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县中小学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docx
-
资源ID:1191461
资源大小:9.22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全县中小学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docx
ll中小学中华传统文化进校活动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办 发20175号)及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 程教材指南(教材2021) 1号)精神,决定在全县中小学 深入开展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 精神为指导,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培育和践行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源泉作用,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 循青少年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重点,以培养高尚的 道德情操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培养富有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精神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 者和接班人。二、基本原则1 .坚持传承创新。注重古为今用、以古鉴今,赋予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 转化、创新性发展原则,使其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的重要源泉。2 .贴近学生实际。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贴近学生生活、 学习、思想实际,确定不同学段的教育目标以及具体学习内 容、载体形式,区分层次、突出重点,体现学习进阶,内容 和形式适宜,容量适中。3 .兼顾知行合一。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籍、历史人 物的学习,注重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发挥课外活动和社会 实践作用,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内涵。4 .统筹协作配合。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加强家庭、社 会与学校之间的配合,形成“三结合”教育网络,营造良好 的社会育人环境。三、活动目标1 .充分挖掘、梳理国家基础课程的教育元素,有机融合、 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常态课程教育活动中,让学生 充分感受悠久璀璨的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积淀,积极 引导广大中小学生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2 .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实践活动,让学生感 知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审美情趣、行为模 式、德行素养和社风民俗,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道德 理想和思想品质。3 .在中小学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促使广大中小学生 成为品德优良、行为文明、素质全面的青少年,将来成为具 有创新能力的新一代建设者;增进学生对民族优秀文化的认 同和自信,确保中华民族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四、具体实施1 .课程推动,普及传统文化教育。立足教材,立足课堂,将“传统文化教育”纳入学校教 育教学的总体规划,与国家基础课程结合起来,把中华民族 几千年来创造积累的文化成果,有效地渗透到日常的学科教 学中。在向学生传递学科知识的同时,充分挖掘中华民族传 统文化自身的内涵以及内在教育价值,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 教材,发挥课堂教学在传统文化教育的主渠道作用。课时安 排为每周1节。同时,各学校要重视学科渗透,寓传统文化 教育于各学科教学过程中。2 .活动辐射,构建校园文化品牌。德育工作以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重点,将传 统文化中的精髓融入到校园文化活动、特色活动、社会实践 活动中。各中小学要结合实际组织举行经典诵读比赛、中华 传统文化知识竞赛、书画比赛、名人名家演讲比赛、情景剧 表演、中华传统文化文艺演出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寓传 统文化教育于丰富多彩活动之中。3 .社团助力,提升师生人文素养。学校拓展课程与社团教育相融合,挖掘传统国学诵读、 绘画、书法、音乐、舞蹈、中华武术等背后传达出的育人理 念,让学生在音乐课程中感受民歌韵味,触摸民乐脉搏;在 美术课程中了解中国古代陶瓷艺术和雕塑艺术的特点,感受 国画中笔墨飞舞的艺术神韵;在陶土制作中认识美、理解美, 发挥想象空间,在有与无之间寻找一种玄妙的平衡与和谐。 在武术课程中,体会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一招一式中感受 天、地、人融会贯通的气概。4 .明德笃行,社会实践教育。各中小学要充分利用寒暑假、传统节日、重大纪念日等 组织学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 中加深了解传统文化丰富内涵。五、工作要求1 .加强组织领导。各学校要成立领导小组,明确专人负 责,认真研究制定具体工作方案,确保教育活动顺利推进、 有序开展。县教体局将把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纳入学校综 合督导评估,强化督导考核和指导检查。2 .建立长效联动机制。各学校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联 系,要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来;逐步 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会为一体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机制, 推动教育活动深入扎实开展。3 .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各学校要总结提炼特色典型经验,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站、宣传栏、文化长廊、校报校刊、 “两微一端”等媒介广泛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