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行业税务合规报告(2024).docx
一、2023年我国煤炭行业发展情况二、2023年煤炭行业税收环境分析三、2023年煤炭行业涉税案件观察四、煤炭行业涉税风险成因分析五、煤炭行业各环节常见涉税风险六、煤炭行业涉税刑事案件六大实操要点及案例分享七、2024年煤炭行业税务合规管理建议一、2023年我国煤炭行业发展情况历经“十三五”时期的供给侧改革,煤炭行业正逐步进入成熟发展阶段,行 业集中度随着市场出清与兼并重组持续提升,行业竞争格局日趋稳定。随着我国 经济社会、经济秩序持续向好,煤炭行业经济效益明显改善,在国家发改委出台 指导价格及长协签约率与履约率提升的背景下,煤炭价格趋于稳定。在绿色发展理念的引领下,我国能源行业持续发展,能源结构不断优化,煤 炭优质产能加快释放、清洁高效利用率不断提升,煤电结构不断优化,能效水平 大幅提高。同时,新型煤化工得到大力发展,预计化工行业对煤炭的需求增速将 保持较高水平,全国煤炭产量和市场供应量均呈现上升趋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为54.1亿吨标准煤,煤 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6.2%,占比超能源消费总量的半数;全国原煤产量 45.6亿吨,比2021年同比增长10.5%,原煤生产增速再次提升;全国规模以上 煤炭企业营业收入4. 0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9. 5%;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固定资 产投资额比上年增长24. 4%,增速上涨13. 3%o煤炭生产重心持续向资源禀赋好、开采条件好的地区集中。据国家统计局数 据显示,2022年,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原煤产量超亿吨省份共6个,原煤产 量超10亿吨省份2个,分别为山西(13.07亿吨)和内蒙古(.74亿吨);其 余为陕西(7.46亿吨),新疆(4.13亿吨),贵州(L28亿吨),安徽(1. 12 亿吨),上述6省份产量合计38. 8亿吨,同比增长9.4%,占全国规模以上煤炭 企业原煤产量的86. 3%,比2021年提高0. 4个百分点。年产量在5000万吨至亿 吨省份6个,河南(9772. 8万吨),宁夏(9355. 4万吨),山东(8753. 1万吨), 黑龙江(6951.8万吨),云南(6659.4万吨)、甘肃(5351.8万吨),合计产 量为4. 68亿吨,同比增长7.1%,占全国产量的10.4%,其中甘肃省产量大幅增 长23. 2%,首次超过5000万吨。2022年各地区原煤产量 山西 内蒙古 陕西 新疆 贵州 安徽 河南 宁夏 山东 热龙江 甘肃 其他2022年我国各地区原煤产量分布2023年是我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 全面发展绿色转型的关键时期,也是推动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时期,煤 炭行业在有关部门的关注和政策的扶持下,逐步进入成熟发展阶段,将迎来新的 发展契机。二、2023年煤炭行业税收环境分析(一)七部门联合打击涉税违法犯罪持续推进A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Q 首页I简I繁IENl登录I邮箱I无障碍全国七部门联合打击涉税违法犯罪工作推进会议在京召开2023-07-0411:39来源:税务总局网站字号:默认大超大| 打印7月3日,国家税务总局、公安部、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海关总署、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在北京召开全国七 部门联合打击涉税违法犯罪工作推进会议。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阶 段性总结常态化打击虚开骗税工作成效,部署下阶段工作,推进营造法治公平的营商环境。国家税务总局党委书记、局长王军,最高人 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副部级专职委员张志杰,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沈亮,海关总署党委委员、副署长王令浚,中国人民银行 党委委员、副行长刘国强,国家外汇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春英,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党委书记、局长华列兵出席会议并讲话。2018年8月,国家税务总局、公安部、海关总署、中国人民银行四部委联合开展打击“假企业” “假出口” “假申报”专项行动,专项行动于2021年10月底圆满收官,共依法查处涉嫌虚开骗税企业44万户,挽回税收损失909亿元。2021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 改革的意见,对深化税收征管改革,深入推进精确执法、精细服务、精准监管、 精诚共治作出全面部署。为更好应对涉税违法犯罪形势变化,进一步强化境外资 金分析监控、密切执法司法机关协作配合、加强执法工作法律监督,专项打击行 动在四部门联合的基础上,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家外汇管理局正式加入打击虚开 骗税工作机制。通过整合六部门的专业优势、侦查优势、数据优势等,使虚开骗 税违法犯罪打击行动更为精准、高效。2023年7月3日,国家税务总局、公安部、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 院、海关总署、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在北京召开全国联合打击涉税违 法犯罪工作推进会议,最高人民法院加入打击行动队伍,联合打击行动由六部门 拓展到七部门,会议强调要精准打击“假企业”“假出口”“假中报”,精准打 击行业性、区域性重大案件。在此背景下,税警联合查处多起煤炭领域的虚开骗 税大案,煤炭行业作为涉税违法犯罪打击的重点行业之一,涉税刑事风险一触即 发。(二)全电发票全面推行,税收征管迈入“以数治税”新时代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Q首页I简I繁IW登录I邮箱I无障碍首页 > 政策 > 中央有关文件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2021-03-2419:16来源: 新华社字号:默认大超大1打印己收藏留言0OOQ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指出,要全面推进税收征管数字化 升级和智能化改造,要全面推进税收征管数字化升级和智能化改造,充分运用大 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着力推进内外部涉税数 据汇聚联通、线上线下有机贯通,驱动税务执法、服务、监管制度创新和业务变 革,进一步优化组织体系和资源配置。稳步实施发票电子化改革,实现发票全领 域、全环节、全要素电子化,着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时间试点地区2021年12月1日上海、广东(不含深圳)、内蒙古2022年10月28日四川2023年1月28日陕西、重庆、天津2023年3月22日吉林、河南2023年3月30日福建、云南2023年4月27日山西、浙江、甘肃、江西、江苏、广西、辽宁、海南2023年10月1日河北、湖北、黑龙江、新疆2023年11月1日北京、贵州、山东、湖南、宁夏、安徽、青海2023年12月1日西藏截至2023年,除港澳台地区外,数电票试点工作已完成全国省级覆盖。数 电票具有无需领用、开具便捷、信息集成、节约成本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多纳税 人的欢迎,推动税收征管迈入“以数治税”新时代。数电票实现了全领域、全环 节、全要素的电子化,税务机关在征管过程中能够更为全面、准确地获取企业的 交易数据,并对企业的开票、抵扣等数据进行分析比对,通过多部门共享数据, 挖掘企业交易行为的业务逻辑,以便于及时排查企业涉税风险,发现涉税违法行 为。(三)多地清理违规财政返还政策,行业经营模式面临挑战1、清理违规财政返还政策行动逐步推开近年来,部分地方政府为招商引资、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对特定主体在税收、 非税等收入和财政支出等方面给予了优惠政策,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与经济环境背 景下促进了投资增长和产业集聚。煤炭行业长期困扰于无法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 的问题,部分煤炭企业选择在园区搭建贸易链条享受地方财政返还政策,以解决 进项抵扣不足、无法取得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凭证的问题。但是,实践中部分不法分子利用地方财税优惠政策恶意偷逃税款,扰乱市场 秩序,致使国家税收流失,影响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效果。因此,2014年月国 务院发布关于清理规范税收等优惠政策的通知(国发2014) 62号),提 出“坚持税收法定原则,除依据专门税收法律法规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 自治法规定的税政管理权限外,各地区一律不得自行制定税收优惠政策;未经 国务院批准,各部门起草其他法律法规、规章、发展规划和区域政策都不得规定 具体税收优惠政策”,“未经国务院批准,各地区、各部门不得对企业规定财政 优惠政策。对违法违规制定与企业及其投资者(或管理者)缴纳税收或非税收入 挂钩的财政支出优惠政策,包括先征后返、列收列支、财政奖励或补贴,以代缴或给予补贴等形式减免土地出让收入等,坚决予以取消”,并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开展一次专项清理通过专项清理,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优惠政策 一律停止执行,并发布文件予以废止”。基于前述文件精神,近年来各地清理财 税返还政策循序渐进、逐步推开。2022年6月,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工 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2) 20号),进一步明确“除国家另有规定外, 逐步取消对各类区域的财政收入全留或增量返还政策,确需支持的通过规范的转 移支付安排。逐步规范设区的市与所辖区之间的收入关系。结合税源实际合理编 制各级收入预算,依法依规征税收费,严格落实退税减税降费政策,严禁虚收空 转、收'过头税费'、乱收费,不得违规对税费收入指标进行考核排名。逐步清 理不当干预市场和与税费收入相挂钩的补贴或返还政策”。2023年5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征求意 见稿)明确,“政策制定机关没有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规定依据,不得 制定含有下列影响生产经营成本内容的政策措施:(一)给予特定经营主体税收 优惠政策;(二)对特定经营主体实施选择性、差异化的财政奖励或者补贴政策; (三)给予特定经营主体要素获取、资质标准、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 社会保险费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四)安排财政支出与经营主体缴纳的税收、非 税收入等挂钩或者变相挂钩2清理地方财政返还政策是近年审计查处重点近几年,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中均提及对财政返还政策的清理与规范要求:发布年度文件内容2023 年国务院关于2022 年度中央预算执行 和其他财政收支的 审计工作报告审计发现一些问题:(四)地方财政管理不 够严格。重点审计了 18省本级及36个市县共54 个地区的财政收支管理情况,并就共性问题延伸 了其他地区。主要发现4方面问题“一是违规组 织和返还财政收入。还有55个地区违规或 变相返还税收或土地出让金等225. 08亿元。”2022 年国务院关于2021“8.税收征管审计问题。有的地方在近年来年度中央预算执行 和其他财政收支的 审计工作报告连续查处少数高收入群体偷逃税款的情况下,仍 以财政扶持资金等名义,违规向10省市22县的 高收入人员返还个税,有违个税调节收入差异、 促进社会公平的初衷。”2021 年国务院关于2020 年度中央预算执行 和其他财政收支的 审计工作报告“(四)税收征管和减税降费政策落实审计情 况。2.违规返还税款造成财政收入流失。15 省市以财政奖励等名义返还税款238. 73亿元, 返还比例大多为地方分成收入的90%以上。 要抓紧清理和规范部分地方违规返还税收行为, 避免财政收入大量流失影响财政可持续性。”2023年12月26日,受国务院委托,审计署审计长侯凯向十四届全国人大 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作国务院关于2022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 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的报告,报告指出“关于地方财政管理不够严格的问题。审 计的相关地区已整改516.27亿元。针对违规组织和返还财政收入问题,70个地 区开展专项整治或完善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