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贸职业技术学扩容建设项目教学实训楼(A-5、A-6)_海绵城市设计.docx
-
资源ID:1182950
资源大小:232.18KB
全文页数:3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工贸职业技术学扩容建设项目教学实训楼(A-5、A-6)_海绵城市设计.docx
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扩容建设 项目教学实训楼(A-5、A-6) 海绵城市设计目录1112 22 3 3一、工程概况1.1 项目概况L2项目建设背景1.3 研究原则1.4 4政策依据及采用的标准1.5 5编制依据及基础资料1.6 主要研究的内容1.7 主要成果二' 广州市海绵城市规划概况44444445555566667778889999102.1 海绵城市要求2.2 规划目标2. 2.1总体目标3. 2. 2关键指标三、工程技术方案3.1主要技术标准3.1.1 雨量计算公式3.1.2 综合径流系数计算公式3. 1.3径流量计算公式3. L 4设施调蓄容积计算公式3. 2总体控制指标3. 2. 2年径流污染控制率3. 3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3. 4设计形式及要求3. 4. 1雨水花园3. 4. 2透水铺装3. 4. 3植草沟3. 4. 4蓄水池3. 5海绵径流控制算量3. 5.1径流控制率核算3. 5. 2建设前后径流总量校核3. 5. 3雨水花园调蓄水量排空时间校核3. 5. 4场地内涝分析3. 6雨水径流量控制率和径流污染消减率计算及评价3. 6.1雨水径流量控制率核算4. 6. 2径流污染消减率核算3.7低影响开发利用措施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101010111111111112123 7. 1防渗3.7.2路缘石开口3. 7. 3管道入流入口处消能四' 海绵城市初步设计方案总结与建议4.1海绵化概算42生物滞留设施 4. 3低影响开发设施的常规维护频次及时间要求4. 4风险管理4. 5环境保护与节能4 6项目实施进度计划4. 7 项目 实施总体思路1 2项目建设背景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城市建成区越来越大的同时,城市硬化面积增加,雨水吸、 渗能力下降。城市建设导致严重的水利问题,湖泊、湿地遭到破坏,湖泊面积减少,天然湿地消失。 水泥森林的出现,意味着排洪、滞洪、滞水能力大幅下降。城市建设挤占了原属于湖泊、湿地的空 间,城市对水的吸纳能力大幅降低,自然循环遭到破坏。201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 镇化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在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优先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 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UD),其核心是维持场地开发前后水文特征不变,包括径流总量、峰值流量、 峰现时间等(见下图)。从水文循环角度,要维持径流总量不变,就要采取渗透、储存等方式, 实现开发后一定量的径流量不外排;要维持峰值流量不变,就要采取渗透、储存、调节等措施削减 峰值、延缓峰值时间。图1-2低影响开发水文原理示意图近年来,城市洪涝灾害越发受到关注,初期雨水的污染与危害也逐渐受到重视,传统“重地上、 轻地下”,“重发展、轻保护”的思想正在逐渐改观。传统雨水基础设施存在的种种弊端正在逐渐 暴露出来:(1)已建老城区存在内涝;(2)城市面源污染严重影响水环境质量;(3)传统开发建设模式不能有效应对洪涝灾害。针对传统雨水系统存在的种种弊端,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 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一、工程概况1 . 1项目概况工程名称: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扩容建设项目教学实训楼(A-5、A-6)建设单位:工程地点:本项目拟新建一栋文科实训楼,本项目占地面积约为11500平方米,总 建筑面积约为17407. 69平方米,计容面积15568. 77平方米,不计容面积1838 92平方米。本建筑单体功能为文科实训楼,是高等院校进行基础教学的建筑,主要平面功能考虑为小型 实训用房(60人)、中型实训用房(120人)、大型实训用房(180人)、配套设施用房、学术 报告厅等,满足文科公共实训的基础课(文化课),专业基础课的要求;在功能布局平面的基础上, 充分考虑了配套设施用房的多功能作用,可作为管理室、贮藏室、教师休息室等功能的转换。本项目场址位于广州市白云区钟落潭镇广从九路688号的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白云校区内, 距离广州市区约32公里左右。目前建设地块现状为绿地。图1-1总平面图1 4政策依据及采用的标准(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2016年版)(2)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0788-2012)(3)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T50596-2010)(4)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设计规范(DBJ/T45-013-2016)(5)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6)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DB11/685-2013(7)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8)城镇内涝防治技术规范GB51222-2017(9)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I 94-2013)(10)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GJJ37-2012(11)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GB/T50563-2010)(12)公园设计规范GB51192-2016(13)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82-2012)(14)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17(15)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 50805-2012(16)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CJJ/T135-2009(17)透水沥青路面技术规程CJJ/T190-2012(18)项目地块的规划设计条件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广州市建设项目海绵城市建设管控指标分类指引(试行)广州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方案15编制依据及基础资料(1)1 :1000 地形图;广州市排水专项规划;广州市水系规划;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 城市”。至此,海绵城市的概念上升到国家层面,并开始在各地大力推广。因此,建设具有自然积 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功能的海绵城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城镇化和环境资源协 调发展的重要体现,也是今后我国城市建设的重大任务。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 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 构建"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以及仇保兴发表的海 绵城市(LlD)的内涵、途径与展望中,对“海绵城市”的概念给出了明确的定义,即城市能够 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 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和减少城市洪涝灾害发 生。贺州市不仅大力推进海绵城市项目建设,还在规划领域进行了一系列顶层设计,着力将海绵城 市六大要素”渗、滞、蓄、净、用、排”融入城市的规划建设中。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借鉴国 内外海绵城市先进建设经验,并契合本市实际需求和建设条件执行广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1.3研究原则(D贯彻国家和地方关于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和政策,严格执行相关的法规、规范和标准; (2)在城市总体规划、区域规划和排水专项规划的指导下,提出工程方案的具体措施; (3)充分利用地形,按地形划分排水区域,组织区域排水系统;(4)尽可能利用地形重力排水,减少管道埋深;(5)结合道路系统规划布置排水管渠;(6)力争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7)选用质量好、价格低、效率高的管道及附件,以减少管道的维护,增加运行稳定性;(8)尽可能使用渗透和地表运输的方式,来输送地表雨水;(9)地表LlD设施内的地表积水必须在24小时内渗透至砾石层;(10)为了将场地开发建设对雨水的自然水文过程的影响降到最低,采取与景观结合的多功能雨水处理措施。本项目设计范围为:9196. 74平方米。图1-3海绵汇水区域图在进行平面布置时,人的感受、感知为依据,图1-4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的基本路线图二、广州市海绵城市规划概况(4)项目外路网地勘资料;(5)项目总平图;(6)广州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方案;(7)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1.6主要研究的内容充分考虑教学和活动需要,从空间尺度的把握到局部尺寸的推敲,都以 规划营造多层次交流空间,通过课堂内外交流环境的潜移默化,促使学 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本项目以低影响开发(LID)为原则,进行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方案研究,主要包含以下几个 内容:(1)明确雨水控制与利用的目的:区域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低于90%;年径流污染削减率:年径流污染削减率(一般以年SS总量去除率计)不低于63%。(2)明确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的基本路线:(3)明确设置低影响开发措施类型与平面布局,方案中采取的低影响开发措施有雨水花园、 透水铺装、生态植草砖等。1.7主要成果(1)区域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低于90%;(2)年径流污染削减率不低于63%。2.1海绵城市要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一-低影响开发雨水技术构建(试行)将我国大陆地区大致分为五 个区,并给出了各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最低和最高限值,即I区(85%W W90%)、I I区 (80% 85%)、Ill 区(75%W a W85%)、IV 区(70%W a W85%)、V 区(60%W a W85%), 如图2-1所示。各地应参照此限值,因地制宜的确定本地区径流总量控制目标。三、工程技术方案3.1 主要技术标准3.1.1 雨量计算公式广州市设计暴雨强度公式为:Q = 6976.425 K + 17.660)0-972Q设计暴雨强度,L(s h m2)P设计重现期(a)t降雨历时(min)3.1.2 综合径流系数计算公式本项目的综合径流系数采用下垫面种类加权平均计算方法求得,公式如下:z综合径流系数F总汇水面积,rrFi各类下垫面面积,m2i 各类下垫面径流系数参照贺州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规范(试行),各类型下垫面径流系数取值如下表:表3-1不同下垫面径流系数取值下垫面种类雨量径流系数绿化屋面0. 30. 4普通硬化屋面O. 80. 9图2-1我国径流总量控制目标分区将“实施海绵城市建设-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与广州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将 本项目建设成为能全面反映广州建筑雨水利用技术示范项目的目标,并达到改善项目所在地生态环 境的目的。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一-低影响开发雨水技术构建(试行)五个径流控制分 区,广州市属于IV区(70% 85%)。本项目根据广州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设计,可实现设计日降雨量情况下项目雨水经调 蓄后安全排放。根据建设现状、校园建设规划,将对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白云校区划