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docx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持有部门:文件编号:制订者:审核者:版次:制订日期:审核日期:执行日期:措施类别关键控制点管理要求1 .建立集中的内镜诊疗中心(室),负责内镜诊疗及清洗消毒工作。2 .内镜室应有固定的专人从事内镜清洗消毒工作,专人负责监测工作。3 .内镜清洗消毒人员应接受内镜清洗消毒知识的培训。布局及设 施、设备管理1 .内镜诊疗室应设立办公区、患者候诊室(区)、诊疗室、清洗消毒室、内镜 与附件储存库(柜)等,其面积应与工作需要相匹配。2 .不同系统(如呼吸、消化系统)软式内镜的诊疗工作应分室进行,同一系统 不同部位(如上消化道、下消化道)内镜诊疗操作可同室进行。3 .内镜及附件数量应与诊疗工作量相匹配。4 .每间诊疗室应配备洗手设施、充足的手卫生及干手物品,米用非手触式水龙 头,治疗车配备速干手消毒剂。5 .内镜的清洗消毒应在清洗消毒间内进行,不得在诊疗室进行环境管理L诊疗室及清洗消毒室应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若采用机械通风,宜采 取“上送下排”方式,换气次数宜210次/小时,最小新风量宜达到2次/小时。2 .每日诊疗及清洗消毒工作结束后,应对环境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3 .物体、仪器表面采取湿式卫生的方法,先清洁、再消毒。无明显污染时用清 水清洁,有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污染时,应先用吸湿材料清除,再擦 拭消毒。L每位患者使用后的内镜应进行统一处理。接触黏膜的内镜至少应达到高水平清洗消毒 操作规程消毒,接触无国组织的内镜应灭国。活检钳应为一次性使用或每次使用后灭菌。 2.内镜清洗消毒流程应做到由污到洁,不同系统(如呼吸、消化系统)软式内 镜的清洗槽、内镜自动清洗消毒机应分开设置和使用。3.软式内镜清洗消毒参照”51.软式内镜手工清洗消毒标准操作规程”52.软式内 镜机械清洗消毒标准操作规程:监测与记 录L内镜清洗质量:应采用目测法监测每件内镜及其附件是否清洁、无污渍,可 采用蛋白质残留测定、ATP生物荧光测定等方法定期监测内镜的清洗效果。2. 使用中的消毒剂或灭菌剂监测:遵循产品说明书进行浓度监测,未说明监测 频率的,一次性使用消毒剂或灭菌剂每批次监测,重复使用的消毒剂或灭菌剂 配制后应测定一次浓度每次使用前进行浓度监测;消毒内镜数量达到规定数量 的一半后,应在每条内镜消毒前进行测定;染菌量监测每季度1次。3.内镜消毒质量监测:每季度进行生物学监测,采用轮换抽检的方式,每次按25%的比例抽检,内镜数量少于等于5条的,应每次全部监测;多于5条的, 每次监测数量应不低于5条。当怀疑医院感染与内镜诊疗操作相关时,应进行 致病性微生物检测。4 .内镜清洗消毒机监测:新安装或维修后,应对清洗消毒后的内镜进行生物学 监测,其他监测应遵循国家的有关规定。5 .质量控制过程的记录与可追溯要求:应记录每条内镜的使用及清洗消毒情 况,包括诊疗日期、患者标识与内镜编号(均应具唯一性)、清洗消毒的起止 时间以及操作人员姓名等。各项监测的结果均应做好记录,消毒剂浓度监测记 录保存6个月,其他监测资料保存3年。职业暴露 w1.诊疗室和清洗消毒室应配备防护用品,确保手套、防水围裙和面罩等随时可 用。2.为防止职业暴露,诊疗室工作人员应穿工作服,戴手术帽、口罩、手套, 根据需要佩戴护目镜或面罩;清洗消毒间工作人员应穿工作服、防水国裙或防水 隔离衣、专用鞋,戴手术帽、口罩、手套、护目镜或面罩。3.发生职业暴露应按照”109.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处置标准操作规程”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