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一文库网! | 帮助中心 第一文库网-每个人都是第一
第一文库网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学术论文>
  • 全科教育>
  • 应用文档>
  • 行业资料>
  • 企业管理>
  • 技术资料>
  • 生活休闲>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第一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学前儿童游戏心理的发展.docx

    • 资源ID:1193635       资源大小:10.81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学前儿童游戏心理的发展.docx

    学前儿童游戏心理的发展第一节游戏的心理功能在我国“游戏” 一词与“嬉戏”、“玩耍”极为相似, 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的历史文献中。游戏真正成为研究的对象,是在19世纪中期以后。儿童的游戏除了生物学意义外,更有丰富的人类学、 心理学、文化学、社会学的意义。一、关于游戏的理论和儿童游戏早期的游戏理论:生物本能论: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F. W. A. Froebel) 认为,游戏是儿童内部存在的自我活动的表现,是一种本 能性的活动。精力过剩说:英国心理学家斯宾塞(H. SPenCer)认为游 戏是幼儿借以发泄体内过剩精力的一种形式,并从中获得 满足O复演说:美国心理学家霍尔(G S. HalI)认为游戏是古 代人类生活特征在儿童身上的重演。生活准备说或练习说:德国生物学家格罗斯认为游戏 是儿童对未来生活的无意识准备。当代的游戏理论游戏发泄论”、“游戏补偿论”:以弗洛伊德为代表 的精神分析学派提出。人的欲望常受压抑不能随意表现, 游戏则可促使幼儿发泄他的内在的抑郁、现实生活中不能 满足的欲望和要求。认知论:皮亚杰认为游戏是儿童学习新的复杂的客体 和事物的一种方法,是巩固和扩大概念和技能的方法,是 思维和行动相结合的方法。社会活动说: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游戏是 儿童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儿童现实生活的反映, 儿童是通过游戏掌握基本的社会关系。学习论:桑代克认为游戏是学习行为,遵循效果律、 练习律,并受社会文化和教育要求的影响。中国关于游戏的理论中国的教育家、心理学家陶行知、陈鹤琴、朱智贤等 在总结幼儿游戏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国的游戏理 论。游戏通常是指儿童运用一定的知识和语言,借助各种 物品,通过身体运动和心智活动,反映并探索周围世界的 一种活动。本质上,游戏是儿童能动地驾驭活动对象的主体性活 动,它现实直观地表现为儿童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活动。二、游戏的心理功能(-)游戏对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1 .游戏促进了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游戏的操作性促进了儿童对物体形状、大小、色彩等 外部特征的认识。游戏的过程促进了儿童对有关空间、时间、可能性和 因果等概念的理解。2 .游戏促进了学前儿童语言的发展游戏给儿童提供了交流的素材,有利于儿童语言的发 展。游戏中角色的扮演促进了儿童语言的发展。3 .游戏促进了学前儿童创造力的发展自由想象最早在游戏中的出现,标志着儿童的创造力 开始萌芽。建筑游戏和表演游戏促进了儿童创造力的挖掘。4 .游戏促进了学前儿童智力的发展积极有趣的游戏促进儿童注意力、记忆力的发展。游戏的虚拟性促进了儿童想象力的发展。游戏中以物代物促进了儿童思维从具体形象向抽象逻 辑的过渡。(二)游戏有利于学前儿童情感的发展1 .游戏促进学前儿童积极情感的发展游戏给儿童带来轻松愉快的情感体验,满足了儿童内 在情感的需要。游戏促进了儿童情感的丰富和深刻。游戏有利于发展儿童的美感,提高审美能力。2 .游戏有利于学前儿童消极情感的宣泄游戏中儿童按自己的兴趣尽情活动,有利于弥补现实 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愿望,宣泄现实生活带来的不良情绪。游戏对儿童心理疾病具有一定的诊断、治疗作用。(三)游戏有利于学前儿童社会化的发展1 .游戏促进了儿童对各种角色的理解和认同。2 .游戏促使儿童社会交往技能的发展。3 .游戏促使儿童了解他人的愿望、需要、情感,克服自 我中心。(四)游戏有利于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意识一旦形成,游戏就成为儿童认识自我、表现 自我、监控自我的主要方式。1 .儿童在游戏中不断获得并且检验自我力量,形成积极 的自我形象。2 .儿童在游戏中逐步掌握应对挫折和宣泄压力的正确方法,自信心和自尊心不断增强。3 .儿童在游戏中获得基本的社会技能,学会协调并且整 合自我情感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关系,掌握合理的自我评价 方法和标准。第二节学前儿童游戏心理发展特点一、游戏中的认知特点(一)皮亚杰游戏认知发展阶段理论1 .游戏的实质皮亚杰认为“游戏是指不断重复一些行为,而主要是 希望从中得到快乐”。游戏是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其实质是同化超过了顺 应。儿童早期认知结构发展不成熟,不能够保持同化与顺 应之间的协调或平衡。这种不平衡有两种情况:一是顺应大于同化,表现为主体忠实地重复范型的动 作,即模仿;另一种是同化大于顺应,表现为主体完全不考虑事物 的客观特性,只是为了满足自我的愿望,与需要去改变现 实,这就是游戏。2 .儿童游戏的发展阶段皮亚杰着力从认知发展的侧面考察儿童游戏心理的发 展过程。在他看来,游戏的发展决定于认知的发展并且与 其发展过程相对应。皮亚杰把儿童游戏的发展划分为练习性(机能性)游 戏、象征性游戏、规则性游戏三个基本阶段。第一阶段:练习性游戏阶段(0-2岁)这是个体游戏发展的最初阶段,相对于认知发展的感 知运动阶段。儿童的游戏以动作为主,实质上是感知动作的自我训 练。第二阶段:象征性游戏阶段(2-7岁)儿童的认知处于前运算阶段,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地 位。能以假想的情景和行动方式将现实生活和自己的愿望 反映出来,逐渐获得了符号表征的功能。儿童具有了象征 性游戏的能力。第三阶段:规则性游戏阶段(7-11、12岁)规则性游戏主要是有组织的集体游戏,规则性游戏出 现在儿童的认知进入具体运算阶段以后,因为对规则的理 解和把握,需要儿童具有一定的逻辑运算能力和社会交往 的协调能力。(二)游戏中的认知发展特点认知的发展为儿童开展高一级的游戏提供了保障,游 戏同时提高了儿童认知发展的水平。1 .游戏中儿童感知觉的发展游戏中儿童感知觉活动逐渐由被动转为主动。注视一寻找一参与(P174)2 .想象的创造性明显发展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 形象的过程,随着感知运动机能的发展,儿童积累了大量 的运动表象与实物表象。想象作为儿童游戏的核心认知成分开始出现。象征性游戏由儿童对生活情境的模仿开始,常常由某 种情境刺激引起。幼儿中期儿童更加热衷建筑游戏、表演游戏,创造性 想象进一步得到发展。幼儿晚期规则游戏的出现更加推动了儿童创造性的发 展。3 .游戏中儿童思维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发展思维是人脑借助动作、表象和语言而实现的对客观事 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任何游戏都离不开儿童积极的思维活动,从初级的练 习性游戏到幼儿期的象征性游戏以及幼儿晚期的规则性游 戏,每次游戏内容的变化都以思维方式的质变为基础,表 现为思维的抽象性和概括性不断提高。4 .游戏中学前儿童言语发展的特点游戏为儿童提供了一个轻松的语言环境。(1)言语的交际功能进一步增强(2)内部言语产生并发展(3)独白言语开始出现二、游戏中的情感特点游戏中儿童自主自愿的活动,游戏在满足儿童认知需 要的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儿童情感的发展。(一)游戏中儿童的情感内容日益丰富婴儿期,练习性游戏通过感官刺激、机体运动为儿童 带来生理上的愉悦、兴奋。幼儿期,产生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等社会情感。(二)游戏中儿童情感的可控性逐渐提高丰富的游戏内容,合作的游戏形式,要求儿童必须学 会对自己行为和情感的控制。如角色的分配、规则的掌握(三)游戏中儿童情感社会化的发展情感社会化包括情感内容社会化和情感对象社会化情感内容社会化重点表现出为儿童道德感的产生。情感对象的社会化表现为由亲子游戏为主向同伴游戏 为主转化。

    注意事项

    本文(学前儿童游戏心理的发展.docx)为本站会员(lao****ou)主动上传,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