蒿大路仪北路改造工程(蒿大路) 路线说明书.docx
说明书4) K2+920K3+300段线位调整原路段路线较短,约为262m,该段平均纵坡约为17. 4%,回头曲线半径4米。新建展线道 路,路线增长为380m,平均纵坡优化为12. 87版 回头曲线半径10米。5) K3+320K3+753段线位调整原路段路线较短,约为290m,该段平均纵坡约为19. 7%,转弯曲线半径4米。新建展线道 路,路线增长为433m,平均纵坡优化为12. 37%,最大纵坡16. 12%,回头曲线半径12. 5米。6) K3+753K3+953段线位调整原路段在K3+882处存在一个变坡点,前后为反向坡,其中K3+753-K3+882纵坡约为21%,本次消除K3+882高点,该段纵坡优化为. 85%o蒿大路其它路段及蒿大支路基本按原道路线型进行拟合。2.1.2 纵面设计控制原则路线纵面标高的确定主要考虑两方面因素。第一,必须满足1/25路基设计洪水频率;第 二,基本满足通道及交叉的标高设置条件;第三,考虑与旧路沿线建筑及交叉标高进行衔接。 第四,考虑到旧路基已经运行数年,尽量不挖除旧路基。因此,在遵循上述四点前提条件下,纵面标高尽量压低以减少工程规模;合理确定纵面设 计标高,力求做到充分利用既有公路路基。2.1.3 纵面线形及平纵组合设计路线纵断面及平纵组合设计充分结合了地形、地质条件,合理设置涵洞、隧道等构造物, 尽量减少土石方、垮工防护等工程数量。纵面指标采用基本均衡,全线竖曲线设置尽量满足平 包竖平纵组合,平、纵采用半径基本匹配,路线纵面线形顺畅、舒适,对向行驶干扰较小。2. 2本项目主要技术指标的采用情况蒿大路平、纵面指标表 表2-1序号名称单位采用技术指标备注1设计速度Km/h102路线长度Km6. 0093路线增长系数2.6051初步设计批复意见执行情况根据合川区三汇镇独立工矿区蒿大路仪北路改造工程(蒿大路)公路改造工程两阶段 方案设计评审专家意见的要求,在施设内业设计中对其进行了消化、吸收,具体执行情况如 下:(1)补充设计,论证了原路改建及改线的方案比选,论证了原路改扩建的原因。(2)交通安全防护设施优化。(2)平纵线型进一步优化调整。(3)根据调整后的平纵进行重新设计。2路线平、纵面设计2.1 平纵线形优化2.1.1 平面线形设计强调以长缓曲线为主的路线设计指导思想,做到路线与地形、地物、景观的相互协调,灵 活运用技术标准,尽量利用旧路合理选用圆曲线半径和曲线长度。全线平纵指标均衡,线形流 畅。平曲线半径一般多采用20300米,曲线比例达46.64%。施工图设计阶段,重点针对以下问题在旧路基础上进行了优化调整:1) K1+300K1+617段线位调整由于原路段路线较短,约为128m,该段纵坡约为13. 5%,新建小石林北侧展线道路,路线 增长为317m,平均纵坡优化为5. 34%,最大纵坡为8%。2) K1+900K2+200段线位调整原路段路线较短,约为138m,该段平均纵坡约为16. 74%,最大纵坡21%,两个90度小转角 转弯半径5米。新建展线道路,路线增长为300m,平均纵坡优化为9. 21%,最大纵坡为17. 3%, 回头曲线半径10米。3) K2+400K2+540段线位调整原路段路线较短,约为103m,该段平均纵坡约为13. 4%,回头曲线半径5米。新建展线道路,路线增长为140m,平均纵坡优化为13. 0%,回头曲线半径10米。由于本项目由属于三汇镇村道的环线公路,旧路交通仅为居民出行和农用物资服务,通行 交通量很小,公路两边为林地,布线时尽量现有旧路基,少占用良田和经济植物种植区,故为 了更好地利用旧路,在部分路段因弯道间距较小,未设置缓和曲线。路线最大纵坡按17. 3%控 制,最短坡长按45米控制。为避免对既有公路边坡再次进行高填深挖,改建设计时对局部路段 平纵面线形适当降低指标,最大纵坡17. 3%,共330m,占比5.49九3交安设施3.1 设计依据1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2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17);3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 D81-2017);4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2部分:道路交通标志(GB 5768.2-2009);5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3部分:道路交通标线(GB 5768. 3-2009);6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5部分:限制速度(GB5768. 5-2017);7 .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JTG D82-2009);8 .公路交通工程钢构件防腐技术条件(GB/T18226-2015);9 .路面标线涂料(JT/T 280-2004);12 .波形梁钢护栏第2部分:三波形梁钢护栏(GB/T 31439. 2-2015);13 .轮廓标GB/T 24970-2010;14 .公路彩色防滑路面设置规范(JT/T 712-2008);15 .路面标线用玻璃珠(GB/T 24722-2009);16 .公路交通标志板及支撑件(GB/T 23827-2009);17 .道路交通反光膜(GB/T 18833-2012);18 .道路交通标线质量要求和检测方法(GB/T 16311-2009);19 .公路用凸面反光镜(JTG/T 801-2011);20 .其它相关的国家及地方规范、规程 以上规范以最新发布的版本为准。4交点个数个965平均每公里交点数个166平曲线最小半径m107回头曲线最小半径m108平曲线占路线总长%46. 6399平曲线最小长度m10. 27810交点间最大直线长度m128. 82211最大纵坡m17. 312最小纵坡%0. 313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15014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m15015每公里变坡点数m10蒿大支路主要技术指标采用表表2-2序号名称单位采用技术指标备注1设计速度Km/h102路线长度Km1.2783路线增长系数1. 1724交点个数个225平均每公里交点数个17. 2146平曲线最小半径m207回头曲线最小半径m-8平曲线占路线总长%52. 9439平曲线最小长度m11.02210交点间最大直线长度m55.011最大纵坡%11. 7912最小纵坡%0. 4313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m15014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m15015每公里变坡点数个12. 521续,重要的信息宜重复显示。(2)交通标志一般情况下应设置在道路行进方向右侧或车行道上方;也可根据具体情况设置在左侧,或左右两侧同时设置。(3)为保证视认性,同一地点需要设置两个以上标志时,可安装在一个支撑结构(支撑) 上,但最多不应超过四个;分开设置的标志,应先满足禁令、指示和警告标志的设置空间。(4)原则上要避免不同种类的标志并设。解除限制速度标志、解除禁止超车标志、路口优 先通行标志、会车先行标志、会车让行标志、停车让行标志、减速让行标志应单独设置;如条件 受限制无法单独设置时,一个支撑结构(支撑)上最多不应超过两种标志。标志板在一个支撑 结构(支撑)上并设时,应按禁令、指示、警告的顺序,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地排列。(5)警告标志不宜多设。同一地点需要设置两个以上警告标志时,原则上只设置其中最重 要的一个。3. 7. 2版面设计版面力求美观得体、简洁大方,保证简单的易读性、按照项目等级提供信息和明确的交通 导向。具体设计如下:(1)警告标志边长70cm,图案为黄底、黑边、黑图案。禁令标志的直径长60cm,颜色除个 别标志外,为白底、红圈、红杠、黑图案、图案压杠。禁令标志的形状为圆形、八边形。辅助标 志为白底、黑字,设置在主标志下方。(2)指路标志的汉字高度根据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 5768. 2-2009)有关规定,结 合本次设计车速,文字高度采用30cm,字间距及行距均按照国标执行。指路标志为蓝底、白字 (旅游区标志为棕底白图案)。交通标志字体应采用国家公路网交通标志调整工作技术指南 规定的A、B、C型专用字体。(3)路径指引标志布设D可根据需要设置的交通标志。2)交叉路口预告标志用以预告前方交叉路口形式、交叉公路的编号或交叉道路的名称、通 往方向信息、地理方向信息以及距前方交叉路口的距离。设在交叉路口告知标志前15Om50Om 处,特殊情况可适当前移,但距离交叉路口不应少于WOm且不应遮挡交叉路口告知标志。3)交叉路口告知标志用以告知前方交叉路口形式、交叉公路的编号或交叉道路的名称、通 往方向信息、地理方向信息,设在距交叉口前30m-80m处。标志结构、材料及反光要求3.2设计目标(1)降低事故的严重程度,减少事故率;(2)既向司机及行人提供明确、正确、及时、足够的道路及交通信息,又不过多地向司机提 供可能影响其安全操作行为的信息;标志结构形式尽可能和道路及周围环境协调一致,满足美 观及视觉的要求;满足公路建筑界限的要求。3. 3设置规模本项目为集散公路,根据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17),设置完善的交 通标志、标线、轮廓标、诱导标、护栏、百米桩、公里桩、用地界碑等。3.4结构设计标准本项目为等外级公路,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的结构设计安全等级为三级。结构设计中主要考 虑50年IOmin平均最大风速值,风速采用25. 7ms,风压为0. 3KNm203. 5设计协调与界面划分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应加强与公路土建工程和服务设施、管理设施之间的协调,从运行安全 的角度优化土建工程和服务设施、管理设施的设置。各类设施相互遮挡时,应予以调整,或同 杆设置。3. 6设计原则安全设施设计遵循“安全、环保、舒适、和谐”、“以人为本,安全至上”的设计理念, 强调人的失误不应以生命为代价,同时安全设施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成为美化公路路容的重 要因素。因此,在对司机及乘客的需求进行分析,了解车辆行驶特点,并充分调查及尊重本路 及所在路网的道路条件、运营环境的基础上,依据预防-容错一防护设计原则,采用“灵活、宽 容、创作”的设计手段进行安全设施设计。3. 7交通标志道路交通标志是以颜色、形状、字符、图形等向道路使用者传递信息,用于管理交通的设 施。公路交通标志应以不熟悉周围路网体系但对出行路线有所规划的公路使用者为设计对象, 为其提供清晰、明确、简洁的信息”。3. 7. 1基本要求(1)交通标志的设置应综合考虑、布局合理,防止出现信息不足或过载的现象。信息应连标志板安装在悬臂上,考虑到通行净空和路面维修增高的因素,安装高度控制在550cmo 对于附着式标志同样应当符合200cm250cm和侧向净空不小于25cm的要求。3. 8交通标线道路交通标线是由标划于路面上的各种线条、箭头、文字、立面标记、突起路标和轮廓标 等构成的交通安全设施。它的作用是管制和引导交通。考虑到夜间车辆行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