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康路建设工程--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
顺康路建设工程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17);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0788-2012)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镇建设部分,2013年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2015年版);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41-2008);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 50476-2008);广州市中心城区暴雨公式及计算图表(广州市水务局穗水(2011) 214号);井盖设施建设技术规范(DBJ440100T160-2013);水及燃气用球墨铸铁管、管件和附件(GB/T13295-2013)关于新建井盖进行编号、安装标示铭牌等增加设计要求的通知(穗开环建(2On) 103 号)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广州市水务局关于推广使用预制装配式排水检查井及限制使用砖砌筑排水检 查井的通知(穗水排水2018 16号)广州市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排水检查井技术指引(2018. 2)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雨水口标准图集(2018. 2)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排水检查井标准图集(2018. 2)现行国家有关规范、标准图集及行业规程。2.工程设计原则(一)污水系统本设计根据国家制定的城市污水处理工程技术政策,结合广州市污水治理总 体规划修编,城市污水以集中处理为主,分散处理为辅为主要原则。具体如下: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1 .工程概述1.1 建设规模项目名称:顺康路建设工程本项目位于广州市增城区增江街锦绣星辰旁边,规划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路,设 计时速为40kmh,规划道路标准断面宽为30m,双向四车道,全长约220m,采用沥 青混凝土路面。项目起点接广汕公路,由南向北,北至规划学园路。本项目的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道路工程、给排水工程、交通工程、照明工程、绿化 工程、电力管沟工程等。项目地理位置图L2设计依据及采用的技术标准、规范1.2.1 设计依据(1) 1: 500地形图(2)增江街顺康路建设工程岩土勘察报告(湖北中图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3)业主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1.2.2 相关规范、标准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2021);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50805-2012);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GB/TH836-2009);建筑给水排水制图标准(GB/T50106-2010);雨水的及时排放。(6)结合防洪、排涝规划,综合考虑防潮、防洪、排涝等多种因素,提高系统 的可靠性。(7)合流制区域雨水系统规划要结合污水管道系统结合考虑。(8)综合考虑实际建设条件及道路建设次序问题,雨水排放口尽量设在近期建 设主干路上,以解决雨水的排放问题。3 .雨水工程3.1 雨水现状本工程范围内存在已设计的DNlOOO雨水主管,最终排入广汕路现状DN1200雨水 管。4 . 2设计标准及基本参数(1)设计年限本工程为新建区域永久性市政排水工程,排水系统规模均按远期规划进行设计。(2)排水体制本工程排水体制为分流制。(3)设计规模根据地块和道路设计的情况选用适当的暴雨重现期P和径流系数O(4)基本设计参数 最大控制设计流速:Vmax=5m/s o 最小流速:Vmin=O. 75ms0 雨水管道按满流设计; 本工程排水管道有条件情况下均采用管顶平接。(5)雨水量计算a.雨水量计算公式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21),规划雨水量按目前我国普遍采用(1)区域自然条件和排水工程现状,合理确定排水体制;(2)收集系统管网布置结合现状,充分利用已建污水工程设施;(3)建设和污水处理厂同步协调发展,充分利用地形,尽量采用自流,缩短管 线长度,中途泵站与主干管布置综合考虑,减少泵站的数量。(4)污水管道将尽可能避免穿越河道、地下建筑和其它障碍物,减少与其它管 线交叉。(5)水管道系统的布置既要考虑其水力条件、经济条件,又要考虑其可实施性 和可操作性。(6)根据地形、水源的位置合理划分排水分区,并从环境效益、规模效益、经 济效益及可实施性等综合因素规划分区内污水处理厂的数量、规模及位置。(7)综合考虑实际建设条件及道路建设次序问题,污水干管尽量设在近期建设 道路上,以解决近期污水的排放问题。(二)雨水系统根据国家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17),本设计结合广州市雨水 系统总体规划,城市雨水以“分散出口,就近排放”为主要原则,综合考虑系统的 安全性、合理性、经济性和实操性,具体如下:(1)根据城市规划布局、地形、结合竖向规划和城市废水受纳体位置,按照就 近分散、自流排放的原则进行流域划分和系统布局。(2)雨水量要与城市防洪、排涝系统规划相协调。(3)雨水收集系统管道结合现状,充分利用已建雨水工程设施;(4)充分利用现状地形结合竖向规划,雨水尽可能自流排放,对于自流排放困 难地区的雨水可采用雨水泵站或与城市排涝系统相结合的方式排放,但尽量减少泵排 数量。(5)雨水系统高程控制要与现状地形、竖向规划及防洪、排涝规划相结合,在 控制管道埋深同时避免与其他专业管线相冲突,尽量减少倒虹吸管道的设置,以利于_ 2538379(1 + 0.416In p)q ft7313)a7式中:q:设计暴雨强度(Ls.hm2); t=tl+t2:降雨历时(分钟);其中tl为地 面集水时间,取10分钟;t2为管内流行时间。e.径流系数由于规划范围内,规划建设用地地表种类主要以碎石、块石、混凝土和沥青铺面, 径流系数取值范围在0. 6-0. 9之间;结合现行规范及上位规划要求,本工程综合径流系数取0. 65o3. 3雨水系统设计概要本道路工程范围内目前正在建设DNIOOO雨水管,本次设计仅对周边地块进行预 留并考虑雨水口的设置。4. 4雨水水力计算表管材、基础及接口(1)雨水管材:dn600W管径WdnI200采用国标级钢筋碎承插管,采用“o” 型橡胶圈接口; dnl200管径采用国标级钢筋硅企口管。钢筋混凝土排水管成品 必须符合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排水管(GB/TH836-2009)要求。雨水口连接管采用 级钢筋硅承插管。(2)所选材料应为符合国家及省、市有关部门相关标准、规范的合格产品,优 先采用具有国家通用标准的管材。(3)管顶覆土深W3. 5米时采用120°混凝土基础(具体做法详见图集 06MS201-1,第17页)。雨水管道设计在管道基础以下铺设20Cm厚砂碎石垫层(砂: 碎石=2: 8)0(4)雨水口连接管采用满包封混凝土基础。间隔每20m管段长度设置一个柔性 接口,柔性接口部位的现浇混凝土基础应用变形缝分离。(5)管道基础承载力要求应不小于IOOkPa0(6)间隔每20m管段长度设置一个柔性接口,柔性接口部位的现浇混凝土基础 应用变形缝分离。的公式计算,即:式中Q雨水设计流量(L/s);q设计暴雨强度(L/s ha );力一径流系数;F汇水面积(ha)。b.设计重现期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2021规定,特大城市中心城区采用35a,非中 心城区采用23a,中心城区重要地区采用510a,中心城区地下通道和下沉式广场等 采用 3050a0根据广州市排水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穗水(2013) 10号)的规定,新建项目、 新建区域和成片改造区域设计重现期一般不小于5a,重要地区(含立交桥)重现期 不小于10年。本工程结合实际情况,重现期采用3年。c.降雨历时降雨历时t按以下公式计算:t=tl+t2式中t-降雨历时(min);tl一地面集水时间(min);t2一管道内雨水流行时间(min);按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地面集水时间tl 一般采用515min°本工程地面集 水时间取tl=10minod.设计暴雨强度根据广州市水务局关于印发广州市(花都、番禺、增城、从化)暴雨公式及计 算图表的通知穗水规划2014 38号文要求,本工程雨水量计算采用增城区暴雨强 度公式(适用于增城区)。结合现行规范及上位规划要求,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为3年,暴雨强度公式:管径最大设计充满度5009000. 7010000. 75本工程排水管道有条件情况下均采用管顶平接。(4)污水量计算公式本设计污水量按城市综合污水量计算,城市综合污水量计算以城市综合供水量标 准为基础,根据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2021),排污系数按90%考虑,污水 收集系数按1. 0考虑。分流制污水管道设计流量计算公式:Qmax= Ks ×Kz ×Qave (L/S)式中Qmax:设计污水流量(L/S)最高日最高时污水秒流量。Qave:平均日平均时污水流量(L/S),根据综合污水量标准q计算U=qX服务面积(L/S)q二单位面积用水指标X90%(LCap d),本次采用150m3 (km2d)Ks:雨水或地下水渗入量系数,本次设计取1.1心总变化系数,按下表取值污水总变化系数表污水平均日流量(L/S)51540701002005001000总变化系数Kz2. 72.42. 12. 01. 91.81. 61. 55. 3污水系统设计概要根据广州市排水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污水管径最小管径为500mm,综合考虑 本地块污水收集范围及现状污水管已建情况,本次设计于道路下敷设DN500污水管。该污水收纳范围为顺康路两侧地块污水,并转输上游(学园路)管道污水。污水 主管管径DN500,污水由北往南排入广汕路现状DNlOOO污水管。本项目道路宽度为30米,采用单侧布置形式。(7)根据广州市水务局关于推广广州市水务工程混凝土管质量监管系统的通 知(穗水质安【2017】号)要求,在监水务工程的混凝土管需安装带有唯一识别 码的芯片,以便检测。3.5雨水口1)车行道采用混凝土平式双算雨水口,做法详见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雨水口 标准图集(试行)。2)道路横坡坡度不应小于1. 5%,平算式雨水口的算面标高应比周围路面标高 3cm5cm,立算式雨水口进水处路面标高应比周围路面标高低5cm。3)雨水口连接支管:d=300, i=0.01,雨水口均设置0. 15m沉泥槽。雨水口深度 不宜大于LOnb局部地段或管线交叉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当串联的第一个雨水 口或者排水干管埋深较浅时,雨水口深度可适当减少。4)道路竖曲线最低点及道路交叉口附近的雨水口,在实施时应调整至实际路面 的最低点,局部地方可增设雨水口,以保证有效收水。4 .污水工程1 .1污水现状本工程范围内及范围周边无现状污水系统,广汕公路存在现状DNIOoO污水管。4 . 2设计标准及基本参数(1)设计年限本工程为新建区域永久性市政排水工程,排水系统规模均按远期规划进行设计。(2)排水体制本工程排水体制为分流制。(3)基本设计参数最大控制设计流速:Vnax=5m/s o最小流速:污水管道在设计充满度下为Vmin=O. 6ms0污水管道最大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