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峡市旅游业“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年~2025年.docx
-
资源ID:1187938
资源大小:55.66KB
全文页数:4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青铜峡市旅游业“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年~2025年.docx
青铜峡市旅游业“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 年2025 年)青铜峡市人民政府目录第一章把握机遇,迎接旅游高质量发展新时代-5-第一节“十三五”取得成绩-5-一、立足长远,以战略思维谋划产业发展-6-二、突出重点,以扎实举措推进产业发展-7-三、创新发展,以资源整合推进产业发展-8-第二节“十三五”存在问题-9-一、产业配套服务相对滞后-9-二、产业融合深度有待提高-9-三、品牌吸引物连续性不强-10-四、旅游客源市场相对单一-10-五、人才匮乏阻碍产业发展-11-第三节“十四五”机遇趋势-11 -一、面临新机遇-11-二、发展新趋势-12-第二章转型升级,明确旅游高质量发展新目标-15-第一节指导思想-15-第二节发展原则-15-第三节发展战略-16-第四节发展目标-18-第三章 有序开发,谋划全域旅游发展新布局-20-第一节空间发展策略-20-一、积极融入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战略-20-二、区域联动打造银川都市圈“后花园”-20-三、协同推进旅游产业利青一体化发展-20-第二节全域空间结构-21-第三节空间布局规划-21-一、黄河岸边生态景观带-21-二、牛首山工业旅游带-23-三、稻花香里休闲观光带-25-四、贺兰山下紫色文化长廊-26-第四章创新提升,推进旅游高质量发展新任务-29-第一节 巩固提升旅游融合发展新业态-29-一、旅游+乡村:乡村休闲旅游产品-29-二、旅游+文化:文化体验旅游产品-29-三、旅游+教育:研学教育旅行产品-30-四、旅游+工业:水电工业旅游产品-31 -五、旅游+养生:康体养生旅游产品-31-六、旅游+交通:慢游休闲旅游产品-33-第二节加快推进三大特色品牌建设新计划-33-一、做靓“水工文化”,打响"黄河十里长峡”品牌-33-二、做实“农耕文化”,打响“汉唐古渠第一村”品牌-34-三、做深嘴萄酒文化”,打响“中国酿酒葡萄之乡”品牌-34-第三节 培育拓展“青铜峡之夜”旅游新IP-35-一、点亮夜间文旅示范商业街区-35-二、创新夜间演艺娱乐旅游产品-35-三、拓展夜间参与体验旅游产品-35-第四节 着力构建“多维配套”旅游服务新体系-36-一、优化完善旅游住宿结构-36-二、培育提升特色餐饮产业-37-三、促进旅游商品产业化发展-38-四、优化提升全流程旅游服务-39-第五节 科技赋能驱动文旅业态新变革-41-一、推进文旅信息资源整合共享-42-二、推进文旅公共服务管理智慧化-42-三、推动文旅宣传营销智慧化-43-第六节IP引领形成旅游品牌宣传新力度-43-一、以黄河文化为核心,构建旅游品牌体系-43-二、以节事活动为载体,完善文旅互动体系-44-三、以新媒体为主要方式,拓展营销渠道-45-第五章深化改革,完善旅游发展保障体系-47-第一节 强化组织领导和协调-47-第二节强化规划管理-47-第三节 完善政策保障-47-第四节做足人才保障-49-第五节坚持依法治旅-50-第六节 加强区域联合,实施资源共享-50-XX. 刖S“十四五”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关产业深度融合 创新的重要时期,也是克服疫情不利影响,应对国际形势诸 多挑战和不确定因素的关键时期。在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 态,旅游产业面临国际环境不稳定和国内旅游市场结构变化 的大背景下,青铜峡市旅游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的编制,必 须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时的嘱托、指示和要求, 必须全面贯彻自治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 行区的战略任务,必须扎实推进自治区、吴忠市有关推进高 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 从青铜峡旅游业实际出发 统筹推进、 高质量开展规划工作。本规划以自治区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工作任务 体系为指导,以提升高质量发展水平为总领,以融合发展为 重心,围绕“黄河岸边、稻花香里、贺兰山下”三条主线,明 确“十四五”时期青铜峡旅游业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项 目,统筹推进旅游产业向各领域、多方位、全链条融合发展, 不断丰富产业供给要素,持续提升服务水平,是2021-2025 年全市旅游产业发展的蓝图。第一章把握机遇,迎接旅游高质量发展新时代第一节“十三五”取得成绩“十三五”期间,青铜峡市在自治区打造独具特色旅游 目的地的总体部署下,以建设“黄河文化旅游名城为目标, 大力实施“大旅游、大产业、大开发、大发展”战略,在已 建成的黄河大峡谷、黄河楼、黄河坛、青铜古镇等一批 彰显黄河文化的地标性工程基础上,通过优化布局,资 源整合,示范带动了全市旅游景区(点)、文物古迹、 乡村旅游示范点、餐饮住宿、旅游购物实体店、旅行社 等旅游企业的蓬勃发展,并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 区”。初步形成了以“黄河岸边、稻花香里、贺兰山下”为 轴线布局,集旅游购物、餐饮住宿、农事活动、休闲观 光、旅游产品生产、旅游产业为一体的黄河文化旅游产 业体系。接待游客数量(万人次)350五年来,全市共接待游客1172.65万人次,实现旅 游综合收入53.59亿元,旅游总收入占GDP比重从5% 提高到7% ,旅游直接从业人员3000余人,旅游产业发 展实现从“粗”到“细”,从“点”到“面”,从“局部倒“全域”的 重大转变,旅游业成为全市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 新引擎。一、立足长远,以战略思维谋划产业发展(一)“一业统领”高位谋划。坚持高层推动,以全域 旅游为统领,把旅游业放到推动全市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的高度去谋划、去推进、去落实。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为 主任的全域旅游创建工作委员会,各相关部门、单位为 创建成员单位的工作体系构建了“党委牵头、政府主抓、 部门落实、社会参与的工作推进和落实机制。(二)“一规定位”科学布局。始终坚持规划先行、保 护与开发并重、科学合理利用资源的原则,突出重点, 抓好旅游开发建设。“十三五”期间完成青铜峡市全域旅 游总体规划(2016-2025年)编制,出台青铜峡市 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实施方案青铜峡市全域旅 游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和青铜峡市“引客 入青”奖励办法促进餐饮住宿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等, 为旅游产业发展布局勾画蓝图。(三)“众人划桨”形成合力。累计投资55.6亿元, 用于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将全域旅游创 建工作纳入全市效能目标考核,加大创建成员单位全域 旅游考核比重,建立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督查考评机制, 定期组织召开工作推进会研究推进创建工作,及时破解工作中困难和问题。二、突出重点,以扎实举措推进产业发展(-)打造全域品牌。五年来,通过提升全域旅游 产品档次,实现了全域旅游质和量的齐升。成功获评世 界灌溉工程遗产宁夏引黄古灌区、国家湿地公园各1 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自治区五星级农家乐1 家、五星级乡村旅游示范点1家,宁夏十大旅游购物店、 十大旅游特色街区各1处。青铜峡市已通过国家全域旅 游示范区创建、验收,黄河大峡谷旅游区通过国家5A级 旅游景区景观质量评定。(二)强化项目支撑。五年来,全市累计实施80多 个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重大项目,黄河文化旅游带、 滨河大道景观绿化改造提升项目先后入选全国优选旅游项 目库。旅游景观标识、跨东干渠景观桥、108塔观景平台、 牛首山停车场、鸟岛旅游服务区等景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完成,改造提升景区和农家乐A级旅游厕所40座;黄河楼 3D艺术馆、旅游集散中心、自行车慢行道等项目建成使用; 地三特色产业示范村、罗家河东部水系连通、青铜古镇改 造提升等项目建成运营。(三)打响旅游品牌。围绕“印象黄河彩虹之上”品 牌形象,综合运用传统媒体和互联网新媒体,借力宁夏 引黄古灌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品牌和鸽子山古人类文化 遗址入列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影响力,借梯登高品牌 营销;举办阿迪力黄河大峡谷极限之旅、黄河楼彩灯嘉 年华、稻花香里文化艺术节、黄河拜水盛典、农民丰收 节等30多场次重大节庆文化活动,借势造势主题宣传。 “九渠之首青铜峡”“我在黄河边等你”等旅游形象宣传语广 受欢迎。(四)优化服务环境。强化行业培训,侧重加强旅 游一线服务人员和紧缺型人才的培训,加大'旅游服务之 星”“金牌导游(讲解员)”等评比表彰,不断强化人才支 撑,培养出一批国家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提升服务质 量,侧重培育和引导特色旅游产业,黄河楼景区、大峡 谷景区荣获自治区“文明旅游景区”称号,叶盛镇入选“全 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市文创及特色旅游商品荣获全国 金奖2个、银奖2个、铜奖1个。(五)推行惠民举措。落实老年人、特殊人群免票 政策,实行免费开放文化馆、青秀园、鸟岛游客服务区 等惠民举措;同时依托节庆活动、节假日开展了景区门 票优惠、景点联票、免费赠票等优惠措施,激活旅游消 费市场,释放旅游消费潜力,带动旅游人气,营造共建 共享的旅游发展环境。三、创新发展,以资源整合推进产业发展(-)坚持融合发展。五年来,始终把“旅游+”作为 丰富旅游产品、增加有效供给的有力举措。黄河楼3D奇 幻艺术馆、吴忠黄河奥体中心等新业态开始运营;叶盛 地三特色产业示范村、叶盛龙门特色旅游村、先锋大青 葡萄长廊、大坝韦桥美丽休闲乡村等田园观光综合体项 目备受关注;大峡谷特色旅游商品展示中心及捷智通、 禹皇酒庄等旅游电商企业、叶盛米业旅游商品研发基地 落地生根;稻花香里文化艺术节、阿迪力黄河大峡谷极 限之旅、中秋黄河楼赏月、国际马拉松长跑比赛、黄河 文化美食节、特色商品展销会等主体活动四季不断。文 化、农业、体育、商贸、城乡建设借势旅游平台融合发 展态势明显。(二)发展智慧旅游。打造智慧旅游青铜峡,开发畅 游青铜峡”小程序,并正式上线运营;青铜峡旅游集散中 心大数据智慧旅游系统已建成投入使用,正在完善大数 据平台与各景区、自治区文化旅游厅的数据共享服务; 黄河楼、黄河大峡谷景区已建立景区官方运营网站及微 信公众平台,实现携程网、美团等线上OTA平台网上购 票和线下闸机检票功能景区重点区域实现WiFi全覆盖。第二节“十三五”存在问题一、产业配套服务相对滞后全市在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旅游要素培育上动 力缺乏,产业链条短,旅游消费水平不高,跟不上旅游业 整体发展的需要。城市商贸区、购物区、餐饮娱乐街区等 缺乏主题化、标准化、人性化、艺术化的标识、标牌,旅 游城市特色不明显。全市缺乏特色化的餐饮品牌名店,星 级宾馆数量少,非标民宿和文化主题酒店缺失。二、产业融合深度有待提高全市旅游产业融合类型较多,但融合深度与广度不 足,缺少创新意识,创新创意元素在产业融合中的应用 较少。旅游产品、工艺品、艺术作品表演等转化为产品 的能力有限,缺乏具有竞争力及市场影响力的融合精品 产品。旅游企业在融合发展方面创新驱动意识不强,缺 乏发展活力和整体竞争力,导致体验娱乐性产品培育开 发不足,本土化特色旅游商品研发不足,旅游商品市场 化推进力度不够。三、品牌吸引物连续性不强观光型旅游产品依然占据全市旅游产业主导地位, 且没有国家5A级旅游景区,旅游核心吸引物数量少且连 续性不足。市域旅游业体验型、度假型产品相对缺乏, 旅游目的地关键要素有待提升。旅游市场细分不明显, 娱乐休闲、餐饮住宿、民俗活动等同质化比较严重,特 别是处于银川“1小时”生活圈和银川至中卫的旅游廊道中 间节点,核心吸引物不足成为限制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 素之 O四、旅游客源市场相对单一青铜峡地处西部地区的东北部,远离中国西部主要 黄金旅游线,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等国内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