等诸方面的进步。即素质教育抓好了,考试成绩也一定会 上去的。相反,倘假设对大纲所规定的“掌握、理解、了解、 常识性介绍等不同层次的要求视为多考与少考、重点考与 非重点考、考与不考来组织教学是有害的,即那种教师为考 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的做法应理智地予以摒弃。二、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培养的关系非智力因素是指人在行为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个 性特征,主要包括:兴趣、动机、理想、气质、性格、品德、 情操、情感和意志等等。它在人的行为的或心理的活动中起 着动力性和方向性的作用。而中学时代,正是一个人的智力 因素迅速开展,非智力因素逐渐形成、开展和趋于稳定的关 键时期。对待这个问题有两种态度:一种是只重视智力因素的培养与 开展,而非智力因素那么认其自然地开展,认为后者是学校 和教师所管不了的,是社会和家长的事情。另一种态度那么 认为非智力因素也要像重视智力因素的培养一样,使之与智 力因素得到同步的开展。有位心理学家说得好:人的心理是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有机结合,任何一方出现“病症, 都会抑制另一方面的健康开展。非智力因素应如何培养呢? 它与智力因素一样,同样有着自身的发生、开展规律。如学习化学的良好动机的激发与培养就有一个由低级到高 级,由弱到强的开展过程,即好奇-兴趣-喜爱-爱好热 爱。化学教师往往利用化学实验中的发光、发声、发热、颜 色变化、状态改变、气味等奇异现象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但好奇是一种比拟原始的、本能的、不稳定的认识倾向,接 着,教师又通过形象生动、准确明白的讲授、以及性质联系 用途、理论联系实际等教学手段和方法加以引导和稳固,还 有作业与考试的成功的鼓舞等,逐渐使好奇开展为兴趣。兴 趣比好奇要深刻、稳定、具体清晰且有力。在此根底上再进 一步开展为喜爱、爱好和热爱。当学习成果常与荣誉、理想 和抱负联系在一起时,喜爱、爱好和热爱就融有强烈的情感 和意志色彩,具有稳定、持久而强烈的动力特征。又如良好道德情操的培养和形成也有一个知、情、意、行的 谐调统一的开展过程。由此可见,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存在着 一个开发和引导、稳定和稳固、开展和提高的过程。不仅如 此,它还有一个特点是在开展过程中具有反复性,此外,也受 到智力因素的制约。因此,只有让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 因素得到同步开展,其心理才能算是真正的健康开展。三、化学教学如何着眼于素质教育前面讲过,“双基教学本身就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局 部。此外,在化学教学中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重视实验教学有人提出: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标志。我 国化学家戴安邦先生也指出:“只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的化 学教育是片面的,全面的化学教育要求既传授化学知识和技 能,又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还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学生在 化学实验中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训练用 实验解决化学问题,使各项智力因素皆得到开展,故化学实 验是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教学形式。因此,我们 不应该因为升学考试中对化学实验的动作技能测试不到而 无视实验教学。在教学中我们已深有体会:化学实验可以帮 助学生建立和稳固化学根本概念和根本理论、获取化学知 识、培养科技素质。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实 验中的时间和空间的运筹能力;通过计算和称量实验是否可 以帮助学生形成“量的概念呢?通过“翻开试剂瓶盖要倒 放的动作技能的训练是否可以让学生养成“揭开茶杯(或 电饭煲锅盖等)要倒放以防止污染的习惯呢?至于在 实验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观察能力等就 不再赘述了。(二)重视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是突出素质教育的一个不可无视的方面,我们应当 想方设法,因地制宜地开展一些课外活动。课外活动的内容 和形式是丰富多采的。如组织和指导学生办化学小报、化学 墙报、化学魔术表演、自制仪器和自找代用品、做家庭小实 验、举办化学讲座、化学竞赛、搞社会调查、组织参观化工 厂、化学兴趣小组开展化学实验等活动。就拿这次全区义务 教育化学样本班研讨会期间组织教师们参观遂川火柴厂来 说,与会者亲眼看到小小的一根火柴,制造出来竟要这么多 的设备和工序!不仅验证了课本上写的:火柴盒侧面所涂物 质是红磷、三硫化二钾等混合物,火柴头上的物质是氯酸钾、 二氧化镒和硫磺等,使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结合起来,而且 还体验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时,同样还需要人们 创造性的劳动,也充分表达了工人阶级的智慧和为社会创造 财富的伟大创业精神。这必将使我们的教学更加紧密地联系 社会,取得课堂上难以取得的效果。(三)重视练习与学法指导现在谁都知道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很重要,应如何来培养呢? 我认为有两条途径值得重视,一是指导阅读,二是指导练习。 指导阅读就是要有组织、有方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阅 读训练。特别建议:最好的阅读材料是教材。初中化学新教 材图文并茂,思考性、可读性强。且正好与课堂教学相配合, 既起到课前预习的作用,又能使自学成果在课堂上得到及时 的验证,从而增强自学信心和激发自学的兴趣。教师给出适 当的阅读任务要解决什么问题。教师对教材中的文字说 明、图象图画、数据等应帮助学生进行分析归纳。指导练习 包括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为学生选择适合的练习题,使学生免入题海之苦。这里 假设将习题分为两类的话,一类那么是为学生及时消化和稳 固新学知识,使新学内容与原有知识同化后,纳入自己的知 识体系之中,即所谓“形成性练习题。另一类那么是提高 题,即对某一知识点从各个不同方面和不同深度进行揭示, 使解题时对该知识有全面深刻的理解,以到达融会贯穿、举 一反三的效果,同时需要运用类比、分析、归纳、综合等多 种思维方法,使思维的广阔性、敏捷性、严密性、创造性等 各种思维品质得到有效的锻炼。二是要通过典型习题讲解,不仅教给解题技巧,更重要的是 要指导学生学会通过练习之后去整理知识、使知识在头脑中 清晰化、条理化、网络化。因此,每做完一道习题应该进行 一番反省思索工作,如这一问题我是怎样解决的,应用了哪 些相关知识?我是怎么想到这种解决方法的?还有其他解决 方法吗。综上所述,有关在化学教育中突出素质教育的问题,一要提 高认识,二要真正落到实处,收到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