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党建工作总结&某市乡村振兴典型经验材料.docx
-
资源ID:1188668
资源大小:14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年党建工作总结&某市乡村振兴典型经验材料.docx
2023年党建工作总结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单位始终坚持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的方针,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 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以为人民群众服务 为核心、以提升党员整体青质为主线,扎实推进机关党建工作。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一、主要工作(一)加强思想建设。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持 续抓好思想政治工作,夯实党员干部思想基础。进一步学习党 的各类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领导 干部示范带动,带头学习研讨、带头讲党课、带抓好整改落实, 经常性地组织开展回头看。督促基层党组织主抓党员教育,提 升党员修养,进一步深化学习党组织建设。以创建“尚学之区” 为契机,以机关党建图书专栏为平台,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开展 “一月一书”活动,积极倡导全民阅读活动。(二)做好党员管理工作。按照年度发展党员计划完成了 对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团员的确认工作。对所属 党员的组织关系进行了再次排查梳理,完成了所有党员的“全 国党员管理信息系统”录入和党内统计工作。严格落实党务公 开,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不断加大党务干部培训力度,组织新 任党支部书记、党务干部、新党员参加党务知识培训等,不断 提高机关党建工作水平,激活组织活力,进一步夯实组织基础。 加强党费收缴和使用管理。完成了党员党组织信息库建设,共 录入38名党员基本信息,党员信息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规范。 要求每名党员干部都要以“一面旗,一团火,一盘棋”为标准, 进一步转变了党员领导干部的作风。(三)加强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一是调整了某某城多联合党支部。二是继续抓好无职务党员设 岗定责工作。三是以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为着眼点,抓好党 员教育管理和发展工作、积极开展党员远程教育。通过远程教 育活动的开展,党员干部鼓足了发展信心,增强发展动力。四 是开展了基层组织调查走访活动,走访了 700多人,提出了许 多宝贵的意见。五是对全村的名党员进行了星级测评和党组织 的测评上墙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六是加强学习,开展了保持 党的纯洁性主题教育活动及防控风险活动。认真做好党员发展 工作。在党员发展上,严格按照“坚持标准,保质保量”的原 则。切实加强对流动党员管理。对全乡外出党员半年以上进行 了调查摸底,建立了名册,流动党员得到有效管理。二、存在问题(一)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个别党员同志对党建重 视不够,片面认为业务工作是硬指标,党务工作只是软任务, 重视和落实党建工作任务程度还不足,导致党的工作弱化。(二)创新开展党建工作段不多。党建工作缺乏前瞻性, 缺乏抓党建与抓业务有机结合的载体和手段,工作上仍满足于 完成觉建工作的规定任务,创新性的自选动作不多。三、明年的工作思路(一)继续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党性修养。牢牢把握 全面贯彻落实觉的二十大精神主线,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 求,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运用集中宣进、专家辅导等多 种形式,在学通弄懂做实上下功夫。(二)着力抓好政治思想建设。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党章 意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组织开展主题教育。推进学习型支 部建设,加强党性教育、理论武装和思想政治工作。实行党员 目标管理,开展民主评议党员活动,对党员的管理做到有目标、 有督查、有落实,年终有考评。(三)推进服务型支部建设,提升机关效能。扎实做好支 部联系社区工作,严格执行谈心谈话等党的组织生活基本制度, 完善“主题党日”、党员讲党课等,推动党建活动方式创新。 深入推进“转作风抓落实”工作,通过日常检查、专项督查、 通报曝光、强化问责等方式,重点整治不作为、慢作为等问题。某市乡村振兴典型经验材料今年以来,市以“三抓三促”行动为抓手,聚焦全面推进 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重大目标任务,坚决守牢 确保粮食安全、防止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着力建设现代园区, 加快打造产业集群,持续抓好农村改革,聚力建设和美乡村,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兴产业”搭建群众增收“大平台”。坚持把建设现代农 业产业园区作为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和主攻方向,做大基 地规模,做强主导产业,以点带面提升农业发展水平。一是实 施高标准农田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 创建昌马万亩高产优质小麦示范区,粮食播种面积达*万亩, 超额完成市下达任务。按照集中连片、提标扩面、水肥一体、 整体推进的思路,创新推广“企业流转、村级托管、农户联种” 三种模式,新建高标准农田*万亩,打造了高标准农田建设 “百亩块” “千亩方” “万亩片”*样板,高规格承办了*高标 准农田建设现场会。二是打造现代园区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做 足“农头工尾、畜头肉尾”文章,以蜜瓜、蔬菜、枸杞产业为 主导,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国家级林果产业园,发展蜜 瓜*万亩、蔬菜*万亩、富硒零农残枸杞*万亩。组建蜜瓜、蔬 菜、枸杞、肉羊特色产业联盟,着力打造四个*亿级特色产业 集群。引进蜜瓜智能化分拣包装、枸杞饮料、枸杞雪糕生产线, 新建牛羊屠宰加工及冷链体系建设项目,不断延伸产业链条。 三是突出下游畅通促进三产融合发展。启动市“三仓三中心” 建设,建成*云仓、*中转仓、*前置仓和农产品集采集配中心、 质量追溯中心及直播直销中心,畅通农产品物流渠道,推进直播电商、电商直采等新业态新模式向农村延伸。全力打造“* 珍好”区域公共品牌,累计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46个, 创建“甘味”农产品品牌8个,“*枸杞”入选国家名特优新 农产品目录,成功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和国家有机 产品认证示范市。积极组织各类经营主体参加第*届中国绿色 食品博览会、“甘味”特色农产品走进山东展销会等省内外展 会5次,成功举办市第四届特色农产品订货交易会,签订农业 订单*亿元,签约农业项目总投资*亿元,*特色农产品知名度 和影响力持续提升。“美村庄”绘就生态宜居“大画卷”。按照“收缩边缘、 繁荣中心”的思路,统筹产业发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基础设 施配套、乡村文化旅游等要素,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综合建设项 目。一是推进农房改造。主推易地新建、原址新建、拆除旧宅、 腾退进城、康养小区安置、风貌改造等六种农房改造模式,配 套7 + 3 + 10的扶持政策,2023年新建农村集中居住区*个, 改造农房*户,创建省级乡村建设示范村*个,累计建成农村集 中居住区*个,改造农房*户,创建省级乡村建设示范村*个。 二是推进综合治理。不断完善“户清扫、组收集、乡拉运、市 处理”的农村垃圾处置模式,建成标准化填埋式垃圾处理场* 座,配备垃圾拉运车*台、垃圾斗*个,聘用农村保洁员*名, 农村垃圾有效处理率达到100%。加快推进农村污水治理,累 计建成农村污水处理站*座,敷设排污管网*公里,管网敷设到32%的行政村,乡集镇和村中心组污水处理实现全覆盖。推进 农村厕所改造,2023年改造高标准水冲式卫生厕所*户,累计 建成卫生户厕*户,农村常住户标准化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 到80%o三是推进绿化美化。村前屋后因地制宜发展小菜园、 小果园、小花园,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38%,农田林网化率 达到80%以上,村庄内外适宜绿化区域绿化率超过80%o依 托省级乡村建设示范村创建和农村风貌改造示范点打造,抓好 农宅后院整治,基本做到柴草不乱放、农具不乱摆、衣物不乱 挂、粮食不乱存、畜禽不乱养、粪污不乱堆、棚舍不乱搭等“七个不乱”。“促治理”构建乡村社会“大和谐”。按照“三级中心一 张网”社会治理模式总要求,以“一领四强五融合”为总体思 路,标准化建成市、乡、村三级综治中心,做实做优活力网格, 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一是活力网格 促治理。不断推进“党建+基层治理”工作模式,依托*个农 村网格,成立党支部*个,党小组*个,配备专职网格员*名, 网格工作辅助人员*名,建立起以村民小组为单位的网格“微 单元”,确保发挥“一网多能” “共治共享”的功能。二是建 好中心强载体。以“六有八化”为标准,以“实用实战”为导 向,规范化建设乡、村两级综治中心。建成集公共法律服务、 群众信访接待、矛盾纠纷调处、视频监控联网、心理咨询服务 等为一体的乡级综治中心*个,整合公安、综治、司法、食药、 行政执法等力量进驻中心工作,基本实现“只进一扇门、最多 跑一处”的目标。建立首问负责制、归口受理制、催办督办制、 工作例会制、矛盾纠纷排查制、联调工作制等一系列的规章制 度,以“日排查、旬研判、月调度”的工作模式确保三级中心 高效运转。三是五治融合提质效。设立“群众说事室”*个, 形成“村民说事、干部领事、大家议事”的三级工作法。完善 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充分发挥综治中心、派出所、司法所、 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联动作用,做到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一 条龙化解、全链条解决”。加快推动大数据、智能化与社会治 理深度融合,依托“雪亮工程”、数字乡村建设,视频监控基 本实现全覆盖,数据驱动、人机协同的“天罗地网”立体化、 智能化的乡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初步形成。“育乡风”打造文明风尚“大学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教育为主要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引导和培训活动, 全面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一是深化典型引领。持续推进群 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挖掘农村道德领域先进典型,创 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个、全国文明村*个、省级文明村*个。 组织开展“五星级文明户” “文明家庭”评选活动,通过树立 好家风转变旧观念,培植道德实践热土。持续深化“我推荐我 评议身边好人”主题活动,广泛宣传先进模范先进事迹,引导 市民群众见贤思齐,向上向善、崇尚典型,争做典型。二是深 化文明实践。以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 事会、禁赌毒会等“一约四会”为抓手,不断健全乡村治理工 作机制,强化乡风文明建设具体实践载体。制定印发*市推 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工作实施方案、治理高价彩礼推 动移风易俗倡议书,积极倡导文明乡风,高价彩礼等陈规陋 习得到有效治理。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深入开展“除陋 习、树新风”主题实践活动,常态化开展走村入户宣理论、农 家小院讲故事、田间地头普科技、乡村舞台唱梦想、“民事直 说"解民忧,不断增强群众参与移风易俗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三是深化文化惠民。整合全市宣讲资源,借助新时代文明实践 站(所)、乡村大喇叭等平台,为广大群众谈党的理论、谈惠 民政策、讲实用技术、谋村组发展。加强基层图书服务资源配 送,深入开展“九进一创”全民阅读活动,在农村掀起“爱读 书、读好书、善读书”的热潮,进一步丰富了农村群众精神文 化生活。“富百姓”托起群众民生“大幸福”。在发展中保障和改 善民生,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把实事好事办到人民群众心坎上。一是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安 排财政衔接项目资金*万元用于产业发展,占下达资金的*%, 重点实施产业项目*个,培育枸杞*万亩、蜜瓜*万亩、蔬菜*万 亩、制种*万亩、优质饲草*万亩,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万亩, 肉羊、生猪饲养量分别达到*万只、*万头。二是大力发展务工 经济。健全完善产业项目联农带农机制,带动农户参与产业发 展、参加务工就业,进一步提高农户增收能力,多渠道稳定增 加农户收入。采取“外地输转”和“就近务工”相结合方式, 组织动员农村闲置劳动力外出务工,输转农村富余劳动力*万 人次以上,实现劳务收入*亿元以上。三是积极盘活资源要素。 通过加快土地流转、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提高入股分红比例等 措施,不断增加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比重。新增流转土地面积 *万亩以上,全市土地流转累计面积达到*万亩以上,土地流转 收入达到*亿元以上。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将村集体经营 性资产、资源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财政帮扶资金、其他涉 农资金等折股量化到户,利用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采取多种方 式发展经营,所得收益按股向农户分红。四是全面落实惠农政 策。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