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移风易俗工作研究.docx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移风易俗工作研究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移风易俗工作研究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持续推进农村精神文 明建设,持续开展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整治,以下是小编 为大家收集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近年来,XX市不断创新举措,推动移风易俗工作,开展文明创 建,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难题与挑战。其中,XX县以精 神文明建设为抓手,与重点工作紧密结合,着眼于以文化人、成风化 俗,破难点、解痛点、疏堵点,持续深化移风易俗,营造了文明健康、 绿色环保、向上向善的良好社会环境,XX年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城市, 对做好全市的移风易俗工作具有借鉴意义。为此,本课题组通过座谈 交流、查看资料、入户走访、调查问卷等形式,对XX县的乡镇、村 (社区)、部分餐饮单位等开展了移风易俗情况专题调研。现将调研 情况报告如下:一调研背景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 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提高全社会文明 程度。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 风建设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进城乡精神 文明建设融合发展。" XX年,中央一号文件就明确提出“乡村振兴, 乡风文明是保障。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提升农民精 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 明程度。”习近平总书记也曾指出:“要弘扬新风正气,推进移风易俗, 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乡村 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保障,而移 风易俗是文明乡风的关键。随着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人民 群众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但由于传统文化当中部分糟粕的影响,农村 的乡风文明建设还面临着紧迫的问题,掣肘着乡村振兴的整体协同发 展,也成为小部分群众屡屡返贫的主要原因之一。推进乡风文明建设, 推动移风易俗,可以有效消弭乡村居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间的差 距,改变农村面貌,助力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书写出一幅文明、 和谐、幸福的乡村新画卷。二XX县移风易俗工作的基本情况和主要做法近年来,XX县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 持续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持续开展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 题整治,创建国家级文明村镇1个,省级以上文明村镇4个、文明社 区2个,市级以上文明村40个、文明乡镇6个,移风易俗文明创建 成效明显。(一)打好“基础牌”,以规立德滋养文明新风。1.建章立制, 让文明常态畅行。为革除天价彩礼、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炫富攀比、 铺张浪费、随礼泛滥等歪风陋习,XX县综合运用自治、法治、德治、 智治等治理手段,依法打击婚托、婚骗、买卖婚姻、干预婚姻自由、 借婚姻索取财物等违法违规行为,规范婚姻中介所及“乡土媒婆”, 出台XX县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工作方案,印发关于开展 婚丧领域移风易俗工作的通知,建立深化殡葬改革推动移风易俗 常态化督查机制,对当地居民的婚丧嫁娶等事宜的操办均提出了规 范意见:推行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一是建立移风易俗工 作联席会,成立XX县移风易俗工作领导小组,明确部门职责,细化 分解任务,推动责任落实,探索建立三年整治方案。二是全县160个 村(社区)都成立了红白理事会,理事会设名誉理事长1名,由乡 镇挂点领导担任,设理事长1名,原则上由村党组织书记担任,理 事会成员5-7人(含理事长),由在群众中威信高的老党员、乡贤、 老干部及村民代表担任。三是将移风易俗纳入文明创建工作,强化典 型引领,深入推进“文明村镇”创建工作,选树移风易俗示范村(社 区),在年度精神文明创建中加大移风易俗工作的考核分值,为移风 易俗在XX大地铺开提供坚实有力的制度保障。2.破旧立新,让文明 新路新行。一是倡导婚事新办。建设婚事操办标准,提倡不要彩礼或 少要彩礼。二是引导丧事简办。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宣传文 明丧葬新风,大力推行厚养薄葬和文明治丧两大理念,培育和推广绿 色文明简约环保的殡葬礼仪和治丧模式。禁止大操大办,借机敛财, 提倡不是亲戚原则上不宴请;禁止散埋乱葬,实行遗体火化、骨灰盒 入公墓生态安葬。倡导鲜花祭扫、丝带祭扫、网上祭扫、家庭追思等 文明低碳祭扫方式,破除焚香烧纸、燃放爆竹、抛洒祭祀用品等祭扫 陋习。比如,XX县刻木山乡彭市社区于三年前成立了红白理事会、 道德评议会等群众自治组织,修订本村的红白理事会管理制度与本村 喜庆事宜的操办准绳、规模,在村公开栏进行公开,并纳入“村规民 约”。凡需要办理婚丧客事的家庭,必须及时报告社区红白理事会及 村(居)“两委”,并在统一引领下按章办理。目前,彭市社区红白理事会已累计参加引领婚丧客事百余例,狠狠刹住了红白喜事大操大办、 攀比炫富、厚葬薄养等不正之风。(二)打好“宣传牌”,推进文明新风深入民心。1.以文化人筑 精神高地。一是打造文化墙。在村民广场等地打造文化墙,内容包括 中国共产党发展史、农耕文化、国学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 让村民在美的享受中受熏陶、受鼓舞、受教育,使人积极向上、向善、 向好,传播正能量。二是加大新闻宣传力度。结合省级文明城市创建 工作,利用“微XX” “XX融媒”微信公众号、XX手机报等新闻媒体 宣传报道XX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XX市养犬管理条例,充分利 用道德讲堂、入户走访、座谈会、网络媒体等形式,广泛宣传移风易 俗好经验、好做法,积极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培育健 康向上的文明风尚。并开设“不文明现象曝光台",从正反两面进行 宣传报道,形成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三是传承红色基因。XX充分利 用当地红色资源优势,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本地非遗湘 北大鼓和红色宣讲团深入各地宣讲,寓教于乐,传承红色基因。2. 以点带面树先进典型。大力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卫生示范户”“好 儿媳”“好公婆”“十佳致富能手”等评比活动,并把身边的好人好事 以文艺演出、宣讲等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广为传播,开展农村广场舞、 文艺演出等活动,不断丰富群众文体生活,在寓教于乐中形成文明风 尚。同时,利用“村村通”广播循环播放移风易俗音频,增强移风易 俗工作的传播力,把推动移风易俗工作抓紧抓实、落细落小,净化乡 风、淳化民风。(三)打好“志愿牌”,打造移风易俗全新样本。XX县将志愿服 务与移风易俗有机结合,走在XX城乡街头,到处流动着最美“志愿 红”,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遵守文明、践行文明、倡 导文明新风逐渐成为30多万XX人的精神追求,“文明”逐渐成为大 美XX一抹亮丽的底色。XX县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载体,通过向 群众发送移风易俗、文明餐桌等宣传资料,引导大家抵制铺张浪费、 大操大办、封建迷信、聚众赌博等陈规陋习,倡导大家使用公勺公筷、 禁食野生动物,把文明新风吹进了村组农户、田间地头。文艺志愿服 务队开展以移风易俗为主题创作的文艺汇演,倡树文明新风尚,净化 乡风民风,积极引导农村社会风气向好向上,扎实促进移风易俗工作 的开展。三移风易俗工作存在的问题通过调研,总的来看,XX县近年来扎实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也还不同程度上存在一些问题,且不同村(社区) 存在一些规律性的差异。(一)违规赈酒、打牌赌博、厚葬薄养等现象仍少量存在。近年 来,XX县通过开展违规赈酒专项整治,对除了婚丧嫁娶之外的所有 赈酒定为违规赈酒。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对不赈无事酒、不吃违规 酒有了广泛认同,赈酒数量大幅度减少,但仍有极少部分人违规赈酒。 虽然文明办下发了通知,也设置了专项举报电话,但参加宴席的亲戚 朋友们虽有怨言,却大多不愿出面举报。在红白喜事中也少量存在大 操大办的现象。在红事中,因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有些父母在婚嫁 开支方面就比较大手笔,有些新人拍结婚照要花一两万,办结婚庆典 再花十几万,还有豪华车队及晚宴放烟花等等。而在丧葬仪式中,也 少量存在一些制造“热闹”的产品,比如鞭炮、拱门、氢气球、乐队、 大鼓、玩龙舞狮、请道士等等,导致丧葬仪式消费偏高。(二)各部门间协同作战不够。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移风易俗工作 不单单是宣传部、文明办的事,各个部门和各个主体都要担当起推进 移风易俗工作的责任,齐心协力推进改革。从调研情况来看,由于尚 未建立“主体清晰、职责明确、制度完善、奖惩分明”的监督考核机 制,尚未充分调动起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至于各部门 在推进移风易俗治理工作时往往力量不集中,互不干涉,尚未形成联 动,各司其职,职能分散,导致移风易俗工作未能达到最佳效果。(三)参与移风易俗工作主体较为缺乏。人民群众是开展移风易 俗工作的主体。而据余市桥镇蒋家村党支部副书记李立群反映,平时 蒋家村在村人口数不足村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劳动力匮乏,人才回 流不足,外流人口只有过年或者生产、销售季节时才回村,导致移风 易俗工作缺乏足够的支持。参与移风易俗工作的主体不足,折射出的 深层次问题是缺乏做思想工作的主力军。留村群众大多受教育水平较 低,且较难接受新思想、新观念,导致难以从农村群众的思想深处根 除落后思想。另外,还有少数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认为移风易俗管 的是群众个人私事,人情往来、愿打愿挨,民间风俗、不涉法律,党 委政府强行干涉是“手伸的太长了”,导致工作中说困难多、想办法 少,简单应付,不在状态。四对XX移风易俗工作的建议移风易俗工作绝非一日之功,必须从思想上形成自觉、制度上形 成规范、风气上形成氛围。同时,在治理上不搞一刀切、齐步走,落 细落小,以点带面推动移风易俗工作再上新台阶。(一)加强宣传引 导,不断推动宣传方式、手段创新。调研发现,一旦宣传减弱,各违 规现象就会出现反弹。所以,对市内商铺、餐饮从业者和广大群众的 宣传教育要持续加力。一方面,继续实施“以文化人”惠民工程,充 分发挥文艺节目潜移默化、喜闻乐见的独特优势,以移风易俗为主题, 依托XX丰富的文化资源,积极创作和编排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 有趣的具有当地特色的文艺节目。另一方面,利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 快速普及的优势,通过微信、微博、快手、抖音等平台,培育发展一 定数量的本土 “农村网红”,拍摄“土味”宣传短视频,通过“网红” 的影响力和传播力,把文明新风吹进田间地头和农家校园,真正达到 “教育一个孩子,感染一个家庭,带动一个院落,辐射一个村组,影 响整个社会”的良好效果。(二)以经济振兴促进乡风文明。仓縻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 荣辱,文明程度的高低与经济程度的高低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 XX县余市桥镇荆岗村村民田自银是种烟叶和紫苏的大户,带动当地 很多村民就业,他告诉我们:“我们村的乡风民风都很好,大家都有 事做,也就不会去打牌赌博了。”所以,要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不 断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加强养老、婚姻、殡葬等领域公益性基础设施 建设,关爱特殊困难群体,创新惠民惠农服务体系,用农村经济高质 量发展带动乡风文明发展。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充分挖掘乡村生态休 闲、旅游观光、文化教育价值,结合当前的市场发展需求,选择合适 的经营项目,在土地资源丰富村镇发展特色农业,在文化底蕴丰厚村 镇发展文旅行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聚焦乡村整体发展,不断优化 营商环境,吸引一批劳动密集型企业到乡村落地生根,同时借助企业 资源优势,带动群众创业增收,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为促 进乡村振兴增添动力。(三)加强工作联动。各部门要搞好协同作战,加强跨地域联动, 确保治理工作不出现死角、死面和真空地带。特别是对化整为零赈酒 的、跨区域赈酒的、打时间差赈酒的,要与兄弟区县市联手共同加大 治理力度,防止产生“边际效应”。一方面,要建立健全“主体清晰、 职责明确、制度完善、奖惩分明”的监督考核机制,将各职能部门、 参与移风易俗工作的社会组织等纳入考核,充分发挥各部门、主体的 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协同治理形成闭环。另一方面,各相关单 位要充分增强协同意识和服务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