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儿童荞麦过敏.docx
2024儿童养麦过敏摘要养麦是常见的食物过敏原之一。养麦过敏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累及皮肤, 可伴呼吸道/消化道症状,严重过敏反应发生率高,甚至危及生命。近年, 养麦过敏在我国儿童和青少年中的患病率增高,但国内有关养麦过敏的研 究报道较少。现对儿童养麦过敏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 与管理等进行综述,旨在为养麦过敏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关键词儿童;养麦;食物过敏养麦属于蓼科植物,是我国的三大谷物之一。养麦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 膳食纤维,近年备受大众推崇。养麦壳也是常见的枕芯填充物。养麦有4 个品种:甜养、苦养、翅养与米养,其中甜养和苦养为国内外主要栽培的 品种。随着日常生活中与养麦接触的增多,养麦过敏的患病率逐渐增高, 且多发于儿童和青少年1 L目前国内外有关养麦过敏的研究报道较少, 本文就其概况进行综述,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1、流行病学Smith 2 首次报道了养麦过敏的病例,1名成年人食用少量养麦面粉后 引发了哮喘、鼻炎、尊麻疹等症状。1926年,Peshkin 3 首次使用养 麦提取物进行皮肤点刺试验(SPT ),诊断了 1例养麦引起的儿童支气管哮 喘。随后,研究发现某些特应性体质的人群在皮肤接触、吸入或食用养麦 后会引发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以儿童多见。Nakamura和Yamaguchi 4对门诊就诊的患者进行了养麦过敏调查,结果显示,有169例患者 被诊断为养麦过敏,其中86%为儿童。儿童养麦过敏的患病率因地区、年龄等的不同而不同,且与饮食和生活习 惯密切相关。养麦类食品在亚洲国家食用广泛,养麦过敏在中国、日本、 韩国等亚洲国家的患病率亦较高。一项日本横滨的最早且规模最大的养麦 过敏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养麦过敏在儿童及青少年中的患病率为0.22% 5 0韩国一项对29 843名学龄儿童的研究显示,养麦过敏的患病率为0.13%,其中67岁、910岁、1213岁、1516岁儿童的患病率 分另1J为0.03%、0.10%x 0.17%, 0.10% 6 0另一项韩国的食物过每攵多 中心研究结果显示养麦过敏的患病率为2.0%儿童与青少年占52% 7 0 在我国关于养麦过敏患病率的研究很少,仅有山西太原一项对10 192名 1321岁青少年的研究报道养麦过敏的患病率为0.4% 8 0此外,据北 京协和医院报道,在门诊食物过敏的患者中,养麦过敏的比例约占3.6% , 其中60%为儿童和青少年9 0由此可见,养麦过敏在我国并不少见,且 儿童是养麦过敏的易感人群。2、发病机制养麦过敏主要为免疫球蛋白E(IgE)介导的I型变态反应,常累及多系 统,并引发严重过敏反应1 o养麦过敏可由摄食、吸入、皮肤接触3种 方式诱发,且与多种因素相关,如遗传、首次暴露养麦的年龄、暴露的途 径和剂量等。极少数养麦过敏为非IgE介导的过敏反应。2.1 暴露途径养麦致敏最常见的暴露途径为食用养麦类食品,国内外均 有养麦过敏患儿食用养麦面条、比萨饼、蛋糕等含养麦食品后发生过敏的 病例报道9-12 0此外,吸入与皮肤接触养麦也是常见的致敏途径。在 成人中有表现为职业性养麦过敏,在儿童中,常表现为使用养麦壳枕头后 引起哮喘、过敏性鼻炎、接触性皮炎等过敏症状1 0 Kuryan等10 报道了 1例患儿在接触养麦壳枕头后发生过敏症状,认为养麦壳可作为一 种吸入过敏原致敏。养麦壳枕头的应用在中国和韩国最为广泛。一项韩国 的病例研究报道了 3例夜间发作的儿童哮喘,3例患儿养麦变应原SPT均 为阳性,屋尘螭均为阴性,且在移除养麦枕头后,3例患儿夜间哮喘症状 均得到改善11 o此研究认为,应用养麦壳枕头是引起患儿夜间哮喘发 作的主要原因。一项北京的病例报道显示,9例养麦过敏的患儿中均有养 麦枕头接触史12 O另外,Nam等13 通过比较化纤枕头和养麦壳枕 头灰尘中内毒素的水平和屋尘螭过敏原(Derfl)水平发现,2种材质枕 头中Der f 1的水平均很低。但养麦壳枕头中的内毒素水平较化纤枕头高 出12倍,内毒素是一种来自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炎症化合物,可引起尘 螭过敏的哮喘患者症状加重。因此养麦壳枕头可导致高内毒素暴露,可能 与哮喘患者的严重程度相关。2.2 致敏蛋白养麦致敏蛋白的鉴定与检测仍是现阶段研究的热点。养麦 种子蛋白不仅是养麦的主要营养成分,也是养麦致敏的主要致敏组分。养 麦种子蛋白致敏的主要机制是与糖基结合为相对分子质量为10 000 70 000的糖蛋白,通常可以耐受高温、加工、烹饪等过程,且能抵御人体消 化道中多种消化酶的分解作用1,140早期,大多数养麦致敏蛋白仅以相对分子质量命名。一项1994年的早期 研究用Western Blotting法在养麦种子中发现了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24 000的致敏蛋白15o随后,一项韩国的研究发现,16 000蛋白与养 麦引发的严重过敏反应密切相关,19 000蛋白是养麦过敏的主要致敏蛋 白,在养麦过敏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特异度140 Zhang等16 通过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 )等方法发现24 OOOs 34 000和 56 000 3种蛋白,其中56 000蛋白可水解成2个小分子蛋白,且与 IgE的结合能力高于其他2种蛋白所以推测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56 000 )在水解成小分子片段后使分子内部暴露出更多的抗原表位,从而增 强了其免疫活性。另外,Cho等17 在后续研究中发现,40 000、45 000和48 000蛋白在养麦过敏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是预测韩国儿 童养麦中严重过敏反应的重要致敏组分。目前,养麦致敏蛋白的命名采用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免疫学联合会 (WH0/IUIS )过敏原命名委员会的命名原则统一进行,过敏原名称由种 属的前3个字母、物种分型的1个字母以及1个阿拉伯数字(即被分离鉴 定的顺序)组成。甜养中主要的致敏蛋白为Fage1 (13S球蛋白X Fag e 2(2S球蛋白 Fage3(7S球蛋白 Fage4(抗菌肽)、Fag e 5 (豆 球蛋白)等18 O其中Fagel和Fag e 2是甜养的主要致敏蛋白,具 有胃蛋白酶稳定性,在养麦过敏的诊断中具有高特异度18-19 o Yanagida等20 发现,Fag e 3可作为预测口服激发试验(OFC)阳性 以及OFC过程中发生严重过敏反应的指标。Geiselhart等21 于2018 年发表的研究中发现了 Fag e 4和Fag e 5这2种新的养麦致敏蛋白,在 养麦过敏的诊断中也具有较高的特异度。在苦养中发现的致敏蛋白有4种:Fagt 1、 Fagt2,Fagt3和Fag 16o 其中Wang等22 在苦养中分离并鉴定了主要的致敏蛋白Fagtlo多 项研究发现,Fag 11与Fag 12具有结构稳定性,可耐受高温和胃蛋白酶 的消化分解作用,有助于养麦过敏的诊断以及特异性免疫治疗的研究23-24 0 一项山西太原的研究发现,糖化后的Fag 13与IgE/IgG的结 合率显著下降,可能是降低Fag 13抗原性的有效方法25 0 一项近期的 研究发现养麦过敏患者的血清IgE对一种18 OOO的蛋白表现出高亲和力, 这种蛋白根据WHO/IUIS过敏原命名委员会的标准被命名为Fag t 6 (油 质蛋白,oleosin ) 26 02.3 交叉过敏反应养麦和其他食物过敏原之间存在一定的交叉反应性。 一项早期的研究报道了 2例养麦过敏的患者,发现养麦和乳胶存在交叉反 应的位点27 0另一项研究发现,Fage4可能是养麦与乳胶发生交叉过 敏反应的致敏蛋白21 o 一项日本的研究证实了养麦与花生存在交叉过 敏反应的抗原表位,可能与Fage 1、Fag e 2两种致敏蛋白有关28 0 Geiselhart等21 研究证实Fag e 2可能是养麦与花生、豆类发生交叉 过敏反应的致敏蛋白。CifUenteS等29 发现养麦的致敏蛋白Fag e 3 与椰子的致敏蛋白Coc n 2存在较强的交叉反应性。一项德国的研究报道 了 1例食用罂粟籽蛋糕后发生严重过敏反应的病例,发现养麦与罂粟籽存 在交叉反应性30 o最近一项研究发现,养麦的致敏蛋白Fag 16可能与 小麦存在交叉反应性26 03、临床表现IgE介导养麦过敏的临床表现多样,轻重不一,与过敏原的暴露途径密切 相关。在儿童中,养麦过敏常起病急,可累及多个系统,多以皮肤症状为 主,表现为尊麻疹、接触性皮炎、口唇眼周红肿、皮肤瘙痒等,可伴呼吸 道症状,如流涕、咳嗽、喘息、胸闷、憋气等。少数患儿可累及消化道, 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少部分可累及循环系统,表现为头晕、 晕厥、发冷、四肢无力、血压下降等1 o养麦过敏发生严重过敏反应较多,但仅有少量研究报道了人群中养麦引起 严重过敏反应的发生率。在日本,所有严重过敏反应中2.9% 3.4%是由 养麦诱发的31 o一项韩国的研究显示,食物引发的严重过敏反应中6.5% 是由养麦诱发的32 0在北京的研究报道中,9例养麦过敏的儿童中7 例患儿发生严重过敏反应12 O日本报道了 1例8岁女童在食用养麦面 条后进行剧烈运动诱发了严重过敏反应,并导致死亡33 o非IgE介导的养麦过敏较少见,表现为以反复呕吐、腹痛和腹泻为主的食 物蛋白诱导小肠结肠炎综合征(FPIESh除1例来自日本有关养麦引发 FPIES的报道外34 ,非IgE介导养麦过敏的相关研究很少。4、诊断对于IgE介导的养麦过敏,临床上依据病史,即接触养麦2 h内有无典型 过敏症状,以及避食养麦后过敏症状消失,再次接触后又出现类似症状等 可进行临床诊断,同时结合SPT和血清总IgE ,必要时进行OFC,具体操 作可参照2014年Allergy发布的相应指南,最终确诊养麦过敏35 o 在日本、韩国等养麦过敏患病率较高的国家,常用养麦特异性IgE检测作 为诊断养麦过敏的重要检测方法,但目前国内缺少相关试剂,暂未应用于 临床。养麦SlgE水平高低、SPT风团大小等指标对预测养麦过敏的严重 程度有重要参考价值。当养麦特异性IgE(SlgE) 1.26 kU/L ,应高度注意 养麦过敏发生的可能36 0儿童养麦过敏通常症状重,易发生严重过敏 反应。一项日本的研究显示,在OFC阳性的患儿中,有一半以上在OFC 过程中发生严重过敏反应37 o因此为患儿安全考虑,临床上很少应用 OFC进行诊断。日本一项回顾性研究显示,对于养麦过敏患者,SPT较血 清SlgE检测更有诊断价值,且当风团直径24.1 mm时,则可以避免OFC 38 o近年变应原组分诊断在养麦过敏的辅助诊断中亦有应用,其临床价值有待进一步评估。对于非IgE介导的养麦过敏,由于相关文献太少,暂时无明确推荐的诊断 标准。目前临床上采取结合临床病史,应用0FC、影像学以及内镜进行诊 断。5管理及预后儿童养麦过敏的主要治疗措施是严格规避养麦变应原,包括避免摄食(养 麦类食品吸入(养麦面粉和养麦枕头)、皮肤接触等。在发生养麦过敏 时,应立即脱离养麦变应原的环境,给予抗组胺药物治疗。若出现严重过 敏反应,需立即肌内注射肾上腺素(0.01 mgkg,最大剂量为0.03 mg ), 有呼吸道症状时给予吸入速效2受体激动剂治疗,必要时辅以氧疗(氧流 量为 24Lmin)360对于儿童养麦过敏的长期管理,除避免摄食或吸入养麦变应原外,尚应适 当回避乳胶、椰子、花生等与养麦存在交叉反应的物品和食物。定期随访, 监测SPT水平,追踪其过敏进程与远期转归情况。口服免疫治疗(Orr) 是治疗食物过敏的有效措施,但目前尚未见养麦Orr的相关临床研究。关于养麦过敏的预后,临床上儿童养麦过敏很少随年龄增长和免疫系统发 育的完善而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