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的开放性与答题思路技巧方法.docx
古诗词鉴赏的开放性与答题思路古诗词鉴赏是文学鉴赏的重要内容,也 是考查学生鉴赏评价能力的重要方面。诗词鉴赏 在考试中逐渐占有一席之地并显示出个性化特 征。在2002年以前,主要是通过选择题型来考查 学生的理解、初步鉴赏能力。2002年后,考试 说明把古诗鉴赏又列入“古代诗文阅读”中, 题型由客观型向主观题型发展,对鉴赏评价的内 容有了明确的规定。在2004年考试说明中, 考试命题中心对这一知识点又作了很大的变革, 古诗鉴赏题在命题及答案上呈开放型。尤其今年 我们扬州市中考的那道古诗鉴赏已经引起了广大 语文老师的注意。考试中古诗词鉴赏的开放性,即命题角度的 不确定性,学生思维的多面性,答案表述的自由 性。但“古代诗歌鉴赏不可能是完全开放式的, 我们在平时训练时要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 据"(张伟明语),因此在教学备考中,要针对各种开放性题型,探寻其大致的答题思路。笔者在 诗词教学中归纳总结出了以下几种开放性题型及 答题思路,以供同仁教学备考之需。一、简答题型简答题一般是从诗词的内容或形式的角度来 设问,提问指向明确,答案要点简明。解答时要 注意题目中的问号数量,提问方式是并列还是递 加追问,问的是内容还是形式等方面的问题。K示例力比较阅读下面两首词,回答后面 的问题采桑子欧阳修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蒙蒙,垂柳 阑干尽日风。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 帘拢,双燕归来细雨中。武陵春 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 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昨脑舟,载不动,许多愁。两首词分别抒发了什么感情?“只恐双溪昨航舟,载不动,许多愁”与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均写 愁情,试分析其表现手法。两首词内容和技法上有什么共同点?K分析及答案力这道诗词鉴赏题设置了三问,要求从思想内 容、表现技巧上去回答,提问角度明确,只有认 真比较阅读两词,便可回答。-. 合案卒考:(1)前者抒写了词人暮春时节个人生活空虚寂 寞的闲愁,后者抒写了词人由风住尘香而触发的 物是人非的凄楚、深沉、痛苦之情。(2)前后两句都采用了比喻、衬托的手法。 前句把愁比作有重量的东西,搬到船上运也运不 动,说明愁之重;后者把愁比作一江春水,永远 也流不尽,言愁之多。都化抽象为具体可感,新 颖别致。(3)内容上:由春逝之景引发个人感受及闲淡 愁怀。技法上:采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以乐景 写哀情。K失误及矫正力学生在回答这类题目时最易犯的就是粗心大 意,忽视问号的个数,以致回答不全面或答非所 问,张冠李戴的。不注意提问有先后顺序,结果 答案表述思路不清晰。回答时应注意:认真审题,抓住题干中的显信 息和潜信息,明确要求回答的角度。回答关键看 问号,做到题目问什么,就答什么,要什么,给 什么,忌乱答一通。回答要依据提问的顺序来答, 不要颠三倒四、语无伦次地回答,力求答案简明, 条理清楚。二、评价题型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 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 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 然后阐明理由。这种题型酷似政史考试中的判断 说理题。K示例1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 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 情”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你同意这种观点 吗?请作简要说明。K分析及答案力这是一首典型的诗词评价题型O诗歌本意很明 了,但命题者借用西方一句诗来概括其艺术特色, 回答时思维要稍稍转个弯。所谓“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以小见大,管中窥 豹的写法。本文借出土的文物-一折戟和吴国二女 二乔来展现三国时期的政治风云变幻。答案 季考: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 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诗人却通过“小 物”“小事”来表现的。诗由一个小小的文物 “折戟”,联想到汉未分裂动荡的年代,想到赤 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可谓说是“一粒沙里见世 界”。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 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 可感,有情味,有风韵,可谓'"半瓣花上说人(失误及矫正X评价题型常见的失误主要有:判断失误造成 全题失分,阐明理由不得要领。但前者失误是最 主要的。一些学生没有认真审题,也没有深入阅 读理解诗词,想当然回答,一念之差判断失误, 造成无为的丢分。在阐明理由时也只是蜻蜓点水,不能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或只判断 而没深入分析。回答时应注意:题干中若问“你同意这种说法 吗”,不能想当然回答“同意”或“不同意”。 首先要弄清楚评价语的评价角度:内容还是形式, 全文还是局部,表现手法还是修辞手法等。再把 它和原文结合起来分析。一般而言,对题干中的 第一问要顺应命题者的意图,大多情况下要同意 这种说法,当然这不是绝对的。总之,第一问回 答要把握准确,否则,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在 具体分析时,要有原文意识,要结合原文相关内 容来分析评价,做到点面结合,不能高屋建令瓦,空洞说教。回答时要两问兼顾,不能省略第一问 直入分析,更不能只回答第一问而不展开阐述。 每一问都有赋分值,一般说来,第一问给1-2分, 若只回答第一问而没展开阐述,一般不给分;第 二问给4-5分。因此回答既要紧扣原文,又要照 应题干要求。三、比较评价题型这种题型命题者往往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 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K示例力比较阅读下列诗词曲,回答问题【越调】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双调】沉醉东风秋景挂绝壁松倒倚,落残霞孤鹫齐飞。四围不尽山, 一望无穷水。散西风满天秋意。夜静云帆月影低, 载我在潇湘画里。如果从作品的意境及作者表现的情感角度出 发,你更喜欢这两首中的哪一首?为什么?K分析及答案这是一道半开放性的题目,只要能自圆其说, 无论你认为哪一首更好都可以。关键是要能比较 准确的说出该首小令所写出的意境及作者要表达 的情感。答案参考:(1)相同点:两首小令都运用 白描手法,状写秋景。(2)第一首作者把秋天傍晚 几个特有的景物巧妙地组合起来,创造出萧瑟苍 凉的意境,突出表现了羁旅愁绪。第二首小令作 者写在秋意里对洞庭潇湘的观感,气象明朗开阔,意境宏伟,表现了开朗乐观的情怀。K失误及矫正工比较评价题型容易出错的现象有:在整体把握 上顾此失彼,就其中一首诗大力评价;不注重题 干中提示的比较角度;在表述上条理不清,层次 不明,要点不全。这种题型回答时要注意:首先要通读这几首诗 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 品的背景知识。其次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 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 寻求诗词的差异性。最后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 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 楚,层次分明。另外,有时还要结合读者的生活 体验和爱好来评价之。四综合表述型综合表述型就是命题者在问题设置上比较笼 统,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来分析评价诗 歌。这是一种全开放性的鉴赏题型,学生可以仁 者见仁,智者见智。从作答结果看,答案相当于 一篇100200字的小论文。k示例观书有感 (宋示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 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博览群书,学识渊博,写诗也颇有特 点。试就这首诗的内容和表现手法写一段120字 左右的赏析性文字。K分析及答案工该题为全开放性的题目。扣住内容(作者阐明的道理)和独特的构思两个角度来回答。K失误及矫正工综合表述题型常见的失误有:一是对诗歌的分 析评价失之肤浅,或分析字句,或分析修辞,或 简要概括内容等;二是分析时逻辑不明,表述时 思路不清。学生在作答时,往往把内容和形式绞 在一起,时而内容,时而手法,时而形象,角度 不一,逻辑不清,缺乏条理性。加上语言表达不 简洁,答案给人一种模糊感觉。三是分析评价牵 强附会。在理解诗词内容、情感、形象、艺术手 法、语言风格时,或脱离诗词背景作无端的想象 或无据的推理归纳;或在评论某一点时,总喜欢 联系作者的时代背景、心情及遭遇来回答,答案 牵强生硬。回答时要注意:在作答时,要充分解读诗词题 目、后面注释文字及相关材料的提示,抓住诗词 中抒情议论的语句来重点展开评价。同时要借助 诗中景物特点、诗歌意境来进行合理想象,防止 答题片面,主观臆断。题干中若无分析角度,则 按“写了什么(主要对象)一怎么写的(表达方 式、表现手法、修辞等)一什么表达效果”思路 来回答,若有分析角度,按题目要求答。这种题 型答案开放,表达自由。若要答案精简完美,必 须注意表达的条理性、简明性。你最好依照题目 提问顺序一问一问地答,最好采用数字序号或字 母分点来答,最好按照先总说(或具体分析)后分 说(总说)的思路来答。同时还要注意用语准确, 书写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